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实时新闻:

《天气之子》电影观后感_《天气之子》电影影评范文800字

发布日期:2022-04-09 23:26:19

  要写观后感,首先要“会看”电影。也许有人会发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聋,谁不会看电影?可是为什么许多人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呢?更不必说写出感想了。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天气之子》电影观后感_《天气之子》电影影评范文800字,希望你喜欢。

  《天气之子》电影观后感1

  无论是三年前在日本国内引起轰动的《你的名字》,还是最近上映的《天气之子》,新海诚的作品总是离不开“世界系”类型的故事,尽管这一类型的亚文化作品早已不像2000年代初那样流行。仍然沿用东浩纪的简明定义:“世界系”作品的特征在于,男女主角之间的“小小恋爱”被直接和“世界的存亡”这种大问题联系在一起,跳过社会关系的种种中介。(不过要说“世界系”,这也不是日本亚文化的原创,国朝小时代里也有……)

  《天气之子》并不例外:男主角帆高是一个“上京”的16岁少年,由于找不到工作,最终在从事都市传说等奇闻异事报道的须贺那里谋得一职。帆高在寻找“晴天少女”的过程中遇到了具有暂时改变气象能力的女主角阳菜,即真正的“晴女”。后者在母亲病重时,偶然踏入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神社,因而成了“巫女”。作为“晴女”的代价是,她需要牺牲自己才能停止东京连日的大雨。当阳菜自我牺牲之后,帆高尽其所能寻找对方,最终也进入“云上的世界”而将其救出。东京因此遭遇三年大雨,整个城市大部分被水淹没。在电影的最后,帆高看到已经失去能力的阳菜在路边祈祷,两人重逢并拥抱在一起。

  纯粹而天真的爱情、“对方”和“世界”之间非此即彼的选择、人物社会背景的概念化,以及某种意义上的男性自恋:可以说,从早年的《星之声》到《你的名字》,再到如今的《天气之子》,新海诚执拗地重复着“世界系”的故事——或者说,通过不断的“重复”而探讨着“世界系”的可能性。尽管在《天气之子》中出现了警察、暴力团伙、传统民俗等“社会”因素(这些在《你的名字》里也可以见到,并且颇具迷惑性——就和当年EVA里的宗教元素一样具有迷惑性),“社会”最终仍然只是在男女主角的恋爱关系之中增添一些曲折而已。不过,正因为新海诚对于“世界系”类型的坚持,如果我们仍然停留在“世界系”的“科普”层面,恐怕就无法把握《天气之子》真正值得玩味之处。(第二个“不过”:不过,如果我们放弃“世界系”的设定性框架,以“通常”的方式——例如,以理解好莱坞大片的叙事逻辑的方式——来理解这部电影,那么只能说,这个故事本身没有太多值得回味的地方,甚至不那么“有趣”。)

  从某种意义上说,《天气之子》构成了对于《你的名字》的某种批评的回答。在一部分日本观众看来,以“将故事的bad end变成good end”为特征的《你的名字》,构成了对发生于2011年3月11日的灾难的一种奇特的慰藉,即“当它没有发生那样忘记就好了”。在此基础上表现出来的“闪闪发光的日本”,体现的或许恰恰不是灾难后重建日常生活的希望,而是新海诚所属的战后一代“御宅族”们的不负责任。

  如果将“灾难后的日常生活”这一维度引入《天气之子》,那么新海诚对于上述批评的回答便不难发现了。电影中男主角为了救女主角时说道:“天气什么的,恶劣就恶劣好了!”如果说在《你的名字》中,灾难被处理为男女主角终成眷属的过程中的一个辨证否定环节,从而得到克服——换句话说,“世界系”设定中的两极,从“难题”的结构变成了“正题—反题”的结构——那么在《天气之子》这里,“世界系”的两极以及由此产生的伦理难题,从一开始就被消解了:男主角根本不打算为了“世界”而牺牲他与女主角之间的“小小恋爱”。正因如此,当女主角最终决定成为“人柱”的时候,决定性的契机居然是问男主角:你希望天晴吗?——“希望天晴”和“自我牺牲”之间的不对称性,与其说是影片叙事的缺陷,不如说反映了新海诚的伦理态度。对于从社会伦理和责任等“大问题”出发的批评,新海诚的回答是:这些都无所谓。的确,还有比这更“不负责任”的态度吗?

  不过,问题或许要稍微复杂一些。可以说,与《你的名字》的批评者们提出的、基于社会责任的“强伦理”相对,新海诚在《天气之子》中给出了一种“弱伦理”。当帆高救出阳菜,东京开始遭遇经年大雨后,原先的上司须贺对帆高说:别以为你们改变了世界,“反正世界本来就是疯狂的”。同样,婆婆富美也安慰帆高:如今被淹没的东京只是“回到了几百年前本来的样子”罢了。然而,当帆高看到在路边祈祷的阳菜,他的内心独白却是:“不对。世界并不是最初开始就疯狂了。是我们改变了世界。”

  在这里,先前“大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和帆高的理解之间,出现了微妙的偏转:对于前者而言,帆高的举动从根本上来说对于社会的变化起不了作用,因而无足挂齿——这几乎构成了对于“世界系”类型的基本设定的嘲讽(你们的“小小恋爱”牵动着世界的存亡?cut the crap!——或者用须贺的话说:单单牺牲一个晴女就能改变气象,还有比这更好的事情吗?);但对于后者而言,“我们改变了世界”中的“世界”,已经因为男女主角之间的一系列事件和决断而变得和“原来”不同了。也就是说,“世界”被分成了“阳菜成为晴女的世界”和“阳菜拒绝成为晴女的世界”,而男主角的个人决断使得这两个世界之间无法调和,尽管在“大人们”的眼光里,两者并不存在具有重大意义的断裂。

  值得注意的是,阳菜不仅拒绝成为晴女、拒绝“拯救世界”,而且拒绝了自己的社会意义:当她还是晴女的时候,她对于“改变气候”这一“兼职”说道:“我喜欢这份工作。晴女的工作。我呀,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角色。”甚至自我牺牲、成为“人柱”这件事,也意味着阳菜作为“巫女”而完成自身社会身份的使命。于是,就影片本身而言,这一对于“社会”、对于“他人”的作用一旦消失,便意味着阳菜选择了帆高决断下的另一个世界,一个剥离、否弃“社会”的、“世界系”意义上的“世界”。《天气之子》以浓墨重彩的方式,表现出新海诚对“世界系”之“世界”的肯定、对“社会”的否定:帆高甚至举枪对准警察……

  在这个意义上,帆高那里的两个“世界”的断裂,便是“世界系”类型的内部和外部的断裂,或者说是“世界”与“社会”的断裂。通过让男女主角坚持停留在“世界系”的“世界”之中,通过拒绝与“社会”达成和解,新海诚拒绝了人们从《你的名字》中读出的伦理意义和社会心理学意义,从而将“伦理”封闭在“个人决断”所涉及的狭小空间(“世界”)之中。 “神啊,求你从此不要给我们什么,也不要从我们这里夺走什么。”帆高在短暂的幸福时光中如此祈祷道。新海诚留给观众的“世界系”伦理,最终通往了宇野常宽所谓的“决断主义”:只要忠贞于你自己的决断,你的行为就是负责的。

  在《天气之子》的宣传手册上,新海诚写道:“如今的世界是我们自身选择的结果。……但另一方面,对于年轻人而言…他们出生时这个世界就是这个样子,他们无法选择,只能在此生活下去。”在这里,“我们”和“年轻人”之间的差异,与其说是代际的差异,不如说是“世界系”作品的“弱伦理”及其外部的“强伦理”之间的对峙。甚至这不是“选择”何种伦理的问题,而是“无法选择”,不得不将自己封闭在“世界”之中的状态。否则……否则怎么样呢?在这样的对峙下,阳菜失去能力后的祈祷又有什么意义呢?它只能在“强伦理”的社会中表现出一种姿态(“假装”与社会发生关系、“扮演”晴女的角色),而无法承担起任何伦理责任。一边为大型工业制作宣传广告、一边恪守“世界系”故事的新海诚,最终选择的伦理位置,吊诡地与“宅男”们自我满足的半封闭生活达成了一致:我的生活的全部意义与价值,来自我的日常生活——甚至,它改变与否也完全取决于我自己的决定。

  论者或许可以从上述“伦理”态度中嗅出所谓“新自由主义”的文化逻辑,不过这已经距离新海诚的“世界”太远了。(再扯一句:尽管新自由主义具有全球性,但从这里一步过渡到文化批评,动画片也是新自由主义,好莱坞大片也是新自由主义,看啥都是“新自由主义”,这种批评同样很“新自由主义”。)

  《天气之子》电影观后感2

  首先从日本的电影放映说起吧。邦画默认不带字幕这一点实在令我这样一个初来乍到的异邦人略感疲乏。整场放映中无时无刻不要崩紧神经。买票前特意叫来问询的工作人员,询问是否有字幕版放送,得到的答复是,字幕版的放送要等到八月二十五号之后,差不多是一个月之后才会有。我当时便问,先不论外国人,若是有听力残疾的朋友想和我一起看电影,那要怎么办?对方哑口无言。这算是日本的一个奇怪的地方,也是一个十分不周全的地方,这会不会间接性导致残疾人被差别对待呢?无法和正常人的朋友一起去看同一场电影,只是因为放送方不加字幕。这是值得深思的。

  接下来讨论我的第一感受。由于是第一感受,未免有分析不到位的地方,而且这还是我第一次看没有字幕的日本电影。总体而言,以我注重逻辑,叙事,以及最终阐述的思想的评判标准来看,影片水准质量偏低。当然,画面,音乐无不上乘,但这些只能是锦上添花,不能化腐朽为神奇。

  男主ホタカ是一个翘家少年,首先围绕其翘家理由和他来东京想寻找的生活,没有一个合理的,令人信服的解释。关于其翘家理由,从男主的只言片语中,还有全剧中唯一被女主ヒナ询问后的回答中,还有男主自己回忆在家乡时,追逐阴天中的一束光的描述中,我只能理解为,他在家乡成天抑郁寡欢,失去自己在家庭的位置,于是来到东京想自力更生,展开新的生活,脱离腐朽的故乡。首先这个理由虽然行得通,但反言之,十分无趣,而且有着明显的戏剧设计痕迹,因为为了让男主到东京去,所以才加了一点解释。首先其行动就是幼稚的。不过到现在为止还是没有问题的。

  接下来表示非常俗套的,漂泊客遇到了爱管闲事的热心大叔,然后在ホタカ于东京四处碰壁后,最终帮了他的模式化设定。再次感叹,日本人民真是热心,自己一个做三流杂志取材的,还能收留一个翘家的未成年并且不去对其好言相劝令其回家。这里的安排只能让人感觉刻意为之,逻辑薄弱。而且这次还特意添加进去一个不明所以的角色,本田翼所配音的,提供サービス的大姐姐,此处先按下不表。

  男主在东京处处碰壁,饱尝人间辛酸的途中,还顺带捡了一把实弹装载的手枪并且居然纳为己有?惊了!就算你是因为翘家不能去警局报案,那也不应该把这种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巨烦的东西据为己有吧?!只能再一次让人无法不能感觉到刻意为之的设计感。顺便还碰见了热心可爱漂亮的女主,冒着被辞退的风险,冒着经济来源被切断的风险也要给男主偷偷加餐,日本人民真是热心呢。

  影片到此,除了用牵强的方式展现了大城市的人间冷暖之外,未能表现出其他什么。

  此后便是男女主人公相遇,感觉从这里影片才开始,不可谓结构不松散。每天荷枪实弹武装出门的男主遇到了此前因为施舍自己而丢掉工作不得不去做地下营生的女主,一番误解与打斗之后,激动地掏枪就对拉皮条的小瘪三射击。这里让人不知所以,怎么会有人把手枪整天装在腰包里上街的?先不论这些小瑕疵,男女主相遇后,故事才真正开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小栗旬配音的大叔和妻子分开,也见不到自己珍爱的女儿,本田翼配音的大姐姐苦于就活之中,ヒナさん因母亲去世,不得不背起家庭的重担。如果能就这些设定进行更深的解剖串联的话,或许会有更好的故事,但是影片选择走一条非常简单的路。

  给予女主改变天气的能力。

  男女主相识后,女主就把这样一个携带枪支外出,以进行奇怪采访为生的危险翘家少年请到家中做客,并热心地接待了他。拜托,你还有弟弟呢!他可是持枪的危险人物啊。一番对话后,最终两人决定用超能力赚钱。

  接着很长一段剧情便是不断在讲他们如何把这门超能力赚钱营生做大做强。此外便是人们的心情有多易感,多么容易受天气的影响。影片把晴天固化为带来积极情绪的符号,而把雨天固化成带来消极情绪的符号,以此为前提来说明天气与心情的关联,我想未免太过草率和简单,导致这里的题材也没有很好的发挥。我个人来说,在夏天里还是比较喜欢雨天的,人少,凉快。当然,其中的恋爱桥段虽然也挺有趣,但不足以撑起整部电影。

  然后就到最关键的地方了,在立花瀧家中和立花奶奶(没看过小说,居然还有奶奶,那你到底在和三叶保持联系吗?好想知道啊!)的对话,还有取材神社老爷爷的对话。从这里可以得知一个重要信息,ヒナ所拥有的能力,自古以来便存在,是调节天气,治理天气的疫病(异常天气)的重要角色,但是所谓天気の巫女,最后的结局都会很惨。这个结局,便是自己成为人柱,换来异常天气的结束,从而拯救大家。而女主ヒナ在性格,便是这样一个人,为了弟弟拼命撑起家里的生计,在男主面前故意虚报年龄,扮演起照顾他人,给予爱的温柔姐姐的角色。即使是因此获得超能力的神社祈祷,也是为了自己病重的母亲。

  而男主ホタカ不免显得幼稚,从翘家的理由,到他和ヒナさん与ヒナ的弟弟凭借着超能力营生使生活走上正轨的途中,无不是靠着他人的恩惠。这与卡夫卡笔下的世界上最坚强的十六岁少年无法相提并论。他虽然打算自立于东京,却一直被人保护,生活被大叔救济,精神被ヒナ慰藉。

  而这两人的性格所必然导致的结果,也把剧情推向高潮。男主ホタカ的草率无谋的举动,让警察打乱了他们的生活;而女主ヒナ的一昧奉献,特别是当上了为别人带来快乐的扫晴娘后,就更不能自拔于其中,所以瀧的奶奶才会说她有些勉强,这就让她很快地不得不偿还这股力量的代价—作为人柱力去往天上的世界,以使人间换晴。

  在被警察缠上,而不得不更换住所的时候,两位使他能在东京立命的人,大叔和女主,不约而同地让他回去。这里可以理解为让他回归现实,认清他什么也做不了,什么也挽救不了的现状。而他依然执拗地留在ヒナ姐弟身边,以为自己可以保护现在的生活。最后的结局当然是惊醒梦碎,三人被拆散。ヒナ成为人柱力,其余两人被警察带走。

  此时被保护的男主ホタカ才终于认识到自己的幼稚和无力。自己才是三人中最年长的,但把一个看作姐姐一样的恋人,把另一个叫前辈。如果没有大叔的支持,连栖身之所都难以找到。如果没有ヒナさん,也不会有如此多的快乐与幸福时光。所以他幡然悔悟,想去救出ヒナ,想去真正地付出,想去真正地保护。所以来了一场把东京警察不当人看的千里走单骑(其中还有本剧最没有存在感的本田翼所配音的大姐姐的鼎力相助)。最后又来了一场孩子气的持枪对峙。我很不理解,为什么此剧中要出现枪?新海诚想把它作为什么隐喻呢?目前看来,我的解释表示通过两次持枪的心境,决心的变化,突显人物的成长。但无论如何,拿枪来做这个隐喻是不合适的。枪是用来杀人的,不是用来拯救人的。而且最后如果没有小栗旬配音的大叔在男主身上看到了当年的自己而被感动,从而帮助他击倒警察和ヒナ弟弟因为长得帅而及时赶到,他还是无法救出女主。这样一看,成长这个题材也变得模糊不清。

  影片的高潮,男主怀着强烈的,希望见到ヒナ(毕竟喊了一路的会いたい)祈愿,成功到达彼岸世界,救出女主。这里有一句话值得思考。ホタカ对ヒナ说,为自己而祈愿,于是ヒナ照做,然后这两人才回到现实世界,而ヒナ也摆脱了人柱力的命运。但代价是东京的阴雨无法停歇,也就是天气的疾病无法治愈,导致东京大部被淹,包括瀧奶奶家(到底是奶奶还是姥姥啊!是小说中才有的人物吗?)。然后男主被送回老家看护,被迫与女主分开,三年间也不联系,据男主自己说,主要是因为愧疚。是对东京被淹没的愧疚吗?总之镜头一转三年后,男主中午高中毕业,再次来到东京,却迟迟不肯去见ヒナ,他先后去见了大叔和瀧奶奶。而两者不约而同的都表达了一种意思。这个世界变成这样,与其说是你们的过错,不如说是世界本身就是这个样子,大叔说,世界的本质就是失常,瀧奶奶说,东京只是回到过去,因为它本来就是这般模样,甚至历史中甚过此番模样者也有(君名的跨越时间叙事)。而最后ホタカ终于鼓起勇气去见ヒナ却发现她一直在祈祷。见此情此景,ホタカ一瞬间不免退缩,但下一个瞬间,他看着ヒナ,仿佛又想起什么,拿着给ヒナ的戒指,心中默念着我们一定可以做到,笑着走向ヒナ。全剧终。

  这里是最难解的地方,本应该是升华主旨的部分,但却并没有让我有此感觉。结合我所说的值得思考的那句话。ヒナ听从ホタカ而为自己祈祷,这是发自真心吗?但她应该知道,如果自己不当人柱力,世界就会失常,暴雨就不会停。最后她站在两人回家的坂上,对天祈祷,是在祈祷世界恢复正常吗?那么她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ホタカ的呢?这些问题我认为都有二说。或许是第一次看无字幕生肉,很多细节没有观察到,但依然不能否定,这部剧,对女主ヒナ的视角,感受,思想,描写的太少了。这也是导致最后主题不明的一点原因。

  若是以男主ホタカ的视角来总结,他最后的言动,应该在表明,他不再为自己救出女主ヒナ的决定而纠结,决定和她一起在这个所谓“失常”的世界里寻找未来。这是否表明了影片对现代日本社会的一种希冀呢?毕竟和君名一样,所有的神奇都是对现实的隐喻。我觉得这就是新海诚现在的风格。

  一遍剧情罗列过来,虽说其中是有成长与社会的碰撞和矛盾,恋爱等几条线支撑着,但无一例外都没有深入,没有延伸好,剧情的发展和推动,都要看男主的非理性不合逻辑的举动。几个配角,功能性都不强,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小栗旬的大叔。这就是一位年少漂泊于东京,被社会磨去棱角,但最后被男主感动而渐渐找回自己的感觉的角色。可以说是对应男主的成年的大概率的印象而出现的角色。而ヒナ的弟弟,则承担着卖萌角色和附带推动剧情的角色。如果说这两位角色还有合理性的话,那么本田翼的大姐姐,就实在难以解释了,或许是长得漂亮就可以为所欲为吧。

  目前感受到的就是这些,无论从主管还是客观来说,比起上一部君名来说,在剧情方面是差了一大截的。即使在调动观众最朴素的感情这一方面,他也比不上君名,最后一幕在天空中的嘶喊,远远没有两人在黄昏后的分别有震撼力。而且最重要的是很多地方无法自洽,或许也有我观察不仔细的原因。欢迎各位来讨论。我还是期待一下二之国吧,或者到为残疾人提供的字幕版上映的时候再去看一遍。感觉新海诚还是有想表达的东西,但是没有对故事结构,表现手法进行创新,还是想用君名的老套路。

  《天气之子》电影观后感3

  对我来说,这是个妥协现实,选择前途和「出世」;还是去相信违反客观规律的天气、相信天气神社六百年前天井画上的民俗信仰,「人生を棒に振る」ように、追求“感情/つながり”的故事。

  我不断感到来自现实生活的常识,与“超现实”般的感情/つながり相互对立。前半段丰富的生活细节,特别是两位刑警的言行,不仅代表了法体系,还代表了来自现实的社会规范与各种价值体系的制约。

  这种“现实”,与超现实的雨、“控制天气”的巫女能力、迷信般的神隐和祭品,相互对峙。在前者/“现实”的提醒下,让男女主之间的感情/つながり,显得像民俗信仰般虚幻。而男主为了追求虚幻的感情,做出一个个选择的时候,前者的“现实”又以刑警追捕的形式,不断追赶着做提醒,提醒这些行动将面临严重的现实后果。

  当两者交锋,男主对刑警说,是女主拯救了天气,因而牺牲了自己,还有那个神隐的梦;而在代表现实的刑警面前,不过是在痴人说梦。在两位刑警所代表的现实看来,男主所做的一连串癫狂行动,是个脑子想不清楚的少年,在毁掉自己漫长人生里的众多机会。

  男主孤注一掷的选择,用年老刑警的话说,就是“白白浪费人生”,也因此,不顾一切地追求爱,显得非常有勇气。

  充满勇气地“逃狱”,在地铁线上一路奔跑,在废墟里颤抖地开枪 → 冲破现实,走进超现实的民俗世界,追求虚幻的つながり。那里有迷之生物,有龙,有不可知的神隐、人柱力等生活规则。

  最后把妹子从虚幻的民俗世界带回现实,两个人在晴空中下坠,那时候既是甜蜜,也是绝望的。这虚幻短暂的美好与甜蜜,在落地后不得不再次与“现实”对峙。天气怎么样,世界今后会如何,都无所谓。可是男女主自身,身边的人还要继续生活下去。带女主回来后,每个人的生活都糟糕透了。

  男主:本来就解释不清的非法持枪状态,最后拒捕、逃狱,甚至做出袭警的行动。等待他的,一定是进少管所和前科,然后是备受苛责、充满坎坷的未来生活。女主:回归,然后就要强制与弟弟分开,被送往不同的儿童保护设施,在儿童保护设施里孤独地受限制地生活。小栗旬:也因一时有感,袭击警察,因为这段つながり没办法通过审查,失去了接回女儿和女儿生活的机会。

  在各种恶性条件下,还能否继续保持单纯的爱,温柔地相互体谅?“三个人”一起笑着生活?恶性天气,像海洋生物和龙一样的生物雨水,荒废的东京,都无所谓。这些现实才是下了三年的雨,是不能承受的「神様の悪い冗談」。

  剧情从下坠再次回到三年后的现实,是一段温暖的故事。新海诚说,不要想太多虚无缥缈的问题,现实没什么可怕的。东京就算连续下了三年的雨,还是政令指定都市,就算本所上野等下町全被淹了,还是地方高中生毕业后想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就算有过短暂的不好时光,也都是可控的,每个人都还好好活着。「ホッとさせた」

  对我来说,这大概是现实规则与民俗信仰规则的对立,感情和つながり在现实规则面前,无疑像民俗信仰一样虚无缥缈。这个故事被我误读为,新海诚在鼓励怂人勇敢地去做选择,勇敢地突破现实,并且不要怕重回现实。后果都是可控的,每个人都会继续活下去。

  《天气之子》电影观后感4

  新海诚导演的作品,我从《秒速五厘米》开始追,来日本住了以后,他的所有作品我都去电影院看,算是一个热心的路人粉。

  今天7月19日,《天气之子》上映第一天,我来到新宿的东宝电影院,在IMAX看了这部作品。

  总体印象,比较稳中求胜。

  画面,非常精致,细节量惊人,在巨幕看也毫不逊色,甚至觉得看不过来。故事,因为有《你的名字》珠玉在前,这次并没有超出想象,但也有惊讶惊喜以及感人的地方。音乐,用了RADWIMPS五首歌,有点猛,以为在听迷你专辑,虽然我印象最深的是女孩子唱的那首哈哈哈。

  以下内容含有剧透和吐槽

  1

  大彩蛋!!《你的名字》男主・立花泷、女主・宫水三叶露脸了!!

  天气男主・帆高和女主・阳菜去的最后一个晴天女的打工是去立花家!!感觉立花长高了一点(神木弟的配音越来越专业了让我吹一下),还是穿着高中校服,看起来成熟许多。三叶是在帆高买戒指的店上班!!头上还绑着那条红绳子!!看到你们在新海诚笔下幸福生活,我很是欣慰。

  2

  帆高上天把阳菜接回来那里真的美爆了啊啊啊啊!!

  在新海诚的天空里极速坠落的两个人,绝对本年度最浪漫画面!!帆高说:“拉住我的手!”哇,少女心爆棚耶,浩浩荡荡的初恋。然后他们就没拉住,我心头一凉,以为又要错过了TT,还好还是拉住了。(其实你可以用你手上的手铐铐住她哈哈哈哈。话说你们边自由落体边讲话不会磕到舌头吗?)

  3

  本作最大惊喜,女主弟弟・凪!

  坐巴士的时候,前一个姑娘刚下车,后一个姑娘就蹦上车对他说:“还以为见不到你了呢~” 这位发型有点像《千与千寻》的白龙的小学生,是真正的人生赢家,凭本事受欢迎。帆高找他商量送他姐生日礼物的时候,他显示出了超出同龄人的成熟,令帆高佩服得五体投地从此以后喊他“前辈”。然而他的成熟,也映射出他没有父母与姐姐相依为命的家庭背景,令人唏嘘。但是,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弟弟扮的晴天娃娃超级可爱!超!级!可!爱!这个有周边哦!而且我买饮料的时候居然看到有姑娘包上挂了!(才上映第一天,姑娘手真快)

  4

  东京被水淹了!!

  全片最震惊的地方!女主有超能力我就见怪不怪吧,但是东京因为下了三年雨被水淹了!水淹没了半截晴空树,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更不敢相信的是,被水淹的东京居然,有种颓废的美感??文明与荒芜并存的美妙??感觉好酷!会不会变成威尼斯一样,大家都出门都坐船,然后铁路公司没了。特别是男主经常走的那个坡的栏杆和电线上长了藤蔓,我特别喜欢这个变化。这种大都市颓废的设定,让我想起威尔史密斯主演的《我是传奇》。这个水淹东京也可以来做个动画哈哈哈。

  5

  最后警察是怎么在楼顶抓到他俩的?

  我记得男主找女主的时候里面的楼梯被掉下来的柱子堵住了,他后来走了外面生锈的紧急楼梯,但是他踩的第一脚把楼梯踩踏了,所以感觉警察不能爬楼梯。他们可能用了直升机?

  6

  讲一下配音吧。

  小栗旬真的稳,不愧是大牌!梶裕貴配的是那个发型像不良少年的警察哈哈哈,声线特别低沉,一般人可能听不出是kaji,这年头还有人梳这个发型,而且居然是警察,真是笑死我了。本田翼,以前看她主演的电影觉得她演技有待提到,这次演技倒是没什么大问题,可是她台词功底不够好,有些地方听不清她在讲啥。。。花澤香菜一开口我就听出来了!在这里也碰到女神好激动!神木弟弟和白石妹妹携角色来打酱油啦,我很满足!

  7

  这次没有被门夹!的镜头!

  有点小失落呢(这个人好烦)还记得《你的名字》里被日式移动门夹,被电车门夹的特殊体验。位置超低的镜头,意想不到的取景位置,是我心目中新海诚除天空之外的一大特色。不过,这类镜头好像是没什么意义哈哈哈。

  8

  哇,这个雨点,这个水!

  说是手绘动画的顶级水平,不为过吧。雨滴,是舞动的精灵,是倾泻的诗篇。雨天,晴天,比现实美,比现实真,这就是新海诚。

  9

  男主你的鞋子哪里买的???

  我早就想吐槽了!在下雨的东京走走跑跑,被人打到地上,男主的白球鞋,依然是雪白的!晴天不脏是科学的,下雨也不脏我绝对不会信的!全片最不可思议的黑科技球鞋!

  10

  男主到底犯了几条罪?非法持有枪支,妨碍警察办公。好孩子不要模仿!在新宿红灯区的宝特瓶易拉罐专用垃圾桶里捡的用信封装好的枪,你居然以为是玩具?很明显是有人刻意藏在那里的好吗?饥饿让你失去了思考能力?还有从警察局大逃脱那段戏,看起来好假,但是没办法,剧情需要。值得一提的是,男主第一次把枪丢在废弃大楼的时候,我还担心这枪万一被坏人捡了怎么办,然后枪就被男主捡了。这居然也是伏笔,交代了枪的下落,很细致了。

  11

  看过《言叶之庭》、《你的名字》以为这次又要姐弟恋,我还心想诚哥是不是喜欢比自己年纪大的呀哈哈哈的时候,就被打脸了。。原来女主是谎报年龄!其实她才初三。然后因为谎报年龄才被麦当劳开除,这个伏线收得不错。

  12

  没有解释水怪?不是有住在豪华大楼的小朋友在看雨变的动物吗?还有两个路人学生在小巷子里看水怪一样的东西吗?还有人传视屏到网上说地上的水怪用手指戳一下就没了吗?所以这些到底是啥?就没下文了?不解释一下吗?还是我看漏了?难道是伴随女主超能力一起出现的奇怪生物?天上的生物降落凡间?

  13

  男主、女主、女主弟弟三人说要逃跑结果从新宿逃到池袋,拜托!!新宿到池袋坐电车只要15分钟!!你们逃得也太近了吧哈哈哈。这样肯定被警察找到呀!不过好像是因为天气太差了电车跑不动?嗯。。我好像看漏了路人的话。。然后他们住的一晚上两万八千日元的酒店呢,其实是爱情旅店哈哈哈。设备很齐全,浴缸很大哈哈哈。警察找到他们估计是酒店报警了。

  14

  黑猫,你。。。三年后的黑猫,成长了许多。。但是这个猫到底干嘛用的?卖萌担当?人物面对猫时可以倾诉心声,所以还是有点用?

  15

  女主的超能力细思极恐啊?本来以为只是可以叫一部分天空放晴吧,她把雷叫下来的时候真的吓到我了。可以控制天气,是多么逆天的能力!雨、风、雷,三大自然元素自由操控!漫画和游戏都不敢写这么开挂的角色,很影响故事平衡的好吗。可怜的面包车主,车主办完事想开车上路的时候却看到熊熊大火,天气这么差他也没别的交通手段了,为他默哀。

  16

  男主在铁路上奔跑!!

  真是很神奇的画面!令我印象深刻!诶,那个好像是山手线的铁轨耶!淹水以后电车都不跑了,大家都在修铁轨,所以跑一跑也不是很危险嘛哈哈哈。

  17

  那个有点棒读的气象局的小哥也很好笑!

  男主和大叔的侄女一起采访气象局小哥的时候,小哥一副严正拒绝的样子,然后下一个镜头他就跟个气象宅似的,很激动地跟他们解说这个观测突然变了呀怎么怎么的,真的很好笑!而且小哥你为什么这么棒读哈哈哈哈。

  18

  新海诚的神学元素。

  似乎是《你的名字》一脉相承的神学元素。女主都是巫女。很多超自然现象都用神学来解释了,算是在写实的设定里比较接地气的一种方式吧。然后神学是日本独有的文化,还可以跟世界宣传一下对吧。

  19

  不要再管天气了,你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我觉得这是本片传达给我的一个信息。男主最后意识到,不管天气怎么样,他更在乎女主。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受天气影响,但是真的有必要吗?天气只是一个自然现象,你不能控制,也没有必要为它发愁。然后立花奶奶和寺庙的和尚传达了一个顺其自然的理念。人们会为“观测史上最大”这样的字眼大惊小怪,但是观测史本身也没有多长,或许几百年前还有更猛的天气,三年后东京被水淹了,其实也不值得意外,很久以前东京就是片海。所以啊,人类是渺小的,自然值得敬畏。

  谢谢您看我影评!欢迎来讨论!

  《天气之子》电影观后感5

  (冷静了下,豆瓣上四星改了三星,索性捻长了写一点)

  少量剧透。

  整个故事以女主能力真相的揭露为分界线的话,剧情发展到这时候我兴致已经消散得差不多了。不过后续的展开(包括结尾的小花招)还是偏离了一些我基于前述伏笔的料想。

  通常情况下,观众很乐意看到自己的预测被打破,一则这提供了面对未知的兴奋感,二则也是创作者突破自我、有野心的证明。

  前提是,这样的破坏对于作品来说是成功的。

  为了厘清这一点,我们先要看前半段。

  总的来说,前半段是个标准的都市恋爱喜剧。新海诚用了很多擅长的功夫,比如大量都市实景照片的处理,以及打蛋切葱这样的细节来表现两个黑背景小屁孩共同生活的真实感,至于生活的经费则来自靠贩卖女主能力谋生。这样的细节是否有真实感见仁见智(对三个接近独自生活的小孩子来说未免欢快过头,对主人公情感的培养也不够深入),但节奏是不错的,很多有趣的小设计也充满了新海诚过去所不常见的娱乐感甚至……嗯,工口感。

  当然前半的无忧无虑就要后半来买单了。

  乍一看,随着真相的揭露,后半的展开应该围绕着救人-救世界的选择题来展开,这里无论结果是世界系的无力还是传统boy meets girl的大团圆,都是可以接受的。结果来讲其实更接近后者,因为新海诚刻意忽略了连绵暴雨所必然造成的人员物资的巨大损失,而尽可能地将其表现成纯粹心情意义上的糟糕,从而促使救人的选择不会对社会造成什么伤害,以抹去这方面的任性。

  作为一部娱乐电影,这样的处理虽然使得矛盾失去了该有的力量,但也足以讨好一般观众。真正的问题是,新海诚连救人的动机和过程都刻意草草略去了。与其说男主在事情发生后突然成熟,不如说他在看到戒指后依然是全凭感情立刻做出了选择;而除了一个模糊的许愿机制和空中世界的画面炫技外(事实上,对空中世界的描述也是近乎没有的,这部分该有的刻画也被略去了),一切都进行的实在太过容易。

  这样处理的目的,在开场介绍男主东漂经历时就已经做下了铺垫。在略显直率的导引下,叙事篇幅以及后半段的核心被置换成了人情-社会法则之间的矛盾——基于我基本没读过什么访谈或介绍性的资料,我更认为是受了《小偷家族》的影响。

  无疑,这是新海诚过往所不曾挑战过的内容。当然考虑到君名的大火,他想法上发生这样的转变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当他付诸于剧本安排时,这种不成熟转型带来的粗暴和潦草暴露无遗。

  人情一面上,对比有着相似情理矛盾的《小偷家族》,前半生活的真实感此刻就显得远远不足。几乎没有社会过去的主人公二人想法过于天真:之前女主暂时的消失一大部分的原因来自男主的任性,因而使得救人多少带了些赎罪而非恋爱的味道;之后又缺少二人心态转变的层层推进,迅速陷入了和警方及云鱼(?)的游戏。以片中一段著名的长跑戏为例,新海诚的描写既无助于表现男主付出之巨大(缺少真实感,甚至没有对竭尽全力跑的半死的特写),也无助于表现男主形象之转变,甚至缺少该有的铺垫,造成这段的表现力除了让人哑然失笑外,远不如《穿越时空的少女》来的动人。

  代表社会法则的警察一面的刻画也是远远不足的。警方既不愿相信民俗的真实性(男主也没有告知),也不愿相信男主的决断,甚至都没能进行该有的交流,就同样迅速地转变成了完全敌对的关系。因此,除了抓人时的无能狂怒以及像笨蛋般被人玩弄外,几乎完全成为男主壮举的铺垫,直接抹去了该有的正义性和身为大人的成熟之处。同时,作为影响整个东京的天气现象,其他都市人的态度也被理所当然地直接忽视了。

  平心而论,弱化其中一点而为另一点做铺垫,也是完全能够成立的。但当新海诚刻意将两种矛盾联系、对立起来的时候,这个问题彻底变得无可救药。

  最核心的一点,即在于民俗意义上的救人-救世界矛盾,和社会意义上的人情-社会法则矛盾,是截然不相干的。在其他一些作品里,这里完全可以处理成警方和大众相信人比天气重要(考虑到女主多次给他们带来晴天),然后齐心协力,帮助男主送入天空、突破困难救出女主,并让主人公建立信心更好地面对社会生活的模式,虽然俗套,却光明正大。

  但为了强行让二者对立起来,新海诚唯有通过粗暴的干涉(如让男主直接开枪)和弱化大人方面的判断力(这部分也是残存的世界系特点)来过渡到他想要的结尾。而众所周知,新海诚又是一个长于叙情弱于叙事的监督,缺乏在针尖起舞的能力的他不得不在有限的篇幅放弃自己擅长的利用风景气象细腻地烘托、刻画人物情绪的优势,转而将这些时间用来完整地叙述矛盾,反而更加恶化了观感。

  (体现出来另一点就是细节上有不少呼应,但叙事处理上失之粗糙,小栗旬在废弃大楼上态度的转变和老警官的走访即是两例)

  在经历了如此糟糕的后半段后,结尾无论如何已经无法拯救全篇。

  新海诚在结尾上依然运用了他完全错误的省略法。社会真正残酷的三年(男主被遣送回岛,女主极可能被迫和弟弟分离,进入儿童福利院;小栗旬也因伤警而被逮捕)被一笔带过;再次回到东京时,大雨虽如初,所有人却仿佛业已成熟,所有事云淡风轻,主人公们重逢之际,充满浪漫精神地喊出大丈夫。

  对比坂元裕二在《Mother》和《即使如此也要活下去》结尾的处理,这样的收尾也是缺乏力度和说服力的。如果没有篇幅阐述主人公对社会规则和理解,他们的反抗自然也成了纯粹青春期般无因的反抗;如果作品不能在社会范畴下像他过去在世界系里把应有的伤痛展示得淋漓尽致的话,这样的“社会派”只是隔靴搔痒,无法带来更深入的思考;这样的“大丈夫”也无法给观众任何信心,毕竟男主你三年你住岛上又不淋雨(最后走出校门的时候是阴天没撑伞,推测男主上学的地方应该没下雨)……

  在上映后,有不少评论认为本作是新海诚回归初心之作,但新海诚想做的显然不是舒适区内简单的老调重弹,他对真实社会中一些言论的不满想必也是他选择突破自我的契机之一。遗憾的是,在紧张的制作进程和票房的压力下,他还是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社会是比少男少女二人小世界远为复杂的环境,过于粗枝大叶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只会失去应有的真实感。

  唯一的掌声献给田中将贺,在田村篤的补正下,天气之子无疑是他人设工作的新高峰。虽然女主以及她弟弟中途几次让我出戏到小草莓,不过在该有的时刻,微表情将色气、觉悟和各自性格都传达得比较到位。

  最后讲下音乐。RADWIMPS当然不是一支社会派乐队,不过某些时期,他们所展示出的阴暗的部分比天气之子想表现的可残酷多了;而当野田洋次郎想做些愉快的曲子的时候,又变得难以和新海诚失败的叙事合拍。除了主题曲勉强有点印象外,中间没有一首给我留下了印象(除了依然过滥的钢琴音),这点同样不如君名。


相关文章:

1.电影《小Q》观后感说说

2.《决胜时刻》观看心得句子说说

3.电影《双子杀手》观后感说说

4.《双子杀手》电影观后感说说

5.《老师好》电影观后感说说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阿甘正传观后感、伊索寓言读后感、读后感、能量、老人与海读后心得、工作励志语录、社会实践个人心得、朋友圈伤感说说、小满、圣诞节句子、骆驼祥子、阅读、晚安温馨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