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论语《学而》篇解读

发布日期:2021-02-14 03:11:14

同学们好:

今天我们一起要学习的是论语《学而》篇的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先看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这句中同学们要重点把握四个字,第一个是学,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读书学习的意思,但是学什么?孔子认为学习的内容是很宽泛的,《论语》中的学不仅仅是指要学习日常生活的技艺,还要学习待人处事的道理。第二个字是时,指 时常、经常。第三个字是习,现在我们一般把学习作为一个词理解,在过去学和习是两个概念,是分开来讲的。这句中的习不要简单的理解为复习功课、这里引申为实习、实践;第四个字是说,(同学们不要读成说,)这是一个通假字,是悦的通假字,高兴,开心。整个这一句的意思是:对天地万物及其道理,我们都应该尽力去认识、了解,而且还应该常常地把学来的东西,广泛地应用到生活之中,如此才能时时体会到学与习是非常快乐的事情啊!开篇的这句话孔子强调的是学习的方法,孔子认为,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地去体会、思考、印证,当有所收获、有所领悟的时候,那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

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这句中同学们要重点把握一个词,有朋:朋友,不是吃吃喝喝的朋友,而是指志同道合的知已。这一句的意思是,看到从远方来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是一件很令人高兴的事。这一句的字强调的是学习的乐趣。孔子强调了朋与学的关系,学习和研究需要志同道合者,志同道合的人来往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所以我们说真正的朋友是用来学习的,真正的朋友就是能和你深入交流、不断砥砺、互相学习的人,这样的朋友来了,你怎会不高兴。

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这句中同学们要重点把握两个字,第一个字:知,了解;人不知,人们不了解;第二个字:愠,生气,恼怒,这句话按字面上解释应为:如果我能做到别人因不了解我的学问或为人并因此而冒犯我时,我都不会生气,那就已经接近君子的境界了。孔子认为人不知而不愠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是为了充实自己,并不是要学给别人看的。况且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而从学习中又能获得无穷尽的乐趣,所以就算有人不知而冒犯自己时,其所带来的不悦与所得自学习中的乐趣相比,根本无足挂齿,与其要生气,不如把时间及精力花在学习上,以求得更大的快乐。这一句孔子强调的是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德行,做一个有知识、有道德的人。孔子告诉我们一个有真学问而且彻悟了人生真谛的人,也许不会被世俗社会所理解,但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能泰然处之,不会有丝毫怨天尤人的念头,这样的人格修养才是真正君子的修养。

同学们,前面我们对这三句的字、词、句子的意思进行了解读,下面我们对整章进行解读,此章大意是:孔子说:你学了为人处事的道理又时常去印证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许多志同道合的人从很远的地方来到这里相聚,共同研究学问,这难道还不值得高兴吗?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品行和学识,心里也没有任何的怒意,不就是成德的君子了吗?

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解读,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有道德有品行的人。

【论语《学而》篇解读】相关文章:

★ 英语优质课听课心得

★ 党课学习:如何证实自身价值

★ 关于绩效考核重在科学考评心得体会

★ 《做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

★ 学习谷文昌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 使用畅言智能语音教具系统心得体会

★ 干部纪律作风整顿心得体会2篇

★ 公务员学法用法体会

★ 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心得体会

★ 高中政治教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 论语《学而》篇解读_ASn6bvsXrC.

  • 论语《学而》篇解读_.docx

  • 类似文档请点击tags标签查看,或者站内搜索:
  •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