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中卫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发布日期:2020-12-01 18:13:42

照片版权归新华社及相关记者所有,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阁”所有。备注也引用于新华社,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略有删减。媒体类平台需本人同意后方可转载!

编辑不易,君若喜欢打个赏!

中卫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58年10月15日 朱康乐

自治区各族人民正在为今年生产3万吨铁,1万吨钢而努力。这是中卫县迎水桥炼铁厂建立的土高炉群。

中卫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0年11月10日 王文玉

中卫县东方红人民公社合理安排劳动力,积极开展“小秋收”运动,力争把有用的野生植物全部采集回来;做到大的不丢,小的不漏,万宝归仓,收净用好。这是社员们在沙滩里采集野生淀粉原料——沙米。

中卫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0年11月11日 王文玉

中卫县东方红公社大板管理区从各方面调集劳动力,充实农业生产第一线,使全管理区80%以上的劳力参加了“三秋”工作。
秋收季节,正是田鼠猖狂盗粮的时期,大板管理区结合复收,组织社员灭鼠保粮。这是社员们在收获后的豆田里挖洞捉鼠。

中卫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2年1月5日 哈治平

中卫县永康公社徐庆大队第二生产队的社员,在地兴搭土窑准备烧制坑土肥。这种方法可以改良土壤,又可节省运肥劳力。

中卫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2年5月18日 王文玉

中卫县畜牧兽医工作者,帮助各公社生产队开展牲畜防疫和配种工作,并及时给病畜治疗。这是老兽医牛尚忠(右)在给病畜治病。

中卫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53年这里还是一片不毛之地,如今已培育起绿林,这是研究站人员种植的杨树 1957年5月8日

中卫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李鸣岗(左)和助理研究员刘媖心一直在这里工作,现在正在研究耐旱植物——花棒

中卫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中国科学院腾格里防沙研究所两位年轻的技术员李崇仁、刘中民在测量地形,准备植树

包兰铁路将要穿过中卫县境内的腾格里大沙漠,为了保证这段铁路的安全,防止由巨风所引起的流沙移动对铁路的危害,中国科学院早在1953年就在腾格里设立了一处防沙研究工作站,进行了固沙造林的研究工作,并且已经获得成就。

中卫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0年4月29日 王文玉

中卫固沙林场的工人在沙障里栽沙蒿。沙蒿是一种固沙力最强的灌木,而且成活率也高。

中卫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0年5月14日 王文玉

中卫固沙林场的职工们,在包兰铁路经过的腾格里沙漠地区两侧沿造“防沙障”。从1957年以来,他们共造“防沙障”22100多亩。

中卫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地貌组的年青研究人员,在沙丘上利用风速仪和积沙仪测量风沙移动和气流变化情况 1961年10月14日 王新著

中卫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土壤组队员们每隔八小时就要在沙丘的试验点进行沙丘凝结水的测定,以便找出植物在沙丘生长可以利用的水分

中卫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研究站在沙漠的边沿建立了苗圃,并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

几年来,这个研究站的工作人员和当地的干部、人民一起,营造了长达45公里、宽12.5公里的防沙林带。基本上控制了沙丘的移动。他们在沙漠里栽种的黄柳、沙拐枣、沙蒿等植物都长得很好。现在,他们正在进行如何促进铁路沿线栽种植物的生长速度的研究工作。

中卫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3年6月17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沿腾格里沙漠南部边缘一带,经过多年来的防沙造林,原来荒漠的面貌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有些地区已变成了绿洲。现在,这条长达340多公里的防沙线上,已有防风固沙林和农田防护林112000多亩,其中万亩以上的有三片,千亩以上的有七片,有些地方的林木已经形成林带,开始发挥防风固沙和防护农田的作用。
中卫固沙林场所在地,原是一片沙丘密集黄沙滚滚的沙原,经过防沙造林以后,气候、土质改变了,林间隙地上栽植的葡萄树也长得十分繁茂。

中卫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3年8月10日 王新著

中卫固沙林场副场长张宗朗(左)和林业股长张宝善(右)在苗圃里检查今春种的沙拐枣生长情况,它们已长了一米多高,不久要移到沙漠里栽种。沙拐枣,繁殖快,抗风、抗旱能力强,适宜沙漠里生长,是固沙植物中的好品种。

中卫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4年8月20日 王新著

中卫县固沙林场培育成的白杨林带一角。

中卫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4年9月1日 王新著

试验站建立9年来,治沙工作者已试验成功把稻草和麦秆扎成的方格形沙障,埋在沙里以阻止流沙移动,同时还初步确定了一些适宜种植在沙丘上,以固定流沙的固沙植物,把它们种在方格沙障内。他们用这种办法把包兰铁路两旁的流沙基本固定下来,保证了包兰铁路能畅通无阻。

中卫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3年6月20日 王新著

在剪毛季节里,中卫县供销社及时把收购的毛绒等物品装车外运。

中卫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黄海峰(中)检查病妇的病情,右为他的徒弟张凤翥 1963年6月26日 哈治平

中卫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陈淑芳抱着心爱的儿子拴成到黄海峰家里致谢的情形

中卫县78岁的著名老中医黄海峰,工作积极,学习努力,思想不断提高,今年1月光荣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黄海峰从20岁开始在中卫县一带行医,迄今有50多年的历史。50多年以来,他从开始行医到成为远近知名的名医,一直保持着纯朴的生活,同劳动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解放后,在党的关怀和教育下,他的思想和生活都起了很大的变化。他从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医生变成为一个积极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战士。

中卫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3年7月24日 王新著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学会、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协会及各县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到中卫县总结当地大面积种植绿肥——苜蓿,改良土壤,以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经验。

中卫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3年9月7日 王新著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著名的水稻专家丁颖在中卫县镇乐公社的稻旱轮作及种植绿肥(苜蓿)的轮作田里,察看土壤肥沃程度。

中卫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4年8月17日 王新著

地处腾格里沙漠前沿的中卫县西园公社腾家滩,这里的农田在过去经常受到风沙侵害,如今高高的白杨林带保护着绿油油的水稻田。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