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当前位置:首页 > 趣味生活

汤圆与元宵有什么区别

Q1:汤圆和元宵有什么区别?

元宵节这周六2月11日即将迎来,这个传统节日有两样传统习俗食物值得一提,那就是元宵和汤圆,这两者真是有种强强联手打败饺子的节奏。很多人误以为元宵节的汤圆就是元宵,因为味道相似、外形看不出啥区别。但是你知道吗?元宵节的汤圆和元宵的区别是有的? 其中精华在于 “包”汤圆“滚”元宵的做法不同。

  元宵和汤圆都是用糯米粉做皮,并且常采用芝麻、白糖等做馅料,因此容易让人混淆,但它们在制作工艺上还是有很大区别。

  元宵节:汤圆和元宵的区别——北方“滚”元宵

  元宵在制作上要比汤圆要繁琐得多:首先需将和好、凝固的馅切成小块,过一遍水后,再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然后再过水,继续放回笸箩内滚,反复几次,直到馅料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方才大功告成由于制作工艺不同,元宵比汤圆的口感要粗一些。元宵煮后,汤会比较浓,跟糯米面粥似的,表皮松软,馅料硬实有“咬劲”,果香和米香浓郁。

  元宵节:汤圆和元宵的区别——南方“包”汤圆

  汤圆的做法有点儿像包饺子: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跟做饺子时和面一样),用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汤圆。可见汤圆和元宵的制作工艺上还是有很大区别。

  元宵节:汤圆和元宵的区别——煮制区别

  问到元宵和汤圆的煮制区别,在于元宵皮干馅硬,煮的时间要长一些,至少需十几分钟。汤圆湿滑,煮的时间相对要短,5分钟即可。不管是元宵还是汤圆,最好是现煮现吃,如果放置时间长,表皮会硬化,口味就变差了。但是,元宵和汤圆的主要成分都是糯米,黏度较高不易消化,而馅料又多为高热量高油脂成分,所以不宜多吃。

Q2: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或“元宵”,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其雏形大约在汉代就出现了,到了明清时期元宵节与春节、中秋节一起被称为中国民间的三大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标志性的吃食就是“汤圆”了。

据公开资料显示,唐五代时,要在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南宋时又出现了“乳糖圆子”,在《元宵煮浮园子》一诗中有了“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这样的句子,这些食物可以看作是汤圆的前身。及至明朝,“元宵”的称呼就比较多了。

汤圆和元宵有什么区别呢?汤圆和元宵的本质区别在于汤圆是“包”出来的,元宵是“滚”出来的,且元宵比汤圆口感要粗,煮后其汤较浓,表皮松散,馅料有咬劲,所以汤圆和元宵不是同一种东西。

汤圆和元宵的区别:

一、烹饪方法的区别

汤圆吃法比较单一,一般就是水煮。

元宵除了煮以外,还可以炸着吃,或者拔丝、蒸、烤都行。

二、煮的时间不同

汤圆煮的时间短,3-5分钟就好了,浮起来了。

元宵煮的时间长,要10分钟左右。

三、制作工艺的区别

做汤圆的过程就像包饺子。需要先把糯米面和好,醒透;然后做馅儿,馅儿里的水分含量比元宵馅儿多,可以像饺子馅儿一样散着,也可以揉成小球儿;最后揪一块儿面,捏成片儿,把馅儿包在里面,揉成球儿就可以了。

元宵是以馅儿为主的,先把馅儿做好,切成小块儿,然后把馅儿放在盛有糯米面的大笸箩里来回摇,摇到馅儿的外面滚上一层厚厚的耨米外衣为止。

四、馅儿的区别

汤圆最早以黑芝麻、豆沙、核桃仁、果仁、枣泥为主。

元宵最早以什锦馅儿、枣泥馅儿为主。

五、口感的区别

汤圆表皮光滑,口感细腻。

元宵表皮劲道,馅儿料也有嚼劲。

六、口味的区别

汤圆独有口味:肉的。

元宵独有口味:玫瑰、巧克力的。

七、储存与保存方法的区别

汤圆需经过速冻工艺,温度低于零下18摄氏度,需要冷冻储存。

元宵多为现做现卖,保质期多为三天。

无论是汤圆还是元宵,两者都有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祝大家元宵节阖家和睦。

欢迎大家发表不同的观点,谢谢!

Q3:元宵和汤圆有什么区别?

元宵、汤团是两回事。可以说是北方、南方之不同渊源所致。
北京做的元宵,是以馅为基础制作的。我见过机器做元宵的操作过程。先是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凉后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块。然后把馅块放入像大筛子似的机器里,倒上江米(南方叫糯米)粉,机器就“筛”起来了。随着馅料在互相撞击中变成球状,江米也沾到馅料表面形成了元宵。做成的元宵江米粉层很薄、表面是干的,下锅煮时江米粉才吸收水份变糊。
南方的汤团(北京人按四川习惯叫做汤圆)做法完全不同,倒有点儿像包饺子。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跟做饺子时和面一样),放置几小时让它“醒”透。然后把做馅的各种原料拌匀放在大碗里备用(不须像做元宵那样切成小块)。汤团馅含水量比元宵多,这是两者的区别之一。包汤团的过程也像饺子,但不用擀面杖。湿糯米粉粘性极强,只好用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用筷子(或薄竹片状的工具)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汤团。做得好的汤团表面光滑发亮,有的还留一个尖儿,像桃形。汤团表皮已含有足够的水份,很粘,不易保存,最好现做现下了吃。现在有了速冻工艺,汤团才出现在商店里。
南方的汤团有多种“流派”,现在最出名的是宁波的“黑洋酥”汤团。所谓“黑洋酥”就是猪油和黑芝麻粉的混合物,而且猪油不是熬出来的纯油,要用取自猪肚子里的原块的“板油”。撕去“板油”外面的网膜后用手工挤压、揉搓它,再一点一点地掺入黑芝麻粉。这东西从现代保健观点看是绝对的糟粕,可吃起来口感极佳:滑糯软烫,值得一试。
汤团越软、滑越好,所以对糯米原料很讲究。要选粘性特强的品种。加工工艺上也有说法,要用“水磨粉”。就是说,把糯米粒用水泡过后,连水带米一起上磨(象磨豆浆那样),而且最好用石磨磨。磨成的粉用纱布袋吊起来沥干,可以冷藏三四天(时间长了会发酸)。可见,好的汤团很难工业化生产出来,这又是它与元宵不同的一个特点。
-------------------------------------------------
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动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作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 ,,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武帝准凑,“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
关于元宵节习俗的形成,说法颇多,但一般变为在汉代就初具雏形。史载汉武帝的时候,汉室要祭祀一位叫"太一"的神明。据称泰一是当时相当显赫的一位神明,地位在五帝之上,并有恩于汉帝,所以受到的奉祀比较隆盛。相传另一位汉室皇帝汉文帝也和元宵节有关。
元宵又叫汤圆,历史上还有许多别称 “面茧、粉果、元宝、汤 饼、圆不落角”等等,直至明永乐年间才被正式定名为“元宵”.元宵分有馅,无馅两种。无馅的个小,味甜,以白糖、桂圆、桂花、藕丁、蜜饯为佐料,又称“珍珠汤圆”,有馅的个大,状如核桃。北方元宵多为甜馅,有白糖、豆 沙、芝 麻、山楂等类,南方的则甜、咸、荤、素皆有,尤以宁波汤圆,贵阳吴家汤圆著称。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