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当前位置:首页 > 趣味生活

耳朵嗡嗡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Q1:右耳朵时常嗡嗡响是什么原因?

常见症状
1.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灼热、疼痛、耳闻感,重者伴全身发热、不适感,耳周淋巴结肿大。检查可见外耳道弥漫性充血、肿胀,重者外耳道狭窄,皮肤溃烂。
2.慢性外耳道炎外耳道不适和痒感,并有少量分泌物。病程长者可因外耳道皮肤增厚而听力减退。某些慢性外耳道炎伴有奇痒的应注意与霉菌性外耳道炎相区别。
常用中成药
本病属中医的耳疮范畴,多因风热侵袭或热毒望盛所致,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1.内服药 银翘丸、牛黄解毒丸口服每次1九日2次。
2.外用药
①黄连膏、紫金锭外耳道涂敷。
②中药菖蒲、附子等量共研末和香油滴耳。
③如伴有耳周围肿胀。可以水调散外敷(即黄柏研末后加等量石膏和凉开水调成糊状涂布耳周肿胀处或以湿热毛巾敷局部)。
常用西药
1.急性外耳道炎;红霉素或螺旋霉素1日3次口服,宜适当服用止痛药物如去痛片等。
2.外耳道局部可涂布醋酸去炎松霜、可的松软膏等。
3.超短波、红外线理疗。
中耳炎
病因症状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
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
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
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
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
“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上以婴幼儿多见,主要是因为小儿从耳通到咽喉的通路--
耳咽管比成人的要短、要粗、要平直、小儿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得病后易引起
耳咽管炎症,细菌进入中耳而发病。另外小儿饮食时,发生呛咳、呕吐时,食物应
易从耳咽管进入中耳,产生炎症。
耳疼、头痛、头晕、发热、轻者低热,重者发热、体温可高达40℃,可伴有呕吐
、腹泄、不食等全身症状。不会说话的婴儿哭闹不安,常抓耳朵。1-2天后耳内
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后,耳痛等症状减轻,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很容易转成慢
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俗称“臭耳底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愈,拖延六周
以上者即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有流脓、耳鸣、耳痛、头痛、头晕等。可分为
三种类型。①单纯型:炎症未破坏骨质,耳内流脓为粘脓性或粘淮性,无臭味。②
坏死形:炎症已侵润到骨质,耳内流出物如干酪样(豆渣样),量少,有血丝。③胆
脂瘤型:由于炎症的长期刺激,上皮增生活跃,耳内流出物夹杂有上皮脱屑,及黄
白色有恶臭的油片状物。后两种类型如不及时治愈,会造成不良后果。
自疗注意事项
(1)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2)不能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不能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
(3)挖取底部耳垢,应十分小心,宜先湿润后才挖,避免损坏鼓膜。
(4)游泳上岸后,侧头单脚跳动,让耳内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签吸干水份。
(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畅。
(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7)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休质,减少感冒。
(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
(9)不要服热性补药,如人参、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补膏之类。
(10)多食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如芹菜、丝瓜、茄子、荠菜、蓬蒿、黄
瓜、苦瓜等。
(11)小虫进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虫后捉取。
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头孢拉定胶囊,每次1-2粒,每日4次。
(2)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黄连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3次。
(4)穿心莲内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验方自疗法
(1)忍冬藤30克、生甘草10克、煎服每日1剂,连服3-4日。
(2)蒲公英、车前草、紫地丁各30克、每日1剂,分3次煎服, 连服3-4日。
(3)野菊花12克、天葵子10克、丹参15克、泽泻15克、白花蛇舌草30
克,分2次煎服。
(4)大蒜1瓣,蒸馏水10毫升,将大蒜洗净捣烂,取汁与蒸馏水混匀,滴耳,
每日数次,1次数滴。本方适用于中耳炎,尤为化脓性中耳炎效果更佳。
3.饮食自疗法
(1)糖冬瓜30克、鲜九龙吐珠叶13片,用1大碗水煎成半碗,每日1剂,连
服5天。本方对慢性中耳炎更佳。
(2)薏米18克、金银花12克、柴胡9克、鳖甲15克、红糖适量,将金银花、
柴胡、鳖甲煎汤取汁,与另二味煮粥服食,每日1剂,连服5剂。
4.外治自疗法
(1)取蛋黄1枚,放锅(不要用铁锅)内加热翻炒,片刻油出滤出即可,炒时防
焦。待冷却后取其油滴耳,每次3滴,每日2次。
(2)蚯蚓5条,剖开后洗净,放白糖10克左右,30分钟后用洁净纱布滤出清
液滴耳,每次4滴,每日3次。
(3)新鲜猪胆汁(或鸡胆汁)50克,冰片5克,滴耳。
(4)烂耳散少许,吹入耳内,每日3次。
(5)生大蒜2只,丝瓜1只,共捣烂,布包挤汁,滴耳,每次3-4滴,每日3
次。
(6)胡桃肉捣油加冰片少许,滴入耳内。
避免误诊
急性期后持续有分泌物出或存在其它症状,可能并发其它疾病,不宜延误,应到医
院作进一步检查,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不可在公共汽车上及人流中挖耳朵分泌物,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意外损伤。

Q2:耳朵不好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原因有多种,有的是先天性的,有的是后天的

Q3:耳朵嗡嗡响是什么原因?

您好!根据您所说的症状、考虑是有耳鸣的存在。耳鸣的原因有很多种,我们所常知的耳鸣是指人们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条件下所产生的异常声音感觉,常常是耳聋的先兆,因听觉机能紊乱而引起。应该去医院进行检查,由耳部病变引起的常与耳聋或眩晕同时存在。由其他因素引起的,则可不伴有耳聋或眩晕。建议您去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一般的检查时听力测试等。
参考文献:太原解放军264医院

Q4:耳朵鸣叫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您好!耳鸣是一种耳鼻喉科非常多见症状,它有很多原因引起,由于原因非常复杂,引起机制又不清楚。所以分类有比较复杂。如根据耳鸣发源部位分耳源性耳鸣和非耳源性耳鸣;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分为传导性耳鸣、感音神经性耳鸣、中枢性耳鸣;根据患者感受情况分为主观性耳鸣和客观性耳鸣;根据病因、根据音调、根据发生情况、根据持续时间及听力情况等等。

引起耳鸣原因非常多,如血液循环的嗡嗡声或肌肉的颤声;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引起搏动性耳鸣;侧睡觉压迫也可以引起搏动性耳鸣。耳道堵塞引起“耳塞效应”。吞咽咽鼓管开放,可以引起咔哒声。耳蜗及脑干微小功能障碍。噪声引起内耳神经元自发活动紊乱。中毒及药物也可以引起耳鸣。肌肉痉挛、咽鼓管过度开放、血管畸形及血管瘤、耳道堵塞及疾病引起耳鸣。耳蜗疾病引起耳鸣,听神经疾病,中枢性神经性耳鸣。有很多是反射性耳鸣,如颞颌关节疾病、颈椎病。全身疾病也可以引起耳鸣。

总得来说,耳鸣是中枢敏感性异常增高,它是耳鸣产生与维持的主要原因。心理因素与耳鸣密切相关,耳鸣典型的心身疾病。所以心理因素、精神压力、刺激及精神创伤触发耳鸣。耳鸣又可以引起患者出现压抑、抑郁、焦虑、烦躁、情绪波动、过分忧虑等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加重耳鸣。互相影响,出现恶性循环。女性内分泌失调,也就是更年期或月经期也可以加重耳鸣。

耳鸣的诊断,关键就是您的病史,在耳科检查有没有听力损伤及眩晕,再就是耳鸣特点,有没有缓解因素及诱发因素,心理学评价,需要神经内科合作,需要耳鼻喉科详细检查。

明确那一类原因引起,治疗引起耳鸣原因就可以了。但很多耳鸣没有办法找到病因,也没有办法检查病变部位。因此,尽管耳鸣治疗方法很多,但到现在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但耳鸣可以治疗,有很多自己可以自愈。治疗引起原因,声音治疗,耳鸣适应性训练,耳鸣习服治疗,心里方面治疗。也可以结合中医治疗,针灸治疗。要有信心,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避免噪音环境待太久,避免过多耳机听音乐及声音过大。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耳鸣很多和心里障碍有关,大多治疗心里疾病,耳鸣可以缓解,在就是保持乐观心态,有信心治愈。自己非常关键!!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