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电大言语交际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发布日期:2021-01-25 15:39:47

温馨提示:文章最低端有word版免费下载链接电大言语交际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范本1

 

言语交际作业1

一.判断正误

 1.所谓言语交际就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互相接触的行为  ×

 2.语言和言语是同一个概念的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是同义词 ×

 3.言语交际要求具备组织话语的能力,就是要求说出来的话没有语病 ×

 4.言语交际中的互通式传播,最适宜于座谈会、日常生活中的群体聊天 √

 5.言语交际中的核心要素是指交际双方,即说话人和听话人×

 6.口头交际肯定就是双向交际,因为一个人不能对着墙壁说话×

 7.不同表现形式的交际,对于语言运用要求是一样的√

 8.要满足交际的目的,交际双方传递的言语信息必须明确√

 9.要是交际有效,必须坚持不断创新,这是言语交际的根本原则√

 10.言语交际注重信息传递,也注重言语艺术,注重言语表达的美感×

 二.案例分析

1.下面是主人和秘书的一段对话,请你根据言语交际的表现形式,对这段对话进行分类,并交要加以分析说明(10分)

主任:你下班前把这个材料整理出来,我要急用。

秘书:还有两个小时就下班了,来不及。

主任:这我不管,你必须完成。

秘书:这……

 答:言语交际的表现形式,从不同角度认识有:口头交际与书面交际;单项交际与双向交际;正是交际与非正式交际;直接交际与间接交际;同级交际与非同级交际。这段话是主任对秘书下达任务,因此是双向交际和非同级交际

2.分析下面案例中的言语,看看它们符合或不符合言语交际的那一条原则(20分)

1)有一位经理,在大会上给员工们做报告。为了严肃纪律,奖勤罚懒,他坚决地说:“谁说我们杀鸡给猴看?我们还要杀猴给鸡看”

2)有一个男青年给女友发了一条短信:想念是紫色的;爱情是白色的;生活是彩色的;没有你的世界时灰色的。

3)法官:把证人带上来

法警:把犯人的老婆带上来

4)秘书按照主任指示召集各个部门经理开会

经理:这么忙,还开会,有什么事吗

秘书:不知道,这事儿别问我,是主人安排的。 

答:(1)满足交际的目的;(2)适应言语环境;(3)坚持不断创新;(4)注意语言规范。

1)个案例:经理在会上给员工做报告,是一种较正式的场合,所以他的话不符合适应言语环境的原则。

2)个案例:符合坚持不断创新原则,这样更能感动人,有浪漫色彩和情调。

3)个案例:不符合适应言语环境原则。开庭审判时属于正式场合,不能说“犯人的老婆”这样的话。

4)个案例:不符合满足交际目的的原则。

3.看看下面的对话,小李对小王的话语评价是不是正确

 小王: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实在太好看了,我一口气就把它读完了。

小李:金庸这部小说有一百万字,你不可能一口气读完

 答:不正确 

小王是想告诉小李,他对这部小说兴趣浓厚,是夸张的修辞,而小李则是理解词的本意。

三.问答题

1.言语交际有哪些基本要求?任举一例对其中的一条要求加以分析说明。

答:言语交际有下列要求:

1)具备组织话语的能力;2)临场应变能力;3)形式创新能力; 5)掌握言语技巧能力。

如我们在课堂上,老师要随时应对多种突发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又临场应变能力。

2.当代言语交际具有媒介手段多样性,其功能你举例说明

答:电脑网络视频  电话语音聊天  电子邮件发送等。

3.请你设定对话场景,说明正是交际与非正式交际在言语使用上的差别。

 答:正式交际要求语言得体,严谨,运用书面语,逻辑性强;非正式交际语言随意,气氛轻松,口头用语。例如:平常说“吃饭”,正式场合叫“就餐”

4.要使言语交际有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1)明确言语交际的对象(2)明确言语交际的目的(3)研究分析言语交际的对象(4)明确言语交际的话题(5)设定言语交际的方式(6)把握和说话的分寸

 

言语交际作业2

一.判断正误

 1.词语锤炼要求做到简洁有力,就是要求多食用但音节词语×

 2.锤炼词语的最高境界是恰当自然,各具风格√

 3.所谓双生,就是指运用词语要多用双音节词,使词语稳妥和谐×

 4.同类词语和通俗词语实际上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说法×

 5.一般情况下,使用成语不能随便更换其中的语素和语素的次序√

 6.要使句子连贯流畅,就必须使用结构整齐的句子×

 7.句子的选择使用与语体和风格没有直接关系×

 8.把状语和定语放到中心与后面,这样的句子叫做常序句。×

 9.松句就是使用了很多修饰语使结构更加复杂的句子×

 10.表示否定意义的句子,就是否定句×

二.案例分析

 1.下面是电影《怒潮》的插曲《送别》的四段歌词,请你从词语锤炼稳妥和谐角度简要说明其运用词语的特点。

“送君送到大路旁,君的恩情永不忘……”

答:本歌词讲究音节匀称,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有音乐美感,韵律和谐。

  2. 词语锤炼有多种目的,下面一段话,符合词语锤炼哪一个目的,请具体分析: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份,她晚妆才罢,盈盈地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出落得更加精神了。

答:符合“新鲜生动”的目的,用拟人的手法,把夜景写得如此美好。

3. 下面一段话在句式使用上有什么特色?请加以分析并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答:前面三个小句,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用“燕子”“杨柳”作为衬托有诗意。最后从反面突出“日子”都不能像“燕子”“杨柳”那样回来。使用抒情的疑问,十分感人,整个句子中有散,散中有整,优美和谐。

  4. 把下面的句子改为短剧,并说明改句和原句各自的表达效果:……

答:第四届全运会航空模型成都赛区二十三日传出喜讯,来自湖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的五位选手在橡筋动力水上模型飞机直线距离第一轮记录飞行比赛中以优异的成绩超过了捷克运动员赫拉迪克在1978年创造的世界纪录。他们的成绩分别是:湖北选手鲍文彬678.93米;东选手王超英534.3米;四川薛寿赵济和424.69米;贵州选手郁维方329.33米;云南选手戴自熙265.15米;

改句简短精悍,活泼自然。 

三.问答题

 1. 王安石《泊船瓜洲》诗中有一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世人都评价其中的“绿”字是用得巧妙精当,请你结合锤炼词语的目的简要分析说明

答:“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用动用法,使整句新鲜生动,绿字用得巧妙、精当。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万物变化

  2. 举例说明什么是成语,什么事成语活用

答: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因素短语,成语活用指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在接位置或改变个别字,或在中间嵌入其他词语,或将四字成语缩成两字或三字等等。

  3. “我们都喜欢他”和“我们都不讨厌他”两个句子在意义上有没有差别?为什么?

答:有。第一句是表明我们对他有好感。第二句是说明我们不反感他,但不一定喜欢他。

  4. “一次投资,幸福一世”这则保险广告语在句式上有没有问题?为什么?

答:有。应改为“投资一次,幸福一世时”。 

四.评改下面言语片断在运用词语或者句式方面的问题

 1.有些人像是古代的东郭先生,只会混饭吃。

改为:有些人像古代的南郭先生,只会滥竽充数。      

用成语以增加句子的表现力,丰富句子内涵

2.有些同学上课总爱说话,老师多次批评,但是屡教不改

改为:有些同学上课总爱说话,老师多次批评,就是屡教不改。      

本句应是顺承关系,所以一个改为“就是”

3.喂,杨处长,我们光临你处已经多时了,可是久久不见有人恭候接待……

改为:你好,杨处长,我们已经到了多时了,还没有见到您。

 本句用词不当“光临”和“恭候”的使用对象是空的,这个词适用于受话人,而不是发话人。

 4.战士们摧毁了敌人的碉堡,冲上敌人的阵地,残余的敌人被消灭了,缴获了敌人很多武器,敌人的指挥官也被俘虏了。

改为:战士们摧毁了……崇尚了……消灭了……缴获了……俘虏了……

 5.这个村子,南边是一条河,东边是一望无际的稻田,北边是橡胶园,西面是甘蔗林。

改为:这个村子,东边是……西边是……南边是……北边是……   

 

言语交际作业3

一.判断正误

 1.修辞格具有特定的交媾格式,就是要有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成分×

 2.修辞格具有跨文化特点,不同民族之间具有共同特性×

 3.修辞格表达的意义不能按照逻辑原理来判断是不是合理,突破了逻辑限制√

 4.修辞格的表义具有双重性,真是的意义往往是言外之意√

 5.事务语体一般很少使用修辞格,文艺语体使用修辞格比较普遍√

 6.“他像他的父亲”这个句子使用了比喻中的明喻×

 7.比拟的方法在抒情散文和抒情诗歌中常常使用√

 8.移就和移觉这两种修辞格没有什么区别,二者的内涵相同×

 9.对比就是对偶,例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10.“人不亏地皮,地不亏肚皮”这则谚语使用的是回环√

  二.案例分析题

 1.修辞格在广告中运用十分普遍,分析下面几则广告语中的修辞格及表达效果。

 1)美的空调,全球信赖

 分析:使用的是借贷。全球指全世界人民,说明美的空调的可信度

  2)女人更要静心(静心口服液广告)

分析:使用的是双关。说明更年期心态要静,心态静要喝静心口服液。

  3)我的名气是吹出来的(电风扇广告)

分析:使用的是拈连。既说明电风扇的特点,也说明电风扇的效果,运用吹牛中吹的含义,起到了诙谐、幽默的表达效果。

  4)有了我,令足下生辉(皮鞋油广告)

分析:使用的是拟人。把鞋油比人,是别人生辉,既生动,又形象。

  2.分析下面幽默使用的修辞格

 1)爸爸逗四岁的小明说:“小明阿,要是爸爸和妈妈吵架,你站在哪一边?”小明说:“我站旁边”。

分析:使用的是仿拟修辞格

 2)一则手机短信:“早晨我吃不下饭,因为我想你。中午我吃不下饭,因为我想你。晚上我吃不下放,因为我想你。夜里我睡不着觉,因为——我饿”

 分析:使用的是跌衬。

  3.阅读下面的故事,看看墨子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说服了楚王

 楚王准备攻打宋国,墨子听说了这个消息,赶往楚国。

 楚王见到墨子说:“先生来到楚国,对寡人有什么见教呢?”

 墨子说:“今来贵国,只想向大王请教:我听说有这么一个人,不坐自己华丽的马车,而想偷邻居的破烂车子;不穿锦绣衣裳,而想偷邻居的粗布短袄;不吃自己的肉食,而想偷邻居的糠饼。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楚王笑着说:“那真是个犯偷窃病的人”

 墨子也笑了,接着说:“那么,我再请教大王:楚国的国土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国土方圆只有五百里。这就好像华丽的车子和破烂的车子相比。楚国有云梦泽,那里满是犀,麋鹿之类,长江、汉水里的鱼、鳖、螯、龟多的天下无比,宋国真像人们说的那样,是个连野鸡、兔子、鲫鱼都没有的地方。这就好像白米肥肉和糟糠相比。楚国有松、梓、楠、樟这些大树,宋国却么有什么大树。这就好像锦绣衣裳和粗布衣服相比。我认为大王攻打宋国,正和这个害偷窃病的一样。”

 于是楚王放弃了攻打宋国的念头。

 答:运用举例子讽喻和对比、来让楚庄王意识到自己的决定是不光彩的,是有失君王风度的,由此达到目的。

  4.言语交际中运用修辞格的现象比比皆是。指出下面句子使用的修辞格,说明表达的效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著名影星卓别林应邀去华盛顿为美国第三次自由公债募购发表动员演讲:“德国人已经到了你们的大门口,我们必须拦住他们!只要你们购买自由公债我们就有力量挡住他们!记住了,每买一份公债,你们就救活了一个士兵——一位母亲的儿子!我们就可以早日打胜仗~!”

答:超前夸张”。让人们感到他们购买公债的价值,充分激发了大家购买购买公债的欲望,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达到了演讲的目的。 

三.问答题

 1.借喻和借贷有什么异同?各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构成基础不同,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于“相似性”借代侧重于“相关性”,借喻有突出事件的某种特性的作用,而恰当的使用借代,也能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表达效果。借喻是形式简略,语感上更加含蓄。

  2.下面各种说法哪些正确?哪些不正确?说明原因。

 1)对比就是对偶

答:错。对比着重于前后两个项目在内容对照,对于结构和字数上没有要求。“对偶”前后两个成分是一种结构的复现,要求结构一致,字数一致,成分的特性一致,内容上“对偶”不限于反对,还有正对、串对。

  2)反对也是对比

答:错。“对比”是把两种相反、相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方面,加以对照,比较,突出上方的特征。“对偶”就是把结构相同,相近、字数相等、意义相关,平仄对立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排列到组合在一起的修辞手法。“反对”是对别人的想法或做法持不同意见。

  3.什么是跌衬,说明跌衬在言语交际中的表达效果。

答:跌衬是故意先不说出正意,而用别的话语先做衬托铺垫,然后急转直下,把正意说出来,前后形式强烈的反差,完全出人意料。例如:“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在话语中适当穿插使用跌衬,增强话语的幽默色彩,印象深刻。

4.修辞格入诗,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艺术表达手法。阅读下面白居易的诗歌《钱塘潮春行》,分析这首诗的颌联、颈联使用的修辞格及表达效果。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答:颌联运用了拟人和设问的倏手法,一个“争”字,春天的难得。一个“啄”字写出了燕子的忙碌,把小燕子写活了,使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谁家”两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里活动,并使读者产生丰富联想。    

颈联运用了对偶和衬托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早春的景物特点,也写出了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两联准确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息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

 

言语交际作业4

一、判断题

 1.书面语具有随意性的特点×

 2.事务语体的一大特点是具有一定的程度√

 3.政论语体的特点是逻辑性强,其它语体不讲究逻辑性×

 4.言语交际方式可以划分不同的类型,例如,同事之间的日常对话属于独白型×

 5.法官宣布审判结果属于口头型和正式型×

 6.女性语体和老年语体都属于专业语体×

 7.言语的民族风格,主要体现在语汇方面×

 8.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语汇、语法都是言语时代风格的主要表现×

 9.阅读苏轼和李清照的词,我们发现前者的词呈豪放风格,后者则是柔婉风格。√

 10.华丽的风格与词语锤炼的简洁有力的目的是矛盾的,应摒弃这种风格×

  二、案例题

 1.分析下面两个言语交际片断,运用角色原则加以分析

 A:主人:小王,给我打壶热水,把茶沏上。

    小王:好,我马上去。

 B:主人:老婆,快给我到冰箱拿瓶冰镇矿泉水来,再拿把扇子给我扇扇,我热死了。

 老婆:你以为你是谁呀,找别人伺候去。 

答:A是上下级关系;B是平等关系 B段对话相对于A段,主任主人忽略了言语交际的角色原则中的定位准则。所谓定为准则是指言语交际要准确定位交际者的身份和地位,在现实中,每个人都随时充当并变换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与周围形成网络,这种网络标志着交际主体必须发生的种种关系。交际者只有认识了各种交际关系摆正每个角色身分位置,才能顺利完成交际活动。

 B段中,把妻子当成了自己的下属,以吩咐的口气对妻子说话,引起妻子的反感。

  2.阅读下面的故事,运用会话中的合作原则加以分析说明   

父亲要出门办事,留下儿子独自在家,怕家里来了客人儿子不会接待,于是便写了一张纸条,告诉儿子接待客人的基本内容,比如问对方贵姓,招呼客人说请进、请坐、请喝茶等。过了几天,没有客人来,儿子觉得纸条无用,就把它烧了。结果第二天客人来了,见了他就问:“你父亲呢?”儿子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想起爹写的字条,准备查看,一摸口袋:“没了”客人大吃一惊,“上个月还好好的,怎么就没了呢!几时没的呀?”儿子说:“没了好几天了”客人:“人呢?”儿子:“烧了”客人“几时烧的?”儿子:“昨天晚上”。客人伤心地嚎啕大哭起来。 

答:本段对话违反了言语的关联准则,要求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语言的关联性,而此段对话答非所问,引起歧义。

  3.言语交际中违背合作原则,会产生会话含义,即暗示意义。分析下面会话违反哈佐原则哪一条,产生了什么样的会话含义。

刘乙和张甲是同事,刘乙经常向张甲借钱且经常不按时归还,所以张甲后来就不乐意借钱给它了。只要能推就尽量推掉。这天,刘乙又向张甲借钱

刘乙:市场上又出了一款新手机,你借我2000元吧,我去买一个

张甲:你看我的手机都使用五年了,你那个才刚买不久呢

刘乙:不过那个新款手机是在好看,要不你借给我壹千吧

张甲:哦,到吃饭时间了,我们吃饭去吧

张甲说完,拿着饭盒急急忙忙就走了,丢下刘乙一个人在办公室发呆。 

答: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关联准则,即发话人与受话人之间话语的默契,内容的衔接,答非所问,指交际难以维持。

  4.运用礼貌原则分析下面的对话

 1)小王搬过小李的自行车就走,对小李说:我用一下你的自行车。小李很不高兴地说:干嘛呀,你打招呼了吗?你当是你自己家的啊

 2)小王:小李你下午出去办事吗?   

小李:我在办公室帮助人写材料,你有什么事吗   

小王:我想借一下你的自行车去邮局寄快件,可以吗?   

小李:你用吧。一会儿我给你车钥匙。   

小王:太谢谢你了   

小李:你客气了!咱谁跟谁呀 

答:第一段对话违反了尊重原则,礼貌原则,没有对他人的尊重,就很难做到礼貌,尊重对方既是礼貌的要求,也是起码的修养。

  5.运用协调原则分析刘芳芳在不同场合说的话

 1)在药店:服务员,我嗓子疼,请问买什么药好?

 2)在教室:同学们,老师嗓子不太舒服,说话声小,大家不要在下面说话了啊。

 3)对儿子:宝贝儿,妈妈嗓子疼,很疼,今晚不讲故事了,明天再讲好吗?

 4)对丈夫:哎呀,我嗓子疼死啦,快帮我倒杯水,拿颗含片嘛。

 答:这四句话体现了合意准则。合意准则包括:

1)发话人的话语应该再交际对象能够理解、能够接受的限度内;

2)发话人地言语行为是在交际对象认为得体的前提下进行;

3)接受者理解应该尽可能做出相应的贴切的言语行为反应。

  三.问答题

 1.阅读下面的幽默故事,说明语误产生的原因。

 1)彼得在课堂上大声嚷嚷着问老师关于作业的事。老师对他说:“这个问题你私下来问我”课后,比得到办公室找老师,把教科书撕成几块。老师问他为什么撕书,比得说:你不是让我撕下来谈吗。

答:1)关联准则强调的是双方

——

发话人和受话人之间的关系,强调的是双方话语的默契,内容的衔接。如果交际中发话人一味自说自话,不看对象反应,或者受话人不听对方的话,答非所问,交际都很难已持续下去。

 2)秘书给张书记写了学习网络知识的动员报告,其中一句是:“拿了文凭的和尚未拿文凭的干部都要学习”在报告时,张书记念成了“拿了文凭的和尚,未拿文凭的干部都要学习”下面人听了,笑得前仰后合。张书记一脸严肃说:笑什么笑,连和尚都要学习,何况干部呢。

 答:断句错误。主要问题是,张书记对报告的内容尚不清楚,识文断字出现错误,产生歧义,自己却浑然不知,一错再错。

 2.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第一,合作原则是考虑语法是否成立,礼貌原则是考虑语言是否可行。第二,合作原则重在解释并指出人的怎样表达,礼貌原则重在解释并指出怎样使对方接受,第三,合作原则解释了话语的方面意义和她实际含义之间的关系。

  3.得体准则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一是表达者通过组织恰当的话语形式,传递一定的会话含义,已达到自己的表达目的,也就是说,表达者的言语行为是服从实际目的并为其服务的。

 二是表达着的话语要与交际情况相适应。

三是表达者的话应当与自己的角度身份相符。

  4.非言语手段有哪些特点?举例说明

 答:非言语手段指借助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等传递信息,表达感情,具有形象性,情境性,多样性。例如,见面微笑表示友好地打招呼,生气时沉着脸,表示自己不高兴了。

 5.地铁上,一位乘客排着女服务员的肩膀问:“去北京站怎么走?”服务员说:“你问话就问吧,别乱扒拉”请问服务员为什么不高兴,结合非言语手段运用要求加以分析。

 答:因为服务员认为“拍肩膀”是对她的不尊重。这位乘客与女服务员并不熟悉,属于陌生人,其没有注意交际的尺度,让服务员感到反感,所以没有达到很好交际的目的。

 

 

 

范本2

 

 

《言语交际》形成性考核答案

 

 

一、  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 √ )1.“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是孔子所说,这表明古人很早就注意修辞。

(√ )2.《修辞学》是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300多年前所著。 

(√ )4.杜甫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说明修辞很重要。

(× )5.修辞学与语言学无关。                          

(√)6.刘勰《文心雕龙》中的“隐秀”篇,就是论述的作品的委婉特质。

( ×)7.孔子主张“先质而后文”。           

(√ )8.法家主张“重质反文”。                   

(×)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中的“质”指语言有文采。                                               

(× )1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中的“文”指语言质朴、明白。                                      

(√ )11.言语环境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语境”。          

(× )12.修辞效果的评价与“语境”没有关系。                                    

(√)13.很多修辞方式都是建立在心理活动基础之上的。     

(× )14.修辞与逻辑学没有联系。                   

(√ )15.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反映的是对锤炼句子的重视。  

二、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B  )。

A.司空图    B.刘勰     C.归震川    D.章学诚          

2.“修辞立其诚”见于(  A  )

A.《周易》B.《困学纪闻》C.《文心雕龙》 D.《二十四诗品》

3.“先质而后文”是(  C  )的主张。

A.儒家       B.孔子    C.墨家        D.法家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是( B   )的主张。

A.荀子  B.孔子        C.墨子         D.庄子        

5.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中的“质”指的是( B  )。

A.文章有文采   B.语言的质朴、明白 

C.文采与质朴的结合     D.语言的生动   

6.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 A  )。

A.语言有文采,才能广泛流传         B.语言的质朴、明白

C.文采与质朴的结合                D.语言的生动          

7.北宋宋祁词“红杏枝头春意闹”中,被王国维称为“境界全出”的是(  D )。

A. 红杏      B. 枝头      C.春意         D.闹       

8. 北宋张先词“云破月来花弄影” 中,被王国维称为“境界全出”的是( C  )。

A.月来         B.花          C.弄           D.影        

9. “丈夫是女人的职业,没有丈夫就等于失业,所以该牢牢捧住这饭碗。哼!我偏不愿意女人读了那本书当我是饭碗,我宁可他们瞧不起我,骂我饭桶。“我你他”小姐,咱们没有“举碗齐眉”的缘份,希望另有好运气的人来爱上您”(钱钟书《围城》)。这段话中引用的“举碗齐眉”属于成语活用中的( A   )。

A. 套用          B. 谐音       C.拆离        D.易序        

10.“陆子潇这人刻意修饰,头发又油又光,深为帽子埋没,与之不共戴天,深冬也光着顶”(钱钟书《围城》)。这段话中引用的“不共戴天”属于成语活用中的(  D  )。

A. 套用          B. 谐音       C.拆离         D.曲解       

11.“鸿渐道:‘给你说得结婚那么可怕,真是众叛亲离了。’辛楣笑道:‘不是众叛亲离,是你们自己离亲叛众。这些话不再谈了。我问你,你暑假以后有什么计划?’”(钱钟书《围城》)。这段话中引用的“离亲叛众”属于成语活用中的(  C  )。

A. 套用      B. 谐音         C.易序        D.曲解          

12.“对,大智若鱼,怎么会大智若黄花鱼呢,带鱼?哈哈哈哈哈,是愚傻的愚。对,我看是愚,实际上是鱼!”(王蒙《相见时难》)这段话中引用的“大智若鱼”属于成语活用中的(  B  )。

A. 套用     B.谐音        C.拆离          D.曲解       

1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是以(  B  )来叙述的。

A.时间次序 B.空间次序C.话题视点次序 D.事理逻辑次序        

14.“如果我们承认上面说的一番话可以站得住,那么,我们也不能不承认短篇小说要写得好,实在非下苦功不可”(茅盾《杂谈短篇小说》)。这是一个( C   )。                        

A.肯定句  B.单纯否定句  C.双重否定句     D.陈述句

15.“忆江南,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得重游。?(白居易《忆江南》)”这属于(   B )。                                                         

A.询问    B.奇问      C.设问          D.反问

16.选出比喻句的一项( B )。

A.他好像走了。    B.书籍是打开未知世界的大门。                  

C.杜鹃日复一日地唱着动听的歌。   D.他一眨眼就不见了。

17.选出比拟句的一项( C )。

A.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B.演出赢得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C.谎言跑得再快,也永远追不过真理。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8.选出夸张的一项( C )。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C.他有三天三夜没眨眼皮了。

D.俩年轻女演员,一个是丹凤眼,一个是小酒窝,丹凤眼和小酒窝在众人的怂恿下一唱一和。

19.选出借代的一项(  B)。                                     

A.他一眨眼就爬上了树梢。B.小辫子一扭身跑开了。

C.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道甘为孺子牛。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0.选出双关的一项( C )。                                   

A.音乐教学ABC。 B.干我这一行,人称“爬格子”。在单位上“爬”,回到家里还“爬”。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D.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这首诗的对仗联包括( BC  )。 

A.第1联       B.第2联     C.第3联     D.第4联

2.“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杜甫《恨别》)。本诗的的对仗联包括( ABC  )。

A.第1联       B.第2联     C.第3联     D.第4联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这首诗的对仗联包括(  BCD )。

A.第1联       B.第2联     C.第3联     D.第4联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这一联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CD)。

A.夸张       B.借喻      C.对仗       D.叠字

5.“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包含了那些修辞手法( ACD  )。                                     

A.博喻        B.通感       C.对仗       D.叠字

6.下列诗句中,属于流水对的是(  BCD )。                   

A.“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毛泽东《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B.“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毛泽东《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C.“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D.“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杜甫《秋兴八首》之二)

7.“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保卫黄河》歌词)包含了那些修辞手法(  AC )。 

A.博喻       B排比      C.对仗      D.拟人

8.“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礼记卷十七 乐记》)。这段话包含了( BC  )修辞手法。        

A.博喻       B.排比      C.顶真      D.拟人

9.下列诗句中,属于对仗的是( ABCD  )。                

A.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B.端起了土枪洋枪, 挥动着大刀长矛。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鹊楼》)。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四首》。

10.“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包含了(  AB  )修辞手法。

A.对仗          B.回环      C.顶真       D.复现.

四、分析运用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 说明下面这段文字修改后的效果(5分)

郭沫若将“聂政,这几年来今日合纵,明日连横,今日征燕,明日伐楚,争城者杀人盈野,我不知道他们究竟为的是什么。(《棠棣之花》)”改为“聂政,这几年来今日合纵,明日连横,今日征燕,明日伐楚,争城者杀人盈城,争地者杀人盈野,我不知道他们究竟为的是什么。”  

具体分析:教材94页。

2. 下面这首诗包含了什么修辞格?请简要分析其修辞效果。(5分)

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知识点:第五章“修辞格的运用”中“顶真”。

答题要点:可通过以下分析加以理解。

可以出看第一例各联中上一联后句末尾的词,就是下联上句开头的词。这个例子比教材上所举的例更加典型。俗语中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也可视为顶真修辞格。

如果问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就应回答顶真。如果问:这首诗包含了什么修辞格?请简要分析其修辞效果。就应这样回答:这首诗最主要的修辞格是顶针修辞格,其次是叠字修辞格,前2句用了叠字修辞格“青青”和“绵绵”。

本诗连续八句中每联的下句与下联末2字,又是下联的开头2字,使两句紧密相联,上下联环环相扣,使意思步步递进,不但音节和谐,朗朗上口,而且文意一气关注,具有很好的修辞效果。

“我祝愿贵报进一步办出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运用的也是顶真修辞格。

3.从语体角度分析下面一段文字,说明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5分)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鲁迅《故乡》) 

知识点:第六章“语体的运用”中“语体及语体的类型”。

答题要点:语体问题对同学们来说可能是是比较新的概念,硬结合教材上的知识来进行分析。

这是鲁迅小说《故乡》的一段,属于文艺语体,本段对月亮及环境描写是“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对人物少年润土描写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段描写生动形象,文字流畅,内涵丰富,能够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具有较强的审美效果。

应当注意的是,在阅读中充分运用教材的理论知识来对照分析,也需要其他方面的如文学理论上的一些知识。

五、综合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4.运用修辞格理论分析下面这首诗,指出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5分)

七子之歌·澳门  闻一多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知识点:第五章“修辞格的运用”中“常用辞格学习”。

答题要点:这是需要对教材知识有较全面的掌握才能准确回答的问题,根据教材有关理论,可这样分析:

首先回答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设问、拟人、暗喻、借喻、移用、反复等修辞格。

再分别举例分析,这6种修辞格分别是。

设问是“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拟人是:用我来表示澳门,如“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我的肉体”、“我内心的灵魂”“ 我要回来”;用你表示祖国,如“你依然保管着”等;

暗喻是以母亲比喻祖国,以儿比喻“澳门”,如“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等;属于借喻的是“我的肉体”、“内心的灵魂”等;

移用是“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中的“保管着”;这是改变了“保管”的使用范围及意义,属于移用修辞格;反复是“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诗人以澳门渴望回归祖国为感情基调,运用以上修辞格,表达了自己对澳门的眷念,抒发了自己对澳门回归祖国的愿望。

5. 指出下面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并运用修辞格理论进行分析。(5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

知识点:第五章“修辞格的运用”中“常用辞格学习”。

答题要点:首先通过阅读、分析,可指出这段文字主要用了明喻、叠字、通感(移觉)、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再分别加以分析,有的指出修辞格就行了,有的需要加以阐述,说明自己的理解。

比喻有:“月光如流水一般”、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峭楞楞如鬼一般”、“ 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博喻(也是明喻)有“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连续用3个比喻,形成博喻;叠字有“静静”、“ 薄薄”、“淡淡”、“楞楞”、“弯弯”等。

通感有“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把视觉感受到的叶子和花笼罩在月光之下,用幻觉感受“像笼着轻纱的梦”来比喻,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把视觉才能感受到的塘中的月色用听觉感受:“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来比喻,这是运用了移觉,也就是通感手法。

拟人有“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夸张有“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作者综合运用以上修辞手法描绘色下的荷塘,文字生动形象,把静态的事物表现得具有动态效果,令人如临其境,能引起读者广泛联想,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

 

 

 

《言语交际》形成性考核答案二

 

 

一、  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 √)1.“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反映了古代作者对锤炼句子的重视。

 

(√)2.“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是经过千锤百炼后产生的,说明作者对锤炼句子的重视。 

 

( ×)3.五言律诗,要求必须是八句,每句不一定要五字。      

 

(√ )4.整句是指结构相同或相近,形式整齐的句子。           

 

(√ )5.散句指结构不一致,形式参差的句子。

 

(× )6.短句指形体长,词语数量多,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 )7.“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类奇问句并不要求读者给出答案。

 

(× ) 8.“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这是询问句。                                                   

 

(×)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奇问句。     

 

(√ )10.修辞格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

 

(× )11.修辞格是一种超越语法结构的特定结构格式。 

 

(√ )1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其修辞手法的心理机制是“移情”就将人的情感投射到对象物上。                                      

 

(× )1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北鹭上青天”用了比喻手法。    

 

(× )1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用了对偶修辞手法。     

 

(√ )15.“富饶的贫困”,这种违反逻辑的组合,在矛盾中表达深邃的思想,在修辞中是允许的。                               

 

二、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生命的路》)这句话属于(  C  )句。

 

A.询问         B.奇问         C.设问          D.反问                 

 

2.啊!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么?(鲁迅《故乡》)这句话属于(  D )句。

 

A.询问         B.奇问         C.设问          D.反问                

 

3.“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属于( A  )。

 

A.主谓倒装     B.状中倒装   C.定中倒装    D.偏句倒装        

 

 4.“现在,对于他的诗,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 (鲁迅)。这句话属于(  D )。

 

A.主谓倒装   B.状中倒装    C.定中倒装    D.偏句倒装      

 

5.“她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洁白的,海蓝的,鲜红的,碧绿的……”(刘白羽《火》)。这句话属于( C  )。                                            

 

A.主谓倒装    B.状中倒装    C.定中倒装   D.偏句倒装    

 

6.“士兵拍手了,在接吻的时候。士兵又拍手了,又在接吻的时候”(鲁迅《为“俄国歌剧团”》)。这句话属于(  B )。

 

A.主谓倒装    B.状中倒装   C.定中倒装   D.偏句倒装       

 

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一个移情于物的典型例子,可看出还运用了(D  )手法。

 

A. 博喻     B.夸张     C.排比    D.对仗

 

8.“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李白)”,运用了( B )手法。

 

A. 博喻     B.夸张     C.排比    D.对仗

 

9. 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主要运用了( B )手法。

 

A. 博喻     B.顶真     C.排比    D.拟人

 

10.“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时期伏在水里;除醋外,面包、牛肉、红酒无一不酸”(《围城》)。体现了教材所讲的修辞格的(  C )。

 

A.目的性     B.适应性    C.创新性   D.丰富性      

 

11.“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中秋月》),这里主要用了(C  )修辞手法。

 

A.明喻       B.暗喻    C.借喻      D.连喻       

 

12.“方鸿渐出了苏家,自觉已成春天的一部分,沆瀣一气,不是两小时前的春天门外汉了”

 

(《围城》)。这里主要用了( B )修辞手法。

 

 A.明喻         B.暗喻        C.借喻        D.连喻 

 

13.“‘没有?——我想笑嘻嘻的,原也不像……’花白胡子便取消了自己的话”(鲁迅《药》),

 

这里用了( D )修辞手法。

 

  A.明喻         B.博喻        C.借喻         D.借代 

 

14.“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鲁迅《药》),这里用了( A )修辞手法。

 

 A.明喻         B.博喻        C.借喻         D.借代

 

15.“去叫两个棒棒来把他抬出去” (《山城棒棒军》), 这里用了(C  )修辞手法。

 

A.借代         B.暗喻         C.借喻         D.明喻 

 

16.选出是反问句的一项(A  )。

 

A.拿中国的枪炮打中国,还有比这更大的背叛吗!

 

B.看守长拿着鞭子逼问宣灏:“这张传单是谁写的?”

 

C.什么时候我才能再到这里来呢?  D.你看电影了吗?

 

17.选出用了排比句的一项( A ) 。                     

 

A.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B.实干精神,牺牲精神,服务精神就是雷锋精神。

 

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D.卖炭得钱可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18.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 B ) 。

 

A.你能不能把书借给我看一下?

 

B.请你把书借我用看一下,好吗?                     

 

C.请你把书借给我看一下。   D.你把书借给我看。

 

19.选出用了对偶的一项( A ) 。                       

 

A.“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B.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D.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0.选出比喻句的一项( B )。     

 

A.他好像睡着了。    B.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

 

C.大海日复一日地唱着情歌。D.他一眨眼就爬上了树稍。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词语锤炼的目的就是要使语言做到(  ABCD  )。

 

A.准确明白    B.稳妥和谐    C.形象鲜明   D.新鲜生动

 

2.“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本段中形容音乐声的是(   ABC )。    

 

A.如怨如慕   B.如泣如诉  C.不绝如缕  D.泣孤舟之嫠妇       

 

3.“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本段中形容洞箫声的作用的是(  CD  )。  

 

A.如怨如慕 B.如泣如诉  C.舞幽壑之潜蛟 D.泣孤舟之嫠妇    

 

4.句子修辞的目标是要(    ABCD)。    

 

A.切合题旨B.适合对象C.符合交际主体身份D.连贯流畅     

 

5.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主要用了( BC   ) 修辞手法。

 

A.对仗  B.双关   C.比喻      D.博喻        

 

6.“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陈独秀《敬告青年》)。”主要用了(  CD  ) 修辞手法。                          

 

A.对仗    B.双关       C.排比         D.博喻     

 

7.“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这段话主要运用了( AD )修辞手法。 

 

A.博喻   B.借代     C.接喻        D.排比

 

8.“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主要用了(  CD)修辞手法。

 

A.明喻     B.暗喻        C.借喻           D.夸张     

 

9.“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运用了修辞手法( AD )。

 

A.明喻     B.暗喻         C.博喻           D.夸张   

 

10.“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鲁迅《白莽作〈孩儿塔〉序》)。主要运用了修辞手法(AD  )。

 

A.博喻     B.借代         C.接喻           D.排比

 

四、分析运用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指出下面句子包含了什么辞格,并作简要分析(5分)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教材153页:夸张

 

2.下列句子划线的部分运用了什么句式?试分析其修辞效果。(5分)

 

有时一种意见会激起热烈的辩论。智慧的火花,有如星光闪耀;思想的交锋,常似电掣雷鸣。然而,气氛友好、自由,推心置腹。每一次讨论会,他总凝神倾听别人的发言,从中吸取启人心扉的每一个独到的见解,每一个创造性的思考。

 

 知识点:第三章 句子的选择

 

答题要点:这种题比较灵活,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这类问题首先针对它是提问直接回答: 划线部分使用了对偶。其次指出在文章中适当插入整齐的句子,散句和整句交替使用,可以使语言更加凝重,更有气势,更能增强表达效果。

 

3.利用语境的解释功能分析下面这段话。(5分)

 

当1979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访美时,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与邓小平在国宴上谈笑风生,席间,史沫特莱对邓小平的个人经历很感兴趣,邓小平幽默地说:“如果对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置奥林匹克奖的话,我很有资格获得该奖的金牌。”

 

知识点:第五章“言语交际艺术”中“交际环境及其功能”。

 

答题要点:语境属于教材第八章“言语交际艺术”中的“交际环境及其功能”的内容。

 

这个问题可利用教材上的理论作简要回答:

 

邓小平风趣幽默的设喻,既没有破坏当时谈笑风生的融洽氛围,又不失礼貌地侧面回答了提,在当时的语境下,通过中国成语“东山再起”和人们熟知的“奥林匹克奖”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独特经历,由此能看出邓小平的风范和气度,也显示出他的机智和高超的言语技巧。

 

五、综合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4. 运用修辞理论分析这首诗所蕴涵的含蓄美。(5分)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参考答案:教材18页。

 

5.运用修辞格理论分析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主要运用了那些修辞格。(5分)

 

中国是世界上最提倡科学的国家,没有旁的国度肯这样给科学家大官做的。外国科学进步,中国科学家进爵。在国外,研究人情的学问始终跟研究物理的学问分歧;而在中国,只要你知道水电,土木,机械,动植物等等,你就可以行政治人——这是“自然齐一律”最大的胜利。理科出身的人当个把校长,不过是政治生涯的开始;从前大学之道在治国平天下,现在治国平天下在大学之道,并且是条坦道大道。对于第一类,大学是张休息的靠椅;对于第二类,它是个培养的摇篮——只要他小心别摇摆得睡熟了。

 

(钱钟书《围城》)

 

知识点:第五章“修辞格的运用”中“常用辞格学习”。

 

答题要点:这是在小说《围城》中介绍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时所发的议论。这段文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比较突出的修辞手法是反语、对比、回环、别解、暗喻。

 

以下分别加以分析。

 

反语如“中国是世界上最提倡科学的国家,没有旁的国度肯这样给科学家大官做的”、“现在治国平天下在大学之道,并且是条坦道大道。”

 

对比有“外国科学进步,中国科学家进爵”、“在国外,研究人情的学问始终跟研究物理的学问分歧;在中国,只要你知道水电,土木,机械,动植物等等,你就可以行政治人” 。            

 

回环如“从前大学之道在治国平天下,现在治国平天下在大学之道”。

 

别解如“从前大学之道在治国平天下,现在治国平天下在大学之道”,前句的“大学”是儒家经典《礼记》(后来列入四书)中的一篇,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句中的“大学”是指现代教育机构,概念不同,属于别解修辞格。

 

“自然齐一律”主张自然是齐一的,它的规律一经被发现,就会普遍适用。用在这里讽刺“只要知道水电,土木,机械,动植物等等,就可以行政治人”,是别解修辞手法。

 

暗喻如“大学是张休息的靠椅”、“ 它是个培养的摇篮”

 

作者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描述三闾大学、实即当时中国大学的现状,使文字更加生动形象,表现出高超的语言驾御能力和艺术表现力,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鞭挞,具有很深讽喻效果和丰富的审美内涵。

 

我们应当注意的是,阅读一定要仔细,在阅读中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来对照分析,当然要深入理解这段文字还需要其他方面的一些知识。

 

《言语交际》形成性考核作业3

 一、  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 √ )1.俗语“打破砂锅璺(问)到底”,是运用了谐音双关修辞手法。       

( × ) 2.文学欣赏中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母雷特,在领悟修辞格时也有这样的现象。                                

( × )3.“小品文是投枪”,运用的是借喻修辞手法。           

( × )4.“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庄稼”,运用的是拟物法。

( × )5.“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运用的是缩小夸张修辞手法。

( × )6.“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是“细浪”、“泥丸”运用的是扩大夸张修辞手法。

(  √ )7.奇问,它不需要回答,也无法回答,只是用疑问的格式表达某种思想情感,也可以称作“虚问”。                              

(  √  )8.“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用的借喻修辞手法。

(  √  )9.“‘大岛茂’随三千日本青年来华访问”,用的借代修辞手法。

(  × )10.“三四顶旧毡帽从石级下升上来” 用的是借喻修辞手法。     

(  √  )11.“吹牛‘吹’来村民血汗钱”是用了拈连修辞手法。 

(  √  )12.捻连 就是利用上下文的语境关系,把本来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用到乙事物上面。                                         

(  √ )13. 别解就是故意曲解词语原来的意思,重新做出解释。          

(  × )14.“老大难,老大难,老大去抓就不难” 用的借喻修辞手法。

 ( √ )15.回环也叫回文。                           

二、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这里用主要运用了(  D )修辞格

A.拟人      B.借代       C.接喻       D.复现

2.“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柳永《八声甘州》)(  A  ) 

A.拟人       B.借代       C.接喻       D.双关

3.“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枝上重霄九”(毛泽东)主要运用了(   D  )修辞手法。

 A.对仗      B.语义双关     C.接喻      D.谐音双关               

4.“北华收复赖群雄,猛士如云唱大风。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朱德)。 诗中第三句用了《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挥之,日为之反三舍”典故,同时又表现了打败日本侵略军的决心。这是运用了(  B   )修辞手法。 

A.拟人        B.借代        C.接喻       D.双关

5.中国体育博物馆——叹为观止的“豆腐渣”工程,运用了(  B   )修辞格。

A.拟人        B.借代       C.反语        D.双关

6.“朱元章出身贫寒,是道地的‘红五类’”, 运用了(  C   )修辞格。

A.拟人         B.借代        C.移用        D.双关          

7.“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用了(   D   )修辞格。

A.拟物         B.借代        C.反语        D.移觉         

8.“老大难,老大难,老大去抓就不难” 用的(  B   )修辞格。       

A.拟人         B.别解        C.移用       D.双关

9.陈寅恪赠罗家伦对联“不通家法,科学玄学;语无伦次,中文西文”,其中包含了罗家伦的名字,这是运用了(  D   )修辞格。

A.顶真         B.借代        C.借喻        D.嵌字   

10. “风帘一烛对残花,薄雾寒笼翠袖纱。空院别愁惊破梦,东栏井树夜啼鸦。”(高启)这首诗又可倒读为“鸦啼夜树井栏东,梦破惊愁别院空。纱袖翠笼寒雾薄,风残对烛一帘风。”这属于(  B   )修辞格。                                                                       

A.博喻        B.回环        C.顶真        D.拟人 

1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运用了修辞手法(  D    )。

A.博喻         B.借代       C.接喻        D.双关

12.“凡走狗,虽或为一个资本家所豢养,其实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所以它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鲁迅《“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这里用主要运用了( A   )修辞手法。                

A.拟人       B.借代       C.接喻       D.双关

13.“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本诗的流水对是(  D   )。

A.第1联       B.第2联      C.第3联     D.第4联

14.“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杜甫《秋兴八首》之二)。这首诗的流水对是(   B   )。

A.第1联       B.第2联      C.第3联       D.第4联

15.下面用了比喻修辞格的一句是(   C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科学家发现了两个黑洞“流浪汉”。

D.她很文静,话很少,这一点像父亲。

16.下面用了对偶句的是(   D   ) 。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线儿缝在军衣上,情意缝在我心里。

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7.选出用了对仗的一项(   D   )。   

A.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B.电影放完后,掌声雷动,将屋顶抬高了几寸。

C.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8.选出夸张的一项(  C   )。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一切都像刚睡醒的孩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19.选出对比的一项(   C   )。                                   

A.他一眨眼就爬上了树稍。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C.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道甘为孺子牛。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0.选出双关的一项(   C   )。                     

A.他喜欢泸州,我喜欢茅台。

B.干我这一行,人称“爬格子”。在单位上“爬”,回到家里还“爬”。C.莲(怜)子心中苦。D.音乐教学ABC。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运用了(  BC    )修辞手法。 

A.回环        B.夸张        C.借喻        D.嵌字        

2.“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水浒》)这首诗包含了那些修辞手法(  ABC     )。   

A.明喻         B.夸张       C.对比        D.嵌字     

3.口头语体具有以下特点(   ABC    )。

A.广泛性       B.随意性     C.生动性       D.通俗性

4.书面语体应具有以下特点(   ABD    )。

A.针对性       B.准确性      C.生动性      D. 严密性

5.政论语体具有以下特点(   ABC    )。

A.鼓动性       B.逻辑性      C.适应性       D.随意性

6.文艺语语体包含(  ABD   )三种。

A. 韵文体       B. 散文体    C. 美术体      D.戏剧体

7. 书面语体包括(   ABCD     )。

A. 事务语体  B. 科技语体  C. 政论语体    D.文艺语体

8. 专业语体具有以下特点(  ABC    )。       

A. 专用语体  B. 课堂语体  C.执法语体     D.文艺语体

9.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用的是( BD   )修辞手法。 

A. 回环     B.跌衬         C.反复          D.借喻                  

10. 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包括( ABCD  )。    

A.角色原则  B.合作原则  C.礼貌原则   D.协调原则

四、分析运用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指出下面一这首诗包含了什么辞格,并作简要分析(5分)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

答:1.这首诗用了夸张、暗喻修辞格。分析如下

2.诗人以三千丈形容白发,是扩大夸张,更加突出了“愁”的深重,白发因愁而生,达三千丈,表明作为浪漫主义浪漫诗人擅长用极度的夸张来表现自己的情感。“秋霜”是一种暗喻修辞手法,本体白发,喻体秋霜,但没有出现比喻词。“何处得秋霜”表明白发的出现十分突然,出于诗人的意料之外。以三千丈、秋霜形容白发具有很好的修辞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要求我们分析,就不能漏掉。夸张容易理解,看了以上分析,我们也应当理解什么是暗喻。

关于对偶,古代诗歌中的流水对,这个问题是教材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2.指出下面句子包含了什么辞格,并作简要分析(5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答:这是鲁迅诗的一联,明显的运用的对仗,前后两句又形成了对比,应这样回答:

①这首诗用了对仗、对比修辞格。

②诗人以“横眉”对“俯首”,以“冷对”对“甘为”,以“千夫指”对“孺子牛”,十分工稳,同时上句与下句又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表明诗人对敌人的蔑视和仇恨,对革命青年的热忱和奉献精神。

 

 

 

 

 

3.指出下面句子中哪些地方使用了叠音修辞格,有什么效果。(5分)

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织成一条条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

 

 

教材224页

 

 

 

 

 

 

 

 

 

 

 

 

 

五、综合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4.运用修辞理论分析下面这首诗的形式美。(5分)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四首》)。

答:知识点:第七章“修辞格的运用”中“五、对偶”

这首诗一二句和三四句各构成一个对偶。从语音角度看,上下句词语音节对应,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从语法角度看,上下子中词语的词性完全是互相对应的,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其结构和层次关系也相对应。

如“两个”对“一行”,都是数词与量词组合并相对;“黄鹂”与“白鹭”,是动物相对,又包含颜色相对;“鸣”对“上”是动词相对;“翠柳”对“青天”是名词相对,又含颜色相对;下联“窗含”对“门泊”也十分工稳,“西岭”对“东吴”,是地名相对,又包含方位词相对;“千秋雪”对“万里船”,是名词同时又含有数词相对。

从语义角度看,各联上下句的对应十分工整:数目、物量、动物、行为、方位、色彩等都是对应的,如窗对门,千对万,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西岭对东吴,等等。所以整句体现了形式美,体现了整齐划一的对称、均衡的美。这种由上句的结构引出的下旬的结构的一致性,一方面给人以期待,一方面又与受话人的心理期待保持了默契一致,这是对偶千百年来受到欢迎的心理原因。

 

 

 

 

 

 

 

 

 

 

5. 指出下面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并运用修辞格理论进行分析。(5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朱自清《荷塘月色》)

 

答:知识点:第五章“修辞格的运用”中“移接(三)移觉”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这段文字主要用了明喻、博喻、通感、叠字、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明喻有:“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

博喻有“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连续用3个比喻,形成博喻。

通感有“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把嗅觉才能

感受到的清香用听觉感受“渺茫的歌声”来比喻,这是运用了移觉,也就是通感手法,更能引起读者联想。

叠字有“曲曲折折”、“ 田田”、“ 亭亭”、“ 层层”、“缕缕”。

拟人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 叶子却更见风致”

夸张有“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作者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描写月光下荷塘景色,使文字更加生动形象,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

   《言语交际》形成性考核作业4一、  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对仗中的流水对也叫串对。                                   

(×)2. 排比就是连续使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结构一致、语气相同、意思相关的句子的方法。            

(×)3.“问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用的反问修辞法。

(√)4. 移觉手法也叫通感。                    

(×)5.“从此,它成为一条欢乐的街”,这句话用了借喻修辞手法。

(√ )6.语体就是交际的体式,它是根据言语风格的异同划分出来的类别。

( ×)7.语体不包含书面语体。   

 (× )8.风格与语体有一定联系,风格与语体是同一概念。               

(  ×)9. “干这么点活,有房子住,有白面馒头吃着,还能说累?”运用的是设问修辞格。

(×)10.言语与文化背景关系不大。  

(√ )11.选择词语,要适应言语环境,这是词语选择的基本原则。

(√ )12.庄子主张 “文质兼备”,是指内容与形式应该力求做到完美统一。×

(√ )13.阔人说要读经,嗡的一阵一群狭人也说要读经。”运用的修辞格是词语仿拟。

(  ×)14. 在我国,将“修”与“辞”两字连起来使用的最早见于《文心雕龙》。

(√ )15. 语体是根据言语风格的异同划分出来的类别。

二、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劝君莫到杏花村,此处美酒能醉人。”(乔羽《题山西杏花村酒》)用的是(  B   )修辞格。

A.反语        B.跌衬        C.借喻        D.嵌字                   

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荷塘月色》)。这句中用了(  D   )修辞手法。

A.拟人         B.别解        C.移用        D.通感       

3.“.书籍是打开未知世界大门的钥匙” 用的(   C  )修辞手法。           

A.博喻         B.回环        C.暗喻        D.拟人 

4.“一转眼,一年就过去了”属于(  B   )修辞手法。           

 A.博喻         B.夸张       C.暗喻        D.拟人

5.“他能把这么优美动听的乐曲奏得这么难听,可真有本事” 主要用了(   A  )修辞手法。 

A.反语         B.跌衬        C.借喻       D.暗喻         

6. 形象性、丰富性的主要是指(  A   )的特点。      

A. 文艺语语体   B. 政论语体   C.科技语体  D.专业语体

7.文雅性是(   B )语体的特点之一。                  

A.大众语体   B. 女性语体C.老人语体   D.儿童语体

8.“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包含了(  D   )修辞手法。

A.博喻         B.夸张        C.暗喻       D.通感

9.巾帼不让须眉包含着(  B   )修辞格。

A.博喻          B.借代        C.暗喻      D.通感

10.“场边靠河的乌桕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鲁迅《风波》)”用了(   D  )修辞手法。

A.借喻          B.回环       C. 跌衬      D.拟人

11.“七斤虽然住在农村,却早有些飞黄腾达的意思(鲁迅《风波》)”用了(  A )修辞手法。

A.借代         B. 借喻      C. 跌衬      D.拟人

12.“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这句话包含了(  B   )修辞手法。

A.借代         B.借喻        C.对比      D.拟人

13.“我祝愿贵报进一步办出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运用的修辞格是(  C    )。

A .反复         B.回环        C.顶真       D.仿拟

14.“盲流就是有活干就‘忙’,没活干就‘流’。”运用的修辞格是(   B   )。

A.反语 B.别解C.拆字  D.借喻

15.豪放与柔婉;朴实与华丽;简洁与繁丰;庄重与幽默的分类所体现的言语风格是(   C   )。

A.时代风格  B.民族风格 C.表现风格   D.个人风格

16.选出是反问句的一项(  A   )。                    

A.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接近呢? B.看守长拿着鞭子逼问宣灏:“这张传单是谁写的?” C.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D. 阎军又问:“你真的愿意死?”

17.下面用了排比句的是(   B    )。         

A.卖炭得钱可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B.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D.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18.选出比喻句的一项(  B    )。

A.他好像长得比我还高了。    B.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C.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D.他一眨眼的功夫就上了房。

19.选出夸张的一项(  C   )。                   

A.一切都像刚睡醒的孩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D.大家都替他捏把汗。

20.选出双关的一项(  C   )。              

A.瘦死的骆驼比马大。B.什么风把你吹来了?C.我失娇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D.你撕得了信,撕不掉影响。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1.下面用了排比修辞格的是(  BD   )。     

A.卖炭得钱可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B.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D.山在呼,海在啸,浪在相招。
2.下面对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ABD    ) 。

A.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写了水花的的颜色、形状和动态。B.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说明了天台上个高峻。C.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山势的起伏而又微不足道。D.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文章的说理更加生动。

3.下面对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表述,正确的项是(  ACD     )。 

A.像一座火焰山一样喷吐着烈焰的汽车,缓缓地开出了油库。油库爆炸的危险小了,但汽车爆炸的危险却大了。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写着了火的汽车燃烧的状态和高温,表现了情况的危险。B.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毛泽东《十六字令·山》)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山势的高险,表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卓绝。C.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着潭水的绿而摇荡。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说明自己和瀑布挨得很近,表明自己与瀑布的亲近。D.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朱自清《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春天的到来,使文章更加生动。

4. 下列各句中,用比喻修辞格的是(  BCD    )。 

A.这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B.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书籍是打开未知世界的大门。

5.下面用了比喻修辞格的一句是(  BC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

C.科学家发现了两个黑洞“流浪汉”。

D.她很文静,话很少,这一点像父亲。

6.下列各句中,用了借代修辞格的是(  ABC    )。

A. 七斤一手捏着象牙嘴白铜斗六尺多长的湘妃竹烟管,低着头,慢慢地走来,坐在矮凳上。(鲁迅《风波》)

B. 六斤也趁势溜出,坐在他身边,叫他爹爹。七斤没有应。(鲁迅《风波》)

C.“‘没有?——我想笑嘻嘻的,原也不像……’花白胡子便取消了自己的话”(鲁迅《药》),

D.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7. 下面对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表述,正确的项是(  ABD    )。

A.人生应该如蜡烛,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人应当光明磊落地度过一生。B.当兵一当三四年,打仗总打了百十回吧,可身上一根汗毛也没碰断。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力强调身经百战而不受一点损失的情况。C.春风得意染山河翠绿,日月知心织云天锦霞。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描写了祖国山河一片生机盎然的蓬勃景象,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D.真理可能被遮掩片刻,真理它却不会弯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说明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是不可能被改变的。

8. 下列各句中,用拟人修辞格的是(  ABD     )。      

A.桃花听得入神,禁不住落了几点粉泪,一片片凝在地上

B. 这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C. 伊的曾孙女儿六斤捏着一把豆,正从对面跑来……

D. 满天的星星都在眨眼欢笑。

9.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以下哪些修辞方法(   AD    )。  

A.比喻      B.对偶      C.排比    D.拟人

10. 下面对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表述,正确的项是(  ABC    )。  

A江南的夏夜,蛙声如潮,月色似银。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江南夏天夜晚的景色B. 顺着弯曲的运输便道走去,随便你什么时候仰面看,都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极力强调山高和“遮天蔽日”山间便道的险峻。C.5万多只迁徙渔鸥密密麻麻地占据在4650平方米的砂砾地面上,“生儿育女”,繁育后代。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说明渔鸥正在繁殖。D.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描写了祖国山河一片生机盎然的蓬勃景象,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

四、分析运用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地方运用了什么修辞格?请简要分析其修辞效果。(5分)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年轻人要珍惜青春年华,抓紧时间,努力学习上进啊!”

 

 

教材146页:比喻。

 

 

 

 

 

 

 

 

 

 

 

 

 

 

2.指出下面句子包含了什么辞格,并作简要分析。(5分)

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答:知识点:第五章“修辞格的运用”中“比喻”。

首先指出这段文字用了博喻、暗喻修辞格。接着进行分析:作者对白莽的《孩儿塔》给于了高度评价,以“东方的微光、林中的响箭、冬末的萌芽、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一连串的比喻予以赞美,形象生动,具有极好的修辞效果。连续6个比喻,形成了博喻修辞格,同时,比喻词为“是”,又属于暗喻手法。

 

 

 

 

 

 

 

 

 

 

3. 利用语境的制约功能分析下面这段话5分)

2003年4月12日著名演员濮存昕当上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副院长,这在一般人看来,是个非同小可的工作,既光荣又艰巨。而濮存昕的“就职演说”却是在非常平静的气氛下进行的,他说:“我对这个剧院热爱而熟悉,对创作人员和行政人员都很信任,我们会以发展的眼光和务实的精神来建设剧院。我没有新官上任的三把火,咱们事要慢慢干,话要慢慢说。”

 

答:知识点:第八章“言语交际艺术”中“四、交际环境及其功能”

这属于教材第八章“言语交际艺术”中的“交际环境及其功能”的知识,可以这样分析。

从著名演员濮存昕的就职演说的前言后语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严谨和务实的精神,诚恳、严谨、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正是通过语境的制约功能,让我们看到了它能担此重任的原因。

 

 

 

 

 

 

 

 

 

 

 

 

 

 

 

五、综合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10)

4.试从人物身份角度分析以下诗句的表达效果。(5分)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 

②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朱自清)

③老夫喜作黄昏颂,面目青山夕照明。(叶剑英)

 

 

答:知识点:第三章“句子的选择”中“二、句式的选择”,第七章“言语的风格”中“二、风格的类型”

这是教材第三章的内容,在第七章“语言的风格”也有分析。可这样回答:

上述三句诗都比较符合诗人的身份。例①用转折句式来表现作者对命运的叹惜。李商隐是晚唐时期的诗人,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借诗浇愁,诗中常表现出惆怅郁悒的情感,诗风委婉晦涩。但这两句表现的是感叹年老的无奈(实际上诗人是在中年去世),这两句十分切合作者的思想情感。例②是现代作家朱自清的诗句,使用了条件句,并用反问表示作者对夕阳的赞颂,表现出积极乐观向上的姿态。例③是叶剑英的诗句,对夕阳的态度不仅乐观向上.而且充满激情,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大胸怀。反映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

 

 

 

 

 

 

 

 

 

5.试从言语交际的基本要素分析下面这段文字。(5分)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 ,“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 ,“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 ,“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 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 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 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鲁迅《孔乙己》)

 

答:知识点:第八章“言语交际艺术”中“三、语言交际的基本要素”

这属于教材第八章“言语交际艺术”中的“语言交际的基本要素”中的知识。教材有分析。

     在这段文字中,交际的要素表现为:

    1.主体要素:交际活动的参与者,即指孔乙己和来酒店喝酒的人们。

2.主观要素:交际动机,即指众人对孔乙己的歧视和嘲笑,并以此自娱。 

    3.核心要素:交际的话语和辅助手段,诸如(有人)“叫道”、“高声嚷道”、(孔乙己)“睁大眼睛”、“涨红了脸”、“争辩道”等等。 

4.客观要素:交际环境,即指孔乙己及酒店里外的人们生活的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

 

 

  • 电大言语交际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1611560387.

  • 电大言语交际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docx

  • 类似文档请点击tags标签查看,或者站内搜索:
  •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