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柳永哲杀人的动机是什么 该案件的反思如何

发布日期:2021-01-02 07:48:11

  杀人动机

  1、家族的癫痫病史使柳永哲认为自己人生没有任何意义,失去了追求的动力。对于死亡的恐惧使他认为要及时行乐;

  2、由于盗窃、抢劫以及强奸而多次入狱,长期与社会脱节而使柳永哲出现了“典型的反社会人格障碍者的特点”;

image.png

  3、由于柳永哲上述的特点,产生了扭曲的性格及价值观,他在狱中得知“郑斗英(音译)连环杀人事件”后产生了个人崇拜,并且决心要超越前辈;

  4、自小出身于贫苦家庭使柳永哲向往富人的生活,但是由于自身健康的原因以及经济方面的原因受到挫折而仇恨富人。服刑期间妻子要求离婚给他震动很大,柳永哲认为自己一贫如洗是主要原因,这使得他更加仇恨富人,于是将猎杀目标锁定为富人阶层;

  5、柳永哲向女友求婚,女友以其有癫痫病史而断然拒绝。这使得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他两次被女性抛弃而痛恨女性。由于他的女友和前妻均为女按摩师,柳永哲将猎杀的目标又锁定为女按摩师。

  案件反思

  “柳永哲事件”也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其实,连环杀手在其他国家早已存在。各国均存在连环杀手,由于受害人大部分是妓女和流浪者,预计没有报案的杀人事件更多。连环杀手为金钱杀人的情况很少,更多的是为刺激、满足性欲、追求幻想世界的支配权而杀人。这是一种杀人中毒现象。

  有人分析说,连环杀人是逃避失败的现实世界,在虚构的幻想世界行使统治权的犯罪。导致连环杀人的原因包括,不正常的父母和子女的关系、精神忧郁症、空虚感、不能接受批评的态度、社会上的失败和性障碍引发的愤怒等。但即便是成功的人士,也有可能具备这些特征中的一两个特征。

image.png

  在柳永哲杀人事件里,有两点特别值得人们注意。一是描写犯罪的电影似乎成为柳永哲的“杀人教科书”。心理学家和病理学家都曾分析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对柳永哲的最终犯罪有很大的影响,但他们似乎没有留意电视和电影在柳永哲身上也起了“催化”的作用,助长他用杀人这种极端的手段来表达他的仇恨。

  虽然人不是猴子,但人也会像猴子那样直观地模仿——这也是做广告背后的总体指导思想。我们也从很多研究中了解,如果一个孩子一直生活在充满暴力行为的环境当中,他们的行为也会比普通的孩子更为暴力。和许多连环杀手一样,柳永哲也是如此。虽然,有时暴力和色情行为并不是诱导谋杀和强奸的最主要原因,但它们的作用是潜意识的,会“教导”那些愤怒和情绪反常的人如何“行凶”,发泄他们的情绪。

  虽然,政府对暴力色情影视作品的监控有一定的作用,但父母应该对子女、甚至是自己在观看电视、电影和网上作品时起更大监控作用。除去这些不良的因素,人们在寻求情绪解脱时应寻找善意的帮助和促进。

  第二点是,人们应该停止对别人的指责。在柳永哲杀人事件曝光后,人们的指责此起彼伏。有人指责他的母亲,有人指责富人,大国民党指责总统,更多的人指责这个社会。问题是,这些被指责的对像也正是驱使柳永哲犯下可怕罪行的原因。其实,人们习惯指责自己的外部环境是很自然的,心理学家称此为“基本归因理论”。但要认识到,即使这种指责是正确的,但却绝对不是有益的。把指责堆到别人身上,容易引起更大的悲剧。柳永哲对社会的不满和指责,最终让他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我们应该认识到不要盲目指责别人,应该积极地寻找解决的办法,而不是发泄的办法。

image.png

  从柳永哲的血腥行为来看,他有典型的连环杀手的心理特征。首先,连环杀手大多是20多岁至30多岁的而且一般都有不愉快的童年经历。柳永哲死时33岁,来自贫穷的家庭,青少年时就已犯下许多偷鸡摸狗的罪行。第二,连环杀手对受害人的侵犯方式总离不开性,而杀人的行为是帮助凶手达至(心理、生理)高潮的手段之一。事实上柳永哲下手的对像很多是舞女,在他家发现的许多女明星的裸照也可反映出他对性的迷恋。这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女性的仇恨。柳永哲似乎还从电影里学到了谋杀的细节。在他家里,警方发现了3部影片:《公敌》、《犯罪人生》和《最遭的事》。《最遭的事》里有用电锯锯开尸体的场景,和柳永哲处理尸体的手法很像。当柳永哲被捕时,他模仿凯文·斯贝西在《嫌疑惯犯》里的角色的样子,假装瘸腿,并表现得很无助。

  第三,许多连环杀手倾向把自己置入自己犯下的凶案的调查当中。柳永哲就令警方和围观者非常骇异,仿佛是他把他们带到凶案现场,然后冷静地向他们逐步解释自己杀人的细节。

  第四,连环杀手对警务和政府人员很着迷,喜欢穿着他们的制服接近受害人。柳永哲在其中一次犯案时,就是穿着警服。

image.png

  第五,而随着韩国经济水平提高,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时,贫困人家的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则会体会到与其他人更多的不公待遇。在金融危机后,一些饱经世态炎凉、缺乏关爱的孩子变得更缺乏上进心,宁愿自暴自弃也不愿重新融入社会,因而导致大量犯罪问题的产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