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县长在陶瓷产业发展论坛上的推介词

温馨提示:文章最低端有word版免费下载链接县长在陶瓷产业发展论坛上的推介词

以下是网友发布的《县长在陶瓷产业发展论坛上的推介词》,所属讲话稿类文章,欢迎阅读参考!

县长在陶瓷产业发展论坛上的推介词第1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芳春逢盛会,塔乡迎贵客。很高兴、也很荣幸和大家欢聚一堂,共同参加2019山西朔州陶瓷产业发展论坛。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共应县县委、应县人民政府和全县33万人民,向出席今天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大力关心支持朔州陶瓷产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应县位于山西省北部、朔州市东端,国土面积1708平方公里,辖3镇9乡298个行政村,33万人。应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素有“龙凤之乡、宰相故里”的美誉,历史上出过六位帝王、四位皇后和五位宰相级重臣,原雁北地区仅有的三位开国少将,2013年增选的两名山西籍中科院院士,都是应县人。这里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6处,北齐长城、明长城遗存104公里,明清古寺庙80余处。特别是境内有举世闻名的佛宫寺释迦塔、净土寺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世界佛教珍宝——释迦牟尼佛牙舍利,这些都是应县灿烂历史文化的见证。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县城北距大同民航机场75公里,南距太原260公里,东距XX400公里,境内有石凉、朔蔚、大石三条国省道,有荣乌、大运两条高速公路和2014年建成通车的北同蒲四线,正在建设的原平至大同至集宁高铁将在应县设站。应县生态良好,景观宜人。境内没有工矿企业,保持了原生态山水风貌,全县有森林资源10万多亩,被评为中国绿色名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和国家园林县城。

近年来,围绕全省“三大目标”定位要求和全市构建“2+7+N”产业体系战略部署,我县加快经济转型步伐,正在朝着全国重要陶瓷生产基地、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全国最具价值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扎实迈进。特别是陶瓷产业,坚持扩张与提升并举,持续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和文化创新,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已经发展成为工业经济的一大主导产业和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目前,全县陶瓷企业达到21家、32条生产线,日用陶瓷年产能达到10亿件,建筑陶瓷年产能达到3300万平方米。“应县陶瓷”已成为和“应县紫皮大蒜”“应州绿”蔬菜齐名的地标性品牌。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应县陶瓷”不仅仅代表着应县的形象,更代表着朔州的形象,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本次朔州陶瓷产业论坛的主题是创新、发展和未来,这是我们进一步加强学习、扩大开放、促进陶瓷产业发展的难得机会。在座的大家都是陶瓷行业领域的大师、专家、学者,知识渊博,经验丰富,有影响、有声望、有远见,真诚地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朔州陶瓷产业发展出谋划策、指点迷津,多提宝贵的意见建议。我相信,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一定会让整个朔州陶瓷产业的发展从中受益,也一定会帮助我们找到未来陶瓷产业发展的“金钥匙”,不断丰富产业升级的文化内生力,提升产业发展的创新支撑力,增强产业转型的示范带动力,早日使“朔州陶瓷”这张名片推向全国、走向世界。同时,我们也诚挚地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各位企业家朋友在会展期间多走走、多看看,欢迎大家多来朔州和应县作客,与我们携手并肩,建立更加广泛、更加紧密、更加有效的合作关系。

最后,预祝本次朔州陶瓷产业发展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获得丰硕成果!衷心祝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企业家朋友和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县长在陶瓷产业发展论坛上的推介词第2篇

x月1日下午,以“绿色智造·品牌阳城”为核心主题的“2019阳城陶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阳城县煤销集团7楼会议室举行,邀请陶瓷领域的顶级专家、知名学者及技术精英,为阳城陶瓷产业的发展把脉问诊,提供专业性、前沿性、高瞻性的发展方案,推动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共阳城县委副书记、县长史小林,《陶瓷信息》社长欧阳天生为论坛活动致辞;原国家粮食储备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中国市场学会理事长高铁生,第九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党组成员程路,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秘书长、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尹虹,知名环保专家,阳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筹备处主任成安太分别作主旨演讲。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长吕琴、中共阳城县委书记窦三马,以及陶瓷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代表、经销商代表、设计师代表,山西阳城、河南内黄、辽宁法库、广西藤县等建陶产区政府协会代表,蒙娜丽莎、鹰牌、博德等佛山知名陶瓷企业高层代表,媒体代表等近500人出席活动。

本次论坛专家学者云集、思想荟萃,立足国际化、绿色化、品牌化,分别从国家宏观经济与企业发展、流通变革与制造业创新、瓷砖品牌与营销等宏观与微观层面,畅享思想与智慧的盛宴,为阳城陶瓷产业的未来发展带来启发与思考。

陶瓷是阳城一张闪耀的名片,长期以来阳城陶瓷以厚重的文化底蕴,精湛的制作工艺,和无与伦比的瓷器制品,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谱写了绚丽的篇章,阳城陶瓷琉璃品质高雅夺目天下,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用陶瓷精美绝伦,独具匠心,被人民大会堂宴会厅选用为国宾接待用具。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拓领域、搞研发、提档次、畅物流、树品牌的发展思路,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目前已形成年产建筑陶瓷2亿平方米,日用陶瓷八千万件,琉璃制品七千万件的陶瓷产业集群,拉动就业两万余人,陶瓷产业已经成为推动阳城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一个陶瓷新都正在山西大地耀然崛起。为进一步提升阳城陶瓷品质,打造阳城陶瓷品牌,我们以“绿色制造,品牌阳城”为主题,精心筹备了这次“2019阳城陶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旨在为国内外陶瓷业界搭建一个专业性与前沿性的交流合作平台,推动陶瓷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本次论坛我们十分荣幸地邀请到了全国陶瓷领域的顶尖专家、知名学者和业界精英,真诚希望大家以专业的视角、渊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陶瓷发展精准把脉,引领行业风尚,成就行业未来;真诚希望大家感受阳城陶瓷的文化,领略阳城陶瓷魅力,倾囊相赠,不吝赐教,为阳城陶瓷产业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真诚希望大家能够一如既往地关心阳城、支持阳城,各界人士能够更多地走近阳城,了解阳城;媒体朋友们能够聚焦阳城,宣传阳城,更好地为阳城的发展献计献策,让阳城的陶瓷“见新见绿赢天下”,让阳城的陶瓷“更新更绿更美好”。

去年8月,在阳城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举行了 “2018阳城陶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共同聆听了权威专家的真知灼见,探讨国家宏观经济新走势、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建陶产业发展的新路径,为阳城陶瓷产业的繁荣与创新,“阳城陶瓷”区域品牌的打造,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

本届论坛在去年基础上进行了全方位的创新升级,规格档次更高、嘉宾阵容更强大、中心议题更精准,通过进一步整合全国陶瓷产业优势资源,推动阳城建陶产业转型升级,为阳城陶瓷产业发展搭建一个政、企、产、学、研多方合作的桥梁和平台。

近年来,《陶瓷信息》报社一直致力于推动陶瓷行业的健康发展。自2013年起每年举行全国建陶产区巡回论坛,邀请国家部委领导、经济学家、行业和环保专家学者深入各建陶产区,全面分析研判宏观经济走势,探索各产区的科学发展之路。

“十三五”是建陶行业转型和洗牌的一个关键时期,在整个全国的产能在去库存、去产能背景下,建陶产业已经开始走上由量的扩张向质量和效益转型的发展道路上。长期以来,阳城县委、县政府对建陶产业的大力支持,不仅推动了阳城建陶产业的快速崛起,更成为阳城建陶产业在低迷的行业大势中逆势而上的重要保障。尤其是近年来阳城陶瓷在产品创新、绿色生产等方面成效凸显,形成了产业集群化、管理集约化、产品多样化、产业链多元化的新格局,正加速迈向高端化、品牌化、绿色化、全球化的新征程。

县长在陶瓷产业发展论坛上的推介词第3篇

产业链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构建产业内循环的重要举措。今年中央提出了含“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在内的“六保”决策部署,省市也分别建立了产业链链长制,全面推进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的产业链发展。陶瓷产业作为黎川首位产业,如何全面落实中央“六保”任务和省市产业链链长制要求,加快完善陶瓷产业链条,破解产业链发展的堵点断点难点,推动陶瓷产业向百亿级跃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黎川县成立专题调研组,通过与有关单位座谈、实地走访陶瓷企业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陶瓷产业链发展现状

黎川陶瓷工业发轫于上世纪60年代,经历了60年代起步、80年代兴起、90年代转制、2000年技改提升及近年来的品牌建设与转型升级等发展阶段,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链条逐步完善。目前,全县共有102家陶瓷及配套企业,规模以上企业17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形成了集原料、模具、花纸、色釉料、包装、物流、会展、电子商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拥有高档日用瓷、耐热瓷、卫生洁具瓷、陈设艺术瓷、酒店陶瓷等五大系列产品1万多个品种和花面装饰,畅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耐热陶瓷年产量占全国市场约60%的份额。2019年,黎川陶瓷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8亿元,实现税收2亿余元。“发展平台不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品牌影响不断扩大”的良好态势为陶瓷产业链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发展平台不断优化。突出“政府扶持引导、行业协会牵头、市场化运作”模式,积极搭建产业发展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与江西陶大科技协同创新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陶瓷产业公共服务中心,并引进中国陶瓷设计大师领衔的专业团队成立陶瓷外观设计中心,引进灵泉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设立陶瓷智能制造设备研发设计中心,打造集产品设计、材料研发、质量检测、人才培训、智能制造、成果转化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目前该平台已为陶瓷企业设计外观新品近百件,初步研制出陶瓷压坯和过釉自动化生产设备。在已建成的陶瓷油画交易中心设置陶瓷集中展示区,分六大主题区块全方位展示陶瓷产业发展历史、陶瓷文化和陶瓷文化创意、陶瓷智能家居等产品,在今年全市首届电商直播网购节黎川陶瓷展示中心举办的直播活动中,黎川陶瓷产品日销售额近200万元。按照“精干主体、分离辅助”思路,积极整合陶瓷生产企业前端原材料、球磨、炼泥和后端配送、销售等重点环节的相关资源,与佛山众陶联供应链整合平台合作组建陶瓷产业联盟。同时,加快陶瓷标准厂房建设,引导陶瓷企业“拎包入驻”,搭建集约发展平台,目前该县累计建成陶瓷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陶瓷企业入驻使用25.5万平方米,入驻使用率达到85%。

(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县拥有陶瓷产业省级创新平台4个;与景德镇陶瓷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共建陶瓷产学研基地和黎川创新研究院,促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陶瓷产学研基地攻克耐热陶瓷原料关键技术,锂辉石用量降低50%,为企业节省单品成本5至6元;引进国家“双千计划”人才闵永刚教授,研发的含石墨烯材料的导磁涂层陶瓷炊具已批量生产,其“石墨烯导热膜”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引进中国陶瓷设计大师程久发,合作成立了陶瓷设计平台,为陶瓷企业提供器型、花纸设计;环球陶瓷设计多功能闷烧煲获省工业设计大赛二等奖智能瓷电煲;全县陶瓷企业专利累计申请906件,授权专利累计523件,康舒、环球两家陶瓷企业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三)品牌影响不断扩大。牢固树立品牌意识,持续抓好陶瓷品牌创建,以品牌拓市场,以品牌增效益。目前,全县共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江西省名牌产品5个、江西省著名商标6个、中国卫浴十大名牌产品2个、中国陶瓷行业名牌产品2个。黎川先后获评“中国日用耐热陶瓷产业基地”“中国陶瓷煲都”。2019年,黎川县紧紧抓住获评“中国陶瓷煲都·黎川”称号的契机,扎实推进黎川陶瓷区域品牌创建“十大工程”(煲都品牌策划推广工程、文化挖掘培育工程、产城综合体工程、产品升级工程、知识产权工程、标准引领工程、精益智造工程、产业联盟工程、异业联动工程、人才培育激励工程),设计了黎川陶瓷IP、VI形象。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加快制定陶瓷行业标准,提高在陶瓷行业内的话语权,其中京尚实业联合国家陶瓷检测重点实验室成功研发全国首个陶瓷炒锅企业标准。

二、陶瓷产业链发展存在的短板

尽管当前黎川陶瓷产业链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产业链还不够完善。当前,黎川陶瓷产业虽已基本形成从原料供应、设计研发、粗加工、精深加工、彩印包装、物流运输到成品销售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但这些产业链专业化分工不足。多数陶瓷生产企业表现形态都是“小而全”,从原料采购、设计研发、加工生产、运输发货到终端销售均“各自为战”,产业链基本是企业自身“体内循环”,还没有真正形成高集聚度、高专业化的产业链、供应链。原料供应方面,黎川本土原材料供应企业较少,陶瓷企业生产所需的泥料、花纸、釉料等原材料70%以上需到外地购买,锂辉石、透锂长石等耐热瓷必备关键原材料还需从澳大利亚、津巴布韦等国外进口。配套服务方面,黎川陶瓷企业多为生产型企业,虽有陶瓷配套企业20多家,但多为包装企业,而模具、花纸、釉料、研发、设计、检测等配套企业偏少,配套服务能力仍较薄弱。以模具为例,陶瓷产品相较其他金属制品,受收缩率、变形率等因素影响,在产品成型、组装方面,对模具需求量较大,生产一个同款同尺寸耐热瓷煲有时需配备3-5个模具,但全县目前从事模具制作企业仅1家且非专业企业,多数陶瓷生产企业选择在外地订购模具。

(二)创新支撑还不够给力。一是创新投入不足。黎川陶瓷企业规模总体偏小,据初步统计,全县年销售额千万级的陶瓷及配套企业有72家,但年销售额上亿的仅12家,占比不到1/5。同时,部分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习惯低投入、低成本抄袭市场已有产品,不愿在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方面加大投入。加之黎川陶瓷企业从设计研发、原料采购、加工生产、运输发货到终端销售多“各自为战”,不能协同作战,使得企业在创新投入方面资金不足,不能大刀阔斧开展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全县2018年度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0.78%,远低于全省1%的水平(2019年度的R&D经费指数需到2020年底公布)。二是专业人才紧缺。当前,我县陶瓷企业招聘的员工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且年龄偏大,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缺乏,成为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一大瓶颈。如,雄光智能电器研发“陶瓷+小家电”一体化产品,对从业人员文化程度要求较高,但现有68名员工中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仅3人、大专的5人,90%为大专以下文凭,尤其缺乏电器内部构造设计、测试和市场策划营销等方面人才,只能高价聘请深圳设计公司团队,该团队不能常驻黎川为企业提供稳定服务,服务质量和效率难以保证。

(三)产业质效还不够高。一是品牌知名度不够。黎川作为“中国陶瓷煲都”,虽拥有众多陶瓷品牌,但其影响力仅在行业内较大,在普通消费人群中名声不显。如,康舒陶瓷作为国内耐热瓷煲领域的领军企业,行业内声名显赫,但普通消费人群了解不多;帮企陶瓷作为淘宝网日销售量首位的瓷煲生产企业,但因其非自主品牌,而是向景德镇荣特陶瓷有限公司运营的“曼达尼”品牌供货,消费者对帮企公司及其产地黎川知之甚少。调研组随机访问市外省内购买过日用耐热陶瓷的50名消费者,仅1人知悉黎川陶瓷。二是电商营销份额不高。尽管我县大多数陶瓷企业开通了电商平台,但除环球陶瓷、帮企陶瓷、新天利陶瓷等少数主打线上销售的陶瓷企业外,多数陶瓷企业对网络市场的研究和开发不够,电商销售渠道开拓较缓,网络销售运营能力不强。目前黎川陶瓷产品电商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为30%左右,而杭州、广东等发达地区同类型电商销售份额占比已达到50%以上。今年受疫情影响,传统销售市场受阻,陶瓷企业产品库存大幅增加,嘉顺陶瓷、嘉逸陶瓷等企业库存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5倍以上。

三、推进陶瓷产业链发展对策

任何产业都有其特性及其发展规律,且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发展走势。陶瓷产业链的发展必须按照陶瓷产业发展特点和新时代形势,聚焦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以“五型”政府建设尤其是创新型政府建设为抓手,创新思维、创新模式、创新举措,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一)注重产业链研究,进一步明晰产业发展方向。当前,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快速发展,传统的陶瓷产业要脱胎换骨、实现蝶变,必须在产业链重构、产业链升级上下功夫。这就要求我们加强陶瓷产业链研究,紧密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和产业链链长制工作要求,以“延链、补链、强链”为主线,高标准制定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四图”作业图,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产业整体布局和市场定位,并根据产业发展规律和发展阶段,及时“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重点围绕“中国陶瓷煲都”定位,深度挖掘日用耐热陶瓷产业作为未来康养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巨大潜力,高端布局产业链,全力打造黎川百亿陶瓷产业。

(二)注重完善配套链,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一方面,要强化项目招引。陶瓷产业链要横向做大、纵向拉长,必须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针对性补足配套短板。要紧紧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内闭环”,优先引进陶瓷原料(陶土、瓷泥、釉料、色料等)、模具制造、机械设备、产品设计、质量检测等一批上下游配套的专业化、关键性企业,着力填补产业链“空白”。要加快推行“一企一策”承接方式,结合“陶瓷+小家电”发展战略,积极引进国内知名家电企业采取“自建或租赁标准厂房建设生产基地”“代加工合作”“建设陶瓷配套电器组装生产车间”等方式来黎投资发展,引进一批高端瓷电煲项目落户黎川。另一方面,要加快资源整合。资源有效配置往往影响整个产业发展的质效。产业链的发展需要合理整合资源,加快从规模型向质量型转变、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要针对各陶瓷生产企业的优劣势划分链条,精干主体,分离辅助,以建立健全采购、销售、配送等方面“利益共享”机制为抓手,加快整合中小微企业的人才流、资金流、技术流等要素资源,引导企业通过重组并购或成立集团公司等方式“抱团发展”,推动企业从“小而全”向“规模以上、环保绿色、领域专精”方向发展,形成分工有序、相互协作、前后配套、优势互补、链接紧密的产业链发展模式。重点在陶瓷生产企业前端原材料、球磨、炼泥和后端配送、销售等方面,整合企业设备和资金,组建专门配套公司,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

(三)注重补强创新链,进一步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我们要坚持创新引领,不断完善人才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创新链,激发产业发展活力,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一要加快引育人才。人才是创新的根本。我们要加快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细则》《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实施办法》等系列文件,专门设立人才引进和培养专项基金,为引进和培养中智能产品设计、外观设计、材料研发等高端人才提供制度保障、资金保障。加紧建立在外人才、“三友”等各类人才信息库,夯实创新人才引进工作基础,推行“人才+项目+平台”引进模式,鼓励高层次人才带项目、带技术在黎川创新创业。同时,着力加强与景德镇陶瓷大学、抚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合作,定向为黎川陶瓷企业培养和输送一批懂管理、销售和专业技术的综合型人才。二要加大创新投入。建立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加大企业创新扶持力度,完善企业纳税上台阶考核奖励办法,提高创新奖补权重,引导企业加大自主研发投入,重点紧盯产业链关键环节和关键技术,以材料研发、产品智能化、生产智能化为主攻方向,加大对导热技术、新型耐热陶瓷材料、锂辉石替代材料、环保陶瓷平板膜、新型不粘釉材料和配方改良升级等多项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以创新投入和技术突破带动产业升级发展。三要创新服务机制。全面推行一名县级领导、一个服务单位、一名驻企特派员帮扶一家企业的“3+1”联点包干制度,深入开展“两宣一帮”活动,精准掌握企业发展方向、扩大投资意愿和有关需求,对企业进行“一对一”帮扶指导,宣传好并用好中央和省市有效应对疫情若干措施和“六稳六保”各项惠企政策,帮助企业纾难解困,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加快推进“众瓷联”产业联盟落地,合作建设一个综合智慧管理数据平台,通过数据平台精准掌握原材料供应、企业生产数据和终端产品销售等情况,为企业决策、降低成本提供数据支撑,引导企业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物流。加速推动黎川陶瓷产业供应链金融落地实施,引导各驻县银行积极为产业链上下游相关的企业,提供“配资代采”等供应链金融贷款服务,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四)注重延伸价值链,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质效。一要充分整合品牌资源。在市场经济下,品牌效应某种程度上能决定市场效应,决定了企业产品价值链的长度和深度。我们要围绕擦亮“中国陶瓷煲都”名片,加快实施陶瓷区域品牌创建“十大工程”,推动黎川陶瓷产品在生产销售的外包装上加盖统一设计的“中国陶瓷煲都·黎川”专有LOGO,推广陶瓷品牌IP、VI形象和“健康养生煲黎川造”品牌宣传口号,扩大黎川陶瓷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加速推进陶瓷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在黎川古城、德胜农垦小镇等景区植入更多陶瓷文化元素,配套陶瓷体验店,开发陶瓷旅游产品,提升陶瓷品牌宣传效应。二要积极拓展销售市场。产业价值的另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市场占有率。我们要通过不断拓展市场来保证企业生产效益,延伸产业价值链。要深入实施“互联网+”战略,加强陶瓷企业电商交易指导和培训,鼓励企业通过抖音、淘宝、快手、今日头条等网络平台开展直播带货,增加线上订单,拓展线上市场。要加快规划建设陶瓷专业交易市场,着力打造集展示、交流、合作、采购、宣传推广于一体的陶瓷展销平台,并通过平台定期举办“陶瓷交易会”或“陶瓷展销会”,把黎川建成区域性陶瓷交易集聚区。

《县长在陶瓷产业发展论坛上的推介词》由网友投稿分享,本页面最后一次更新时间为2021-01-25,仅供参考,下载后可根据需要自行编辑修改。

相关文章

《选举党员大会主持词》:选举党员大会主持词第1篇同志们:今天召开中共XXX委员会党员大会,进行中共XXX委员会选举。中共XXX委员会共有党员名,其中正式党员名。有选举权、被选举权的党员名。今天大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会主持词》:各位同志:实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日前,中央、山东省、集团公司和各分公司相继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安排

《在全县重点企业座谈会上的主持词》:根据国家减税降费规定,工伤、失业、养老保险出台了“免、减、缓、补”等多项惠民政策。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努力实现审批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掌上可办”和“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推广“在线咨询、网上申请、快递送达”办理模式,着力推进“不见面审批”

  • 县长在陶瓷产业发展论坛上的推介词_1611677126.

  • 县长在陶瓷产业发展论坛上的推介词_.docx

  • 类似文档请点击tags标签查看,或者站内搜索:

  • Posted

    in

    by

    Comments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