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當前位置:首页 > 趣味生活

小孩反復發燒是怎麼回事該怎麼辦

Q1:小孩老是反復發燒是怎麼回事?

咳嗽,流鼻涕都是感冒症狀,不能光吃退燒藥,要吃感冒藥。退燒藥治標不治本。最好去醫院檢一下血項,如果有炎症,要加抗生素。
孩子一般都兩個時間點最容易發燒,一個是下午兩點,一個是夜里兩點。高燒時要減少衣被,防止高燒驚厥。退燒時注意保暖,以防著涼,多補充水份。注意飲食要清淡,易消化。如果胃口不好,可以餓一餓,喝些粥就好。

Q2:小孩發燒後一直流汗是怎麼回事?

小孩發燒後一直流汗是正常現象,這個時候對小孩補充足夠的白開水防止體液喪失過快,引起其他不舒服感,這個就是為什麼小孩發燒要囑咐喝足夠的水的原因。

發燒是一個常見的跡象,它本身對診斷通常無幫助。持續高熱需要緊急治療。發燒超過42.2°C(108°F)會導致意識喪失,並在持續時導致永久性腦損傷。發燒可以分類為:

低:37.2°-38°C(99°-100.4°F)。中等:38.1°-40°C(100.5°-104°F)。高:> 40°C(104°F)。

發燒還可以描述為:

緩和 - 日常氣溫波動超出正常范圍的最常見類型。間歇性 - 每日溫度降至正常范圍,然後回升至正常水平以上。如果體溫波動大,引起畏寒和流汗,就稱為潮熱。持續升高的溫度,波動很小。復發 - 交替發熱和無熱期。不確定 - 溫度逐漸升高,持續幾天後逐漸降低。

發燒也可以用持續時間來描述; 簡短(<3周)或延長。術語發熱不明(PUO)是用來描述沒有發現潛在原因的情況[ 1 ]。

流汗是常見的,有很多可能的原因,主要是良性的,但為了有效管理診斷很重要。如果需要,通常可以透過徹底的歷史記錄,檢查和簡單的調查來排除嚴重流汗的原因。

發燒的原因

大多數發熱病例是由於自限性病毒感染,特別是上呼吸道感染和兒童時期的疹。

尿路感染也很常見,但應始終考慮更嚴重的感染(例如腦膜炎,肺炎,骨髓炎,化膿性關節炎,艾滋病)。最近的外國旅行應該考慮轉診到二級保健機構,以便對熱帶感染進行全面調查 - 例如瘧疾。

發燒的非感染原因包括結締組織疾病,變態反應,甲狀腺毒症和惡性腫瘤。體溫調節障礙:在危及生命的情況下,如中暑,甲狀腺危象,精神抑制藥惡性綜合征和惡性高熱以及某些中樞神經系統疾病,體溫可突然上升至41.7°C(107°F)。

發燒的原因包括

感染:細菌,病毒或真菌。感染的起因可能是顯而易見的,或者可能需要仔細評估診斷 - 例如感染性心內膜炎,結核病或其他隱性長期感染。炎症:靜脈炎,甲狀腺炎,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胰腺炎,家族性地中海熱,肉狀瘤病,天皰瘡,嚴重或剝脫性皮炎,大皰性類天皰瘡。結締組織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結節性多動脈炎,多肌炎,皮肌炎,巨細胞動脈炎。惡性腫瘤:癌(特別是肺癌,腎癌),肉瘤,淋巴瘤。內分泌和代謝紊亂:甲狀腺疾病,痛風,卟啉症。組織破壞 - 例如手術,梗塞,溶血,擠壓綜合征,橫紋肌溶解。血栓栓塞原因包括肺栓塞,深靜脈血栓形成。血液疾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症,白血病。過敏性疾病:過敏反應,輸血反應,過敏性紫癜,導致發熱的其他疾病包括:肝硬化,腦出血,川崎病。藥物反應:磺胺類藥物,其他抗生素,巴比妥類藥物。事實上發熱。

長時間發燒

長期發熱用於描述持續至少三周(持續性,間歇性或間歇性)的升高溫度。長時間發燒的可能原因包括:

感染 - 例如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膿腫,慢性腎盂腎炎,瘧疾,萊姆病,肺結核,梅毒,放線菌病,艾滋病,感染性心內膜炎。與潛在疾病有關的長期感染 - 例如免疫缺陷,支氣管擴張,囊性纖維化。惡性腫瘤 - 例如肺癌,淋巴瘤,白血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結節性多動脈炎,皮肌炎,巨細胞動脈炎,血管炎。炎症性腸病 - 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肝硬化,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症,溶血性貧血。藥物反應。人為。

流汗

流汗通常被定義為夜間大量流汗,浸泡床單或床上用品。這是一個相當常見的症狀。雖然不舒服,但夜間流汗通常不是嚴重潛在醫療狀況的跡象。這可能是由太熱的房間或床上太多的毯子等簡單的事情觸發的。

流汗的原因

任何引起發燒的原因。更年期。焦慮。甲狀腺機能亢進。尿崩症。夜間低血糖(糖尿病患者)藥物- 例如,非處方退熱藥,抗高血壓藥,抗精神病藥(可導致反跳性體溫症狀)。濫用藥物或酗酒。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胃食管反流病。子宮內膜異位症。夜驚。血清素綜合征。

評定

即時評估包括測量溫度,評估可能的潛在原因,病人的健康狀況和脫水跡象。了解完整的病史很重要,包括免疫抑制治療或疾病,感染,創傷,手術,任何藥物。最近的旅行可能表明更多異乎尋常的發燒原因。

溫度測量

應使用置於腋下的紅外耳溫計或溫度計。口腔測量受口腔呼吸,液體和呼吸頻率的影響。額頭化學溫度計不可靠,不應該由醫療保健專業人員使用。正常體溫有晝夜,月經和運動引起的變化。

調查

從歷史和檢查中明確感染的原因時,初級保健通常不需要進行調查。可能的調查可能包括:

FBC:在感染,炎症和惡性腫瘤中提高白細胞計數;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測試。紅細胞沉降率(ESR),C-反應蛋白(CRP):非特異性的,並在包括感染,炎症和惡性腫瘤在內的廣泛條件下再次升高。尿分析:可能提供尿路感染的明確證據。文化:除了派遣MSU外,很少在初級保健中表明。

在探索發熱的潛在原因時,入院的患者通常需要更廣泛的調查列表,其中包括:

完全感染篩查,包括腰椎穿刺腦脊液,糞便和血培養。腎功能檢查,電解質,LFT和血氣也可能是必需的。當考慮可能的潛在結締組織疾病時,可能需要自身免疫抗體篩選。可能結核的結核菌素試驗。CXR可能被指示辨識肺炎,結核或惡性腫瘤。進一步調查感染 - 例如梅毒,艾滋病毒,瘧疾和其他熱帶病。進一步的放射學 - 例如超聲波,同位素掃描,CT或MRI,取決於患者的特定表現。

管理

管理最重要的方面是對潛在原因的辨識和適當管理。然而,在自限性病毒感染的情況下,唯一需要的管理是建議和保證。不要給沒有明顯來源的發燒的兒童開口口服抗生素[ 2 ]。如果懷疑腦膜炎球菌病,盡早給予腸外抗生素(苄青霉素或第三代頭孢菌素)[ 2]。

立即住院治療發燒高熱的小孩

休克患兒:立即靜脈注射0.9%氯化鈉(20 ml / kg)。必要時進一步推注。如果有休克跡象,氧飽和度低於92%或臨床指征,請給氧。

對病人及其親屬的簡單解釋

喝大量的液體。不要穿太多衣服(不要穿衣服或穿衣服)或使用太多的毛毯。保持室內溫度舒適,但要確保新鮮空氣流通(如果有風扇,請使用風扇)。潮濕的背心和風扇可以有效降低溫度。不要立即擦掉汗水,因為這有助於冷卻身體。不推薦涼爽的浴缸和溫熱的海綿。

解熱藥物

有證據表明,溫度升高可以增強宿主防御機制。發燒是身體對感染的正常反應,除非孩子出現疼痛或有症狀,否則不應該常規治療發燒[ 3 ]。因此,不應常規使用退熱藥(如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但可能具有價值,特別是對於全身性疾病(特別是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患者以及發燒引起急性混淆時。如果兒童出現疼痛或不適,請考慮使用撲熱息痛或布洛芬。不要同時服用撲熱息痛和布洛芬,但如果對第一種藥物的反應不足,可考慮使用其他藥物[ 2 ]。有證據表明交替和聯合退熱療法在降低溫度方面可能比單獨使用單一療法更有效。然而,沒有足夠的證據知道哪種聯合或交替療法可能更有益[ 3 ]。退熱藥並不能預防幼兒的熱性驚厥,因此不應該專門用於此目的[ 2 ]。

每天我們會科普健康養生科學知識,為你我共勉而努力,我是 指尖上的芳香,我的嘴巴開光了,互動 點贊 轉發 都是運氣好的的人,歡迎給我留言互動哦/

Q3:小孩子反復發燒是怎麼回事?

小兒發熱是小兒一種常見的臨床症狀。在多數情況下,發熱是身體和入侵病原作戰的一種保護性反應,是人體正在發動免疫系統抵抗感染的一個過程。但發熱並不一定就意味著病重,體溫的異常升高與疾病的嚴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小兒的正常體溫可以因氣溫、年齡、飲食、哭鬧,以及衣被的厚薄等因素有一定范圍的波動。體溫稍有升高,並不一定有病理意義。在小兒確實體溫升高時,要注意觀察患兒的神態和舉止,而不要單純依賴體溫計。一個體溫在38℃,神情呆滯的孩子,和一個體溫在40 ℃ ,但仍然頑皮的孩子相比,前者更值得我們關注。而一個機體抵抗力低的孩子,縱使患了嚴重的疾病,也很可能不會發熱。
發熱是機體的一種防衛反應,但發熱過高或長期發熱可使機體各種調節功能受累,從而影響小兒的身體健康。因此,見到小兒發熱時,應積極查明原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據醫生統計,發高燒占小兒夜間急診的80%左右,而感冒是引起發燒的最常見疾病。孩子發燒,急煞父母。其實,只要掌握正確的護理方法,在短期內讓孩子退燒是不成問題的。
專家建議,對夜晚突然發高燒(測量腋溫≥39℃)的小兒,可采取下列護理措施:(1)裝有空調家庭可保持室溫在21℃—24℃;讓孩子臥床休息,敞開包被或松開衣服,使皮膚裸露;(2)鼓勵孩子多飲涼開水或清潔液體,一晚至少300毫升;(3)服用退燒藥,如泰諾林或托恩口服液適量,必要時4—6小時再服一次,每隔1—2小時測量體溫一次,直到體溫降至正常范圍;(4)若退燒藥療效不佳,也可采用物理降溫,給孩子洗個溫水(水溫32℃—34℃)澡,有利於散熱。應該指出,無論是否熱退,次日家長應帶孩子上醫院就診。此外,三口之家中必須常備退燒藥和感冒藥。

猜你喜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