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武则天墓图片】 – 武则天墓的神秘机密:乾陵1300年刀枪不入(图)

发布日期:2021-01-10 08:21:49

  在唐代史书里记载的这些事迹大多都发生在武则天至唐中宗执政时期,可见这批石人像也是在这个时期雕刻完成,并在武则天下葬乾陵后才被竖立起来。

  事实上,在高宗、武则天统治时期,唐朝国力空前强大,统治势力北逾大漠,西越葱岭,达到中亚的两河流域。周边少数民族与唐的往来频繁,很多少数民族首领被任命为唐朝的地方官,同时担任十二卫大将军等职。根据这种情况,神龙元年(705)唐中宗在埋葬武则天时将曾在朝廷中任职的蕃酋60余人,雕刻成像置于乾陵,以反映唐高宗及武则天的统治权力及各民族对唐王朝的臣属关系。

  乾陵现存的蕃像共有61尊,东边29尊,西边32尊。然而这样不对称的放置,并不符合中国古代的建筑格局,于是有学者怀疑蕃像并非只有61尊。

  果然,在乾陵的东侧陵园区,研究人员发现了两块未完成的毛坯石料。毛坯石料高2.45米,宽0.86米。根据这个尺寸推测,符合一个石人的毛坯大小。后来,在这一侧又发现了另一个半成品,人的形态身体已全部刻成。附近的村民又在距此不远的地方发现一尊未完工的石像。如果加上那个石人毛坯和这两尊半成品石像,乾陵的蕃臣像正好是64尊。

  乾陵蕃臣像在明代中后期遭到很大破坏,仆立相伴,多已无头。到本世纪初,所有石像头部均已失去。关于石像无头的原因,至今仍是个谜。

  在民间有许多说法。一种说法是石人成妖,糟蹋到附近农民家里去说这些石人晚上成精,把所有粮食都糟蹋粮食,被百姓打碎了,这种说法显然不能成立。

  一种说法称,唐代初年,北方有位突撅族可汗名叫阿史那元庆,文稻武略,智勇双全,深受部落民族爱戴,不知何故,有人雕刻了他的石像立于乾陵,他的儿子阿史那石明得知后,极为不满,于是便扮作喇嘛来到乾陵,一看果然如此,顿时怒从心中起,举起石块就要砸碎石像,却被护陵人发现,毒打一顿赶出陵园,他因此怀恨在心,便想出借刀杀人之计。一天,趁夜黑窜人石像附近的农田大肆践踏庄稼,却造谣说是石像作祟,只有砸掉他的头,才能免除祸殃。老百姓信以为真,纷纷冲上乾陵,砸碎了石像头。阿史那石明趁机捡回了父亲的石像头,用包袱裹着背回家,从此乾陵上的壬宾像就成了无头石像。

  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八国联军侵华时,看见唐乾陵前立有外国使臣的群像,感到有辱洋人的脸面,于是把石人的头砍掉了。但据历史学家考证,八国联军当时并没有到过乾陵。

  传说毕竟是传说,但由此不难看出,这些石像的丢失与损坏无不与人的有意或无意的破坏有关。从有关资料分析,蕃臣像的破坏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因素。

  明嘉靖34年,也就是公元1555年1月23日,陕西华县一带发生了强烈地震,震级达到8至11级。由于地震发生在子夜,人们还在熟睡中,致使80多万人死于这次大地震。华县距乾陵只有100多公里,属于震中地带,乾陵也因此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关中大地震。专家们推断,关中大地震是造成番臣像头部断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不仅是番臣像,乾陵许多石像石马毁坏的部分恰好也都是头部。专家分析:除了石像颈部脆弱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石像的材质。因为当时雕刻采用的石料有一些石瑕,即从石料上可以看到的一些浅色的线条。石头受损时,最容易从这些地方开裂。

  研究人员推断:61尊番臣像一部分毁于那次大地震。其余的石像很可能毁于距今五六百年前的明末清初的屡次战争。

  虽然,这61尊雕像的头像已不知所踪,但是那紧身窄袖的衣服,宽宽的腰带,短简的皮靴,双足并立,两手前拱,栩栩如生的形象,仍然为我们展现了朝堂上蕃臣侍立的场景,留给我们对大唐盛世的无限遐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话题:
    武则天墓图片

  •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