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将一生献给中国的,英国传教士戴德生

发布日期:2020-12-06 11:55:52

将一生献给中国的,英国传教士戴德生

他曾说,“假如我有千镑英金,中国可以全数支取,假如我有千条性命,绝不留下一条不给中国。”这位“中国内地会”的创始人,凭着信心,将福音从沿海推进中国内地,使基督的光亮照遍中国大地。他就是将一生献给中国的英国传教士戴德生。

事实上,若追溯戴德生的家族,便会发现,戴家的故事穿越两个世纪,横跨欧、美、亚三大洲,中、港、台三大地区,直贯祖孙九代人(戴德生为第四代,第五代为戴存仁,第六代戴永冕,第七代戴绍曾,第八代戴继宗,第九代戴承约,他们依然为着福音奔走),而其中五代人与中国教会建立了血肉相连的关系。

那么,是什么样的家族培育了戴德生这样的巨人?

第一代:曾祖父 戴雅各(James Taylor 1749-1795)

戴德生曾祖戴雅各原居英格兰南约克群洛士顿。1776年初的一次露天布道会,改变了戴雅各的一生,也改变了整个戴氏家族的命运。没人知道,那一天,戴雅各是否扔过任何鸡蛋,但是神的话显然击中了他的内心。

那天的经文是约书亚记24章15节:“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几天后的2月1日,是戴雅各的大喜之日,那天,他走在麦地里,一心想着新娘和婚礼,但是这句经文竟再次无声地击中他,圣灵的工作是那么强烈,以至于他不得不屈膝降服,请求耶稣基督成为他个人的救主。

等他换完礼服赶到教堂,新娘与众亲友正望眼欲穿等着他。这一日戴雅各成了新造的人。从此戴家成了与神立约的家族。

十八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正展开,社会正义沦丧,英国国教僵化。布道家约翰·卫斯理,强调重生得救、追求完全圣洁,并注重社会关怀与社会正义,为英国带来属灵大复兴。

自1738年他经历圣灵更新,至1791年去世,53年间他骑在马背上行过238,500哩路,讲过42,400篇道,但他并非一帆风顺,也曾经历很多的坎坷。譬如在英国北部约克郡(Yorkshire)的邦士立镇(Barnsley)的居民,有很多人激烈反对他。

年轻的戴雅各原来也曾掷鸡蛋扔石头,加入反约翰·卫斯理的行列中。但自结婚之日经历圣灵重生后,便带领妻子同心事主爱人;虽屡遭逼迫,甚至只眼遭反对者揉入玻璃碎片,几乎眼瞎,仍不改心中喜乐;并在家中聚会,成为邦士立第一位循道会地方传道。

1786年约翰·卫斯理以83岁高龄来到邦士立布道,夜宿戴雅各家中;宾主促膝论道,次日尽欢而别。五年后出身泥水工的戴雅各与当地循道会信徒同心兴建礼拜堂于针迭山上,1794年完工。十多年后教会日益兴旺。

第二代:祖父 戴约翰(John Taylor 1778-1834)

婚后两年,戴雅各夫妇生下一个儿子,取名戴约翰,从事纺织业。戴约翰17岁那年,戴雅各去世。年轻的戴约翰继承父志,也成为当地有名的带职传道人。

他与妻子主办的主日学,左近村镇报名的孩子竟有六百名之多。孩子们入学不久,品行操守显著提高,使很多反对者开始参加教会,当年戴雅各所建的小礼拜堂已不敷使用,会众自发奉献,兴工建造了一座新教堂。

第三代:父亲 戴雅各(James Taylor 1807-1881)

戴雅各出生于马礼逊(1782-1834)启程赴中国宣教之年——1807年。与中国人避讳长辈名号的习俗相反,英国家庭纪念长辈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给孩子起同样的名字。为了纪念自己的父亲,戴约翰使自己的儿子与其祖父同名。

戴雅各19岁便担任循道会地方传道,24岁学成返乡开设药房,药房设于齐赛街21号,正对着最热闹的市集地。同年与贺雅美结婚;婚后读了一些关于中国的书,特别是贺尔舰长的<游记>,不由得对中国产生了负担。

一次,当他读到出埃及记13章2节“凡头生的,要分别为圣归我”,便与妻子一起跪下来回应神的话,许愿若神赐下的是儿子便将头生子归给耶和华。

冬去春来,戴雅各一家终于迎来了他们的头生子,这个孩子便是戴德生。戴雅各对戴德生的品格养成影响非常大。戴德生四、五岁时常随父亲约克群乡下传道,对不认识耶稣的人特别同情,常立志长大后要到中国宣教。

七岁那年(1839)循道会庆祝大复兴百周年纪念,父亲常带领全家人一起读巴彼得的书<中国与中国人>,其文字与插画甚得孩子喜爱,他们一读再读以至四岁的戴贺美也梦想要跟哥哥一起到中国去传道。戴德生的母亲贺雅美也是一位敬虔的信徒。她为戴德生兄妹奠下美好的属灵根基。

第四代: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1832-1905)

虽然在敬虔家庭长大,进入银行工作的少年戴德生开始偏离信仰,这使他的母亲和妹妹非常忧虑。

1849年6月,戴的大妹在日记中写到,“每天为哥哥祈祷三次”;一日戴母到巴顿的姨妈家作客。午后她为德生得救的事心中十分逼切,决意除非蒙神应允绝不停止祷告,也不踏足房外。

数个钟头后她得了平安,开始赞美神。而那天休假在家的戴德生走进书房,无意中捡起一张福音单张。他一心只想知道前半部分的故事,若是看到任何陈腔滥调的说教就丢掉。

然而,因着家人的代祷,圣灵吸引了戴德生的眼睛,当他看到,故事中的主人翁听到耶稣在十字架上大喊“成了”,便悔改得救,引起了他深深的思考:原来自己的罪债,和故事中的主人翁一样,都早已由耶稣基督所付的代价做出了完全的补偿,自己只需凭信心接受主所成就的救恩便能得救。

于是,他跪在书房内悔改,接受耶稣成为他个人的救主。戴德生欣喜地与妹妹分享这件事,又嘱咐她不许告诉别人,包括父母。而在五十英里外的戴母,经过数小时与神摔跤式的祷告,也已确信自己的代祷已蒙应允。

几天后回到家,她直接问戴德生,发生了什么事?戴德生以为妹妹告诉了母亲。戴母却说:“不,那天我为你祷告的时候,便知道神已经垂听并悦纳我的祈求。”那年,戴德生十七岁。

得救后的德生内心被极大的喜乐充满,迫切地要将一切奉献给神,多年后他回忆说:“清楚记得何等喜乐,我将爱倾倒在神前,一再向祂表明我对祂的感激之情,当我无望之时祂已为我作成一切。

我求祂让我为祂作一些事以表明我的爱与感激;一些舍己的事无论多么艰难、多么渺小的事,只要能得祂的欢心。我清楚记得当我将自己毫无保留奉献在祭坛上时一种神圣庄严的感觉深深地临到我,我确知祂已悦纳了我的奉献。

神的同在成了不可言喻的真实与祝福。我深深记得当我俯伏跪在祂面前时那不能言说的敬畏与喜乐充满我。虽不知祂要我作什么,却深深知道我已不再属于自己,这感觉直到如今不能磨灭。”

戴德生献身立志到中国事奉

1849年6月重生得救的经历成了戴德生一生的转折点。12月一个晚上他写信给大妹说他极其渴慕过圣洁生活。那晚他在神面前表明只要神保守,他都愿意为主摆上。日后回忆说:“我永不忘记在全能神面前与祂立约,几乎要退缩,但已不能,……从那时起我深信已蒙召到中国,直到如今这信念不曾离开我。”

从那时起他开始为中国而活。他母亲说:“从那时开始他的决心已定。他的追求学习无一不以此为目标,不论遭遇任何困难,志向总不动摇。”从献身之日起戴德生将一切舒适用品送人以过简朴生活;加强运动以锻练身体;外出布道慰问病人以操练爱心。

他借到宣教士麦都思(1796-1857)于1838年在伦敦出版的《中国:现况与展望》,得知医疗在中国宣教的重要性,决定学医。他同时联络在伦敦的“中国协会”,那是与郭实猎在中国宣教有关的福音机构,向他们表明到中国传道心志并在代转奉献的小事上学习忠心;日后他常说:“小事是小事,在小事上忠心,却是大事。”

1853年6月“中国传道会”总干事柏德紧急找到戴德生,力劝他接受差派。戴德生接受了,但与未婚妻韦玛莉的婚约却因此解除,因为玛莉的父亲反对把女儿嫁到中国。1853年9月19日戴德生登上“敦费士号”前往中国。此后156天“敦费士号”成为戴德生暂时的家。

1854年,戴德生到达中国后,先在上海、汕头等地传教。1857年定居宁波,成立了独立的“宁波差会”。1860年,戴德生回到英国,开始招募传教士,两年后,他将在英国布莱顿招募到的宁波差会第一位志愿者宓道生(James Meadows,1835-1914),派遣回到宁波。1865年,戴德生将宁波差会改名为“中国内地会”,简称“内地会”。

从1865年内地会建立扎根时期(1865-1875)36名宣教士,56个福音站,28座教堂开始,经过拓荒启(1875-1885),国际化时期(1885-1895)至世纪交替时期(1895-1905)宣教士发展到825名,福音站721个,会堂703处,教堂418座,学校150所,中国同工1,152个,受洗人数18,625人。而戴德生后人,戴存仁、戴永冕、戴绍曾、戴继宗陆续到中国宣教。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而父母在信仰上带给孩子的影响更是非常重要,戴德生家族就让我们看见父母在信仰上对孩子的影响以及上帝的信实和奇妙。

今天,当我们在关心孩子的身体、学业、未来的时候,愿我们更看重孩子的信仰。父母的榜样和祷告,真的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

将一生献给中国的,英国传教士戴德生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