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北朝名将独孤信与梁武帝萧衍的三年“君臣”缘

发布日期:2020-12-12 01:16:04

  502年,梁武帝萧衍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而这一年,北魏云中(今山西大同)的独孤家族诞生了一名婴儿,取名“如愿”。如此天南地北的二人,谁会料到,32年后他们将有三年的“君臣”缘分呢?

  这个独孤如愿,就是后来的“独孤信”。

  独孤如愿出身显贵,他所在的独孤家族从南北朝时代起便是名门望族。四世纪末,北方鲜卑拓跋部异军突起,联合其他部族,重建代国,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魏初共有四十六个部落,其中鲜卑化的匈奴独孤部地位显赫,世代与拓跋部王室联姻。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两位姑母分别嫁给独孤部的首领与王子们,北魏第二代皇帝拓跋嗣的生母亦为独孤氏。独孤如愿便是出生于这样的一个显贵家族之中。

  独孤如愿也如其他胡人一样,自小精于骑射,并跟随父亲征战沙场。北魏“六镇之乱”时期,他因与贺拔度一起斩杀卫可孤而知名,之后先后投入葛荣、尔朱荣麾下,因功升迁至安南将军,被赐爵为爰德县侯。他不仅能征善战,而且“有奇谋大略”。由于他出色的战绩和政绩,独孤如愿成功进入皇帝视野,从新野镇将、荆州城防大都督至武卫将军,一路高升。

  注:卫可孤,沃野镇将[破六韩拔陵]麾下别将。

  注:葛荣,怀朔镇将,称帝两年后兵败被杀。

  534年,孝武帝元修讨伐高欢不成,仅率五千兵马狼狈西逃。独孤如愿不顾还留在高欢辖地的妻子儿女,单人独骑,在瀍涧追上了元修,令当时众叛亲离、灰心丧志的元修大为感动,当即赐给他御马一匹,晋爵为浮阳郡公,食邑一千户。

  注:瀍涧,瀍水和涧水的并称。因瀍水直穿古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城,涧水则环城西,故多以二水连称谓其地。

  荆州“北踞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越,西通巴蜀”,自古就是兵家重地。而当时(534年),荆州虽是在东魏高欢的控制之下,不过当地的官绅百姓仍然心向孝武帝。孝武帝抵达长安后,便将收复荆州的重任交托给对他忠心耿耿的独孤如愿——任命独孤如愿为卫大将军,负责荆州军事;同时兼任荆州刺史,负责招抚当地民心。独孤如愿奉旨出镇荆州,与荆州刺史辛纂对阵,很快便大败荆州驻军、阵斩辛纂,荆州遂定,一切干净利落!不过,好景不长,高欢怎会就此善罢甘休,放弃荆州重地?他派手下大将高敖曹、侯景领军杀奔荆州。独孤如愿寡不敌众,率领麾下投奔南梁,也由此开始了他与萧衍三年的“君臣”缘分。这一年,萧衍71岁,独孤如愿33岁。

  梁武帝萧衍骨子里就是个文人,信奉并深谙“明君礼贤下士”之道。也许是想效仿曹操,把这个忠义颇类关羽的大将收为己用,也许是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想法,就是想给高欢添点乱,萧衍不仅接纳了独孤如愿等人,还赐予丰厚的赏赐,让独孤如愿感激不已。

  可惜,独孤如愿不仅忠义似关羽,就连行为也相似,虽不至于“过五关斩六将”,但他始终不忘北返故国。这样的“闲适”生活足足过了三年,537年,独孤如愿再次向梁武帝萧衍辞行。这一次,萧衍似乎没有阻拦之意,只是问他想去哪里。因为此时,独孤如愿的家人还尚在山东。独孤如愿回答说“事君无二”,言下之意,他还是要去西魏。梁武帝感其风骨,厚礼送归。

  注:山东,秦时指崤山以东,隋唐以后渐指太行山以东。

  此事在几部正史(《周书》、《北史》及《资治通鉴》)中均有详细记载,而且语多褒赞。看来,独孤信(独孤如愿)此番的“忠义”表现颇受史学家们的青睐。

  不过,独孤如愿的“忠义”行为在世俗世界里,尤其是在权谋政治的漩涡中,似乎并不那么受待见。他与梁武帝萧衍的人生交集虽然结束了,但这三年的“君臣”缘分却带给他无尽的猜忌,从此他再也没有出现在与南梁对阵的战场上。不知这对独孤如愿来说,算不算是好事呢?

  独孤如愿从南梁返回长安时(537年),他抛弃妻儿所跟随的孝武帝元修已经死了3年了。面对宇文泰所立的傀儡皇帝元宝炬,不知他心里是如何感受。而宇文泰虽没想到这位对北魏皇室忠心不二的幼时好友能够回归,不过宇文泰不愧是一时枭雄,为了安抚独孤如愿,或者更多的是为了稳定朝局、凝聚人心,在他的授意下,独孤如愿“投降”南梁不仅没有被降罪,反而得到了皇帝的宽宥,还连升四级,从原来的“卫大将军”直接诏转为“骠骑大将军”,不久又拜为“领军将军”。

  独孤如愿为人豪侠忠义,虽有奇谋大略,但他的奇谋大略似乎仅见于沙场,论及政治权谋和手腕,显然不及宇文泰。更何况,如果说出“元修之死、元宝炬为帝都是他在南梁时发生的事,他既鞭长莫及,也就无需自责”、“元宝炬也是货真价实的元氏皇族,他同样是为北魏效忠,皇帝是谁有什么关系”……等等诸如此类切中独孤如愿内心想法的说辞,以宇文泰的“长袖善舞”,相信独孤如愿根本毫无招架之力。事实也确是如此,独孤如愿接受了所有的诏旨封赏,继续跟随宇文泰为西魏效力。

  其实,独孤如愿性格上的这种“缺陷”早在此之前就有所体现。

  永熙三年(534年)二月,“河曲之变”,北魏权臣高欢听取了翟嵩的离间计,唆使侯莫陈悦诱杀了大将贺拔岳。贺拔岳死后,三军无主,不仅贺拔岳军内部纷乱不止,外部的几方势力也动作频频。贺拔岳留下的军队可是人人觊觎的“肥肉”啊!

  首先,当然是贺拔岳军内部的武川系势力,他们要选“自己人”为主帅。其次,是北魏孝武帝元修。他当时筹谋讨伐高欢,正愁实力不够,听闻贺拔岳被害,当即派元毗为使,到贺拔岳军中宣旨慰劳的同时,也打算命贺拔岳军返回洛阳。还有,就是贺拔胜(贺拔岳的哥哥)。听闻弟弟被害,他派手下将领独孤信入关(指潼关),准备安抚收服贺拔岳的部众。就连高欢,在离间杀人后,也打算“强行”收编这支军队,派部将侯景率军星夜赶赴平凉。

  角力的最终结果,谁都比不过宇文泰速度快。元毗、独孤信到达平凉后,贺拔岳的部众已被宇文泰收于麾下。这其中,同是武川镇将出身的赵贵起了关键作用。历史记载,贺拔岳死后,其麾下曾推举都督寇洛总领军事,被寇洛婉拒后,是赵贵说服众将,命郝连达连夜驰至夏州,敦请当时的夏州刺史宇文泰返回平凉、执掌军队。

  宇文泰收服贺拔岳的军队已是既成事实,但面对皇帝的使者,宇文泰还是要给出解释。宇文泰对元毗说,他是被部下推举才勉为其难担当统帅一职,为了讨伐侯莫陈悦、替贺拔岳将军报仇,也为了随时提防高欢的进攻,他不得不暂领其众,希望元毗能代自己向皇帝陈情并请示旨意。元毗还能如何?只得动身返回洛阳。而独孤信,他与宇文泰是幼时好友,见到宇文泰后就先与其欢聚了一场,当然也就相信了宇文泰的此番说辞。

  宇文泰,后世人都知道,他后来成为西魏的权臣,是北周的实际奠基者。也许他此时还不到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野心的时候,但他顺利接手了贺拔岳的军队后,便有了自己的军事力量,有了与高欢对抗的资本。独孤信的轻信不仅助长了宇文泰野心,也为自己效忠的皇帝埋下了危机的种子。

  但不管怎么说,宇文泰毒杀元修、另立新帝这件事始终还是让独孤如愿产生了心结。他虽然如宇文泰所愿地接受了所有的封赏,并未闹出什么乱子,却在之后的政争中一心维护皇室的利益,使宇文泰时时感到掣肘,渐渐对他产生了“异己”的心思。

  独孤如愿在领军作战方面的确才具不凡。沙苑之战(537年),独孤如愿从东魏军俘虏口中得知还留在东魏的父亲的死讯,按礼制为父亲“发丧行服”,但当时西魏与东魏正打得“如火如荼”,宇文泰怎会有良将不用,任他在家守孝如此“闲适”?不久,独孤如愿即被夺情起用,重新投入杀伐战场。在河桥之战(538年)中,面对侯景数十万大军,独孤如愿据守洛阳金墉城十数日,使侯景大军不得寸进,直至宇文泰大军赶到。虽然之后西魏在河桥被东魏军打得大败,但独孤如愿在此战中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

  独孤如愿还有治政地方的才能。依史书记载来看,宇文泰似乎也更“看重”他这方面的才干。独孤如愿被夺情起用后,即被任命为大都督,第一项任务便是与冯翊王元季海进驻洛阳。洛阳也是兵家必争之地,西魏虽然在沙苑大捷,但刚从东魏手中夺回的洛阳早已残破不堪、繁华不再,再加上时局混乱、人心浮动,要真正掌控洛阳,不仅需要铁血政策,更需要怀柔手段,所以必须派一个既能掌军又能治政的人前去洛阳。宇文泰审时度势、眼光老辣,不惜对独孤如愿“夺情”也要“起用”,就是深知独孤如愿的才干。虽然元季海是王爷,比独孤如愿位高爵显,但实际上,独孤如愿才是洛阳军政事务的真正决策者。果然,独孤如愿到洛阳不久,洛阳很快便安定下来,更有原属东魏的的颍、豫、襄、广、陈留等地纷纷款附。

  此后,独孤如愿又被多次任命治理地方。540年,宇文泰以独孤信为大使,抚慰三荆;不久,又任命独孤如愿为陇右十一州大都督、秦州刺史,治理秦州(今甘肃天水)。说实在的,独孤如愿还真不辜负宇文泰的“信任”,不论是在荆州还是在秦州,每到一地,都有不俗的政绩。尤其是在秦州。秦州位于陇右,汉胡杂居,地方豪强势力盘根错节,再加上历任刺史暗弱无能、政令不当,许多冤讼案件多年不能解决,当地民怨沸腾,西魏朝廷为此大伤脑筋。独孤如愿到达秦州后,不仅行霹雳手段,使“事无拥滞”,而且对州民“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显儒家风范,数年时间就使秦州之地“公私富实,流人愿附者数万家”,深受当地士民拥戴和喜爱。

  《周书》还记载了一件事:独孤信在秦州时,有一日出城狩猎,回城时天色已晚,城门马上就要关了。也许是因为心急入城,再加上一天的围猎后比较疲累,来不及整理仪容,独孤信戴的帽子歪了,他也没注意,就直接策马回府了。结果,旁人看到后,都认为他侧戴帽子很帅。独孤信本就仪容俊美、“风度弘雅”,是古代“十大美男”之一,虽不比之后的兰陵王貌美,但“独孤郎”的美誉确是实至名归,再加上他威望素著,他的风流潇洒无形中更加魅力倍增,就算衣帽不整,也会吸引众多“粉丝”仿效。第二天清晨开始,但凡戴帽子的官员,无不歪戴帽子。很快,这种打扮蔚然成风,竟然成为一种时尚。这个故事也充分说明独孤如愿在秦州受士民拥戴程度之深。

  独孤如愿的贤名传至长安,宇文泰听闻后,为独孤如愿赐名“信”。

  自此,独孤如愿改名为“独孤信”。

  注:古代“十大美男”,包括潘安、宋玉、嵇康、子都、韩子高、兰陵王、慕容冲、卫玠、宋文公、独孤信。

  注:“侧帽”一词,本指男子行止风流潇洒,源出《周书》,其实就是源自这段故事。这个故事,《北史》也有相同记载。虽然《周书》成书于唐太宗贞观十年(636年),《北史》成书于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相比较而言,《周书》成书更早,但由于《北史》卷帙不繁、易于抄写,所以得到较广泛的流传。而且,自《南史》、《北史》行世以来,原有的八部正史就很少有人诵习了。时间愈久,八史阙佚愈严重。所以,有些资料上说“侧帽”一词出自《北史》也无可厚非。之后,“侧帽”演变成典故,借以比喻男子“风流自赏”,带有贬义。

  541年至548年的八年间,独孤信不断征讨平叛、镇戍城池、治理地方,宇文泰简直就是把他当成“灭火队员”来使用。当然,独孤信功勋卓著,加官进爵是免不了的。然而,平和的表面之下,其实暗流汹涌。随着宇文氏的野心越来越不加掩饰,党附宇文氏的武川系势力与独孤信等保皇派之间的裂隙也越来越明显,而东魏侯景的反叛终于让这一矛盾浮出水面。

  547年十一月,东魏高欢病死后的第五天,拥兵自重且早有异志的大将侯景即率军叛投南梁。梁武帝萧衍还是一如既往地“礼贤下士”,不仅接纳了侯景,还封其为河南王。高欢长子高澄代替父亲执掌大权后,命大臣魏收写了一篇檄文,即《檄梁文》。文中,魏收以独孤信当年“投梁”一事类比,称独孤信“据陇右不从”。一石激起千层浪,独孤信为表自己毫无异心,上表请辞;宇文泰为表自己毫无疑心,坚决不允。二人你来我往、你推我让,上演了好一番“将相和”。

  不知独孤信是位高难安,还是借机试探,宇文泰越是不准他离开陇右,他就越是不断上表请求还朝。而宇文泰则是,他越执意请辞,越给他加官进爵。548年,独孤信进位柱国大将军,成为西魏“八大柱国”之一。宇文泰不仅听任他将所封爵位分授子嗣,还追封他过世的父母为司空、郡君。一家祖孙三代,非公即侯,难不成你独孤氏还想越过宇文氏去?独孤信是聪明人,再“任性”也有个度,知道适可而止的分寸拿捏。这出“将相和”的闹剧至此,终于告一段落。

  独孤信与宇文泰之间的“和睦”互动一直维持到554年。554年,宇文泰废元钦(元宝炬长子),立18岁的元廓(元宝炬四子)为帝。宇文泰视皇帝为彀中玩物,想杀就杀,想废就废,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一切的举动都向世人昭示着,宇文泰的权力棋局已构架完成,宇文氏取魏而代之的时刻就近在眼前,独孤信与宇文泰之间的“脉脉温情”再也维持不下去了。果然,556年十月宇文泰病死,不到三个月,第二年(557年)正月,宇文觉(宇文泰嫡子)便僭位登基,即北周孝闵帝。

  宇文泰死后,由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接掌国政,其专横跋扈更加外露,独孤信与宇文氏的矛盾终于被激化。当时,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楚国公赵贵对宇文护心怀不满,私下与独孤信商议刺杀宇文护,独孤信同意了赵贵的计划。独孤信能同意行此下策,说明他对宇文氏的不满已经忍无可忍了。他抛家舍业跟随孝武帝元修来到长安,就是为了“尽忠”,事到如今,他“忠”的是谁?他如何对得起先帝(孝武帝元修)?如何对得起被自己抛舍在“敌国”的父母妻儿?又如何向自己的良心交代?

  独孤信虽然同意了赵贵的计划,可事到临头又阻止赵贵。结果事机败露,被宇文盛告发,赵贵被诛,他自己也以同谋罪被免职。以历史的发展来看,宇文护在一年之内连杀三帝,他当时的权力比起宇文泰在世时有过之而无不及,不是赵贵这个普通的柱国可以抗衡的。赵贵的行为出于郁愤,不无鲁莽之嫌,独孤信的阻止应该说也是“识时务”的,但关键在于独孤信的“出尔反尔”。独孤信出尔反尔也许是因为他被多年来压抑在内心的自责、痛心、愤怒、无奈冲昏了头脑,等清醒过来后才看清形势。但谋刺此等大事,事前无先见之明,事中显犹豫之意,事后无断臂之智,是独孤信的“奇谋大略”只起到“事后诸葛亮”的作用?还是他的“豪侠忠义”让他既不想对不起先帝(孝武帝元修),又不想对不起好友?只能任凭后人评说了!

  注:宇文盛当时是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赵贵被诛后,他被授与大将军,进爵忠城郡公。后进位柱国。

  独孤信一生最有名的,除了他的显赫战功之外,还有他膝下的七个女儿。历史上有名的独孤皇后,隋文帝杨坚的皇后,便是独孤信最小的女儿。而独孤皇后的姐姐嫁给了西凉李氏,生下的第三子便是大唐开国皇帝李渊。再加上独孤信大女儿还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独孤信挑选女婿的眼光简直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直接造就了独孤家族在关陇贵族中长盛不衰的地位。虽说世家门阀的联姻非常普遍,谁家出一两个皇后、妃子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独孤信直接替自己挑了两个“皇帝女婿”,而且两人在成为他的女婿时还都不是皇帝,另一个女婿则生了一个“皇帝儿子”,这份看人的眼光就不是一般的“毒”了。

独孤信的女婿

  “独孤一门,三朝外戚”,独孤信就此成为传奇,令后人感叹不已。可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独孤信却因为挑女婿的独到眼光令自己陷入死地。

  宇文护弑杀孝闵帝宇文觉后,打算立宇文泰庶长子宇文毓为帝,可宇文毓的妻子是独孤信的女儿,宇文护担心独孤信以外戚的身份复出,便逼迫独孤信自杀。独孤信无奈,饮鸠自尽,死时55岁。

  这就叫做“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