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实时新闻:

白话史记读后感800字范文

发布日期:2022-04-09 09:23:29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史记读后感,欢迎查阅!

史记读后感1

他博览群书、知书达理,有长远的目光;他有满腔热血去报国,辅佐两代君王,可最终官场失意,落得令人惋惜的下场;他从不与乱臣贼子同流合污,总是品性清高;他更有一颗爱兰之心,幽兰花香绕梁不息;他文采极好,诗歌造诣极高,我国的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便是他所创……他就是芈性屈氏,名平,字原、灵均,楚国人,生于公元前340年,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

自古以来,忠臣或是有民族气节的人,都是满腔抱负,激扬文字,忧国忧民之人。有的人留下佳话,如:班超、班昭、魏征、上官婉儿等等。也有未能有一展抱负,遗憾丹青。如:班固、屈原、司马迁等等。美名流传,爱国赤子,令人感叹!可屈原又何尝不是呢?

屈原的一生,唯爱兰。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爱梅兰菊竹。兰乃花中君子,它不与世争俗,长在幽芳的山涧之中。世人赞美兰,用诗歌颂兰,如:王肃的“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等。屈原品性清高,立志为国打下一番事业,他不断的磨练自己,他的爱国之心令人为之动容。他踏入了水火两热的朝堂,辅助君王左右,治国理国。他吸取前朝的经验,提出“选贤任能”的新政。因为立新政,才使楚国强大。他之所以在官场上有如此大的成就,离不开他的自我磨练与自我提升和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屈原为人正直,是一位谏臣。直言相劝于君王,必定会困难重重,他追随于君王身后,指出君王之过错,他不能容忍君王的错而不改。他看不惯那些大臣们阿谀奉承,祸国殃民。可是,谁又明白他的一番苦心呢?即使,他知道前方道路之艰辛,但他依然义无反顾地向前走去。他的忠贞,同样令人敬佩。

因为他的刚正不阿,导致楚怀王对他渐生不满,禁不住受一些流言蜚语离间,疏远了忠臣,最终流放了屈原。

官场失意的他,明明可以游山玩水,好不快乐!但,他没有。被贬之后,屈原仍然心系庙堂,感叹民生多艰。难道这不代表了他爱国,忠贞不渝吗?如不入朝堂,种兰、爱兰、写兰,这样他不至于后来被流放;仅凭诗,他也可以令后人赞赏。但他,还是选择了朝堂,因为他有雄伟壮志!

“虽九死其犹未悔”,为了楚国,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他都会勇往直前,付出一切!他的一生可悲可惜可叹!他的一生绚丽多彩,也充满了坎坷!可他的抱负,却空遗憾!楚怀王,又何曾真正赏识过他呢?屈原在听闻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之时,怀抱大石,跳入汨罗江!

屈子屈子,千古一人!屈原一生,感人肺腑,爱国之心和远大志向,让后人赏识敬佩!屈原,美名长流后世!

屈原一生令人悲叹和惋惜,端午时节,更让我们追忆古人。虽然不求每人都像屈原那样雄才伟略,但自强自立,爱家爱国之心,更应从我做起。回首昨天,我们应问心无愧;面对今天,我们更应脚踏实地;展望未来,我们必将斗志高昂!

史记读后感2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这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此书也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对后来历朝历代的正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编织成了世世代代流传的史记。

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有着鲜明的个性。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文字让读者读起来仿佛置身于一个个优美的意境中。随着情节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为之而改变。喜着主人公的喜,忧着主人公的忧,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轻松幽默的语言,紧张刺激的情节,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各个时代的背景特色;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史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绘声绘色。看《史记》就仿佛在作一次足不出户的历史旅行,领略了那个时代的一切,回顾了各种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事件。体会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看《史记》就仿佛在读一本有趣的故事书。生动形象的历史人物有声有色的为你讲述他们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带领你进入他们的世界;看《史记》就仿佛在和一个历史学家面对面的谈话。深深的被他那准确到位的语言所打动。在不知不觉中也增长了必要的历史知识,丰富了头脑。

《史记》是一本既生动有趣又能增长知识的值得一看的好书。

史记读后感3

《史记》是司马迁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纪传体史书。上至古代传说黃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用,时14年,才得以完成……

出自《史记·七十列传》的韩长孺是个友好大度、为国分忧的人。

在窦太后责怪梁孝王不接见梁国使者时,韩安国用巧计将误会解除,于是韩安国受宠,名声也日益显著。但好事不长,他因犯罪被判刑。田甲侮辱他,但他也并没生气,等他恢复官职,也只是幽默地讽刺了一下田甲,最后友善地对他。

当公孙诡和羊胜要造反时,韩安国进宫见梁孝王,用感情牌让梁孝王交出他们,最后韩安国又因犯法丢了官。

当匈奴前来和亲,朝臣都觉得不答应而发兵攻打,韩安国分析了一下匈奴的利害,于是,皇上便同意和亲。可和亲第二年,匈奴用材去利用边地之民,于是皇帝派遣聂翁壹做间谍,可惜最后被单于识破计谋。

韩安国最后被渐渐排斥疏远,又因为领兵驻防被匈奴所欺,内心愧疚抑郁,终而吐血而死。

韩安国的一生也许算是幸运,但结局却不然,他有廉洁的品行和端正的行为,也有很多巧妙计谋为国分忧,可算是人才,可惜了一步错步步错,吐血而亡,可想而知内心多么惭愧于国,这是一个多么爱国的君子啊!

史记读后感3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这本书共有五十二万多字,是以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写的,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每个情节都写得非常生动,就像那些人物在给我们讲着他们发生的故事,增长了我们的知识。

张仪,是一名与苏秦差不多的人物,张仪当初受过楚相说他偷玉的事,后来他想靠着苏秦出人头地,苏秦说他是最有才能的人。苏秦想利用张仪帮他扼制秦国,于是他让张仪发奋图强,让他去秦国。但张仪并没有为秦王付出真心,在张仪和司马错争论先伐蜀还是先伐韩能看出来,要么是张仪有私心,要么就是他能力有限。后来,苏秦越来越风光了,他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做出了他最大的努力。当张仪知道苏秦死后,他不顾一切地为秦国付出。不过多久,他也死了。我觉得张仪和苏秦,虽然凭借一身力量,雄辩天下,纵横全国,但同时却得罪了不少人。

每一个人活着都在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不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反而只顾着本国眼前的利益,是不好的。

你能理解张仪的做法吗?

史记读后感4

《史记》在我看来似史非史。它为史,是因为它具有史书所具有的一切条件:时间、人物、事件、评价样样不缺。说它非史,是因为《史记》相比于《三国志》《战国策》等史书,人物语言及行为真实地可怕。人物性格丰富多样,所描写的事件经过都比大多史书更富有戏剧性,多了许多人与人,国与国的冲突与火花,它如同小说般吸引人,也因此成为大多古装影视剧的首选史料。

《史记》塑造了吸引观众的众多人物形象,例如我们所熟知的刘邦和项羽,古往今来对这两人的评价褒贬不一,并且争论还一直持续着,并不是单单以成败论英雄,也不光光单纯地以品德作为评价的制高点,才能、勇气、品德、御人之术、待人之道……关于人的复杂的方面也决定着去解读一个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司马迁正是以这样的角度去书写历史人物才会给我们带来延及千年的争论话题。大多人都喜欢项羽,可面对项羽坑杀八千秦军,血洗咸阳城时我们都会心惊胆战,感到恐惧,这时的他并不是一个孤胆英雄,而是来自地狱的恶魔。大多人都厌恶小人刘邦,可不得不佩服他卧薪尝胆的忍劲和开创汉朝天下的伟绩。但《史记》也有不可取之处,它的优势也往往会成为它的短处。《史记》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不用我多说,赞誉的书籍都是它的几百倍了,可我却觉得司马迁在书写历史人物时,感情过于偏差,并且历史人物的语言,行为也极其贴近生活。这也说明有些历史的细节是不能尽信的,例如廉颇蔺相如传中的令从者衣怀璧而逃,刺客列传中於期仰天太息流涕以及荆轲刺秦王的.细节,因为太详细了,反而让人生出怀疑。

但我并不因史料的不确定而放弃对《史记》的喜爱,因为《史记》在为后世提供挖掘真相的依据时,真正能让我们学习的还是人物身上的品质和成败的教训,我们读《史记》是容易发现司马迁笔下更易偏向悲剧英雄的,例如在屈原贾生列传中两位文学才子也有相同的遭遇经历。屈原,见识高超,不屈服青云直上却违背自己意愿的规则,以自己的一腔热血去搅动深不见底的楚国朝局。信而见疑,忠被,却还能自疏濯污浊之中。蝉蜕于污秽,持心清明,当与日月争光。他不为一箪食,一豆羹而屈心抑志,即便身负谗言,楚王疏远而折磨得颜色憔悴,形如枯槁,也如兰草般洁身自好。他当然有怨,都尽数倾注于《离骚》中。忧兮离兮,若说当中屈原对自身遭遇的文艺性唠叨和他与楚王仿佛爱人似的相爱相杀彰显了他悲剧的来源,那《怀沙赋》才真正地显示出他的志向与气节,关于死,一句“知死不可让兮,愿吾爱之”显示了他的决心。而贾谊相比之下便稍显逊色了,他悲,所愤慨的是自身功业的不成,他死,也是被为臣的道德所迫。他们同为文学上的明珠,但为人方面却不同,做人方面我更喜欢屈原。

历史,不仅仅只是用来炫耀自己学识的工具,以史明志,鉴今,观祸败。至少不能让悲剧的历史再次上演。

史记读后感5

中文学家鲁迅曾经说过: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最近有幸拜读,希望将读后的感受与大家分享。史记描绘了从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年间的历史与个人的喜怒哀乐,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去描绘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其对远古时代传说的记载与对奴隶制社会的描写,是古今史书的独一无二的记载,所以其历史考察价值是无穷的。但百姓为何要读它呢?因为它无与伦比的文学价值,《离骚》是战国时期屈原的优秀代表作,史记能与它相提并论,是一种荣幸,从中可以看出史记的文学价值是无与伦比的,这也是史记备受古今各界人物推崇的原因所在。

史记上的故事使我流连忘返,其中收录在《吕不韦列传》中的吕不韦举荐子楚使我印象深刻,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吕不韦见了秦昭王庶出的孙子子楚,很同情他。吕不韦为了帮子楚而游说秦国,子楚答应:只要他游说成功,便与他共享秦国。于是吕不韦拿五百金送给子楚,有那五百金游说秦国。他找华阳夫人的姐姐,用重金贿赂她,并向其举荐子楚,让其劝华阳夫人:“你何尝不找一个贤能的人去认他做干儿子?我看子楚非常贤能,是个人选。于是,华阳夫人与太子安国君决定将子楚作为继承人。吕不韦调了几个宫女与他同居,子楚要她们,吕不韦给了他,但隐瞒了其中有一个已经怀孕的真相,后来,这个女人生下了嬴政。后来,他们趁变乱逃回秦国。这时,安国君即位,没过多久,子楚即位,后来,嬴政即位,吕不韦获重赏。

读完史记,我百感交集,史记中那人物的悲欢命运使我彻夜难眠,我从史记中汲取历史中的教训与成功的秘诀,我觉得史记身上有一些东西是帮助我们走向漫漫人生路的养分。总之史记使我对历史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一开始我认为历史是一种高不可攀而不可侵犯的尊严,是史学家才会研究的东西,史记离我们凡人很遥远;读了它之后,我觉得历史与我们的距离近在咫尺,而并不是那么遥远,史记也早“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了。比如从项羽的身上,我们就能看出他那勇猛善战的特点,正因如此他才打败了秦王朝;也可以看出他不善待部下,急功近利的特点,这也使他最终走向没落。史记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这样,有优点也有缺点,他受到重用到没落都有他自己的原因,从中可以看出人生兴旺之道,这也是一种独特的魅力。总之,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综合到现在是:以史为镜,可以知方向。

在书海中遨游,史记这样的好书伴你终生,但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并重的古代着作恐怕只有史记一部。所以,史记是一部的的确确的好书,一部古代典籍,一部艺术珍品!

白话史记读后感800字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西游记、朗读者观看心得、雨天说说、早上好、五四、积极句子、传承、人生、2020再见2021你好、伤感说说、生日、警示教育片个人心得、再见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