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邓泰山 简历 – 名人简历

发布日期:2020-11-20 20:11:39

邓泰山

邓泰山(1958—),男,越南钢琴家,中文名又译邓泰松,1980年获得第10届华沙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第一名,他是第一位获得此奖的亚洲钢琴家,20年后,中国钢琴家李云迪才再次问鼎这一赛事;自1980年获奖后,他的国际音乐事业遍及世界40多个国家;他在众多世界闻名的音乐厅进行过演奏,如纽约林肯中心、伦敦巴比坎中心、维也纳音乐大厅、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悉尼歌剧院等;他曾与许多世界著名的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其中包括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爱乐乐团、BBC乐团、柏林国家歌剧院乐团、莫斯科爱乐乐团、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等。

人物档案

  姓名:邓泰山(中文名又译邓泰松)

  英文名:DANG THAI SON

  国籍:越南

  民族:华裔

  出生年份:1958年

  进修学院:莫斯科音乐学院

  导师:弗拉基米尔·那坦森、德米特里·巴斯基罗夫

  最高荣誉: 第十届国际 肖邦钢琴比赛第一名(1980年10月于波兰华沙)

人物生平

  世界级钢琴大师邓泰山,在1980年10月波兰华沙举行的第十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中夺得金奖及一系列特别奖项,他是赢得此项西方最高级别的国际钢琴比赛大奖的第一位亚洲人。如果人们想到他早期接受钢琴训练及发展的地点是在饱受战争破坏的祖国——越南,那么他的成功就更显非凡了。

  一般人很难想象,越南会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孕育出一位世界级的钢琴大师——邓泰山。

  1980年,在第十届举世瞩目的国际肖邦钢琴大赛上,邓泰山就是崛起的一位让欧洲人顶礼膜拜的大赛冠军。他是越南人,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亚洲人,自此二十年后,中国的李云迪才再次问鼎这一赛事。

  而邓与所有天才的钢琴家不同的传奇经历是,他的钢琴摇篮是在防空洞里。

  1958年,邓泰山出生在河内。他的妈妈为他取名“泰山”,取意于中国的泰山。那时,邓泰山的父母都是越南的职业钢琴家。而他的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也都在钻研钢琴、小提琴。 邓泰山的父亲说,“我们家的音乐u2018噪音u2019够多的了”,并不主张邓泰山学习音乐。但是,邓泰山从小就对音乐有一种特别的悟性,常常趁没人的时候自己“瞎弹”起钢琴来。

  从1965年至1976年,他又在母亲的钢琴学院里坚持学琴十一年。邓泰山回忆,那时经常在防空洞里弹琴,别说没有录音、唱片等音像资料,就连曲谱往往只有一本,同学们轮着抄写……就在这种艰苦条件下,一代钢琴骄子邓泰山顽强地成长起来。

  1977年,前苏联钢琴家卡兹访问越南,发现了这位音乐奇才,将他推荐至莫斯科音乐学院深造。

  邓泰山到了莫斯科后,有了最好的老师、最好的钢琴、最好的学习环境,师从弗拉基米尔·那坦森及德米特里·巴斯基罗夫。

  他说:“当然,还有最好吃的东西。”不知不觉学艺三年,邓泰山自己都不知道,他已经成了世界第一。

  1980年,邓泰山申请参加了“肖邦钢琴比赛”。但由于他还是一名学生,没有办过音乐会、没有获过大奖,艺术档案几乎是空白,因而他的申请差点儿被拒绝。组委会考虑邓泰山是第一次代表越南官方的参赛选手,又是在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学习,成绩也许不会太差,组委会就破格让他进入了比赛。没有任何思想包袱和压力的邓泰山把这次比赛当成了一次音乐会,全部比赛进程都显得轻松自然,幸运之神终于选中了他。

  那年邓泰山22岁。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堪称世界钢琴比赛的奥运会,它是世界上最有名、最严格、级别最高的钢琴比赛之一,每5年在波兰首都华沙举办一次,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

  它不仅记载着现代钢琴家们的年少风华,更是二十世纪钢琴演奏史不朽传奇的见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肖邦的音乐被世俗气息曲解成靡靡之音,甚至连专业音乐院校都不愿意再将肖邦的作品作为教学曲目。

  在这样的情况下,波兰的钢琴家和音乐教育者们决定举办“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以发扬肖邦的音乐精神,并发掘出优秀的肖邦音乐诠释者。“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举办的确得到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从大赛早期前苏联和波兰钢琴家以技巧和音乐相抗,到二战后毛里齐奥·波里尼、玛莎·阿格里奇、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伊沃·波格雷里奇、李云迪等一系列当今最走红的钢琴大家的横空出世,“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已经成为国际钢琴家的摇篮。

  半个世纪以来,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不仅成为世界最重要的钢琴大赛之一,也以其严格的评审标准还原肖邦及其作品应有的形象

人物评价

  巴黎《音乐世界》:“ 邓泰山的演奏权威、智慧和无可指责的风格达到音乐敏感性的最深境界。”

  加拿大《渥太华居民报》:“ 钢琴家展示了令人惊奇的技巧。”

  德国的《邮报》:“ 可以用高雅和精确定义的一场演出,真正遇到了一名技术娴熟的钢琴家,一名键盘上的诗人。”

  法国巴黎《世界报》:“ 声音洪亮润泽,诱人的光效应,几乎不触摸键盘的轻奏乐段,光芒四射的演奏,一名非凡的艺术家。”

  德国的《法兰克福公报》:“他凭着可靠的,令人惊异的技巧和难以置信的表现手法,成为最高级的钢琴家。”

  英国的《时报》:“令人陶醉,充满活力,特别是河内出生的邓泰山带着直率和敏感演奏时,其手指技巧掌握极有分寸,保证了诗意和效果之间的平衡。”

  美国《波士顿世界报》:“ 他是一位杰出优异的钢琴家,拥有绝佳的音乐性及技巧……他的演奏具世界级水平” 邓泰山是现今几位活跃于国际乐坛的音乐家之一,在1980年10月赢得第十届华沙肖邦钢琴大赛的金牌首奖而受到瞩目,进而开始他的演奏生涯;值得一提的是,他是当年第一位获得此世界级比赛的亚裔钢琴家。

  自获得大奖以来,他的演奏行迹遍及世界40多个国家,他曾在著名的林肯中心 (纽约)、乔丹大厅(波士顿), Barbicon Center (伦敦), Salle Pleyel (巴黎)、Herculessaal (幕尼黑), 金色大厅(维也纳) Concertgebouw (阿姆斯特丹), Opera House (新德里) and Suntory Hall (东京)举办音乐会。

  他曾与许多世界著名的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其中包括:圣彼得堡爱乐乐团(原列宁格勒爱乐乐团)、蒙特利尔交响乐团,华沙国家爱乐乐团,日本NHK乐团、悉尼交响乐团、俄罗斯国家交响团、维也纳室内乐团等;并且与许多知名的独奏家和指挥家合作,如祖克曼、内维尔.马理森、马里斯.杨松斯、 伊万.费舍尔等。 在1985年的除夕夜,邓泰山与马友友、小泽征尔、凯瑟琳·巴特尔、罗斯特洛波维奇共同合作,演出由日本NHK电视台所举办的新年音乐会。

  1999年他是唯一受邀参加肖邦周年庆典音乐会的外国人,担任钢琴独奏与华沙大歌剧院交响乐团一同演出。

  2002至2003年他在日本举行14场的音乐会,此外他到中国及俄国演出,并在莫斯科音乐会的音乐厅举行独奏会。他在加拿大有10场与Arthur-Leblanc五重奏的室内乐巡回演出;在美国他在纽约的布鲁克林艺术表演中心及华盛顿国际艺术中心演出,并参与德州肖邦协会所举办的音乐会。

  邓泰山 拥有许多的录音,可以在Deutsche Grammophon, Melodya, Polskie Nagrania,CBS,Sony,Victor JVC 及 Analekta labels等唱片公司找到他的作品。

人物轶事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堪称世界钢琴比赛的奥运会,它是世界上最有名、最严格、级别最高的钢琴比赛之一,每5年在波兰首都华沙举办一次,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

  它不仅记载着现代钢琴家们的年少风华,更是二十世纪钢琴演奏史不朽传奇的见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肖邦的音乐被世俗气息曲解成靡靡之音,甚至连专业音乐院校都不愿意再将肖邦的作品作为教学曲目。

  在这样的情况下,波兰的钢琴家和音乐教育者们决定举办“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以发扬肖邦的音乐精神,并发掘出优秀的肖邦音乐诠释者。“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举办的确得到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从大赛早期前苏联和波兰钢琴家以技巧和音乐相抗,到二战后毛里齐奥·波里尼、玛莎·阿格里奇、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伊沃·波格雷里奇、李云迪等一系列当今最走红的钢琴大家的横空出世,“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已经成为国际钢琴家的摇篮。

  半个世纪以来,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不仅成为世界最重要的钢琴大赛之一,也以其严格的评审标准还原肖邦及其作品应有的形象。

中国钢琴家傅聪谈邓泰山

  记者:您还记得曾经获得一届肖邦钢琴大赛金奖的越南人邓泰山吗?

  傅聪:当然记得。那个越南人完全应该拿金奖,他是当之无愧的!他是一个很好的肖邦作品演奏家,但是因为个性强或者说不象其他很多钢琴家善于搞PR(“公关”一词的英文PUBLIC RELATION的简称——作者注)拉关系的缘故,他在国际乐坛上演出不是很活跃,不属于一线的热点人物。其实现在这么多有名的演奏家可以分为成功的和优秀的两大类,成功的不一定是优秀的,而优秀的也不一定会成功。

人物访谈

  1977年,前苏联著名钢琴家伊萨克·卡兹(Issac Katz)访问越南时慧眼识英才,不仅指点了邓泰山,更推荐他赴莫斯科音乐学院深造。从此,邓泰山的命运发生了戏剧性转变。

  1980年的获奖不仅改变了全家当时的政治与社会地位,挽回了父亲危在旦夕的生命,事后看还大大促进了越南古典音乐事业的发展(B:《外滩画报》D:邓泰山)。

“战争是家常便饭”

  B:你小时候学琴非常艰苦,得在防空洞里练琴?

  D:越南很少风平浪静,加上与法国、日本、美国的连年战事,其实咱们对防空洞生活已经习以为常了(大笑),所以在我看来弹钢琴也并非多了不起。为了躲避战祸,我在山区生活了7年。当时,通往山区的桥都已被炸毁,钢琴是用水牛驮着过的河,那是我们学校唯一一架钢琴,当然要放置在安全的地下防空洞里。等卸下来时才发现,键盘、弦都已经散得七零八落了,外表更是体无完肤。后来这架钢琴还成了老鼠安家的理想之所。是的,可能别人会觉得那时候学钢琴是件疯狂的事。

  B:那当时是什么支撑着你对钢琴的执著?

  D:事实上,当时的越南并不像现在那么自由,对于未来的职业,人们并没有太多选择空间。中国也有过类似的社会阶段,政府为你安排一切。既然进了音乐学院,你就一门心思弹琴,这是终身制的选择,反正将来就平平稳稳当个音乐家,至于弹得好不好,关系并不大。所以我并不是凭着雄心壮志在练琴,而是凭兴趣,半推半就地混着,也想不到很远。算起来,我真正专业地开始学琴是到莫斯科以后,17岁,真是非常晚的。

  B:据说你在防空洞里练就了一副好耳力,能分辨轰炸机的声音?

  D:哈哈,这又不是什么特长,我们那儿人人都可以,算是被战争训练出来了。美国的轰炸机速度快,开起来比较吵,听到就躲地洞,而苏联的是巡逻机,越南也买过几架,速度比较缓,听上去基本就是一个频率的。

  B:儿时对战争的记忆使帕瓦罗蒂尤为珍爱生命,你对战争的印象如何?

  D:战争对我来说真的挺日常化的,不可怕。不过回顾往昔,战争确实影响了我的艺术生涯。一般的琴童先学技术,再学如何表达内心,而我的步骤正相反,先拥有生活阅历,再学习如何捣腾钢琴。艺术应该是生活的写照。当时,我们在山间,没有电,月圆时就在月光下弹琴,所以我熟悉月光的美。我们走到稻田里就有稻香,接触大自然、动物,养养水牛、养养鸡,这些对大自然的记忆都对音色和节奏的表现有所帮助。今天,许多钢琴家通过后天研习来表现音乐,那些音效并非来自亲身感受,不属于内心的自然流露。

  B:换个角度看,战争反而成就了艺术世界?

  D:是。还有一点比较有指导意义。我学琴的时候,每个人都等待着、期盼着坐上琴凳,因为每天仅有20-30分钟的时间能练习,所以大家都非常珍惜,全神贯注。现在的琴童,每天有5-6个小时练琴,反而不在乎了。对练琴来说,质量远比数量重要,所以,当时的经历也培养了我对音乐的专注力。

“反革命”之子

  B:你当年被卡兹挑中,据说并非因为技术超群,而是对音乐性的把握,怎么在防空洞里培养出这个的? D:直觉,我当时弹曲子全是凭直觉,虽然我打小就喜欢在谱上标写小记号,类似于表情术语,但那跟专业的记号毫无关系(大笑)。能被伟大的艺术家一眼看中,那就一定是天赋问题了。我当时倒也没费很大的劲去诠释,弹的也只是个简单的小曲子。他认为我是个有潜力的可造之材,小曲子也能表现出味道来,对音乐的表达也并非要建立在强大的技术上。

  B:后来就跟卡兹去莫斯科音乐学院了?

  D:他先在越南呆了6个月,我就跟了他6个月。当时我还是个初中生,他一来就让我弹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相当于比赛水平,差点没把我吓坏。卡兹带我的这半年把我的水平拔高了不少,为我后来去莫斯科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为我日后的职业发展打开了大门,否则我这辈子要出国、要成名,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B:怎么说?

  D:我父亲是个先锋诗人,1956到1957年间举行了几个讲座,之后就被判为“反革命”。1958年我才出生,后来跟着母亲在山里学钢琴,知道政府铁定不会让我出国,所以从来没抱过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成为钢琴家。当时的越南跟中国的“文革”时期差不多,政府责备我父亲为何在如此紧要的关头不用诗歌为党宣传,还有闲工夫写什么先锋诗。当时所有涉及语言的比较具象的艺术形式,戏剧、文学、诗歌,都被政府控制在正统框架内,所以我想,只有演奏音乐还比较安全,因为音乐语言比较抽象,不容易被抓住把柄。

  B:但演出的曲目还是有限吧?

  D:对,但肯定比中国“文革”时期好一点。越南是中国的小跟班,总是亦步亦趋跟在屁股后面,但从来不敢越界,尺度不能超过老大哥(大笑)。中国“文革”时,我们也搞一些文化高压政策,但并不像中国那么严格。现在中国腾飞了,越南不是也照例跟风?(大笑)好像当时肖邦是不能碰的,太小资,只有贝多芬还可以凑合着弹弹。

  B:说说你1980年肖邦比赛得奖,跟波戈雷利奇(Ivo Pogorelich)结下恩怨、让阿格里奇(Martha Argerich)退出裁判团所引起的轩然大波吧。

  D:其实当时的焦点不在我,阿格里奇的退出完全是因为对波戈雷利奇不能进决赛表示不满,当时她也不知道是谁得奖,可能是我,也可能是别人。等比赛结果出来,她已回到日内瓦,得知消息后,还专门发电报祝贺我。

  B:那作为你的好朋友,波戈雷利奇为何在赛后转而敌视你?

  D:波戈雷利奇那次真是大受打击,完全不能忍受比赛结果。回到莫斯科,我还得和波戈雷利奇同住在一幢宿舍楼里,那次经历对野心勃勃的他来说是个刻骨铭心的重创,他至今不能释怀。他心高气傲,是有巨星气质的大器之才。我们的风格完全不同,我的音乐哲学来源于父亲:始终不能忘记自己血脉,追求人性的单纯与质朴。即便有人质疑那是装的,我仍“固执己见”。

  B:你母亲是钢琴家,父亲是诗人,你的演奏风格被誉为“琴键上的诗人”,是混合了父母的气质?

  D:我母亲90岁了,在蒙特利尔的家中每天弹琴。尽管我钢琴的技巧是母亲教的,但我的演奏风格和为人品性却全部继承自父亲。父亲已经去世20年,他是个有气节的知识分子,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大。

“我已经很知足”

  B:得奖后,越南政府对你和家人的态度改变了吗?

  D:岂止是改观,我得奖根本就是家里的救命稻草。就在决赛的当天,我父亲的肿瘤发病,生命垂危,因为他是“反革命”,所以不能得到医治。第二天,我得奖的消息一经传出,父亲就得到了全国最优秀的医生共同会诊、最好的药物进行治疗。此后,我父亲死里逃生,多活了近10年。另外,政府也因为我得奖,大力投资推动古典音乐教育,鼓励孩子们学音乐。要知道,越南这么个山河破碎的小国家,搞古典音乐一点基础也没有,我得的这个奖颠覆了这种偏见,成就了当今越南的古典音乐事业。

  B:你得奖后因为把奖金留在了波兰,而被怀疑意图逃离苏联。那时感觉政治压力大吗?

  D:还好吧,虽然当时的政治环境很紧张,但我因为父亲的关系,从小就觉得将来没出路,这些控制都不算什么了。去参加比赛也花了大功夫,我是越南人,我的国籍使得无处不在的政治压力围绕着我。1979年,越南与其他国家发生冲突,随后引发了“禁运”等事件,也差一点波及我去参赛。

  B:据说你得奖后不得不留在苏联,是因为当时兄妹都在莫斯科学习,你承担了他们的学费?

  D:有这方面的原因。我若逃走,他们势必会受折磨的。当时全家都靠我养。还好父母在河内,只要一点点钱就够花销很久了。现在我妹妹成了河内音乐学院院长,弟弟则是一个建筑师,都算是成功人士了。另一方面,在获奖之前,我几乎只会弹肖邦的音乐,还没有做好成为钢琴家的准备。比赛之后,我重回苏联学习了7年,扩展自己有限的曲目,而不是出国演出,这也是天经地义的。

  B:苏联解体前,你无法在西方世界登台,苏联解体后,你的北越护照又不见容于美国,直到你1995年入籍加拿大才开始真正的国际巡演。越南身份真是很拖累你的艺术生涯啊。

  D:这个问题得从多角度来看,要是我野心勃勃,可能确实会觉得受身份所累。 但是艺术家应该更关注自己的艺术造诣,必须接受老天赐予的人生体验,这是我的人生哲学。名望不是最重要的,做人的真谛是为了追求幸福,享受人生。我已经很知足,所以至今还是保留了越南国籍。即便是经历人生的痛苦,乐观地看,同样是演奏悲剧作品时的内心素材。想要演奏出感人的音乐,这不是老师所能传授的。

经典录音

专辑简介

  1981年4月,23岁的邓泰山在前一年拿下了肖邦大赛冠军后,与DG公司签约录制了一张肖邦独奏作品录音。

  专辑为在慕尼黑的现场音乐会录音,之后他很快淡出主流厂牌视野,这张专辑也成为了他迄今为止在此公司唯一的录音。

  听过他演奏的肖邦作品尤其是《夜曲》后,回头再来听他30年前刚拿下冠军的实况录音时,觉得当时的风采是那么得细腻而不矫揉造作、抒情而控制有方,在理性和感性之间达到了平衡。

  他对音色的控制很到位,“即使弹一个最弱音,在音乐厅的每个角落都是一样的。”

专辑曲目

  01 Chopin_Nocturne in F-sharp, Op. 15_2

  02 Chopin_Nocturne in C-sharp minor, Op. 27_1

  03 Chopin_Valse in A minor, Op. 34_2

  04 Chopin_Andante spianato and Grande polonaise in E flat, Op. 22

  05 Chopin_Mazurka in C, Op. 24_2

  06 Chopin_Mazurka in G minor, Op. 67_2

  07 Chopin_Ballade in F minor, Op. 52

  08 Chopin_Scherzo in B-flat minor, Op. 31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