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王宛平 简历 – 名人简历

王宛平

王宛平,女,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获硕士研究生学位,1988年留校执教至今,任戏剧文学系副教授。主要影视作品有:《我的泪珠儿》、《幸福像花儿一样》、《甜蜜蜜》、《金婚》等。被称为中国国内“婚姻题材金牌编剧”。

王宛平 –
个人简介

王宛平,女,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获硕士研究生学位,1988年留校执教至今,任戏剧文学系副教授。主要影视作品有:《我的泪珠儿》、《幸福像花儿一样》、《甜蜜蜜》、《金婚》等。被称为中国国内“婚姻题材金牌编剧”。

王宛平 –
成长经历

王宛平是在部队大院长大的孩子,父母兄弟都是军人,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孩儿,她自己却喜欢上了文学。但15岁那年,她也去当了兵。在部队,她整天看外国小说,和其他女兵谈论的话题也都是小说,那时候她开始试着写些散文之类的文章。四年后,复原当车工,她还是没有忘记自己的小说梦,开始练着写诗,并在1977年参加了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以绝对高的作文分数进入了吉林大学中文系。“大学四年挺压抑的,周围才子才女太多了”。但当年的优秀生们,后来都放弃了写作,只有她还坚持着。

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国家劳动人事部负责报表,在那个年代,女孩儿有一份机关的铁饭碗工作,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但她觉得离文学太远,而天天想着调动工作,“平时抽屉里放着小说,下班也不回家,就趴在桌上写小说”。1982年,她报名参加了文学讲习班,1985年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的研究生,继续写作。毕业后,她留校任教至今,因为在大学教书,不需要坐班,所以她可以有足够的时间用来写作。期间,她发表过多篇中短篇和一个长篇,但却没有太大的反响。但她从没放弃过,一直就那么坚持着。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写作,发表过中短篇小说和散文一百多万字,九十年代末以出版商起的艳俗笔名司徒玫写记实类畅销书,其中《婚内婚外》发行量较大,有日文版,法文版及盗版。

“生活质感”是王宛平在写作中从始至终把握的一个关键词。戏剧创作一开始就要求贴近生活,强调细节,学习韩剧中那种生活质感。于是王宛平把自己住在筒子楼、大杂院中的许多生活细节都放入剧中,比如筒子楼里的灯绳一拉就断这种“鸡零狗碎”的事情。

王宛平20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写作,发表过中长篇小说和散文一百多万字,无甚影响;九十年代末为生计谋,开始写畅销书。

她写过一些短篇,陆续在报纸上发表,但却一直无声无息。1995年,她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虽然也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但却给她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因为她是以一位名人为原型写的,小说发表后,对方认为王宛平侵犯了自己的隐私。压力之下,王宛平不得不暂时下了岗。

那一年的日子对于她来说是最困难的,当时她独自一人带着10岁的女儿,为了生计,她放下了文学的梦想,不得不在一个杂志社兼职,写一些情感故事的小文。直到现在,回想起当年的这段往事,王宛平还感叹:“写小说真不容易,好不容易发一个吧,还惹事。” 

离开讲台后的王宛平在一家杂志社任职,逐渐成为小有名气的作家。这时,中央戏剧学院又请王宛平回去当老师。在学校里,她被学生称为最酷的老师。一身黑衣黑裤加上大墨镜,常常独来独往,上课的时候,眼睛是看着天花板的。虽然王宛平自觉不受学生喜欢,但令她走上编剧之路的,正是她的学生,2001年,在学生史航的推荐下,王宛平参与了电视剧《曼谷雨季》的创作。就这样,王宛平拉着另一个同事,开始了她的编剧生涯。没想到,一个不经意的开始,却成就了今天的成绩。

然而,这一路走来,却并非一帆风顺。

2002年,八一电影制片场找到了王宛平,让她创作一个关于文工团年轻女兵故事的电视剧,这就是后来的《幸福像花儿一样》。一听是关于部队题材,她推掉了另外一部戏、一口答应了,但她没有想到,整个过程是那么艰辛。

她2002年11月初接手剧本,出第一稿也就用了半年多时间,可等到正式开拍的时候已经是2005年3月初了,跨了4个年头。其间换投资方,换导演,而每换一次导演就要改一次思路,需要全部推翻再写一遍。剧组在北戴河开机后,王宛平还两次到拍摄现场改剧本,因此被圈内人称为“前无古人,估计难有后来者了,换另外一个编剧早就不干了”。

但王宛平坚持下来了,“作为编剧本人,在写作《幸福像花儿一样》的过程中饱受折磨,屡经摧残,没神经崩溃实属大幸。老实说写作过程中感觉幸福的时候非常少,总是担心到底有没有开机的那天,真开机了,还不敢相信:持续三年的痛苦竟然结束了!奇怪的是,一旦进入正常拍摄,没我什么事儿了,我竟魂牵梦绕全是剧中人物,好长时间拔不出来,恨不得全盘推翻再写一遍。接手这部戏后,我曾无数次后悔想退出,但有一点我一直坚信,就是杜娟这个形象塑造非我莫属,写一个杜娟式单纯、美好、善良的小女兵是我多年的愿望”。王宛平说杜娟就是她自己,杜娟的身上有太多自己的影子,只是杜娟是文工团员,王宛平当得是通信兵话务员。

不顺总会过去,王宛平始终认为《幸福像花儿一样》的折磨是值得的,不但因为它跟观众见面、并有很好的结果,而且她因此结识了高希希导演。从这部戏开始,两人有过八次合作,而且在将来这种合作还将继续,自己快要成为他的御用编剧了。王宛平提到高导:“我们的合作很有默契,他很理解我。他的才华和为人都很让我欣赏。”

《金婚》的编年体写作,五十年五十集,对于王宛平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

为了做到真实,剧组的“策划班子”集体贡献各种亲身经历,比如剧中佟志生了三个女儿后终于生了个儿子,一高兴,差点把儿子摔在地上,就是郑晓龙出生时的真实情景。但剧中更多的是王宛平自己的生活,比如筒子楼里的灯绳一拉就断这种“鸡零狗碎”的事情。而剧中妻子“文丽”这个角色,也有她身上的许多影子,“比如小资、浪漫、洁癖、比较简单、怕老,可能就是我自己的性格”。

《金婚》中儿女们在婚姻或生活中出现了问题,都会责怪父母当初对他们关注不够,这一点,其实也是王宛平自己的真实感受。“我父母都是军人,哪有时间关心我们,也根本不懂如何关心。孩子生下来就放幼儿园,两个礼拜才回一次家,和父母很陌生的,我15岁当兵,没想过家,因为根本就没有家的概念。”她说,这样的家庭教育导致自己走上了生活之后发现处处碰壁,“周围男生会说我比较硬朗,身上缺乏女人味,直到现在学生们对我的评价也只是‘酷’。当时对婚姻的事情就更不懂了,因为父母完全没有教育。”

王宛平认为不同年代的婚姻生活其实是有共性的,“写早期的生活虽然记忆比较陌生,靠翻资料,但写的是年轻时的生活,两人刚认识,虽然也有吵闹,但比较兴奋,写起来心情很愉快。不像后来写到中年时期,虽然年龄契合了,年代也有了印象,但事业的不顺当、生活的疲惫感与自己的生活比较贴近,写起来心情会比较压抑。”

作为编剧,王宛平并不能完全主宰她笔下的人物命运。谈到令很多《金婚》粉丝不解的,就是为什么要让剧中儿子“大宝”死掉的安排,王宛平解释说,那是导演的意思。“我后来为什么同意了,主要是觉得这个戏不只是写夫妻的50年,也是写人生的不同阶段,要把人生遇到的各种问题都一网打尽。这种安排让人有一种命运无常之感。”

王宛平 –
创作风格

回看王宛平《金婚》之前的创作,《甜蜜蜜》、《幸福像花儿一样》,每一部都渗入了一些婚恋题材的元素。王宛平在写作《婚内婚外》时对二三十对夫妻的采访,同《金婚》剧组一起到小区中与步入金婚的老人们开座谈会等,都成为王宛平写作中宝贵细节的来源。有着“半个婚恋专家”之誉的王宛平直言,她不喜欢被定位为婚姻题材专业户,王宛平希望写作和表达的不仅是婚姻,而是范畴更大一点的情感类题材,所有人类情感王宛平都希望能尝试写一写,甚至是带有男人气质的战争题材剧也是王宛平创作的目标。

王宛平 –
家庭

与所有普通家长一样,让王宛平最骄傲的并不是自己的成功,她在自己的简历描述:她最大骄傲是女儿丁丁的文学天赋超过老妈;最大幸福是母女搭档,行走天涯。王宛平的女儿丁丁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影视后期制作专业,中学时开始网络写作,已经出版了自己的校园小说《小牲口》 ,很多业内人士对丁丁的评价是“她的文学才华超过了她母亲”。在《金婚2》中,丁丁也有协助妈妈,参与编剧。

不过王宛平自己婚姻并不顺利,但她表示自己的坎坷不代表以后就不向往、不相信爱情了,王宛平确信世上有成功美满幸福的婚姻。

王宛平 –
教学生涯

 

王宛平15岁就当兵,干的是话务员。这个职业需要安静和细心。但少女时的王宛平性格内向,不喜言谈,面对话务员这个需要与人沟通并永远保持微笑的职业,她缺乏耐心,骨子里又有男孩儿的倔犟,于是,被认为服务态度不够好。 复员回到北京,她被分到工厂,做的是最辛苦的车工,每天八个小时在机声轰鸣中打发着青春岁月。 回忆青年时代,王宛平形容自己就像个“愤青”,偏激地看待一切事物。但只有一件事让她醉心,那就是文学。她心甘情愿地跳进了文学之海。工厂粗砺的生活并没有磨灭她的文学梦想。恢复高考给她带来了希望,她考上了吉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进了国家机关。但机关的琐碎和庸常,似乎离她的文学梦有着距离,于是她一边读和写,一边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拿到硕士学位后,王宛平留在了学校执教。提到当老师,王宛平自嘲地笑。她说,她算不上是一个好老师,只是觉得当老师可以不用天天上班,有时间写作。问她什么样的老师算好老师。她说老师这个工作带有特别强的表演性。而她不擅长表演。她发现在她上课时,居然会有学生在下边睡觉,或者玩电脑。她是一个很容易受环境影响的人,看到学生睡觉,一腔热情立刻熄灭。

一边在课堂上拿着教鞭,一边在课堂外写着她喜欢的文字。像学生说的那样,坚守着内心。当老师给了她很大的便利,她有时间跑出去寻找那些可以让她的灵魂悸动的东西。她花了两年的时间,去俄罗斯采风。在这块诞生了托尔斯泰和普希金的黑土地上,她的灵感迸发。归国后,她写出了一部30万字的小说《魂断涅瓦河》,在《天津日报》上连载。紧接着,她又写了一部反映中国同胞在欧洲的生存现状的纪实文学《中国人在东欧》。

已经中年的王宛平,像她那个时代的所有人一样,有过丰富阅历。 王宛平虽然说自己不太会与人交流,但她却可以给大家讲文学。因为她开的是阅读与鉴赏课,那些居于文学殿堂之上的中外名家名著都是她最熟悉的,现在,她把这些再讲给她的学生们。 在中戏的老师中,王宛平属于比较特立独行的那种。她不大关注周围人的态度,每天独来独往,一身黑衣,一副墨镜。2001年,有一个当年的毕业生匿名留下一封信,给每个老师打分。提到王宛平,认为她是系里最酷的女教师,讲课不太好听,但东西写得还不错。王宛平认为这是比较中肯的评价。

还有一位学生在自己的博客上写文,题目干脆了当,《像宛平老师那样生活》 王宛平一直认为学生们是不喜欢她这样的老师的。可是2007年元旦,有个大二女生给王宛平送了张明信片,让她看了感动不已:非常喜欢你的人,纯粹,认真,为了自己心里的东西可以一直坚持……大家都很喜欢您。外表上我们是很闹,但我们的心里却是很真诚很用心地在听您讲课的。祝王老师能够一直拥有坚持自己内心的力量。

王宛平 –
编剧作品

 

 《曼谷雨季》2001
《天在上》2003
《我的泪珠儿》2004
《幸福像花儿一样》2005
《真情年代》2005
《新上海滩》2006
《金婚》2007
《甜蜜蜜》2007
《纸醉金迷》2008
《狙击手》2008
《金婚2》2009

王宛平 –
主要论著

1.《论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写作》,1991年2月);

2.《论战争题材文学两篇》(《解放军文艺》,1990年12月);

3.《论契诃夫对曹禺的影响》(《戏剧文学》,1990年9月);

4.《日本新派剧对中国早期话剧的影响》(《戏剧》,1988年4月);

5.《读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戏剧》,1988年3月)。

王宛平 –
荣誉

2008年搜狐电视剧评选凭借《甜蜜蜜》获得夏季最佳编剧

王宛平凭借《甜蜜蜜》获得SMG颁发的2008年度国产电视剧剧本贡献奖。

2011年3月22日,第一届亚洲“彩虹奖”电视颁奖礼在香港会展举行,获得最佳编剧。

2011年5月6日,2011首都编剧论坛在京启幕,荣获首都十佳编剧。


Posted

in

by

Tags:

Comments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