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会议讲话

发布日期:2021-03-22 17:40:04

温馨提示:文章最低端有word版免费下载链接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会议讲话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会议讲话》,所属讲话稿类文章,欢迎阅读参考!

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会议讲话第1篇

   

回顾新世纪,特别是2002年以来,文物事业发展经历了三次思想革命和认识升华。第一阶段从2002年到2005年,2002年,文物保护法修订实施,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召开,对文物保护法的重大意义、文物工作方针以及“五纳入”等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进行了阐述,确立了新时期重点抓好的四项基础工作:一是建立文物保护法规体系,二是摸清家底,开展馆藏珍贵文物数据库建设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三是文物保护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四是确保文物安全。第二阶段从2005年到2008年,200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首次使用“文化遗产”作为主题词,内涵更加丰富,更加强调时代传承,更加强调公共参与。第三阶段是2008年以来,2008年,国家推动博物馆免费开放,三年多来累计投入80多亿元,入馆人数增长了50%,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5·12”汶川地震凝聚全国文博系统力量,开展震后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展示了文物系统的整体实力和坚强决心。通过实践凝聚共识,逐渐形成了检验文物工作成效的三个标准:文化遗产是不是拥有尊严,文化遗产保护是不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文化遗产保护是不是惠及亿万民众生活。

  

这次全国文物宣传工作座谈会,将在回顾成绩、总结经验和分析形势、明确任务的基础上,广泛凝聚文物宣传战线同志们的共识,就进一步加强和推动文物宣传工作谋划新思路、提出新举措。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文物宣传工作取得瞩目成就

  

(一)中央决策,多措并举,推动文物宣传工作发展。2005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明确在我国设立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领域第一次有了专属节日;2007年,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在全党报告中专门写入文化遗产内容,要求“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010年,在第五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之际,李长春同志发表《保护发展文化遗产 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文章,这是近年来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对文化遗产工作作出的专门的全面而深刻的论述。近几年,中央在一年一度的《宣传工作要点》中,都明确要求加大对“文化遗产日”等文化遗产领域重大事项的宣传报道力度。在中央的重视关心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6年,国家启动大遗址保护工程,大遗址保护和为公众服务的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同步推进;2008年,实施博物馆、纪念馆全面免费开放,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博物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的先河。这一系列关乎文化遗产事业前途命运、关乎广大民众切身利益的举措,一步步改变了文物工作相对封闭的局面,使文化遗产保护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潮中,走进广大百姓日常生活里,文化遗产宣传普及迈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

  

(二)文物宣传工作贴近群众,服务社会,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随着文化遗产工作的拓展和深化,文物系统走出了只专注于文物本体保护、文物工作往往与日常生活脱节的单一模式,而更加注重使文化遗产融入社会。考古领域不再仅仅关心发掘,而是更加重视保护,更加重视展示,更加重视设施建设;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将文物保护单位对公众开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放到博物馆里”曾经是淡出人们视线的代名词,现在则成为珍贵和荣耀的象征;每年1万个左右丰富多彩的展览使博物馆成为民众文化休闲的上佳选择。文物保护领域集保护管理、展览展示、宣传普及于一体的完整格局已经形成初步框架并日益完善。

  

近几年,针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处于矛盾凸显期的阶段性特征,在依托多种形式媒体宣传的同时,文物部门主动加强与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宣传沟通,通过签署合作协议、举办党政干部文化遗产政策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宣传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文化遗产保护对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深远意义,得到越来越多地方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逐渐摆脱了文物部门孤军奋战的被动局面,形成了多部门、多层次协作共同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态势。向系统内自我宣传、向各级党政部门宣传、向社会各界宣传的多渠道、全方位文化遗产宣传格局已经形成,并在文化遗产事业发展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多种媒体形成合力,共同构筑文化遗产宣传平台。在有关部门、广大新闻出版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文化遗产宣传平台建设卓有成效。现在,以文化遗产为重要报道内容题材的报纸遍布全国,报道数量迅速上升。例如,据不完全统计,仅2010年,《人民日报》刊登涉及文化遗产的文章达954篇,《光明日报》496篇。以文化遗产为专门或重点题材的社会专业刊物已有150余种,发行量超过百万,形成了专业、固定的受众群体。广播媒体加大了对文化遗产的报道力度,电视媒体对文化遗产的传播异军突起。中央电视台多套节目开设文化遗产专题栏目,国内有10余家电视台每周固定播出文化遗产专题节目。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各类文化遗产专题、主题网站约1100个;论坛、博客、微博已成为文化遗产爱好者谈古论今的新天地,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已成为社会公众由被动接受教育向主动宣传文物保护角色转变的重要推动力量。

  

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各类文博单位和文博行业协会组织,通过创建专业报刊、门户网站和图书出版发行机构等多种手段和形式,加大自我宣传力度。目前,全国已有200余家文博单位开通了自己的网站,至少有500家博物馆开通了微博。仅2010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专业图书316 种、112万余册。中国文物报社每周出版报纸2期,每年刊载文章约5500篇。文物行业宣传力量正在迅速成长壮大,并构建起多种媒介的综合信息平台、政务公开平台、业务服务平台和专业知识传播平台,以全面、丰富、权威、专业的信息和知识,在宣传党和国家文物工作大政方针、法律法规,反映全行业发展动态,为全行业提供信息服务,正确引导公众舆论,树立文物行业良好形象,以及向大众普及文博知识、搭建与社会公众沟通对话平台等方面成为主要阵地。

  

(四)深入一线采访报道,宣传文物各项实际工作。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和各地文物部门围绕年度重点工作,把握宣传主题,开展宣传策划,组织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深入文化遗产保护第一线,实地考察文化遗产保护现场;特别是今年以来贯彻中宣部等部门部署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要求,采访文物保护修缮、考古发掘现场专家、施工人员、基层管理者和周边居民,聚焦鲜活事例,捕捉新闻亮点,文化遗产宣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得到进一步落实。

  

一是策划组织重大专题报道。近年来,多次邀请中央媒体深入南水北调、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一线采访报道;组织中央媒体赴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灾区实地采访震后文物抢救保护工作;邀请中央主流媒体记者参加全国性重要会议、论坛、峰会等;组织文物事业“十一五”成就回眸宣传报道,对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博物馆免费开放、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等重点工作进行集中报道;组织对柬埔寨吴哥窟、蒙古国博格达汗宫等对外援助项目的集中宣传;配合和平解放60周年实地采访报道文化遗产保护成就。通过主动策划,加强议程设置,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二是依托电视、网络开展直播活动。持续推进中国文化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等重大节庆的电视、网络直播活动;对“南海Ⅰ号”、“南澳Ⅰ号”水下考古,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开馆和重要考古发掘工作等进行现场直播。运用互联网的即时互动性,邀请文物系统有关领导在政府门户网站或重点新闻网站进行主题在线访谈等。各地文物部门积极邀请中央媒体驻地记者和地区新闻媒体,及时宣传文物博物馆工作重要进展和重大节点。一系列的实地宣传报道工作,使文化遗产保护成就得到实实在在的展现,对树立文物工作良好形象、促进文化遗产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依托重大节庆组织宣传推介,取得良好社会反响。近年来,全国文物系统依托中国文化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和国际古迹遗址日,从每年4月到6月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全国性文化遗产集中宣传期,“文化遗产宣传季”的概念逐步被社会公众接受。在文化遗产日,全国文物系统统一部署、各显其能,以宣传文物保护法、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为核心的活动日趋活跃。山西“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安徽黄山文化遗产日主场活动、XX文化遗产宣传月活动、陕西“文化遗产日汉代记忆”大型公众考古活动等拉近了民众与文化遗产的距离。2009年,国家文物局创设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机制,迄今已在XX、苏州、济宁成功举办三届,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亮点纷呈的文化遗产日活动,充分展示了各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不仅得到了当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而且切实激发了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对文化遗产事业空前高涨的热情,真正使文化遗产日成为了全民共同的节日。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全国文物系统开展了精彩纷呈的活动。国家文物局围绕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在XX、广东、辽宁等地举办中国主会场活动,注重通过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平台,鼓励和动员更多公众参与博物馆文化体验,营造全民关心、参与博物馆事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如,XX市组织“博物馆寻宝”、“博物馆里手拉手做朋友”等活动;安徽省组织“鉴宝江淮行”,开展“百万青少年走进博物馆”活动;广东省从2004年就开始与香港、澳门联动举办“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在国际古迹遗址日期间,国家文物局从2006年起,与无锡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设置工业遗产、乡土建筑、20世纪遗产、文化线路、文化景观、大运河遗产保护等主题,获得媒体广泛关注;各地采取多种方式,吸引广大民众走进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

  

近些年来,全国文物系统本着依靠各级政府、推动宣传普及、注重社会效益、服务人民群众的理念,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普及活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探索出了文物宣传工作的一些有益经验。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文物宣传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尚未从根本上摆脱宣传工作的被动局面。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宣传工作重视不够,宣传理念和方式陈旧;二是制度建设依然滞后,宣传工作仍不规范;三是全员宣传意识薄弱,宣传质量有待提高。

  

二、文物宣传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遗产事业迅速向前推进,文物宣传工作置身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化、传播手段革命催生的新媒体时代,面临着复杂的内外形势。

  

(一)文物宣传工作事关党和政府形象,事关广大公众利益。

  

《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部门负有保护文物的职责。文物工作开展得好,文物保护、利用水平高,能够体现党执政为民的理念,提升政府部门的形象;而文物走私、盗掘、失窃、损坏等问题经常发生,文物安全得不到保障,则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甚至危及国家和民族的声誉,损害广大公众的文化权益,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随着文化遗产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关系的日益紧密,文化遗产领域少人问津的局面已被打破,文化遗产领域的社会关注度显著提高,常常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盘点近年来发生的诸多热点事件,公众的关注已经明显地超出了对热点事件本身的质疑,而是对文物安全、文物管理、文物工作属性和方向等产生了疑问。文物宣传工作担负着扩大文化遗产事业社会影响力和创造良好舆论氛围的重任,因此,我们必须自觉把文物宣传工作摆到维护党和政府形象和公众利益的高度,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推进文物宣传能力建设。

  

(二)文物事业改革发展,要求文物宣传工作不断开拓创新。当前,我们面临着文化遗产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和实践创新正在积极推进。比如,以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新中国特色大遗址保护展示体系,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新格局,破解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之间矛盾为目标的大遗址保护理论和实践;以从“数量增长”走向“质量提升”、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推动我国博物馆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为目标的博物馆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等。文化遗产事业的改革创新,离不开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的积极支持和参与。文物宣传工作作为文化遗产事业的排头兵和主要窗口,必须不断创新理念和手段,在大力宣传文物事业改革发展先进经验的同时,加强与广大公众的沟通,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为文化遗产事业蓬勃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民众切实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新媒体时代呼唤文物宣传工作必须与时俱进。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和论坛、博客、微博等新型传播手段的出现,一个多媒体融合并存的媒体传播环境开始形成,并对社会日常运转发生深刻的影响。新媒体时代的显著特征包括:一是信息传播迅捷,且具有交互性。借助新媒体,一条信息可以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之内获得千万次的阅读,而且传受双方可以进行频繁的双向交流。二是传播主体多元,且具有匿名性。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每个人都成为信息传播、意见表达的主体,且对同一事物认识判断的结论往往不同,极易造成思想观念的混乱。三数程不可控制,且具有突变性。新媒体通过不停寻找“兴奋点”吸引网民眼球,公共领域里的社会矛盾往往容易成为最热门的话题。由于传播过程不可控,无法准确预测和把握这种传播带来的社会影响。作为公共文化重要领域,全国文物系统必须认真研究新媒体时代的舆论传播特征,加快提升运用新媒体、掌握新科技的能力,加强和改进舆论引导工作。

  

(四)社会需要文化遗产知识,文物宣传工作应当更加贴近群众。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项目、博物馆展览和文物拍卖等,已经成为广大民众热议的话题,越来越多的民众或加入文博志愿者队伍,或参与民间收藏和文物拍卖等,电视文物鉴赏节目受到观众热捧。文物工作正在突破行业界限,全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时代正在到来。但是,在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场面之下,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比如,城市大量历史文化街区被破坏甚至拆除,农村大量优秀传统民居迅速消失,“千城一面”、“千村一面”的局面正在成为现实;大量具有鲜明民族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等珍贵实物正在迅速消失,同时假文物、假鉴定、假拍卖大行其道。这些现象的普遍存在,除了急功近利等观念影响,还与民众文物意识淡漠、文物知识欠缺、缺乏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基本认知等有着很大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正视问题,在积极抓紧有关制度法规建设、加强依法管理的同时,着力加快文物专业知识的大众化步伐,通过文物知识的普及教育,在民众心目中牢固树立文化遗产应有的尊严,让广大民众掌握文化遗产保护的一般常识,推动文化遗产科学保护利用的大众化、全民化。

  

三、大力推进新时期文物宣传工作

  

宣传工作在党和国家的工作中担负着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大任务。文物宣传工作作为党和国家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化遗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扩大文化遗产社会影响力、树立文化遗产良好社会形象、推动文化遗产事业健康发展、促进文化遗产惠及民生等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为新时期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贯彻“七一”讲话精神,牢牢掌握文化遗产宣传的主动权,兴起文化遗产宣传热潮,为提高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推动文化遗产科学发展,维护文化遗产应有尊严,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大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一)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开展务实宣传工作。各地文物部门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公众、促进发展的原则,紧紧抓住文化遗产保护这个主题和文化遗产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生改善、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这个主线。着力加强对文物博物馆领域法律法规建设、提升保护管理水平重要举措、各项重点工作重要进展、文化遗产保护惠及民生等方面的宣传。要注意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基层,深入文化遗产保护第一线,以鲜活的事例、生动的讲解向公众进行文化遗产宣传,使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真正能够让全体民众共享,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小康社会建设,促进“十二五”文化遗产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二)将宣传工作贯穿到文物工作各个环节。文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积极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环境,在文物保护工作中不断增强社会意识、公众意识、媒体意识和宣传意识,自觉将宣传工作贯穿到文物工作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中。要进一步将文物保护与展示宣传结合起来,编制文物保护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应包括展览展示和社会效益评估的内容,坚持保护管理与展览展示和宣传普及文化遗产统筹考虑,统一安排,分步实施。要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将文物工作各个方面的进展及时、全面、真实地向社会公布、公开,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满足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要加强文物部门的官方网站和专业媒体建设,使之成为宣传普及文化遗产法律法规、展示文化遗产保护成就、发布文化遗产工作信息的主要窗口,与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交流沟通的主要平台。

  

(三)积极加强与媒体、公众的良性互动。要加强与媒体和公众的互动,形成全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文物宣传工作要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坚持政府主导与鼓励社会参与统一起来。要关注和倾听媒体和公众的心声,善于利用媒体在揭露破坏文物行为等方面的强大舆论作用,以人民大众的力量维护文化遗产应有的尊严。虚心听取媒体和公众对文化遗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虚心接受对我盲作的批评,尊重民意、汇聚民智,将其作为改进工作、强化服务、提升水平、促进发展的重要动力。从而调动人民群众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文化遗产保护真正成为全民族的神圣事业。要继续加强与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形式多样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主流媒体展示文化遗产事业的重要进展,向社会传达文化遗产领域的主流声音。

  

(四)高度重视文物热点舆情的宣传引导。各级文物部门要高度重视对文物热点事件的宣传引导工作,在认真总结近年来文物热点舆情应对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积极建立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制定应急方案。在热点事件发生后,要组织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及时应对处理,传达正确观点,有关事件的调查处理和信息发布工作要统一领导、统筹安排、同步推进。要坚决杜绝面对媒体和公众质疑粗暴对待、敷衍了事或迟迟不予回应的现象;坚决避免信息发布渠道多门、对外口径相互矛盾的混乱现象。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地公布事件进展、所采取的措施和调查处理结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要以真诚、及时、准确的信息发布赢得公众、赢得媒体、赢得信任。要始终以主动积极的态度最大限度挤压各种谣言和不实信息的传播空间,牢牢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使文化遗产正面宣传成为媒体最强音。

  

(五)积极实施文化遗产知识宣传普及工程。“十二五”期间,要组织实施文化遗产知识宣传普及工程。一是推动文物工作先进县文化遗产知识的全面普及,“十二五”末期实现在所有文物先进县中基本扫除文化遗产知识盲区。二是在原有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竞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遗产校园宣传普及活动,吸引包括港澳地区在内的更多大中小学校和更多电视、网络平台参与。三是实施优秀文化遗产科普读物出版推广工作,在文化遗产知识普及县免费发放,并提供农家书屋、公共图书馆、科普下乡进社区等,扩大读者对象,加大普及范围。四是不断完善文化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和国际古迹遗址日等重大节庆宣传活动的组织开展,继续强化“文化遗产宣传季”活动,提升三大节庆活动的质量,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力。通过文化遗产宣普及工程的实施,在全国掀起全方位、多侧面、多层次宣传普及文化遗产知识的热潮,着力强化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使广大民众对祖先遗留的历史文化遗产心存崇敬。

  

(六)为文物宣传工作提供强有力保障。各级文物部门和文博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文物宣传工作的认识,强化和落实责任制,切实加强对宣传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工负责、运转协调的工作体制和机制。领导班子要经常研究,主要领导要经常过问,分管领导要常抓不懈。宣传工作不仅仅是宣传部门的事,而是整个部门、整个单位的事,要进一步落实宣传工作责任,建立健全文物宣传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动员全体力量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要把宣传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实施文化遗产重大改革政策措施、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及安排重要会议、活动时,要同步研究安排新闻宣传工作,明确新闻宣传的重点和要求。要大力加强文物宣传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正、业务能力强、工作有激情的文化遗产宣传队伍。加大对文物宣传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宣传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同志们,我们正处于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正在经历着文化遗产领域的深刻变革。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做好文物和文物宣传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文化遗产中心工作,不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提高文物宣传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全力服务大局,热情服务公众,为推进文化遗产又好又快发展、顺利实现文物博物馆事业“十二五”奋斗目标,提供良好舆论环境和强大精神动力,为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遗产、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会议讲话第2篇

  同志们:

  今年4月作出重要批示,对文物保护、开发和利用提出明确要求。最近,市里将召开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对全市文化旅游发展作出全面安排部署,文物保护开发利用是一个重要方面。这次调研,主要梳彻落实视察济宁重要讲话和关于文物保护重要批示精神,了解我市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情况,听听大家的意见建议,更好地发挥文物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市首善之区中的作用。刚才,实地察看了浣笔泉和潘家大院两个文物点,文物局、文广新局、旅游局作了汇报。从汇报情况看,大家对文物保护利用都作了深入思考,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意见建议。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对文物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并作为文化强市首善之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措施。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加强配合协调,文物保护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市文物局认真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方针,在文物基础工作、大遗址保护、文物保护修复、文物开发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办成了一些大事、硬事,全市文物事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重大文物保护项目成效显著,文物考古不断取得新发现,文物安全水平稳步提高,文物宣传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全市有34项文保工程纳入国家大遗址保护曲阜片区和山东省文物保护重点工程,鲁国故锄家考古遗址公园纳入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示范工程,南旺分水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大运河“申遗”亮点工程,国家文物局在我市设立了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重点科研基地,省文物局在我市设立了山东省文物保护科学与技术研究重点基地。对全市文物保护工作,市委、市政府是满意的。下面,就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我讲3点意见。

  一要增强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文物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竖家文明的“金色名片”。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对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民道德素养、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看到,同志无论是担任正定县委书记,还是担任福建省长、浙江省委书记,每到一地都满怀热情地关注、身体力行地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以来,站在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对文物工作作出了20多次重要指示批示。今年4月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召开前,再次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文物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各级党委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理念。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批示指示,语言朴实,振聋发聩。比如,“文物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紧密关系,深刻阐述了文物保护的正确理念和基本原则,字里行间充满了习的历史情怀和文化自觉,体现了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推动新时期文物事业科学发展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我们济宁是文化大市、文物大市,文物数量多、影响大,很多在全国全世界都有知名度和影响力,7000多处文化遗迹遗存遍布全市,全市已登录不可移动文物6382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处、省级247处、市级314处,已登录可移动文物130万件、位列全国第一。一方面,在文物保护上,相比其他地方我们的任务更重、责任更大;另一方面,在文物利用上,我们比其他地方有更大的优势,发展文化旅游上有用不尽的“金山银山”。中央和省对济宁文化文物工作高度重视、非常关心,20xx年11月,视察孔府并在孔子研究院召开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价值、重大影响和时代意义,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加强儒学研究与传播提出了期望要求;在中办两次回访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用好齐鲁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济宁作为孔子的家乡、儒家文化发源地,作为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的地方,我们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保护上承担着更为重要的使命和责任。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关于文物保护的重要论述、批示指示精神上来,充分认识加强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扎实有效地做好文物保护、开发和利用各项工作。

  二要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工作水平。在担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时,针对一些文物保护措施不力的问题,严肃批评有关负责同志:“我们保管不好,就是罪人,就会愧对后人。”济宁作为全国、全省文物资源大市,文物的规模大、数量多,很多是世界级的垄断性资源,文物保护的任务很重。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真正重视起来、抓起来,全面提升文物保护水平。一是做好文物保护基础工作。基础条件薄弱是我市文物事业发展的瓶颈制约。要坚持把夯实基础放在优先位置,深入贯彻《文物保护法》和《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对文保单位全部要建立“四有”档案资料,切实保护好文化遗产、遗址的历史原貌。要巩固用好文物普查成果,做好文物考古工作,特别是对各项基本建设工程中的文物要进行抢救性勘探、调查和发掘,确保地下文物不受损坏。要依托“明清官式建筑研究与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曲阜分基地”和“省文物保护科学与技术研究重点基地”两个平台,搞好文物保护科技人才培养,开展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二是实施好文物保护重点项目。近年来,我市实施文物保护项目带动战略,大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片区和重点项目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要充分认识到,我市文物重点保护项目,都是一些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大工程、大项目,中央和省高度重视,社会各界非常关注,一旦出现问题就是大问题。这方面,大家一定要引起高度警觉,严把工程项目质量,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任务。要精心实施“三孔”、颜庙、尼山孔庙等古建筑油饰彩绘保护修复工程,确保2017年完成修复。要扎实推进孔子文化遗产地保护世界银行贷款等工程,加快推进鲁国故锄家考古遗址公园、南旺分水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邾国故城遗址公园、明鲁王陵综合提升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确保把遗址保护建成示范工程、精品工程。三是实施好“乡村记忆”工程。这两年,我们在邹城上九山村、微山湖民俗博物馆开展“乡村记忆”工程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要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市推开。要着眼于传承利用,对传统乡土建筑富集、文化底蕴浓厚的乡镇、村落、街区和民居,按照“原生态、原居民、原文化”的要求,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切实把有价值的旧民居、古建筑和老风俗保留下来,使保护工作见人、见物、见生活,实现对乡村文化遗产的整体性和真实性保护。四是确保文物安全。这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首要目标、重中之重。要把文物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加大文物执法督察和文物安全监管力度,强化文物消防安全管理,严防严打盗掘、盗窃、破坏等涉文物违法犯罪活动,确保文物安全万无一失。

  三要想方设法让文物资源“活起来”。多次强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围绕建设文化强市首善之区的目标,深入研究文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更好地发挥文物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重点在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一是突出馆藏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要坚持博物馆的公益性,健全覆盖全市的博物馆体系,整合盘活全市馆藏文物资源,探索建立馆藏文物资源共享机制,特别要运用好与故宫博物院战略合作平台,采取借展、联展、巡展等多种形式,让馆藏文物“走出深闺”,使人们在参观文物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要积极顺应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的大趋势,加快推进数字化博物馆建设,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让群众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参观。二是积极融入全市文化发展格局。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通过我们积极工作,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进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干部政德教育基地、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孟子研究院由设想变为现实,为文物文化事业快速发展搭建了广阔平台、提供了良好条件。文物部门一定要利用好这些平台载体,进一步开阔思路、找准路径,做好结合文章,全面拓展文物开发利用的领域。最近,省委组织部杨部长来济宁时提出对干部政德教育基地现场教学点进行扩容,在原有教学点的基础上,增加颜庙、曾庙、武候祠。文物部门要抓紧拿出具体的工作方案,做好文物整理、布展、解说等相关工作,确保现场教学点按期投入使用。要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借助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积极探索我市文物“走出去”的有效途径,讲好“孔子故事”、“济宁故事”、“中国故事”。三是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依托文物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是传播文化、发展产业、增加效益的有效途径。故宫博物院去年文化创意产品达8700多种,营业额超过10亿元。今年3月和5月国务院连续印发了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要抓紧研究制定鼓励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实施一批具有示范带动和产业拉动作用的文化开发项目,研发一批符合各类群体需求、附加值高、特色鲜明的创意产品,让人们把“博物馆带回家”,扩大引导文化消费,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四是积极推动文物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最近我市将召开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目前正在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和相关政策意见。文物部门要与旅游部门加强协同配合,搞好规划编制和项目建设,将更多的工业遗产、农业遗产、文化景观、考古遗址公园等文化遗存纳入文化旅游格局,努力把丰厚的文物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优势。文物保护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把文化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工作责任,不断强化政策支持保障,努力为文物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市相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支持配合好文物部门的工作,为文物事业繁荣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对市文物局提出的浣笔泉、潘家大楼周边房屋拆迁及环境整治等工作由任城区负责,区委书记田卫东同志具体落实。

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会议讲话第3篇

 一、认真学习、提高认识,不断开创我市文物保护工作的新局面

  今年4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并于9月17日又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电视电话会议,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9月4日,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文物工作会议,省委、宣传部部长谌贻琴,副省长吴嘉甫在会上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国家、省领导的讲话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文物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路和具体的要求。特别是陈至立国务委员的讲话,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发出了总动员令,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充分认识第三次文物普查及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工作中贯彻落实各位领导的讲话精神,切实做好我市文物保护的各项工作。

  近年来,我市的文物保护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在全市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向前发展。截止20*年底,全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8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7处。另外,花溪区青岩镇经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我市在文物保护工作中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等国家和省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在土地开发、市政建设中始终把文物保护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市政府每年都安排文物事业经费70万元,文物维修经费150万元,对重大文物保护项目,市财政还专门拨款。从1978年至今,市财政用于文物保护的经费累计达1.14亿元,仅20xx年至20*年底,文物保护经费投入就达7000多万元。但是,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市文物保护事业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正确面对并解决好这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提高文物工作的水平,促进我市文物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这里,我就我市文物保护工作谈几点看法:

  首先,文物保护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作出积极贡献。

  当前,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构建“和谐*”的伟大进程不断迈进。市委、市政府一再强调,要充分利用好我市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大力推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这既对我市的文物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我市文保工作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文物作为历史的遗存,不仅是悠久历史的见证,也是维系民族团结,激发民族自豪感的精神纽带。*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历史进程,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特征,留下了众多丰富多彩的历史文物和民族文物。保护和延续好这些文化遗产是我们应尽的历史责任,利用好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让之服务于当代,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富民兴筑的伟大实践,也是我们应尽的社会责任。文化遗产同时具有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是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我市多姿多彩的文化遗产资源不仅是今后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坚强后盾,也使建“和谐*”,打造“森林之城?避暑之都”的重要内容。众多的文化遗产必将成为促进全市各民族之间和谐相处的精神家园,成为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同时,也必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经济价值是文化遗产价值的货币化体现,虽然它远远不能代表文化遗产的所有价值,但它却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文物保护事业的社会承认度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对具备开放条件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大胆的进行合理利用,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伟大实践中,以积极的姿态,为富民兴筑做出积极而应有的贡献。

  第二,文物保护要从市情出发,要敢于实践,勇于创新,探索出适合我市文物特点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模式。

  作为欠发达,欠开发的省会城市,若以文物总量而论,目前我市还算不上文物大市,但从文化的多样性与多元文化角度来看,我市无疑可以说是文化遗产资源大市。由于经济发展、思想观念、人才资源等因素的制约,我市众多的文化遗产资源尚未得到科学和合理的利用。就现有的“开发利用”而言,许多也只能算是低层次、低水平利用,只能满足当前观赏旅游的基本需要,远远不能满足休闲旅游、度假旅游的发展需求。有的甚至违背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做“伪文化”,造“假古董”,既破坏了遗产本体和它所处的周边环境,还对不可再生的、脆弱而稀缺的文化遗产资源造成不可挽回的毁灭性破坏。文化遗产是否得到合理利用,主要看它是否有利于文物保护,是否有利于体现良好的经济价值,是否有利于文物所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还要看它是否坚持了“可持续发展”、“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的原则。在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上,我们既要反对不加研究,“闭门造车”式的盲目利用,也要反对不依政策,“杀鸡取卵”式的无序滥用。要从具体情况出发,分析不同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摸索出不同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模式,切忌为了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和眼前利益,而使文化遗产受到破坏和损害。

  第三,文物保护要善于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动向,并把先进的保护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突出重点,抓出特色。

  如今,文物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发生变化,文物亦不再是单纯的“遗迹”,而是逐渐向“遗产”进行转型,即使是“遗产”,其概念也在不断的丰富之中。文化空间、文化景观、文化线路、文化区域等也不再是新兴的词汇,而成了实实在在的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如何把“遗产”保护的新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特别是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是对我市的各级文化文物行政部门和广大文物工作者提出的新挑战。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市文物保护工作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仍需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我们要善于吸收一切先进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将其运用到构建我市文物保护工作特色的实践中去,提升我市文物保护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要在乡土建筑保护、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生态博物馆建设、民族文化空间保护等方面探索出符合我市市情的保护与永续发展的新思路,将其做大做强,成为我市文化遗产保护的特色和旗帜。另外,我们也要着力打造红色旅游文化和民族文化等品牌,大力发展我市文化遗产产业,探索出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两利双赢”的新路子。

  第四,文物保护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文化遗产事业发展壮大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文物保护已经逐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思维体系和工作惯性,也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但是,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发展“一日千里”、城乡建设“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才能使文物保护工作跟随时代前进的步伐。国家和省、市领导在有关讲话中多次提到发展文化遗产产业的问题,就是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的具体体现。长期以来,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乐于谈保护而鲜于谈经营,使我们成了游离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大潮中的“另类”。我们要认识到文化遗产工作也同样面临着保护和延续文化遗产的双重任务。如何延续文化遗产,当中就有一个“经营”的问题。“经营”首先是要提炼、打造、包装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然后着力思考在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的原则下去进行合理的利用。文化遗产保护要善于打组合拳,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要上规模、上档次、要形成产业链。一方面不能丢掉保护的根本,另一方面要用“产业”的眼光和做法去促进更好的保护。

  当前许多领导和专家对文物保护的发展趋势和新理念相当关注。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同志,一定要学会研究这些新动向和新思维,并把它们运用到文物保护的各项实践中,尤其是即将开始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大家要多研究、多思考,把“遗产”的概念落实到普查中,特别是要注意以前没有涉及到和缺乏研究、认识不一的文化遗产,要将它们如实进行登记,一方面增加我市的文物总量,另一方面也为将来进一步理解、认识和传承这些人类的文化记忆保留实物和空间,为逐步壮大我市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搞好第三次全市文物普查工作

  第三次文物普查任务十分艰巨,普查对象多、涉及范围广、工作难度大。刚才,王春雷局长对这次普查工作作了具体的安排部署,下面,我就搞好这次普查的关键环节再提几点要求:

  一精心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工作实施方案。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是做好我市普查工作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文物普查涉及各个方面,只有文物部门的参与是不够的。有一个全面的、科学的工作方案,才能指导各级政府、各部门统一、规范、有序合理地进行普查工作。因此,市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普查技术标准、规范及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根据原有工作的基础以及今天会议的精神,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尽快制定出一个完整的第三次全市文物普查工作实施方案下发。

  二加?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迸嘌担?岣呷嗽彼刂省F詹楣ぷ魅挝穹敝兀?ㄒ敌郧浚?枰?笈?弑缸ㄒ抵?叮????排嘌担?性鹑涡摹⒂蟹钕拙?竦墓ぷ魅嗽薄J衅詹榱斓夹∽榘旃?乙?】炀侔烊?形奈锲詹樵迸嘌蛋啵?髑?⑹小⑾丶坝泄夭棵乓?榈骶?ㄒ滴瘛⒕?榉岣弧⒛旮涣η康娜嗽背涫档礁骷镀詹榛?埂S屑苹?刈橹?詹槿嗽辈渭庸?液褪 ⑹芯侔斓南喙匾滴衽嘌担?顾?亲既氛莆掌詹楣ぷ鞯募际酢⒐娣丁⒈曜己鸵?螅??咧柿客瓿善詹楣ぷ鞯於ɑ? ?/p>

  三充分运用新技术,提高普查的效率和水平。这次普查工作要充分运用信息、网络、遥感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文物普查的时效性、准确性、科学性。要充分利用各部门和各地已经掌握的各种资料信息,将国土、建设、交通、水利、宗教、测绘等部门和驻军有关文物的资料整合起来;要规范相关的技术指标,建立科学、规范的文物数字技术平台,提高文物普查的工作效率和科技含量,为实现文物工作的数字化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要充分利用好我市的电子信息技术资源,建立第三次全市文物普查专项网页,搭建面向公众的网络平台,大力宣传文物普查工作,增强社会公众的关注和支持,同时注意做好必要的保密工作。

  四加强政策研究,形成制度性、政策性成果。普查工作不仅是要准确掌握我市不可移动文物的实际变化情况,而且还要根据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的需要,将新的文化遗产类产品纳入保护范围,全面获取我市文物保护管理各个方面大量重要的基础数据信息。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数据信息,更清晰地认识和分析存在的问题,探索和掌握文物保护工作发展的客观规律,总结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文物保护政策、法规和制度,推进文物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提高我市文物保护、管理、利用的整体水平。

  五落实普查经费,提高资金效率。这次文物普查所需经费是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尽快拿出全市文物普查工作经费预算,报市政府审定,市财政要尽快落实有关资金,各区、市、县也要安排好相应的资金。市普查办公室要指导各地用好普查资金,将普查的专项经费真正用于文物普查项目。各级政府要把普查经费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及时拨付到位,确保此次普查工作的按时完成。

  三、加强领导、形成合力,高质量完成第三次全市文物普查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市、县要高度重视此次文物普查工作,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市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各区、市、县普查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深化对文物普查政策、制度的研究。市和各区、市、县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规定的上报普查数据要求及时准确上报本地的普查工作情况。

  二加强协调配合。文物普查任务繁重、涉及面广,仅靠文化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各部门要树立大局观念和中心意识,既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又要相互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文物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主动与有关部门协商,取得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财政和发展改革部门要做好普查工作的经费保障;统计部门要协助做好普查数据资料的管理和发布工作;建设、规划、国土、测绘等部门要协助提供已有的数据资料;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要发挥专业优势,结合学生实习和科学研究,积极参与普查工作;各类文物使用单位要按照《文物法》的要求,积极配合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做好普查工作。

  三加强宣传动员。文物普查是一项社会性工程,要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对这项工作的宣传,使全社会了解文物普查的目的、意义和内容。通过文物普查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一次文物的重要性、保护知识、普查知识、政策法规的广泛宣传。同时,要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国家文化遗产日”等活动开展好大型的文物普查广场宣传活动,不仅宣传文物普查,而且要宣传文物保护甚至文化的重要性。要抓住此次普查契机,把相关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好,在人民群众中进行文物和文化价值的动员和教育,使大家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要制定一个全面的宣传计划,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组织访谈、专家对话、知识竞赛和网络传播等形式,开展全面的宣传活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普查工作变成全社会的行动。

  同志们,开展第三次全市文物普查意义重大,任务光荣。这次文物普查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五年内全市文物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我们要抓住这个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对党和人民负责,对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负责,对历史和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扎实做好第三次全市文物普查各项工作,为建设我市先进文化和构建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会议讲话》由网友投稿分享,本页面最后一次更新时间为2021-03-05,仅供参考,下载后可根据需要自行编辑修改。

相关文章

《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谱写公路崭新篇章》: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谱写公路崭新篇章第1篇同志们: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公路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上级交通公路工作会议精神,总

《安全生产月活动大会讲话》:安全生产月活动大会讲话第1篇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大会,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对公司"安全生产月"活动进行动员,希望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对"安全生产月"有关活动进行

《国土资源局长在全区招商引资工作会上的表态发言》:国土资源局长在全区招商引资工作会上的表态发言第1篇各位领导、同志们:国土资源分局作为区政府主管全区土地、矿产资源管理的工作部门,在全区招商引资工作中担负着重要职责

  • 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会议讲话_1616406004.

  • 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会议讲话_.docx

  • 类似文档请点击tags标签查看,或者站内搜索:
  •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