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实时新闻:

镜花缘读后感700字5篇

发布日期:2022-04-08 02:40:55

它讲述了千奇百怪的奇幻国度和形形色色的风土人情,幻想,历史,讽刺,游记于一身,被当代学者称为“杂家小说”。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镜花缘读后感,欢迎查阅!

镜花缘读后感1

《镜花缘》描述蓬莱仙岛中,天上的百花仙子因在王母娘娘寿诞时,与嫦娥吵嘴,一时之间说错话,玉皇大帝大怒,令她到人间受罚,转世为唐敖的女儿,名日小山。唐敖因考试名落孙山,心灰意冷之余便与小山的舅父林之洋一同出海游历,散散心。

在航行途中,到了许多奇妙的岛,如:人民好礼、不慕荣利、为善互让的君子国;爱装模作样、卖弄学问,肚子里却毫无墨水的白民国;根据人之心眼好坏而脚踏不同颜色云朵的大人国等,后来唐敖在途中尝遍仙草,因而得道成仙,从此一去不复返,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而小山年纪虽小,但十分孝顺,曾与舅父两度出海寻父。尽管沿途遭遇不少灾难,却都奇迹般的化险为夷,最后,百花仙子化身的小山,在受罚于人间的时间期满,重回小蓬莱,继续执行掌管百花的工作。

这部小说看似在描写神话,实际上,在诙谐讽刺中也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故事中的岛国特色即在诉说当代社会的面貌、作者自己的期许,如:一、君子国:希望人人都能像君子国的人民般,不争夺、不强求,社会安乐祥和。二、女人国:显示作者关怀社会,对许多男女不平等制度的批判,想象女人亦可考科举,从事男人做不到的事。三、白民国:当时,有些人考取功名便洋洋得意,认为自己已是顶尖人物了,便卖弄自己所学。实际上,学海无涯,他们所学的不过是汪洋一瓢罢了,作者对这样气量褊狭的士大夫,也不放过揶揄他们的机会。

《镜花缘》虽然是描述作者对当代社会制度的不满,以及他个人向社会的反抗,但其中所包含的宝贵启示仍是现代社会中值得我们借鉴、警惕的。就如同我曾耳闻的一句话:真理是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动,而有丝毫改变;人生最大的错误即是再犯相同的错误。但反观现代社会,为何人人不能少一点争利,而多一点施舍,像君子国般?为何有些人不能谦虚为怀?反而像白民国般喜欢卖弄?社会要进步,内心的改革其实是最重要的。如果世界上各民族和平共存、没有纷争,哪需要什么武器?但真实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想改造这个社会,甚至这个世界,真非我一个十六岁的人做得到,但我想大家一起来努力一定能成功的!滴水可穿石;聚沙可成塔。而且,解决社会乱象最好的方法,关键在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

镜花缘读后感2

清代章回体小说,作者李汝珍。奇书,忍不住聊两句。

开头交代了因果(百花因武后命令违时开放,贬谪人间),前半部分讲了唐敖诸人游历海外,后半部分是武后开女科,百花托生的百位才女齐聚,最后几回写了起兵举事,诸英诸芳或战或殉,中宗复位,红文宴重开,匆匆收尾(具体故事情节可百度)。简单查了下相关,前苏联女汉学家费施曼说它是“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杰作”,也有说它是反映妇女问题的一部小说,都很切中了。

对内容而言,我自己偏爱前半部分,写游历海外诸国的见闻,有各种大胆出奇的想象,好让不争的君子国,劳力不劳心而长寿的劳民国,一毛不拔吝啬的毛民国,无后代、死后百年可复活的无继国,人前人后不一的两面国,女外男内的女儿国等等等等,夹杂了很多作者的个人主张观点和对时事世风的讥讽,比如信风水,崇佛,缠足,奢糜等等,精彩得很。后半部分大部分是各佳人的才华展示,很多讲韵联对和诗的情节,特别是红文宴上的,我很多看不懂只能看热闹,有对这方面感兴趣的倒是可以欣赏一下。然后到了近收尾时道姑的谶言诗一出,渐起悲声,各才女回海外,赴仙山,奔战场,直至落幕,更是难熬。

据说这书是打算写二百回的,从行文能看得出来,九十多回红文宴才结束,正常的起兵举事恐怕打算详细写的……我都不知道该惋惜还是庆幸了,真是有点不想看悲剧的细节啊。

以及查过了,这书成书比红楼梦晚,受红楼影响还蛮明显的,不过人物性格完成度很明显不如红楼,多而欠精,百位才女有印象的除了近乎主角的唐闺臣,就只有女儿国储君阴若花了,阴若花结局还被一笔带过了,好恨啊,捶地。

整体还是推荐下,太敢写了,现在经常看到嘲笑一些陈旧观念会说“大清朝都亡了”,看过这书就会知道大清朝的人很多想法比一些现代人还要前卫。不由得感叹,有的人在古代,思想却能超越时代,有的人在现代,却能活成一个古董。思想开明与否,与时代实在不是完全相关啊。

镜花缘读后感3

《镜花缘》用不同的主线贯穿其中,演绎不同的人生。有些人的出场别开生面;有些人的出场悄然而现;有的人轰轰烈烈;有的人仅是在考完之后吟诗作对。有的人陪唐小山坐船去小蓬莱寻找父亲唐敖,于唐小山而言,也许就是有缘有分;而其他一同考试而获得名次的女子,于唐小山而言,应该就是无缘有分。而这一切似乎并不能如此评说,因为她们同为花仙子,而唐小山乃是总管百花的女神——百花仙子,所以,花仙子均与她有缘,除了十二名花的花仙子们,那些未曾一同出海漂泊的名花,到底就是有缘无分。

有时候,动物于我们而言,更为真情。它们不会像我们一样,想得太多太远太广阔。只因为唐小山,所以便要去寻找;只因为人类的一句诺言,所以便捧着石碑四处游走。不是因为责任,而是因为那是主人的吩咐。或许对于别人来说,那只是一句玩笑话罢了。对于仙人,明明只是一句玩笑,却如此认真,也正是这份认真和执著,让许多看起来荒诞不经的梦想成真。

有时“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未必是说听者杯弓蛇影、疑邻窃斧,而是别人当作耳旁风的梦想,或许可以实现的东西,只要你能抓住并去努力,终会获得成功。

不过,书已成物已定,《镜花缘》读后的寓意如何,需要自己来品味。毕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心情,去看情境之中,总有不同。

镜花缘读后感4

读《镜花缘》之前,我曾读过《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讲述的是灵石、仙草下凡经历红尘的故事。

《镜花缘》与《红楼梦》一样,也是一部神话小说,更多的并非天庭,而在于红尘,就像现实与幻想的分分合合。虽说一切都建立在虚无的基础上,可剧情发展,人物性格及言行举止,全部都基于实物,《镜花缘》中所有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从天庭中嫦娥与百花仙子不和开始,到武则天从天庭到人间,心月狐临凡,延伸至唐敖和林之洋的海外生意,故事环环相扣有理有据,情节跌宕起伏。

初读《镜花缘》,我并没有什么感悟,也没有领略到它的含义。读到后面,我才渐渐明白,其实它似乎并没有什么含义,只是写实而已。虽然是建立在虚构上的写实,但它记录的依旧如此清晰。也许正是因为记实,所以它能够得到大家的喜爱。书中的描写生动有趣,言简意赅,让我感悟颇深,尤其是泣红亭中石碑所写,描绘得更是栩栩如生,从唐敖梦想十二名花飘零海外开始,航海之旅中果然带回了十二名女子,而剩下的则是其女儿唐闺臣在考试后结识的女子。

《镜花缘》中让我感受深刻的是第十七回“因字声粗谈切韵,闻雁唳细问来宾”,以及第十八回“辟清谈幼女讲羲经,发至论书生尊孟子”。在我看来,其中讲述了多九公认为此处蛮夷之地,不晓得孔孟之说,自以为胜券在握,便不自量力地与女子谈文,却遭到“惨败”。然而多九公身为老人,却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是放不下面子将错就错的死不承认,实在令人钦佩。

《镜花缘》描写了海外风貌,但这种很好的主题并非各国游历,而是描写林之洋、唐敖在梦中所得到的十二名花飘零海外,基于神话创作的《镜花缘》带给人一种清丽脱俗的意境。泣红亭中石碑刻文,就像《红楼梦》中的“警幻仙姑赋”以及小格子里边的诗词,这正是清代文学部份现状。明末清初的《水浒传》,还有《西游记》,其中不乏诗词、神话,亦可见在当代这种讽刺现实的风格。

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神仙代表着恣意快活。在《红楼梦》中,秦可卿说的“这房子,大概神仙也住得吧”;在《西游记》中,更是妖魔鬼怪与神仙横行 赋予了神仙七情六欲;在《水浒传》中,天官星和地煞星共一百零八人下凡,皆是幻想与现实接轨。《镜花缘》亦是如此。冥冥之中,缘由天定,石碑为引,正如同《儿女英雄传》一般,也有着天庭的存在,只是在不同的书籍中他们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镜花缘》和《西游记》都是以唐代为背景,《红楼梦》则是以清代为背景,而《水浒传》则是以北宋时期为背景。《明朝那些事儿》中有写宋江造反是为了接受招安,《西游记》中有写西天取经,《镜花缘》中有写海外寻找十二名花。为什么要那么去写,是因为机缘巧合,更是因为命中注定。机缘使然,巧合形成,命中有无,实为注定。这一切又都顺理成章,在选择连接的铁轨上,命运的火车悄然启程,终点很远,但这一路上遇到的人各式各样。

镜花缘读后感5

读了李汝珍的《镜花缘》,我非常有感触。

作者李汝珍对疆域沿革感兴趣,对八股文十分不屑,学识渊博精通音韵。可清代并不是有才华就能当官。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李汝珍通过丰富的想象,创作了这部名著——《镜花缘》。

文中的前五十回写的是唐敖、林之洋和多九公出海,还有唐小山寻父的经过。后五十回写的则是众女子应考。

全文中,我认为最有尊严最值得我崇拜的人,便是唐小山。

唐小山原是天上的百花仙子,因为在王母娘娘的寿宴上与嫦娥发生争执,便发誓百花都会有该开之时盛开。可新月狐转世成武则天的一冬日,醉酒下旨百花齐放。可百花仙子正在与麻姑喝酒下棋,不知此事。其余九十九位仙子只好听旨,开花。事后,百花仙子按照赌约下人间,却不肯给嫦娥扫地,只好转生为秀才唐敖之女。

唐小山原本可以为广寒宫扫落花三年,可是她却认为这不是她干的事,有损脸面,便下凡去了。

最让我吃惊的便是嫦娥了。原本嫦娥在我的印象里是为救长生不老而吃药的可怜女子,孤独寂寞地待在广寒宫。而当我看到嫦娥告诉要下凡的新月狐:要让百花齐放,以显威名时,她便不是那可怜的嫦娥了。每个人都有两面,善与恶。在本书中,嫦娥阴险、狡诈,与聪明正义的唐小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也因为对比,使唐小山更加成为了本书的正面人物。

这本书通过了唐敖在外几十个国家的游历,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不良现象,讽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批判了品质恶劣和行为不端的人。

虽然这本书是作者是想象出来的,但是没有一个世界是一个人凭空,毫无依据幻想出来的。这本书讽刺的东西,也正是这个社会所讽刺的东西。

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她可以美,但不能完,不能纯善或纯恶。如嫦娥与唐小山。

镜花缘读后感700字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阳光、走心句子、边城读后感、秋分、早安短句、立冬祝福语、口号、红楼梦、励志短句、早安、昆虫记读后感、情人节祝福语、伊索寓言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