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當前位置:首页 > 趣味生活

右腳後跟疼是預示什麼

Q1:我右腳底和腳後跟疼不知道是什麼情況?

腳後跟痛有一下幾種情況,一是足跟部長有骨刺,二是足部筋膜及韌帶受損,三是糖尿病引起的末梢神經疼痛,四是風濕沉集。可以對照以上病因辨別,建議醫院檢查血糖和尿酸情況。

WWW.bAZhiSHi.c‖Om

Q2:我的右腳後跟疼是怎麼回事

你好!引起足跟痛的病常見的軟組織損傷有:包括跟腱腱鞘炎、跟後滑囊炎、腓骨肌腱鞘炎、脛後肌腱鞘炎和長拇屈肌腱鞘炎、跟骨下脂肪墊損傷、跖筋膜炎、跟骨皮下滑囊炎、跟腱周圍炎、足跟骨刺等。最好去醫院檢查清楚,及時治療!!!每天堅持泡腳,對你的情況會有緩解功效。你自身的體重也要適當的減輕,因為足跟是人體負重最大的一個部位,體重越重 受壓磨損就會越嚴重。-----這可是我一個一個字打出來的,可不是復制的!!!

Q3:右腳腳後跟疼是怎麼回事?

有可能是
足底跖腱膜炎或者是足底脂肪墊萎縮
足底跖腱膜是足底維持正常足弓、緩沖震盪、加強彈跳力作用的腱性組織。長時間的行走、過度的負重,都會引起跖腱膜的勞損,導致局部無菌性炎症,而出現疼痛症狀
足底脂肪墊萎縮 也是老年人常見的腳後跟疼原因,老年人本身的足底脂肪墊萎縮,其緩沖震盪、防止摩擦的作用減弱,使局部更容易受到損傷而出現疼痛。
腳後跟疼是一種常見病。以足跟腫脹、麻木疼痛、局部壓痛、行走困難為特征。足跟痛又稱跟骨骨刺或跟骨骨質增生。在中醫學屬於“骨痹”范疇,發病原因多與老年腎虧勞損,外傷和感受寒濕有關。為治療日久或初起之足跟痛,選擇眾多祛風除濕、溫經散寒、軟堅消腫、活血鎮痛的中藥外敷和浸泡足部,不損傷皮膚、無毒副反應,非常適合老年人的治療。
治療腳後跟痛不必舍近求遠,用中藥膏藥貼貼就可治療,像跟骨消痛貼可治療各種原因引發的足跟痛、足跟骨刺引發的各種酸麻腫痛不適以及腳底部酸脹或針刺樣疼痛,步履困難。沒必要勞師動眾的選擇一些治療又麻煩又不安全的還痛苦的治療方法。
除了外用膏藥,還可用藥浸法治足跟痛:取蘇木、白附子、麻黃、當歸、川芎各30克,水煎浸洗腳部,同時用手搓揉足跟,以利藥液浸入肌膚。每次15分鍾,每日2次。

Q4:右腳後跟疼什麼原因??

.跟痛症是指患者因長期站立工作或長期從事奔跑、跳躍等;或因扁平足、足弓塌陷致足跟部疼痛,行走困難的症候。臨床表現:站立或行走時,足跟下面疼痛,疼痛可沿跟骨內側向前擴展至足底,尤其是早晨起床以後或休息後開始,行走時疼痛更明顯,活動一段時間後疼痛反而減輕,壓痛點在跟骨負重點稍前方的足底腱膜處,X線可見跟骨底有骨刺形成。臨床一般可分三類。
(1)跟後痛,主要有跟腱滑膜囊炎、跟腱止點撕裂傷、痹證性跟痛症。
(2)跟下痛,主要有足底腱膜炎、跟骨下滑膜囊炎、跟骨下脂肪墊炎、跟骨骨髓炎。
(3)跟骨骨痛,如跟骨骨骺炎、跟骨骨髓炎、骨結核,偶見良性腫瘤或惡性腫瘤。
西醫療法:
(1)沖擊波透過局部能量釋放,起到深部“按摩”作用,使受累肌腱、韌帶及其周圍組織的血液循環增加,促進正常組織生成。由於筋膜、肌腱、韌帶等軟組織與其所附著骨的聲阻抗不同,沖擊波還可松解組織粘連。沖擊波直接作用於局部神經,可引起神經封閉而止痛。
(2)封閉治療:在足跟壓痛點注射了“鹽酸得多卡因及醋酸潑尼松龍”和局麻藥。
中醫療法:
現代醫家在治療跟痛症時多以中藥外治法為主,輔以內服藥或手法或小針刀法等。
(1)手法推拿結合針刺拔罐、神燈照射的綜合治療。手法治療能松解粘連(炎症粘連),促進局部血液及淋巴循環,加速炎症吸收,改善組織營養代謝,促進變性組織的改善和恢復,並可提高局部組織痛閥,使氣血通暢,達到止痛的目的,具有其他療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2)小針刀加手法配合熏洗
(3)內服與外洗、外敷並用:內服礬芎散,外敷跟骨散。或內服方由熟地黃、牛膝、杜仲、補骨脂、川木瓜、白芍、田七組成;外洗方由雷公藤、花椒、桂枝、威靈仙、朴硝、毛冬青、皂角刺組成。
(4)中藥方劑:
方1 消腫止痛飲
組成:生公尺仁根30克,赤豆30克,木瓜9克。
用法:將生公尺仁根、赤豆、木瓜分別洗淨,一並放人沙鍋中,加水500克,急火煮開5分鍾,改文火煮30分鍾,去渣取汁,分次飲服。
功效:清熱利濕,舒筋活絡。
主治:跟痛症早期者,足跟疼痛刺痛,行走後尤劇,踝部腫脹。
附注:生公尺仁利水滲濕,赤豆利濕,木瓜舒筋活絡。
來源:民間驗方。
方2 牡蠣茯苓飲
組成:生牡蠣50克,茯苓25克。
用法:生牡蠣研細,布包;茯苓洗淨,切成塊,一並置鍋中,加清水500毫升,急火煮開5分鍾,改文火再煮1小時,去渣取汁,分次服用。
功效:軟堅散結,止痛利濕。
主治:跟痛症早期者,足跟疼痛,壓痛,遠行後尤劇。
附注:生牡蠣軟堅散結止痛,茯苓淡滲利濕。
來源:張天安.蔬菜的食療與保健。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2001,154
方3 百花釀茄子
組成:茄子2個(約250克),蝦膠100克,蒜茸、精鹽、白糖、生抽、雞精適量。
用法:茄子去蒂洗淨,斜切連刀件,往夾縫處拍人生粉,釀人蝦膠,用油鍋煎至兩面呈焦黃色時盛起,炒鍋下油,爆香蒜茸,加入煎茄子炒勻,調入味料及適量湯水煨熟,用濕生粉打芡,炒勻上碟。
功效:散瘀止痛。
主治:跟痛症早期者。
來源:張天安.蔬菜的食療與保健.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2001,45
方4 三色龍骨湯
組成:枸杞子20克,首烏20克,豬脊骨500克,姜、蔥、黃酒、精鹽等調料。
用法:將枸杞子、首烏分別洗淨,豬脊骨切成塊,共置入鍋,加清水1 000毫升,姜、蔥和人,急火煮開,去浮沫,煮3分鍾,再加黃酒,精鹽等調料,文火煨1小時,分次服用。
功效:補肝腎,強筋骨。
主治:跟痛症中後期,屬肝腎虧虛型,足跟疼痛,伴腰膝酸軟無力者。
附注:枸杞子養陰補血,首烏補肝腎、強筋骨。
來源:路新國,等.中國飲食保健學.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301
方5 肉桂公尺粥
組成:肉桂20克,粳公尺50克。
用法:肉桂洗淨,粳公尺淘清,置鍋中,加清水1 000毫升,急火煮開5分鍾,改文火煮30分鍾,分次服用。
功效:溫中助陽,散寒止痛。
主治:跟痛症中後期,屬腎陽虛型,足跟疼痛伴四肢不溫者。
附注:肉桂溫中助陽,散寒止痛。
來源:民間驗方。

猜你喜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