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法制视野下领导干部应如何把握住底线

发布日期:2021-03-06 09:07:4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大大同志多次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随后,中央各部委和地方各省市也都从自身的工作角度出发,纷纷强调底线思维的重要性。谈到底线思维,不由令人联想起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强调的另一种思维方法法治思维。那么,什么是底线思维?什么是法治思维?底线思维与法治思维之问究竟是什么关系?

从治国理政的角度看,法治思维与底线思维应该是两种既有交叉又有不同的思维方法。法治思维是领导干部治国理政的主体思维,涵盖了当今社会改革、发展、稳定三大领域;而底线思维是领导干部治国理政的重要思维方法之一,其大部分内涵可以为法治思维所含摄,当然也有其独特的内涵和外延,比如特定时期的经济增长率底线和失业率底线,比如党组织对党员干部提出的高于法律要求的某些道德底线和组织底线等。然而就总体而言,底线思维的大部分内涵的确可以为法治思维所含摄。本文拟结合具体案例,从法治的视野诠释底线思维的内涵,以论证两种思维之问的联系,揭示底线思维的法治属性。

一、底线刚性思维

2012年9月,某市发生了一次反对日本政府购岛的群体性聚集事件。聚集人群先是在日本领事馆外和平抗议,表达对日本政府购岛闹剧的愤慨和不满。不久之后,部分聚集人群情绪失控,开始肆意破坏公私财物。看到这种场景,参与临场指挥的一位同志向主要领导提议,立即命令警察介入,阻比暴行。然而这位领导犹豫了一下,没有立即下达命令,而是让人先打电话给公安部,征求公安部的意见。等到公安部意见反馈回来之时,现场已经一片狼藉,部分商店财物受损,部分无辜群众受伤,警察的现场控制错失了最佳时机。

这一惨痛案例的临场处置思维是十分值得反思的。相信在那一刻,主导这位领导干部的思维方法一定不是法治思维,而是人治思维,因为在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不法侵害的时候,这位领导干部居然在等待某些人的命令,而不是直接听从法律的命令。也许这位领导干部会争辩说,这不是人治思维,而是政治思维,所谓外交无小事,关键时候请示上级是讲政治的表现。讲政治当然没错,然而必须强调的是,讲政治同样不能逾越法治的底线。这条法治的底线是确定性的、刚性的,是一个社会保护其成员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后防线。一旦法律制定,底线就随之确立,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突破。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对于执法者而言,这条底线的确定性和刚性不仅意味着被动的守法,更意味着主动的执法。每一位合格的执法者都必须明白:其一,当暴行开始的时候,法律已经确定性地规定其为犯罪;其二,当暴行开始的时候,法律已经确定性地授权自己执法;其三,倘若有人想要问责,法律已经确定性地为自己的执法行为免责了。

这就是法治的底线刚性思维。事实证明,这条底线的刚性越强,对犯罪的阻遏力度和威慑程度就越强,社会管理的成本就越低。这条底线的刚性越弱,犯罪的侥幸心理就越严重,社会管理的成本就越高。从遏制暴行到防止腐败,从社会管理到廉政建设,底线刚性思维都是这个社会不可突破、不可触碰、不可或缺的高压线。任何权变的空间都必须被牢牢地限制在这条高压线之内,否则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需要指出的是,底线刚性思维并不反对必要的权变空间。事实上,再完美的法治也不可能规范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规定政府行为的每一个细节,而只能为一个社会设定底线和框架。因此,法治社会同样离不开权变。

二、底线公平思维

近些年来,全国各地不断发生一些针对无辜群众的公共安全事件。以2010年为例,在不到50天的时问里,全国竟然连续发生了6起校园惨案,死伤数十人。近几年,长沙、北京、贵阳都先后发生过针对无辜平民的公交车纵火案。2014年7月5日,杭州再次发生了公交车纵火案,导致数十人受伤。

无论是校园惨案还是公交车纵火案,那些残害无辜平民的罪犯理应受到最严厉的惩罚和谴责,然而一个法治社会的反思绝不应该停留于此。人类社会之所以不再是动物世界,就是因为人类社会已经建立起了一条底线,底线之上称为生活,底线之下称为生存;底线之上是人类社会,底线之下是动物世界,底线的失守顷刻间就会让人类社会倒退成为动物世界。在今天这样一个差别化已经成为不争事实的社会里,当所有人都在底线之上生活的时候,这个差别化的社会依然可以维持稳定,此时每个人的幸福度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自己决定的。然而一旦有人跌穿生活的底线进入生存状态的时候,这个社会的幸福度很可能就是由最不幸福的那个人决定的。

在一个差别化的社会里,由于法律保护个人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所谓的起点公平和结果公平事实上是一个很难证明的命题。差别化的社会最值得追求的公平是底线公平,也就是对所有的社会成员做出一个不可撤销的坚定承诺,保证每个人都能过上最基本的有尊严的生活。唯有如此,这个社会的成员才不会在陷入困境时丧失生活的信心,进而铤而走险危害社会。正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所揭示的,生存与安全乃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这种最基本的需求实际上就是每个人的底线。在这条不可后撤的底线上,每个人都是绝对公平的。在一个差别化的社会里,每个人的身份有差别,财富有多寡,然而在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上,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一个平民也许可以接受一个富人开着豪车而自己挤着地铁,但绝不会接受他开着豪车随意撞人而不受到惩罚。这就是一个差别化社会的底线公平思维。一旦底线公平被击穿,这个社会将很快陷入动荡,直至最后被彻底颠覆。

法治必须为社会守护这条公平的底线,而这条底线也并非恒定不变,它会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做出调整。俗话说水涨船高,倘若一个社会最终摆脱了生存与温饱的困扰,那么这条社会底线应该设定在哪里呢?我想有四个方面的问题需要人们认真面对住房、教育、医疗、养老。因此,对于一个平民家庭来讲,这四样东西大抵上就是他的底线,一个好政府应该尽可能动用公共资源为社会守护这条公平的底线。

需要指出的是,守护底线公平不等于养懒人,底线公平与机会公平是相辅相成的。底线公平的价值在于维护稳定,机会公平的价值在于激励发展。一个不稳定的社会最终是无法发展的,一个不发展的社会最终也是无法稳定的。因此,一个好社会的公平观是倒T字形的底部一横的底线公平,纵向一竖的机会公平。有底线,有机会,人生就没有真正的遗憾,社会就没有真正的失败。

三、底线倒逼思维

2013年9月17日,习大大同志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从某种意义上说,与1978年的改革开放一样,这场全面而深刻的改革的确是由问题倒逼出来的。1978年的中国,文革浩劫刚刚过去,国民经济已经接近于崩溃的边缘,社会各领域同时面临着各种严重的问题。于是,不甘就此沉沦的中国人民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绝地反击,将问题的倒逼转化为改革的自觉,成功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1978年改革开放的思维如此,如今全面深化改革的思维同样也是如此,这种思维就是底线倒逼思维。

底线倒逼思维广泛存在于各种社会生活之中。企业要想经营好,离不开市场思维的倒逼,市场就是企业的底线;军队要想有战斗力,离不开战场思维的倒逼,战场就是军队的底线;同理可证,政府要想执好政,同样离不开法治思维的倒逼,法治就是政府的底线。法治源自于人民群众的意志,违背人民群众意志的政府就如同违背市场规律的企业和违背战场规律的军队一样,终将被无情地淘汰进历史的垃圾堆。因此,要想不被市场淘汰,企业就必须自觉地遵循市场规律,努力生产出受市场欢迎的商品;要想不被战场淘汰,军队就必须自觉地按照战场的标准开展演练,以生成真正的战斗力;同理可证,要想不被人民的意志淘汰,政府就必须自觉地遵循法治的要求,运用法治思维深化改革、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维护稳定。

一个自觉的政府必须对法治的底线倒逼常怀敬畏之心。人民意志的底线倒逼其实有着多种表现形式,法治的底线倒逼只是其中一种,这种倒逼本质上仍是一种建设性倒逼或制度性倒逼。倘若一个政府拒不接受或拒不建立法治的底线倒逼,那么人民意志最终也会通过暴力革命予以实现,到头来同样可以实现对政府的倒逼,而此时的倒逼本质上就是一种破坏性倒逼。中国古代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王朝周期律,就是这样的一种破坏性倒逼。而一旦王朝周期律登场,这个社会就一定要付出玉石俱焚的高昂代价。唯有深刻认识到破坏性倒逼的可怕性,才能最终倒逼出制度性倒逼的自觉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法治的底线倒逼思维是破解王朝周期律的真正法宝。

由此可见,底线倒逼思维是一种动态思维。鉴于突破底线的可怕后果,人们必须尽可能地远离底线,而不是停留在底线边缘,甚至故意踩着底线行走。常言道,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踩着底线行走的人随时都有可能跌穿底线,从而给自己带来不测之祸。因此,对于一个自觉的政府或官员来讲,底线是倒逼自己努力向上、努力向前的起跑线、动力源,而对于一个不自觉的政府或官员来讲,底线很可能就是最终葬送自己命运的死亡线。明确底线,倒逼自觉,这就是法治的底线倒逼思维,也是习大大总书记所讲的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的真正要义所在。

尊重底线的刚性,守护底线的公平,服从底线的倒逼,这就是法治视野下的底线思维。当代领导干部唯有牢固树立起法治的底线思维,才能够真正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才能够真正提高自己深化改革、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 法制视野下领导干部应如何把握住底线_74rOItqJcm.

  • 法制视野下领导干部应如何把握住底线_.docx

  • 类似文档请点击tags标签查看,或者站内搜索:
  •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