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青少年网络暴力的治理路径初探

发布日期:2021-01-31 07:16:51

温馨提示:文章最低端有word版免费下载链接青少年网络暴力的治理路径初探

以下是网友发布的《青少年网络暴力的治理路径初探》,所属研讨体会类文章,欢迎阅读参考!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加剧,社会心态的变化,以及网络社会的不断兴起,青少年网络暴力逐渐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近几年来网络暴力的滋生与蔓延,已经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造成青少年心理扭曲,甚至恶性犯罪事件频发。作为一种无形而无声的利器,网络暴力对个人权益、网络空间秩序造成了严重侵害,人人都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探讨青少年网络暴力治理的路径,才能更好地保障青少年的成长。

青少年网络暴力的概念及其特点。

当前,学界对青少年网络暴力问题尚无一个明确的概念,更多的是一种概念界定。网络暴力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解释,指不特定的网民群体在虚拟网络中使用暴力语言,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严重影响他人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有一部分青少年在网络平台上肆意妄为,忽视了道德行为对他人的严重影响,这就是青少年网络暴力。

青年网络暴力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攻击性、暴力性;少年网络暴力一般都有明显的攻击目标,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群体,甚至可能是国家政府机关和整个社会,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反社会性和反主发性。第二,形式的多样性。其发生渠道和传播平台的多元化特征,为网络暴力的多元化表现形式提供了依据。例如,金权亮的研究发现,一些青少年网民为了避免被指责为“网络暴徒”,选择以打油诗、段子、PS等形式对热点事件或当事人进行嘲讽和恶搞,以偏激和情绪化发泄情绪。第三,主体不确定。在姜方炳看来,网络空间是以开放、匿名为特征,聚集了各种群体,在多主体参与的网络暴力事件中,一般难以确定具体的行为主体。

第二部分,青少年网络暴力的影响。

第一,妨碍青少年自身人格的健康发展。互联网暴力阻碍了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念的形成,缺乏自我控制的情绪宣泄,以及暴力表现不仅导致青少年生活态度极端冷淡,而且可能触犯法律。

㈡对社会道德和法治价值观提出挑战。青春期时期的网络暴力无视公民的个人隐私和合法权益,肆意进行语言攻击和信息外泄,将这一危害扩散到现实社会中,不仅给当事人造成法律之外的永久性伤害,而且还挑战了社会的公序良俗和核心价值体系,严重挑战了社会的道德底线。

㈢破坏网络秩序和教学秩序。网上暴力和欺凌的后果包括旷课、逃避学校活动、逃课或彻底辍学,这不仅会严重破坏教学秩序,而且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发育,甚至会影响他们今后的教育,影响他们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受网络暴力影响的不仅是案件中的受害者,而且对施暴者、旁观者的身心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整个学校秩序、学习环境、父母家庭影响等方面的连锁反应,都会给社会秩序带来更大的潜在威胁和现实危机。

青少年网络暴力的成因及对策。

1)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微时代”人们获取信息、发布信息、双向交流的速度越来越快,网络暴力等诸多网络侵权事件不断发生,处于特殊发展阶段的青少年更难抵御网络暴力的侵蚀。心理尚未成熟,面对各种未知的舆沦,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思维活跃,敢想敢做,遇事难免冲动,容易被舆沦左右,失去主观判断,误把某些过激言论和行为看作是仗义执言或自欺欺人。

㈡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缺失;对网络暴力现象学校管理人员缺乏全面的认识,既缺乏对青少年网络素养的有效教育和引导,也缺乏相应的防治和管理机构和措施学校预防网络暴力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合理,青少年网络道德、网络法律知识、网络管理法规等方面的宣传不到位。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课堂,并没有对孩子使用网络尽到责任;社会在营造阳光网络空间方面力度不够。

㈢网络的虚拟性和隐匿性。网络虚拟空间为网络暴力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主体多元化、责任分散的舆论场域;网络的隐匿性和虚拟性增加了当事人维护其合法权利的困难,进而进一步削弱了青少年的责任意识和法律威慑。以“言之有物”为例,发生网络暴力的门槛可说几乎为零,青少年参与各种新的开放社交平台的可能性较高,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差,因而更易引发网络暴力攻击。

㈣网络监管的滞后性。灰色管理区域和模糊管理空间在网络领域助长了网络暴力等问题的蔓延。因特网时代的网络社交软件层出不穷,但管理难度很大,一味的删帖会引起民众的逆反心理,但积极引导规范却存在着其他方面的问题,管理上的平衡在不断摸索中完善,但老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新问题又开始出现。

治理青少年网络暴力的路径选择。

本文从宏观与微观、道德与法律、校内外教育、虚拟与现实等多个角度提出了综合对策。

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修养和自我保护意识。青年应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网络素养。少年应多接触学习哲学知识,以辩证的态度看待所谓的言论自由,客观地看待网络上的各种观点,理性地看待网络暴力行为,坚守内心的道德规范,用法律约束自己,不要随意谩骂、侮辱他人。青年应该保持很强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网络行为素养应对网络暴力,自觉约束网络行为。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营造虚拟网络良好氛围。青年还应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培养健康的个人兴趣,提高控制情绪的能力。一些研究认为,青少年要想摆脱网络暴力的陷阱,就必须不断提高自我生活乐趣和社会资本,并不断提高情感控制能力。

㈡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强化对相关热点问题的精确声量分析,利用大量的数据进行预测、管理和积极应对,应能最大限度地防止网络暴力的发生,尽快将青少年网络暴力的危害程度降至最低。网络平台应以青少年广泛参与为目标,建立针对青少年网络暴力的快速反应机制,对举报的青少年网络暴力信息进行逐条、重点跟踪、追踪和优先解决。我们鼓励并倡导互联网相关企业积极开发青少年上网APP,为青少年创造一个更全面、更健康的上网环境。比如开发相关的家庭APP,设置家长锁定,限制青少年浏览不合适的网页,从“非礼不看”的角度防止青少年网络暴力的发生。

第三,加强网络立法,提高网络治理水平。从中国国情出发,制定适合我国需要的预防和遏制网络暴力的法律法规。对儿童和成人要区别对待,保护儿童不接触只有成人才能上网的内容。第二,建立严格的软件分级制度,对网络行为实行严格的年龄限制;加强刑事打击也是遏制网络暴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明文规定网络言论可以成为犯罪事实,予以处罚。减少犯罪年龄,增加应负刑事责任的网络暴力相关规定,严惩“人肉搜索”和网络泄露未成年人隐私等对青少年造成的伤害。第二,修改刑法,严厉打击网络暴力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中的累犯”惩罚应当立志“,使其不敢再犯,不能再犯,在社会上起到震慑和教育作用。

积极发挥家庭和学校在预防网络暴力中的防火墙作用。许多青春期的网民还在上学,因此家庭和学校在青春期网络暴力的预防和控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责任和作用。在新媒体时代,家长应与时俱进,积极学习网络知识,熟练运用先进的网络工具,对一些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和不健康的暴力内容保持一定的警觉,多和孩子交流沟通,关心孩子的成长。校园是青少年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场所,不同阶段的学校根据其年龄特点和用途开设不同的信息网络课程。教书育人,应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注重学生媒介素质的培养。不要重知轻信,要及时引导疏导,防止网络暴力对青少年的侵害。

第五,加强社会舆论和价值观的引导。加强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偶像观;在新媒体,娱乐节目中推广积极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价值观。透过「网红」、娱乐明星本身,做良性示范,引导良性粉丝文化,预防不良网络群体的滋生。对某些明星、“网红”助长歌迷自私自利、攻击对方谩骂的行为,要进行批评纠正,杜绝歪风邪气。强化论坛平台的监督和定期检查,对一些网络粉丝聚集的论坛,对于一些经常散布网络暴力言论的网络群体,要进行封号追踪,定期清理未成年用户的账号,把这种网络暴力遏制在萌芽状态。

《青少年网络暴力的治理路径初探》由网友投稿分享,本页面最后一次更新时间为2020-11-17,仅供参考,下载后可根据需要自行编辑修改。

相关文章

《口腔医师个人述职报告》:口腔医师个人述职报告尊敬的各位院领导:大家好!我20_年毕业于_医学院后分配到我们医院,九年来一直在从事口腔医疗工作,在20_年11月被任命为口腔医师。现在我的工作总结如

《乡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XX街位于邹平市东南部,东临古商埠周村,西距高铁站5公里,南距高铁站10公里。它占地38平方公里,管辖39个行政村,9000户,38000人。2019年,全街财政总收入1.3亿元,其中地

《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第一,基本情况。位于XX省西北,XX河中下游,地处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总面积1852平方公里,辖11镇3乡,3个街道,90个行政村,34个社区,总人口31.4万人,耕地34

  • 青少年网络暴力的治理路径初探_1612048611.

  • 青少年网络暴力的治理路径初探_.docx

  • 类似文档请点击tags标签查看,或者站内搜索:
  •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