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农牧局长在2021年全市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温馨提示:文章最低端有word版免费下载链接农牧局长在2021年全市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以下是网友发布的《农牧局长在2021年全市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所属讲话稿类文章,欢迎阅读参考!

农牧局长在2021年全市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1篇

同志们:

全市农业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全省农村、农业工作会议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7年全市农牧业工作,安排部署2018年重点工作。

2月3日,市委四届五次全体会议暨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相继召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作了重要讲话,明确了今年全市经济工作及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两个问题:

一、关于2017年农牧业工作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农牧厅的精心指导下,市、县区农牧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度落实市委“433”发展战略,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任务,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全市农牧业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在全省2017年农业重点工作责任书考核中,我市被评为一等奖,名列全省第一。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稳步推进。2017年,市县区农牧部门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强化工作措施,农业增加值、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主要农产品产量等主要指标均保持了稳定增长,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一是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业增加值预计达到75.25亿元,增长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6385.9元,增长9%。 二是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96万亩,粮食总产达到107.55万吨,比上年增加1.2万吨,增长1.13%。粮食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00万吨以上。三是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特色农产品总产量达到367.02万吨,同比增长2.2%。其中:中药材产量18.22万吨,增长5.93%;蔬菜产量146.35万吨,增长1.63%;苹果产量41.86万吨,增长7.11%;茶叶产量1348吨,增长0.97%;肉蛋奶产量18.46万吨,增长9.82%;水产品产量2570吨,增长4.9%。四是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机总动力达到212.36万千瓦,增长2.27%。完成机耕231.39万亩、机播101.92万亩、机收70.68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1.81%,增长2.95%。

——农业特色产业开发好中向优。把产业培育作为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重要举措来抓,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特色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一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大力发展中药材、马铃薯、蔬菜、苹果、茶叶、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产业基地面积达到434.81万亩,其中新增10.5万亩。全市中药材面积达到107万亩、增长1.4%,蔬菜面积70万亩、增长4.3%,苹果面积72.9万亩、增长3.7%,茶叶面积17.8万亩,增长4.1%。全市农牧特色产业总产值达到107.33亿元,增加3.19亿元,增长3.1%。二是畜牧养殖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建、改扩建标准化养殖场33个,创建省级示范场3个;新发展规模养殖户575户,规模养殖户(场)累计达到3930户,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43.3%。以25个特困片区为重点,积极发展中蜂养殖,养蜂达到30.19万箱,其中中蜂26.19万箱,增长40.8%。大力发展生态放养鸡,共出栏放养鸡536.44万只。全市牧业总产值达到23.37亿元,增长5.1%。全市水产养殖总面积达到4.61万亩,渔业总产值达到1.01亿元。三是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成效突出。“武都崖蜜” 成功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评审。徽县“太阳语”蜂场获得“德米特”国际认证,成为全国第一家通过此体系认证的蜂场。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2017年共申报农产品“三品一标”23个,累计认证农产品“三品一标”达到271个。组织市内农业企业、合作社参加了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甘肃农业博览会等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6个农业节会,参展的茶叶、蜂蜜、花椒、油橄榄等农产品荣获金奖5项、银奖1项。

——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认真开展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一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认真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尾菜处理工作,回收废旧农膜5951.37吨,回收率达到79.05%;处理尾菜2.9万吨,处理利用率达到38.3%。大力推进畜牧养殖污染治理,9县区均制定了畜禽禁养区划定工作实施方案,关闭搬迁规模养殖场10个,全面完成了禁养区划定工作。二是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持续推进。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25.8%。完成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面积15.1万亩、测土配方施肥446.3万亩,启动实施了礼县国家级苹果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和徽县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2017年全市农药利用率达到37.1%,化肥利用率达到37.3%。三是草原生态保护全面完成任务。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落实草原禁牧132.05万亩、草畜平衡824.64万亩,全市草原植被覆盖度达到94.01%。四是水生生物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有力。扎实开展省级大鲵自然保护区反馈问题整改,由农牧部门主抓4条中央环保督查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并完成销号。强化渔业资源保护,扎实开展水域禁渔执法行动、鱼类增殖放流活动,水域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农业科技服务大步迈进。进一步转变农业科技服务方式,通过落实农业技术推广、农民培训、示范园建设等措施,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明显加强。一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加大。引进粮食作物新品种141个,推广马铃薯脱毒种薯136.11万亩;引进蔬菜新优品种103个;建立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等优良品种繁育基地2300亩;引进良种牛羊猪1.39万头。完成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面积43.69万亩、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面积11.25万亩。二是农业科技培训扎实开展。认真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结合“三区”科技人才下乡活动,紧盯农民对科技知识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共开展各类培训1289期(次),培训人员14.58万人(次),发放技术培训资料23.89万份。在徽县新建养蜂技术培训基地一处,举办了4期中蜂新法饲养技术培训班,培训中蜂养殖技术能手122人。三是示范园建设深入推进。把示范点建设作为转变科技服务方式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在全市范围内选定了50个科技示范点,涵盖农牧部门主抓的9个特色产业,每个示范点都确定了包抓单位、包抓领导和科技特派员,通过抓点示范,切实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四是农业信息服务扎实有效。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完成2017年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项目,建成徽县农业物联网综合管理系统平台,有效提高了农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充分发挥12316短信服务平台覆盖面广的优势,发布灾害预警、农业实用技术等服务短信60万条(次)。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发布各类农业信息8500余条。

——农业安全监管措施严格落实。落实监管责任,强化各项监管措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业安全生产得到有效保障。一是农产品质量监管不断加强。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测点20个,新建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监控点)46个,市级及6个县区国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项目全面完成省级验收。开展蔬菜、畜水产品、食用菌、茶叶监测抽检716批(次),抽检样品67636份,平均合格率达到99.99%。二是农业执法水平得到提升。积极开展农资专项治理行动,累计查处农业违法案件230起,为农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40.07万元。全年共整顿农资市场1870个(次),查获问题农资2339.4公斤。市农业执法支队代表甘肃省在湖北武汉参加了全国农业执法案卷交流联席会议,并做了经验交流发言。三是农业安全生产监管措施有力。加强农机、农村沼气、渔船、草原防火、畜禽屠宰等领域的安全监管,有效防范和遏制了重特大农业安全事故的发生。全市农牧系统累计派出安全生产专项检查组63个,检查生产经营单位489个,排查治理问题隐患23项。扎实开展H7N9流感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及动物免疫工作,全市重大动物疫病群体免疫密度保持在98%以上。2017年,全市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农业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积极探索破解农业农村发展难题,进一步推动生产要素的优化调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一是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实现全覆盖。市、县区与93个乡镇实现了联网运营,并对其余各乡镇开设端口,实现了市县乡交易服务全覆盖。全市完成线上抵押贷款1249笔,发放贷款2.46亿元;产权登记4446笔,涉及面积3.39万亩;农村产权交易2133笔、18549.99亩,实现交易额588万元。二是农村土地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9县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省级验收,其中7县区获得优秀等次,2个县获得良好等次。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市累计流转农村承包土地120万亩,占承包土地总面积的29.4%。强化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全市实行会计委托代理的乡镇达到195个、村3201个、代理会计人数达到245个。制定印发了《XX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在武都区启动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快速推进。2017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2319家,增加4651家,增长60%。新增国家级示范社2个,总数达到22个;新增省级示范社37个,总数达到98个;新增市级示范社50个,总数达到305个。认真落实“合作社+贫困户”脱贫带动机制,全市136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已建立合作社3381个,覆盖率达到了100%;有94975户贫困户已经参与到了合作社,贫困户入社率达到了84.1%。四是休闲农业稳步发展。依托当地资源,培育打造不同类型的休闲农业品牌,全市已发展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072个,休闲农业从业人数达到11235人,其中农民就业人数7605人,带动农户14755户。筛选上报了“千合农庄”项目村131个。康县花桥村被农业部评为2017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五是“放管服”改革有序推进。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牧部门权责清单,积极推进简政放权,保留市级行政审批事项8项,合并1项。入驻市政务大厅统一办理,向社会全面公开,实行免费限时办结,全年共受理行政审批事项19件,办结率100%。

2017年,我们克服各种困难,特别是顶住了H7N9病毒疫情对家禽养殖影响及“8·7”暴洪泥石流灾害造成严重农业损失的压力,取得了优异成绩,实属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农牧厅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的结果,是全市农牧部门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全市广大农民兄弟及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农牧局向关心和支持XX农牧业工作的各级领导、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市农牧系统干部职工和广大农民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2017年,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农牧业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从客观来看,一是农业基础设施仍很薄弱。近些年来,我市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虽然得到了改善,但总体仍比较滞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机化、农业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严重制约着全市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农产品结构性短缺与保障供给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目前,我市农产品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但存在粮食供需总量平衡与口粮结构性短缺并存、蔬菜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与冬春季节性短缺并存、畜禽产品需求疲软与部分产品结构性短缺并存的问题。三是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能力不强,带动贫困户增收乏力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在数量上实现快速增长,但 “空壳社” “挂牌社”“家庭社”的现象较为突出,助农增收、带动脱贫的能力还不够强。四是产业“小而全”与实现规模效益之间的矛盾急需解决。我市农业产业种类丰富,但普遍存在适度规模经营比重偏小,规模效益比较低,标准化、品牌化步伐比较慢,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的问题,农业劳动力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五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农产品加工能力不足、产业链条较短、销售渠道不畅、农产品产销信息不对称、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的问题,利用丰富的生态资源、人文资源发展农业新业态,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等问题。同时,从主观方面讲,我们还存在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在产业扶贫方面力度不够大,创新举措不多,在示范点建设上有些县区和单位动力不足、机制不活、层次不高,在项目实施上有些县区和单位管理不够规范、实施进度缓慢,在上下衔接上有些县区和单位配合不力、推托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解决。

认真分析当前形势,农业农村工作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作为七大战略之一写入党章,这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决策部署。同时,党的十九大鲜明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就意味着国家将在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等方面作出制度性安排,真正向“三农”倾斜。中央农村工作会上,习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亲自参加会议并分别作重要讲话,尤其是习总书记提出“八个坚持”的“三农”工作新要求,为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省市农村工作会上,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都分别安排农业农村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面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艰巨任务,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含金量很高的农业扶持政策,特别是1000亿元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和500亿元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的出台,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撑。对此,我们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积极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习总书记“三农”思想引领指导我们农牧业工作实践,不忘初心、埋头苦干,以敢死拼命的精神状态,以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有力的工作措施推动我市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二、关于2018年农牧业工作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做好农牧业各项工作,意义特殊、责任重大。全市农牧业工作总体思路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统揽,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改革创新、科技创新、工作创新,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发展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进一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主要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98万吨以上,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8万吨以上,水产品产量达到2600吨以上。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扶贫产业培育,打赢产业扶贫攻坚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天”字号工程,产业培育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市、县区农牧部门要自觉提高政治站位,把产业扶贫作为一项极为严肃的政治任务,围绕构建“4+2”产业扶贫体系,落实部门职责,全力以赴推进产业扶贫各项工作。一是落实全省六大特色优势产业精准扶贫三年行动规划。省农牧厅制定印发了《甘肃省六大产业精准扶贫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并于2月1日召开了全省六大特色产业精准扶贫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编制对接视频会议,要求2月10前完成市、县产业扶贫三年规划,省上的方案已精准到县、乡,市上要制定精准到乡、村的方案,县区同步制定精准到村、户的方案。方案编制时间很紧、任务很重,大家务必高度重视,抽调专门力量、专门人员,尽快完成方案编制,把目标任务分解细化到乡、村、户。要综合考虑贫困片区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等因素,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培育门槛低、见效快、周期短的产业,确保完成三年产业扶贫任务。二是加快经营主体培育步伐。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按照省市要求,每一个产业都要引进培育3-5家具有战略性、在全国业内有影响的龙头企业,每个特色产业、每个特困片区都要培育发展一户以上的大型龙头企业。礼县、宕昌县及市直农牧有关单位要加快与XX德青源农业公司的衔接协调,争取尽快落实金鸡扶贫项目。同时,省政府主要领导协调引进的XX锦源德利公司拟在XX大面积发展订单辣椒,市直有关单位、县区业务部门要科学论证,积极配合,先期做好示范引导工作。要鼓励支持能人大户、新型职业农民、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力争每个贫困村每个产业都能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同时,注重合作社发展质量的提升,加强示范社创建工作,年内新增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个,家庭农场达到100家。全力落实“合作社+贫困户”脱贫带动机制,力争上半年所有贫困户全部加入合作社。三是加大产业扶贫支持力度。省上设立了1000亿元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和500亿元的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省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市、县做大担保公司,为解决产业发展资金缺口提供了平台。我们要主动适应扶贫政策变化,争取好、落实好各类贷款资金,发挥金融资金、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的杠杆作用,引导更多的信贷和社会资金投向产业扶贫。要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放大资金聚合效应。大力推进贫困村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促进工商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金进入农村,盘活经营性资产、发展特色产业,为贫困地区壮大集体经济和特色产业注入强劲动力。要积极做好农业保险工作,增加保险种类,扩大保险范围,降低灾害损失。四是做实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农民培训是产业扶贫的重要内容,各县区要统筹各类培训资源,结合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和贫困户实际需求,分产业、分层次、分岗位开展培训,年内完成农民科技培训12万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0.25万人。按照《甘肃省助推产业扶贫村干部培训实施方案》有关规定和要求,近期,农牧部门要牵头对全市所有深度贫困村干部开展技能培训,各县区要在贫困村主导产业情况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产业布局和培训需求,合理遴选培训机构、认真核实培训计划、精准安排培训内容,精准组织培训活动,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目标,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质增效为目的,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按照大力发展“独一份”、“特别特”、“优中优”农特产品的要求,进一步调优结构、优化布局。一是调整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中药材、蔬菜、茶叶、苹果、马铃薯、食用菌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年内新增苹果1万亩、蔬菜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0.3万亩)。中药材产业要落实好标准化种植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建成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45万亩。蔬菜产业以50万亩高效露地蔬菜示范建设为重点,继续抓好结构调整和良种推广,力争把我市建成甘肃冬早春露地蔬菜基地。马铃薯产业重点抓好脱毒种薯繁育和推广,去年已经下达但还没有实施的脱毒种薯扩繁项目,要在今年抓紧实施。茶叶产业要完成无性系良种园建设0.2万亩,完成低产茶园改造2万亩,茶园综合管理5万亩。苹果产业要大力推广苹果矮砧密植技术,完成苹果综合管理45万亩。新增食用菌大棚200亩。二是积极调整养殖业结构。充分发挥我市发展生态养殖所具有的得天独厚优势,以林缘、果园及草山草坡地带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放养鸡和土蜂养殖。2018年,生态放养鸡达到550万只,中蜂养殖达到30万箱。同时,稳步发展牛、羊、猪养殖,组织实施现代畜牧业示范县项目,扎实推进全产业链建设,积极开展粮改饲试点,着力优化种养结构。继续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建设,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30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6%以上。进一步加快品种改良步伐,完成冻精授配母牛3万头,杂交改良绵羊3万只,常温人工授配母猪3万头。三是高质量抓好示范点建设。积极推进特色产业示范园、示范点建设,在持续抓好原有10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基础上,全力抓好60个田园综合体、50万亩高效露地蔬菜示范和50个农业特色产业示范点创建工作。需要指出的是,这三项工作是今年市委提出的硬要求,各县区务必高度重视,要加快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列出产业项目清单,积极争取扶持资金,及早全面启动实施。四是加强品牌培育。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2018年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个以上、绿色食品6个以上、有机农产品2个以上、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以上,“三品一标”农产品年增长率达到8%以上。支持和鼓励企业参与各级农产品评优、评奖活动,着力打造一批XX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五是抓好市场营销。主动对接全省、全国媒体网络、电商平台,扩大农特产品网上交易,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以销促产、产销衔接。组织引导企业、合作社积极参加省内外展销推介会,增强市场影响力,促进农产品销售。要借助东西扶贫协作机遇,加强与XX等东部沿海地区的深度合作,挖掘市场潜力。2月1日,我们刚刚在XX市成功举办了迎新春XX农特产品展销会,效果很好,今后要继续组织XX农产品展销会,让我们更多的优质农产品摆上XX市民的餐桌。

(三)落实科技增粮措施,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农业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结构调整,落实各项科技措施,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是调整优化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区域布局,调整种植结构和品种品质结构,继续调减小麦条锈病核心越夏区冬小麦面积,积极发展马铃薯、大豆和杂粮杂豆,引进和推广优质玉米、小麦、马铃薯优质高产品种,提高粮食品质和种粮效益。二是推广增产技术。完成推广全膜双垄沟播43万亩、测土配方施肥436万亩,同时,加大马铃薯脱毒种薯、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等技术推广力度,依靠科技,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三是抓好防灾减灾。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积极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提高防范自然风险能力。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控,重点抓好小麦条锈病、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控,最大程度减轻病虫害造成的粮食损失。四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开展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完成农机深松整地面积2万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3%。五是抓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2018年主要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划定,省上将于近期召开全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启动会,市政府已经成立了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各县区也要尽快成立工作机构,按照省上的统一安排,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分解工作任务,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和标准要求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

(四)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推行农业绿色发展是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生态宜居”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农产品品质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统筹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一是积极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继续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先进施药机械,扶持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力争病虫害统防统治率达到36%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26%以上、农药利用率达到38%以上;积极引导开展精准施肥,调整化肥使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在实施苹果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的基础上,积极争取蔬菜、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带动全市化肥的减量增效,化肥利用率达到38%以上。二是加快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认真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尾菜处理,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0%、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42%以上。抓好秸秆综合利用,积极推进农村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力争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2.5%以上。加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力度,畜禽综合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1%。同时,按照省农牧厅统一安排,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普查工作。三是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水生生物保护区建设。深入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加快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进度,加强草原监督管理,力争全市草原植被盖度达到93.8%以上。强化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常态监管,巩固省级大鲵自然保护区反馈问题整改成果,扎实开展水域禁渔执法行动和鱼类增殖放流,保护、修复水域生态环境。

(五)强化监测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今年是农业部确定的“农业质量年”,我们要严格落实投入品监管措施,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品质,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一是强化投入品监管。扎实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检查,严厉查处制售假劣农资产品违法行为,积极推进农药追溯体系建设,加强对农药经营主体的规范引导,推行农药产品备案制度,建立农药经营单位、经营产品数据库,防止假冒伪劣农药和高毒农药进入流通领域。二是完善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将绿色、有机、品牌农产品纳入追溯管理,将新型经营主体全部纳入监管名录,建立农业生产信用档案。认真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尽快完成监测检验室资质认证和仪器设备鉴定工作,全市农畜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平均合格率达到98%以上,真正把安全农产品“管出来”。三是推进农业标准化。进一步制订修订农业地方标准,特别对我市特有及市场占有量比较高的特色农产品,要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及时修订完善,把好品质生产标准关。大力宣传农兽药、饲料添加剂、抗生素使用规范,严格落实间隔期、休药期规定,从源头上减少非法添加、滥用乱用药物现象。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活动,积极探索实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管理制度、规模经营主体生产记录制度等,真正把优质农产品“产出来”。

(六)加强农业法制建设,落实农业安全生产监管措施。一是扎实推进农业法制建设。加强《农业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干部职工法制意识。全面推行双随机抽查、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加强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规范行政许可,继续在市直农牧系统抽调人员进驻政务中心开展窗口服务。进一步加强禁毒工作,全面履行农牧系统禁毒工作职责。同时,做好网络和新媒体信息宣传服务传播平台管控工作,严守网络意识形态、保密工作相关规定及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二是加强农业项目资金监管。严格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坚决杜绝违规操作。按照“谁实施、谁负责”的原则,严格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管,坚决杜绝项目管理漏洞,健全廉政风险防控能力,确保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加大涉农资金项目监督检查,对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提醒约谈,违纪违法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三是加强农业安全生产工作。围绕农机安全、草原防火、农村沼气、渔业船舶、屠宰企业、农药经营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监管措施,健全监管制度,堵塞监管漏洞,坚决防范重特大农业安全事故发生。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突出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布鲁菌等强制免疫,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密度达到90%以上,抗体合格率达到98%以上。加强疫情监测,完善应急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防止重大疫情传播。

(七)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深化改革是破解农业农村发展瓶颈制约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要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及农村“三变”改革,不断激发农业发展内生动力。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抓紧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后续工作,建立健全证书颁发管理制度,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巩固确权成果,为土地流转、抵押担保、惠农政策落实提供信息技术支撑。积极探索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进一步完善县乡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市场体系、信息发布体系、管理体系和价格评估体系建设,鼓励采用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多种方式,多途径多形式创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力争年底前全面完成任务,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武都区及全市所有贫困村要加快进度,率先完成清产核资任务。扎实开展农村“三变”改革,按照无物不股、无奇不股、无事不股、无人不股的要求,对村集体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折股量化。探索创建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支持发展农村混合所有制集体经济,鼓励村集体以集体资产资源参股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稳健工商企业,年底前实现全面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三是积极推进农村产权确权抵押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进一步健全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乡镇级交易服务机构全覆盖。充分发挥服务平台联系金融机构与农业经营主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完善平台功能,拓展业务范围,不断提高平台运营水平。加强产权交易制度管理,严格操作流程,保障交易规范运行。四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级和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推介美丽休闲乡村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精品景点。加快发展农业生态文化产业,依托我市丰富的田园古镇、红色旅游、民族风情等资源,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休闲农业示范点和特色村镇,培育“旅游+”、“文化+”、“生态+”等新产业新业态。

(八)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履职能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靠人,靠农民群众,靠干部队伍。市县农牧系统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能力和水平,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一是不断提升政治素养。要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自觉用习“三农”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是全面增强工作本领。当前,我市农业正处于后发赶超、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新矛盾、新挑战、新机遇相互交织。全市农牧系统干部职工务必要加强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全面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成为全市“三农”工作的“领头雁”、“排头兵”。三是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全市农牧系统要将作风建设作为一项长效工程来抓,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开拓创新精神,着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的新形态、新变种,开动脑子、撸起袖子,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全市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来。四是不断加强廉政建设。全市农牧部门要围绕从严治党要求,严格落实“两个责任”,教育引导干部把清正廉洁作为政治的生命线,做到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守住底线、不碰高压线。要恪守廉洁自律准则,勤于自省自警,坚持依法行政,始终保持艰苦朴素作风,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同志们,2018年农牧业工作重点已经明确,工作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农牧局长在2021年全市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2篇

同志们:

这次农业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中央一号文件,贯彻落实中共海门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5年全市农业工作,分析当前农业形势,按照省、南通市农业工作会议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年工作目标,研究部署今年农业工作任务和措施,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推动海门农业现代化建设再上新台阶。下面,我根据局党组讨论意见,讲四个方面问题:

一、农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十二五”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2015年,我局按照年初工作计划,调结构、促发展,抓转型、推升级,严监管、保质量,经受住了夏季暴雨、台风等灾害天气和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的两大考验,实现了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农业现代化建设继续位居全省第一方阵,现代农业再创佳绩。全省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成效显著县实现“九连冠”。在最新的省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22项指标中,我市已有6个指标实现度达到100%,7个指标实现度超过80%,4个指标实现度在60-80%,为全市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成功获得三个国家级荣誉,成绩前所未有。我市2015年先后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同时荣获全国推进农业现代化优秀城市。外向型农业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省级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实现零的突破,保丰食品(南通)有限公司成功申报省级农产品出口基地。全市农产品出口达2596.7万美元,同比增长64.95%,增幅居南通各县市首位,提前三个月完成全年出口任务。沼气发电并网工作南通第一,全省领先。圣杰牧业、南海种猪场、洪青生猪合作社、羚杰牧业等4个单位实施沼气发电并网工程,不仅实现了生态环保,而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如圣杰牧业自2015年8月实行沼气发电并网后,5个月共发电50万度,自用25万度,上网25万度,产生经济效益30万元。南通市委市政府3个现场会在海门召开,历史少见。2015年下半年,南通市项目农业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现场推进会、南通市沼气发电并网工作座谈会、南通市秋播及种植业结构调整培训会先后在海门召开。生态主题农业公园(农庄)园区全面开工建设,农业园区提档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从普通钢架大棚园区建设到科技农业园区建设,从科技农业园区建设到重点农业园区建设,再从重点农业园区建设到生态主题农业公园(农庄)园区建设,我市现代农业园区三年实现了三级跳。2015年,我市共有绿海农场、知了果业、金伍叶、开太鱼文化、SS1538文创园等5个生态主题农业公园园区和金盛羊家乐、永乐等7个生态主题农庄园区获批建设,进一步彰显了海门农业绿色、生态、科技、质量和魅力的特色。

2015年,我市现代农业建设取得良好发展,重点做了八项工作。

1、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稳菜增粮目标逐步实现。2015年粮食播种总面积64万亩,总产量21.95万吨,单产343.02公斤;较上年播种面积增加5.73万亩,其中水稻面积增加2.6万亩,成效显著;总产量增加2.99万吨,单产增长5.31%;比2010年总产量增加3.22万吨,单产增加37公斤。减少油菜种植面积2.35万亩,优质油菜品种占比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全市蔬菜西甜瓜播种面积60.5万亩次,总产量12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5.4%。现有大棚设施蔬菜10.5万亩,五年提高了31.3%。高效设施农业面积占比达到38.08%,比2010年提高了14.42个百分点。

2、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造林绿化成效明显。以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认真开展农作物、蔬菜病虫草害预测预报及绿色防控,积极推进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化学农药使用强度较上年减量3.42%。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115万亩次,组织实施耕地质量提升项目,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4500吨。2015年共完成造林面积13752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2.8%,五年提高8.57个百分点。已按照省林业局的要求,完成我市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工作。对照2010年调查数据,我市总体样地有林地个数增加5个,样地森林资源增长较快。2015年又重点加强现有林地的管护工作,对已经完成的造林绿化工程按属地管理原则组织护林队伍进行专门管护。

3、畜禽养殖提档升级,动物疫病防控和卫生监督工作到位。大力实施清洁能源工程,4家大型养猪场实施沼气发电并网工程,创全省领先水平,养殖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畜禽病死产品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市级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即将建成投运。建立了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为动物防疫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山羊小反刍兽疫防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生猪饲养量49.77万头,山羊饲养量121.25万只,家禽饲养量1679.86万羽,全市规模养殖占比稳步提高,其中生猪出栏22.05万头,大中型规模占比达72.25%,比2010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完成省下达的70%年度目标任务。有5家规模养殖场进行改扩建,实现提档升级。全面实行产地检疫报检制度,产地检疫报检率达100%,全部实现电子出证。畜禽屠宰管理职能顺利交接,监督管理工作正常开展。在2015年度全省畜牧工作考核中,我市被评为“全省畜牧工作先进县”,受到通报表扬。

4、全力推进远洋捕捞,现代高效渔业快速发展。昌泰远洋捕捞有限公司新建两艘专业鱿钓远洋渔船,全市8艘远洋渔船捕捞产量8500吨,产值4500万元。远洋捕捞全省领先。海产品国际贸易中心全面启动建设,南极磷虾项目获批实施。2015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9.72万亩,同比减少4.95万亩,降低33.7%;水产品总产量4.5万吨,同比减少4.9万吨,降低52%。新增高效设施渔业面积3050亩,全市高效设施渔业面积达3.27万亩,占养殖总面积33.6%,比2010年面积增加1.17万亩,占比提高18个百分点。同时积极主动服务沿海开发,进一步规范海洋综合管理,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和水产品质量监管。2015年获评“省海洋管理先进县”。

5、加大质量农业建设力度,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进展有序。建立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基地13个、海门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示范基地14个。结合“海门市国家蔬菜综合标准化示范区”、“海门市海门山羊标准化示范区” 和“海门市官公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标准化试点”3个国家、省级示范区建设项目的实施,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知识。新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4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5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49个,绿色食品3个,有机食品6个;万年香沙芋艿申请国家地理标志已通过农业部专家品鉴评审。全市现有无公害农产品380个,绿色食品31个,有机食品6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3个;农业“三品一标”总数比2010年增加231个。全市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9.66%,高出2010年1.34个百分点。以强化源头治理、狠抓专项整治、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经营行为为重点,扎实开展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监督管理工作。

6、确立为农服务意识,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加大农产品电子商务及设施农业物联网建设力度,2015年扶持建设3个物联网、24个农产品电商店铺、1个农产品电商示范村。“12316”短信平台为全市4000多个用户发送各类农业技术、政策信息11.55万条次,五年发布信息达百万条次。重点推广15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18个蔬菜西甜瓜新品种,良种覆盖率超过97%;普及应用水稻肥水管理、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等16项实用先进技术。全市主要蔬菜园区拥有喷滴管5.3万亩,防虫网2.6万亩,遮阳网2.8万亩,比2010年分别提高278.6%、121.3%、82.6%。

7、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亮点纷呈。先后成功举办“羊家乐”田园风光游、桃花节、采桃节、航乐节等休闲农业节庆活动。2015年8月,国家旅游局公布的中国首批乡村旅游“千千万万”品牌名单中,我市金盛生态度假村、金伍叶休闲农庄等5家休闲农业点入选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9月,在2015长三角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博览会上,海永获评长三角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荐景点,农业局获优秀设计奖。加快推进蛎岈山国家级海洋公园建设,海洋公园综合监管平台正在加紧建设,并积极开展人工移礁等生态修复措施。

8、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壮大现代农业建设有生力量。2015年新认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1家、南通市级6家、海门市级12家,完成13家南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的复核工作。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104家,其中南通市级39家,省级7家,国家级2家,比2010年增加南通市级21家,省级6家。新增家庭农场100个,新培育示范家庭农场18个,其中省级和南通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各4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413人,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47.1%,五年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7764人。

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厚植农业现代化发展优势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用五大发展新理念破解“如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等“三农”新难题,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在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势头,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创新强农发展理念,把创新作为引领我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推动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进一步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农业科技等支撑体系。要牢固树立协调惠农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实施现代农业布局规划,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规模农业、科技农业、休闲农业。要牢固树立绿色兴农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要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推动循环农业发展。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实现化肥、农药施用“零增长”,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千方百计确保食品安全,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进一步提高林木覆盖率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要牢固树立开放助农发展理念。开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着力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加大对农产品出口支持力度,巩固农产品出口传统优势,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大力推进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建设,扩大特色和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构建以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为载体的外向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牢固树立共享富农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生态宜居新家园。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加强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技服务职能,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中央一号文件还要求我们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围绕农产品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优化农业资源的配置,扩大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强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是优化结构。要有效调整农业非竞争力品种、非最优生产要素、非优势产区农产品的生产供给,精准从市场供需、资源匹配、区域协调三方面入手,提高我市农业的综合竞争力。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改善品质。要保证农产品的产量、质量与安全,深化利用农业科技创新;要着力发展绿色农业,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降低成本。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率,引进先进技术改善农产品加工的转化率,整合农业上下游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要降低农业流通环节的市场成本,改造升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完善跨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促进农产品电商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加快融合。要加快农业与工业的融合,推进农业现代化设备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智能农业。要加快农业与信息化的融合,让农业搭上“互联网+”的翅膀。要加快农业与新型城镇化的融合,以新型城镇化释放农业生产力,为农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

三、落实2016年各项工作任务,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关键之年,我们要认真执行“十三五”规划,以现代农业生态环保、高效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以继续保持农业现代化建设第一方阵地位为首要目标,以省“十三五”规划现代农业十大要点为纲领指引,以陆海统筹农业六大产业结构调整为发展基础,以农业产业化12个重点工程为拓展平台,以打造智慧农业(互联网+农业)为创新手段,继续实施农业“百千万”工程,尽快打造一批具有海门特色的生态主题农业公园(农庄)园区,全力打造“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两张国家级“名片”。

2016年重点抓好海门农业的“一二三四五六”。一个创建即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二个提升即提升农业基本现代化落后指标实现程度,提升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效应;三个突破即在生态循环农业、智慧农业和外向型农业三个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实施四个工程即“水稻水产”工程、种养结合“果园牧业”工程、主题农业公园(农庄)园区工程、种质资源保护工程;完成五大任务即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大造林绿化力度、打造海门网上农业新品牌、培育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搞好农业六大产业结构调整。

2016年,我们要围绕一个创建、二个提升、三个突破、四个工程、五大任务、六大产业,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提升农业现代化指标,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围绕省农业基本现代化22项指标,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我市农业现代化建设继续位居全省第一方阵。特别是针对9个实现度还没有达到80%的指标(粮食亩产、种植业三品比重、农业信息化覆盖率、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积占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粮食收储现代化水平、农产品出口指数、家庭农场经营比重),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分析原因,全面提升指标实现度,为我市在“十三五”期间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打下坚实基础。根据南通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863”工程和海门“842”工程要求,加快打造三厂星期七生态休闲农业综合园,按照已批准的规划全力推进园区内各个子园区的建设步伐,特别是要协调有关单位,尽早启动实施翡翠园等子园区的建设工作;按照“基础设施齐全、主导产业清晰、科技含量较高、质控体系规范、运作机制科学”的标准要求,大力建设海门高新区智谷绿海生态农业园、正余镇江苏省菜篮子基地蔬菜园艺作物标准园、悦来高效设施现代农业园、常乐镇官公岛万亩现代农业标准园、余东现代高效设施标准园、四甲优质水稻产业园、正余稻麦轮作产业园、海门港高效设施农业园等8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力争早出规模、早出效益。

2、搞好农业结构调优工作,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根据南通市陆海统筹农业结构调整要求和《海门市六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空间布局规划》,继续围绕“稳菜增粮、稳渔增绿、控畜禽、促休闲、壮海门山羊”目标,进一步调优农业结构。2016年减少油菜、棉花种植面积3万亩,增加稻麦种植面积3万亩,在临江新区等地实施好“水稻水产”工程;继续开展粮油高产示范创建活动,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区,确保全年粮食总产增加1万吨,蔬菜总产稳定在100万吨。新增高效设施农业4000亩,全面完成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建设任务。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根据环境容量调整区域养殖布局,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发展海门山羊等草食畜牧业,限制新建规模猪场和规模禽场,继续开展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活动,形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启动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大力发展旱作农业、热作农业、优质特色杂粮、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等。

3、着力开展标准化生产,建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按照《海门市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检测、执法等工作。重点做好六项工作。一是全面落实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树立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法制意识。深入开展农产品创牌立信活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向社会公开质量承诺,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检,全面构建我市农产品生产经营诚信体系。二是加大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充实区镇监管队伍、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健全监管制度,全面推行定监管对象、定监管人员、定监管任务,实行工作业绩考核的“三定一考核”网格化管理。三是积极发展农业三品和标准化生产。积极培育“三品”品牌,2016年发展农业“三品”35个,确保种植业农业“三品”产量占比达到43%以上。以示范创建为平台,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四是做好药物残留例行监测工作。做好农业环境质量调查工作,全力推行基地农产品上市前的必须检测制度,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率,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道防线,确保在省级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98%以上。五是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扎实开展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切实履行畜禽屠宰监督管理职能,有序推进不合格屠宰场的关闭工作;严格规范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监管工作,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六是加强执法检查。以高压的态势,严厉打击农产品生产经营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到2016年底建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4、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巩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成果。2016年我市要围绕建设美丽新农村,继续发展田园风光游休闲农业;根据《海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继续做好5个生态主题农业公园园区和7个生态主题农庄园区建设推进工作。围绕沿江、沿海、内陆三条主线,再新建2-3个重点农业园区,有规划地开发一批休闲农庄。上半年,要基本完成金盛羊家乐、世外桃源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嘉裕、绿之源、惠凯等7个智能温室项目。到年底,绿海农场、知了果业、金伍叶、开太鱼文化、SS1538文创园等生态主题农业公园园区要按照规划完成80%以上的工程量;天籁村、都市园林、红如意、永乐农庄、九龙岛等生态主题农庄园区要力争完成建设任务。举办好“羊家乐”田园风光游、采桃节、枇杷节等休闲农业节庆活动,继续打造“羊家乐”美食集居区,扶持建设1个省级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村和2个星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全面提升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效应。

5、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大以家庭农场为重点的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引导普通农户、专业大户发展成100至300亩家庭农场式的规模经营,着力提升家庭农场发展质量,把家庭农场作为农技推广、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对象。2016年新培育家庭农场100家,新发展示范家庭农场12家,其中南通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6家,力争新增家庭农场经营面积5万亩以上,经营比重递增8%。重点培育一批优势特色型、科技创新型、规模带动型和出口主导型龙头企业。2016年,要新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0家以上,新培育南通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家。

6、强化农民主体地位,打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础。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支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强化农民的主体地位,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市推进工程,推进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把职业农民打造成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力量,打造成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引领先锋,打造成农业领域创业创新的实践骨干。今年,我们要做好职业农民培育前的调查摸底工作,制订培育方案,实施精准培训,要扩大培育范围,有效引导有志投身现代农业建设的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农技推广人员、农村大中专毕业生和退役军人等加入职业农民队伍。要优化农业现代化专项资金使用,把一部分资金用于培养职业农民。2016年,全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000人。

7、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一是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积极推广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加大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再实施好3个以上规模养殖场沼气发电并网工程,积极培育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经营主体。完成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并确保正常运行。搞好病虫草害预测预报工作,推行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提升植保专业化服务水平;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行动,进一步做好耕地质量建设工作,全力做好测土配方施肥和商品有机肥推广工作,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二是着力推进绿化造林工作。以实现高标准小康社会和农业基本现代化林木覆盖率指标为主攻方向,2016年全市要成片造林18900亩,四旁植树100万株, 完成8个省级村庄绿化示范村、2个省级森林生态示范村、5个重点农业园区绿化示范点建设,确保我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4%。

8、加快发展科技农业,培植现代农业发展新动能。一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强与高校院所的紧密型合作,再建立1个博士、硕士研究生工作站,培育2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围绕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节本增效技术、绿色发展技术等,组织联合攻关,建立科学、高效、长久的农科教、产学研结合新机制,形成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成果,抢占现代农业发展制高点。继续做好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特别是要做好海门地方名特优农产品的收集、保存和提纯复壮、繁育体系建设等工作。二要突出农业三新推广导向。要继续加大农业三新、挂县强农富民和农业科技入户等工程实施力度,推广新品种20个以上,新技术10项以上,着力构建“一主多元”农技推广体系。推进现代农业科技集成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强化创新成果与产业基地无缝对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施好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和农业科技入户、挂县强农富民等工程。三要加大信息农业建设力度。重点在畜禽养殖、设施园艺、农产品加工流通等领域开展设施智能化生产、精准化监测控制等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加快智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谋划建设全市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加强农业物联网建设,新建3个物联网示范点;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确保新发展20个以上电商主体;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加大信息化覆盖工程的建设力度,探索建立村级信息服务站持续发展机制,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9、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进开放型农业发展。近年来,我市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度正在不断增强。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主动适应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新变化,主动优化组合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不断提高开放型农业发展水平。一要加大力度推动农产品出口。要因地制宜发展比较优势明显的主打产品,鼓励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取得农产品自营出口权,扶持实力强、有愿望的农业龙头企业有序扩张,开展境外质量认证与商标注册,形成一批新的农产品出口经营主体。再建设好1个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提升农产品出口水平。积极参与好中国农交会、省农洽会、省农交会等活动,同时要加大农产品境外促销力度,巩固传统出口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是要扩大外商投资农业规模,加快外商投资农业的进度,提高引进外资和利用外资的质量。二要加大力度推动“农业走出去”。目前我市的“农业走出去”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我们要认真学习其它地区“农业走出去”的经验做法,积极引导各类农业主体建设境外农业科技示范园,重点引导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流通业等行业“走出去”,实现“农业走出去”零的突破。三是要加大农产品市场建设力度。要健全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在搞活流通中促进农民增收。要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开展冷链标准化示范,实施特色农产品产区预冷工程。支持农产品营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开展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行动,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格局。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围绕农产品流通、运销贮藏加工、质量安全知识与法规等内容开展专题培训,向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帮助他们增强市场开拓能力,提高农民参与农产品流通与销售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10、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推进现代高效渔业建设。完成海洋环境监测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并试运行,完善海域管理机制,积极服务全市沿海开发;加强海域使用管理、海洋环境监测和海监渔政执法。加快东灶国家级中心渔港、国家海洋公园、海产品国际贸易中心、南极磷虾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建设步伐,稳定近海捕捞,拓展远洋渔业;稳定淡水养殖面积,推进池塘工厂化养殖,强化水产品质量监管,新发展现代高效设施渔业面积1000亩。强化渔业安全生产监管,继续做好老、旧、危渔船更新改造工作,加强渔船进出港签证管理,全面落实各项渔业安全生产制度,切实巩固省级平安渔业示范县创建成果。

四、加强农业系统自身建设,适应农业发展新常态

加强农业系统自身建设是确保各项农业重点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大家必须主动破除惯性思维,加快转变工作方式方法,把“三严三实”要求落实到自身建设的方方面面,全面提升农业系统履职尽责、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要强化作风建设。经济进入新常态,“三农”发展的弦一刻也不能松。要不断完善工作落实机制,把每一项工作都量化为指标、落实到部门、责任到人头。要理顺农业局内部工作职责和分工,确保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局党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形成政令畅通、步调一致、廉政高效的工作氛围和环境。目前,由于许多福利待遇取消,激励机制缺失,工作推诿现象、不作为现象、消极怠工现象、不思进取现象时有发生,碰到困难绕道走、遇到问题不解决,这种不良现象和习气必须坚决克服。比如农业投入品管理,水产品投入品谁管?农产品投入品谁管?畜产品投入品谁管?按照农产品质量法规定,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业投入品管理。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局相关职能科站负责,指定的科站不得以各种理由推诿。大家要有全局意识,一盘棋精神,今后不管是哪个分管局长分管条线为中心工作召集会议、抽调什么人,只要不是特殊情况,大家都要无条件服从,不得以任何借口不参与。各分管局长分管条线要实行首问负责制。

二是要强化能力建设。要营造学习型机关氛围,打造“书香”农业。农业局以前是纯技术指导型单位,现在随着法制建设逐步完善,逐步向行政管理型单位转变。在转型时期,我们要着力加强两个方面的学习,即技术学习和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做好对面上和农民的技术指导业务工作是我们农业局的立身之本,立足之源。现在少数年轻人不求上进,整天玩电脑、手机抢红包,不思进取,不下乡,人浮于事,业务知识贫乏现象十分普遍,技术水平大不如从前。很多人认为法律法规与我无关。实际上,随着农业局整体工作职能的转变,我们每一个人都与法律法规有关。比如兽药管理,生产上分农民生产使用环节,如何使用应该由兽医站或水产站负责,经营环节应该由行政执法部门负责。农产品质量监管总体方案制定,统筹应该由监管科负责,但具体工作应该由各条线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的技术业务指导站和行政执法大队负责,不可能由监管科去做具体工作。凡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所有部门都有义务责任去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因此,法规科要进行具体培训,每一个人都要认真学习法律法规。

三是要强化队伍建设。农业现代化建设还面临着许多新的重点、新的要求、新的职能。因此我们要提高认识,做一个高品位的农林人。习总书记说:做官莫发财,发财莫做官。我们要这样说:你进了农林队伍,就要做好清贫的打算,就要做好下乡下田、进大棚、猪棚、羊棚吃苦耐劳的打算,就要做好一辈子献身农业的准备,做好一辈子清贫的准备。服务“三农”是我们农技人员的神圣职责,做好为农服务工作的关键是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业务精湛的农技队伍。我们全体干部职工都要结合工作实际,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敞开与农民的沟通渠道,建立便民措施,主动、热情地服务农民。

在此我再强调一点,就是要加强农业项目管理。从2015年起,省级财政支农项目80%以上的资金将切块下达地方,改变过去市县报、省里批的模式,这个方式赋予了市县更大的自主权,但同时也对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认真履行农业项目监管职责,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监管长效机制。在农业项目申报、立项、实施和验收过程中要全程公开,并加强项目管理纪检监督,引入第三方项目审计。

同志们,目标已经明确,蓝图已经绘就。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新理念,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全力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实现“强富美高”新海门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农牧局长在2021年全市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3篇

  同志们:

  根据大会的安排,我就2006年农业农村经济完成情况和2007年农业农村工作作个发言,请指正。

  2006年,我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上级农业农村工作的有关精神,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克服了超百年一遇特大洪灾和局部龙卷风、冰雹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有效防控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链球菌等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据统计,2006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63亿元,增长3.4%;农民人均纯收入3976元,增长6.4%,实现了大灾之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预期目标。

纵观2006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领导重视,措施落实,农业各行业平稳发展。粮食、蔬菜、花生、甘蔗、烟叶等大宗农作物的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升,农产品质量普遍提高,种植业产值增长3.7%;生猪、山羊、家禽饲养量和出栏量增加,畜牧业产值增长3.7%;江河名优鱼类养殖面积增加,三角鲂、光倒刺鲃的水库养殖及网箱养殖面积扩大,水产品产量增加,渔业产值增长5.2%。二是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业稳步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七大主导产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接近80%,特色农业成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龙头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辐射带动农户能力增强。2006年30家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0.2亿元,带动农户16.9万户,农户户均增收2960元,平均增长5%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壮大,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仅我市的省级8家试点单位,到去年止就发展成员1335人,带动1.06万农户生产同类产品。其中社(会)员人均生产经营收入4330元,比经营同类产品的一般农户高995元,高出32.3%。三是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成效显著,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应用,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农田机耕率达44%。在仁化、乳源、曲江、新丰、乐昌、翁源等地建立了6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农产品有53个,基地面积达10多万亩。四是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的效果。广东华农温氏畜牧股份有限公司“百万头生猪生产工程项目”进展顺利。2006年全市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共75个,合同总投资14.9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83亿元,其中我局负责引进项目17个,合同投资总额4.83亿元,实际到位1.2亿元,农业招商引资的领域涵盖种植、养殖、加工流通各个行业。五是农业救灾复产重建家园工作取得巨大成就,先后调运了两批杂交水稻和玉米种子共15.67万公斤,组织机耕机收服务队,出动机耕机收农机具6万台套,帮助灾民抢收抢种,抢收农作物93.62万公斤。六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有效防控了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猪链球菌的疫情发生。七是农村改革有新举措。落实种粮大户补贴、综合直补、石灰岩地区特殊补贴等资金达2230多万元。落实购置农机具补贴政策74.92万元。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第二轮家庭承包面积174.23万亩,全面取消农业税近2 亿元,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逐步规范,向农民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和乱摊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八是农村面貌有新变化。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村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完成农村危房改造或新建住房3.4万户(其中全倒户重建21177户),新建沼气池37295个。目前,全市农村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农村低保对象和五保对象均实现应保就保,有9.1万多农户、42.8万农民用上沼气,近六成农户住上安居房,近八成镇通行政村公路实现硬底化,六成多行政村实现广播电视光纤联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63.7%,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客观地说,大灾之年我市农业农村经济能够保持持续稳步发展,成绩来之不易。这是政策好、市场旺、人努力的结果,同样也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三农”工作和各级农业部门、基层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努力奋斗的结果。2006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令人鼓舞。

  但是,在成绩面前,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仍有差距。一是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按可比口径比较),2006年我市农林牧渔的产值比例为61:6:26:7,代表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养殖业产值偏低,与全国的59:4:26:11、全省的47:3:28:22仍有一定的差距。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比例是47:25:28,而全省为15:68:17,全国为21:59:20,农村二、三产业的比例偏低。二是农民人均纯收入不高。农民增收门路和途径不多,农民收入增长缓慢。2006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976元,低于全省农民收入5080元。在农民收入中我市农民非农收入的比重还不到一半(46%)。城乡差距也在拉大,2006年我市城市居民收入为12040元,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倍。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仍有待提高。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农产品商品化基地规模不大,农民联合组织进行生产经营的商品化基地不多;作为农业产业化关健环节的农业龙头企业,总体规模还不够大,覆盖农户面不够广;产业化的链条不够长,产业总体效益较低;农业产业化和组织化水平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所有这些都有待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以研究解决。

  2007年,我们将认真落实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九届十次全会、市第十次党代会以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围绕一个中心、突出八大重点、实施五大工程项目、做好四大服务”,继续加强农业农村工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围绕一个中心。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中心,继续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农业投入,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通过特色产业带动,企业、组织推动,社会联动,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努力把全市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突出八大重点。从资源比较优势出发,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进一步做强做大做优优质稻、优质蔬菜、烟叶、特色水果、优质畜禽、优质鱼、竹类等七大主导产业,积极发展花卉、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农业,努力建设具有韶关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带、产业群,全面提升韶关农业竞争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一是大力发展“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建设一批专业镇、专业村。二是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科技园和技术创新专业镇。三是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支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四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公司组织、大户牵头、能人带头,培育和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领农民进入市场,发展效益农业。五是大力发展农业名牌产品,全面实施名牌战略,培育一批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名牌产品,努力创建农产品品牌。六是大力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创办农业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示范点,引导和组织农民按市场准入条件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论证工作,建设一批经过权威认证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

《农牧局长在2021年全市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由网友投稿分享,本页面最后一次更新时间为2021-01-03,仅供参考,下载后可根据需要自行编辑修改。

相关文章

《在2021年老年体协总结表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大家好,我是领导同志:各位早上好!在收获的年头,我们送走了硕果累累的2017年,满怀激情、意气风发,迎来了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018年。这次会议的召开,既是对我市老年体育

《在2021年全市道路运输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省交通工作会议,总结2017年道路运输工作,分析形势,部署2018年工作。一会儿,局党组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开创工作新局面》:同志们:按照区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工作安排,今天下午,我们组织区委常委会读书班成员,来到XX东索村革命烈士革命英烈纪念馆,在庄严的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目的是通过参观

  • 农牧局长在2021年全市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1613269128.

  • 农牧局长在2021年全市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docx

  • 类似文档请点击tags标签查看,或者站内搜索:

  • Posted

    in

    by

    Comments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