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當前位置:首页 > 趣味生活

二維碼是誰最先發明的

Q1:二維碼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隨著移動網路的飛速發展,二維碼在我們的身邊已經隨處可見,應用越來越廣泛。但是究竟是誰發明了這玩意?簡直是造福人類啊!

二維碼其實就是一種幾何圖形構成的語言,利用“0”“1”比特流的概念,使與二進制相對應的幾何形體來表示信息,利用掃碼終端(比如我們的手機攝像頭、超市里特制的掃碼器等等)讀取辨識並翻譯這種語言,從而實作信息的傳輸過程。

國外對二維碼技術的研究始於20世紀80年代末,在二維碼符號表示技術研究方面已研制出多種碼制,常見的有PDF417、QR Code、Code 49、Code 16K、Code One等。中國對二維碼技術的研究開始於1993年。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對幾種常用的二維碼的技術規范進行了翻譯和跟蹤研究。

2006年中國移動就在國內率先退出了二維碼業務,但因其時智慧型手機尚未普及等原因,二維碼的應用面很小。2011年,國內凌空網創始人徐蔚申請注冊“二維碼掃一掃專利”,隨後將這個消費級的專利授權給其他公司,並賺取了不少的專利費。2012年起,隨著移動網路的發展,各大網路巨頭都爭先恐後地開通了二維碼功能,二維碼業務呈現了爆發式增長。

目前二維碼最常見的主要有以下這些應用:手機快速辨識網址上網;移動支付,比如微信或支付寶的掃碼支付;網購憑證,比如電影票、公園門票、美團券等等,是目前國內應用最火的一類;個人名片,個人信息辨識,比如微信互加好友,而日韓流行二維碼名片,取代了以前的紙質名片;資料防偽,比如飛機票、火車票、稅務發票上的二維碼。當然二維碼在今日的應用不勝枚舉,比如2016年某大學生的二維碼情書就曾轟動一時。

因二維碼具有信息量大的特點,同時也大大增加了信息泄露的風險。比如帶有個人信息二維碼的火車票不要隨意丟棄,街頭小恩小惠掃碼送伴手禮的防范種植木馬病毒等等。

在物聯網和電子商務的推動之下,二維碼應用也將會有更加廣闊的前景。二維碼的安全問題也日益引起有識之士的關注。

Q2:二維碼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二維碼又稱QR Code,QR全稱Quick Response,二維碼起源於日本1970年,原本是為追蹤汽車零部件而設計的一種條碼。後因其擁有很多優點,不但發展,然後二維條形碼被逐漸被廣泛普及使用,並且推廣到全球,其中中國使用最為廣泛!

雖然日本在推廣二維碼初期,一直宣傳免費使用,不收取專利費,但QR二維碼專用識讀機具、標簽生成設備等核心技術和生產能力都掌握在日本企業手中。就像計算器的核心伺服器大多在美國一樣!如果一旦有情況,他們可以從根源擾亂我們的二維碼!

之後,留美華人王寅敬(音)博士又發明PDF417二維碼,PDF417碼除可以表示字母、數字、ASCII字符外,還能表達二進制數。PDF417碼信息儲量為早期QR碼的四倍!

Q3:二維碼誰發明的

二維碼是由留美華人王寅敬(音)博士發明的PDF417碼改進而來並廣泛應用的。最佳答案是錯誤的。

Q4:二維碼是誰發明的?

二維碼 ,又稱二維條碼條形碼技術發展簡史 條形碼最早出現在40年代,但是得到實際應用和發展還是在70年代左右。現在世界上的各個國家和地區都已經普遍使用條形碼技術,而且它正在快速的向世界各地推廣,其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並逐步滲透到許多技術領域。 早在40年代,美國喬·伍德蘭德(Joe Wood Land)和伯尼·西爾沃(Berny Silver)兩位工程師就開始研究用代碼表示食品專案及相應的自動辨識設備,於1949年獲得了美國專利。該圖案很像微型射箭靶,被叫做“公牛眼”代碼。靶式的同心圓是由圓條和空繪成圓環形。在原理上,“公牛眼”代碼與後來的條形碼很相近,遺憾的是當時的工藝和商品經濟還沒有能力印制出這種碼。然而,20年後喬·伍德蘭德作為IBM公司的工程師成為北美統一代碼UPC碼的奠基人。以吉拉德·費伊塞爾(Girard Fe- -ssel)為代表的幾名發明家,於1959年提請了一項專利,描述了數字0-9中每個數字可由七段平行條組成。但是這種碼使機器難以識讀,使人讀起來也不方便。不過這一構想的確促進了後來條形碼的產生於發展。 不久,E·F·布寧克(E·F·Brinker)申請了另一項專利,該專利是將條形碼標識在有軌電車上。60年代後期西爾沃尼亞(Sylvania)發明的一個系統,被北美鐵路系統采納。這兩項可以說是條形碼技術最早期的應用。1970年美國超級菜市場Ad Hoc委員會制定出通用商品代碼UPC碼,許多團體也提出了各種條形碼符號方案,如上圖右下、左圖所示。UPC碼首先在雜貨零售業中試用,這為以後條形碼的統一和廣泛采用奠定了基礎。次年布萊西公司研制出布萊西碼及相應的自動辨識系統,用以庫存驗算。這是條形碼技術第一次在倉庫管理系統中的實際應用。1972年蒙那奇·馬金(Monarch Marking)等人研制出庫德巴(Code bar)碼,到此美國的條形碼技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1973年美國統一編碼協會(簡稱UCC)建立了UPC條形碼系統,實作了該碼制標准化。同年,食品雜貨業把UPC碼作為該行業的通用標准碼制,為條形碼技術在商業流通銷售領域里的廣泛應用,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1974年Intermec公司的戴維·阿利爾(Davide·Allair)博士研制出39碼,很快被美國國防部所采納,作為 軍用條形碼碼制。39碼是第一個字母、數字式的條形碼,後來廣泛應用於工業領域。1976年在美國和加拿大超級菜市場上,UPC碼的成功應用給人們以很大的鼓舞,尤其是歐洲人對此產生了極大興趣。次年,歐洲共同體在UPC-A碼基礎上制定出歐洲物品編碼EAN-13和EAN-8碼,簽署了“歐洲物品編碼”協議備忘錄,並正式成立了歐洲物品編碼協會(簡稱EAN)。到了1981年由於EAN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國際性組織,故改名為“國際物品編碼協會”,簡稱IAN。但由於歷史原因和習慣,至今仍稱為EAN。 日本從1974年開始著手建立POS系統,研究標准化以及信息輸入方式、印制技術等。並在EAN基礎上,於1978年制定出日本物品編碼JAN。同年加入了國際物品編碼協會,開始進行廠家登記注冊,並全面轉入條形碼技術及其系列產品的開發工作,10年之後成為EAN最大的用戶。從80年代初,人們圍繞提高條形碼符號的信息密度,開展了多項研究。128碼和93碼就是其中的研究成果。128碼於1981年被推薦使用,而93碼於1982年使用。這兩種碼的優點是條形碼符號密度比39碼高出近30%。隨著條形碼技術的發展,條形碼碼制種類不斷增加,因而標准化問題顯得很突出。為此先後制定了軍用標准1189;交叉25碼、39碼和庫德巴碼ANSI標准MH10.8M等等。同時一些行業也開始建立行業標准,以適應發展需要。此後,戴維·阿利爾又研制出49碼,這是一種非傳統的條形碼符號,它比以往的條形碼符號具有更高的密度。接著特德·威廉斯(Ted Williams)推出16K碼,這是一種適用於雷射系統的碼制。到目前為止,共有40多種條形碼碼制,相應的自動辨識設備和印刷技術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從80年代中期開始,我國一些高等院校、科研部門及一些出口企業,把條形碼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應用逐步提到議事日程。一些行業如圖書、郵電、物資管理部門和外貿部門已開始使用條形碼技術。在經濟全球化、信息網路化、生活國際化、文化國土化的資訊社會到來之時,起源於40年代、研究於60年代、應用於70年代、普及於80年代的條碼與條碼技術,及各種應用系統,引起世界流通領域里的大變革正風靡世界。 條碼作為一種可印制的計算機語言、未來學家稱之為“計算機文化”。90年代的國際流通領域將條碼譽為商品進入國際計算機菜市場的“身份證”,使全世界對它刮目相看。 印刷在商品外包裝上的條碼,象一條條經濟信息紐帶將世界各地的生產制造商、出口商、批發商、零售商和顧客有機地聯系在一起。這一條條紐帶,一經與EDI系統相聯,便形成多項、多元的信息網,各種商品的相關信息猶如投入了一個無形的永不停息的自動導向傳送機構,流向世界各地,活躍在世界商品流通領域。

猜你喜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