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作文楼| 句子| 历史人物| 范文|
W范文网

李宇春 不着痕迹的远大前程

精准运转的幕后功臣保证了李宇春戛纳亮相的大获全胜,但在此之前,她已然具备了能赢的条件。
李宇春踏上第67届戛纳电影节闭幕式红毯时,她的团队并未就此松一口气。经纪人杨柳、策划总监张瑰宝、造型师 Andy、化妆师大军 ―― 这些在“玉米”眼中如雷贯耳的名字,此刻正为即将举行的颁奖典礼和晚宴操心。但他们还是忍不住频刷微博,直到确定刚才的亮相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好评如潮。与此同时,李宇春站在电影宫的台阶,向镜头送去了一个飞吻。
现场有国内的媒体记者哭了,因为激动。这名哭得浑身发抖的记者或许没有想到,几小时后,在马丁内兹酒店的套房里,李宇春只是浅浅地喝了几口香槟庆祝。这位戛纳电影节历史上第三个登台颁奖的华人女星,恰如其分地平静,如同一潭湖水。
巴黎欧莱雅品牌传播与公共关系总监朱宁见证了李宇春的平静。作为电影节的主要赞助品牌,今年欧莱雅第二次邀请李宇春以代言人的身份莅临红毯;而她在戛纳期间的整体表现让品牌由衷欣慰。朱宁不时向李宇春投去喜爱的目光,她言简意赅地表达道:“你非常得体”。
得体,这或许就是李宇春镇住红毯的法宝。首日亮相时,大多数外媒摄影记者都还对她持观望态度,但次日,“Lee!Lee!”的叫喊声开始此起彼伏。红毯上,李宇春不疾不徐,她态度庄重,但步伐松弛,且毫无怯意,甚至有几分轻惬。她没有刻意控制自己的步速,也没有竭力营造一种连嘴角上翘的弧度都计算得刚好的氛围,3分钟之内走完20多米红毯,步步稳妥,挺拔如常。
Andy 用“英挺”来描述李宇春有别于其他女艺人的特点,这种英挺“在隆重的场合,不仅有助于她扬长避短,而且能让她一下子脱颖而出”,Andy 说。丰富的指导经验告诉他,让女艺人“如实”呈现自身的特质是决胜的关键,而在这之上,需要绝对自信。“表面上看,她(李宇春)是一个比较被动和内向的人”,Andy 解释说,但其实,“她对服装简洁、大气、线条流畅,面料硬挺”的认知和喜好,足以让造型师事半功倍。
如实也是大军此次妆容的要点。他今年主打“东方女性的单眼皮之美”,只用平光或荧光底影,配合流畅的长眼线,让“她眉眼的部分顺利地和妆容衔接”。大军很清楚,“用简单的妆容去生动一个人的面部和辅助整体造型是最难的”,对于李宇春这样成熟的艺人而言,要做的其实是减法,“因为她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加上她肤色净透,所以妆容方面,不着痕迹显得格外重要。”
这群精准运转的幕后功臣保证了李宇春在红毯上能放心大胆地绽放,而李宇春也需要这种精准,如此,她才能将戛纳红毯走出主场的架势。在连续两日红毯后的采访中,李宇春多次提到“享受”,这一心态甚至比惊艳地绽放更让人刮目相看。今年,工作室为她的戛纳之行打了“春风得意俏戛纳”的口号,某种程度上,李宇春的“得意”更像是在强调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事实 ―― 真正前途远大的人,在每一次稳赢之前,都必须直面自己。
INTERVIEW对话李宇春
“拍完大片,我们和李宇春进行了一次长聊,而她再一次激起了我们的探索欲。”
“我的致命弱点是特别不在乎。”
Q:两身红毯礼服都选择了黑色,是不是想呼应“酷”的主题?
A:是巧合(笑)。刚开始选衣服的时候并没有奔着这个方向去,也不是说一定要选两件代表“酷”的衣服或者怎么样,就碰巧变成这样了。
Q:第一套好评如潮,有“雷霆万钧”的气势,那第二套呢?你怎么评价?锋芒毕露?
A:我自己认为它的锋芒是低调的,有“藏”的感觉。因为单看那件衣服,如果没有灯光,它其实就是一身黑色连体装,但近距离感受它的细节,上面镶满了晶石,而且是手工镶的,非常精致。一开始试这套衣服的时候,(工作室)有人提出来说,红毯是一个注重第一眼的气势,注重惊艳感的地方,很少有人会细细地品味那种精致,但我在还没有看到实物,只是照片的时候就喜欢上了,我能感觉到 Riccardo Tisci 想表达的内在。
Q:我突然想到,第一套有个披风,也挺符合“藏”的意象的,只不过“藏”和你今年的主题“酷”之间,好像不在一个频率?
A:但《酷》这首歌其实讲的不是“酷”,而是“反讽”,是一种对于“酷”的反讽。《酷》讲的是“真”。
Q:怎么理解这个“真”?
A:就比如我选择“酷系列”的拍摄对象,我认为酷是真性情、真实,不是大家理解的那种“酷”,所以我拍的是周迅、朴树他们,都是一些有非常致命的弱点的人。
Q:那你的致命弱点是什么?
A:我的啊?是特别不在乎。像我拍自己的那张,就是随便拍一下,也没穿鞋,本来怎么样就怎么样。
Q:你拍其他几个人的时候,有没有特意捕捉他们的弱点?
A:我要怎么形容呢……比如拍周迅之前,我就给她发了一条短信,她说“我在厦门拍戏,要不你来吧”,我说“好呀”,然后我就自己飞过去了。我们也没有找厦门的美景,整个过程特别随性,决定了拍,就拍。如果说事事都很讲究,那就不酷了。
Q:所以说,你这组照片有相当大的随机性和随意性?
A:对。像朴树,就是在他家(拍的),因为朴树平时可能不太适应被拍,所以他就跟我一边聊天一边抄佛经,然后我抓了他的一个侧面,就是这样。
“妆容上的减法与欧莱雅不谋而合。”
Q:那么你对“酷系列”作品的拍摄对象有什么妆容要求?
A:我希望拍到真实的他们,对妆容没有特别的要求,所以如果带妆,那么一定是不掩本色的妆色,BB霜这类提升肤质效果的。
Q:在你看来,电影节红毯上的妆容,哪些细节最影响气场发挥?
A:眉和眼。因为眉眼之间反映的是内在的情绪,相比过去的烟熏、小烟熏,今年的眼妆一直在做“减法”,强调单眼皮的东方美,这与欧莱雅彩妆品轻松易用的风格不谋而合。 “若干年后回忆起来,值得。”
Q:事实上,大家在解读“酷系列”的时候,还是添加了很多旁义,这和你“随性”的初衷有点相悖。你有被误读的遗憾吗?
A:我根本没关注大家是怎么解读的(大笑)。
Q:只是把它当成自己的一套作品而已?
A:对啊,而且我特别认同周迅说的一句话,她说,“好朋友在一起做一些若干年后回忆起来非常美好的事情,特别值得”。我听完了很感动,第二天离开的时候,我给她发了信息,说感谢她在厦门带给我这么好的回忆。
Q:最早工作室听说你要掌镜拍摄的时候,是什么反应?
A:他们……沉默了,每一次聊这个话题大家就沉默(笑)。因为仔细想想,这其实是一件特别不容易实现的事情,而且那么多艺人呢,应该是很难搞的吧。
Q:一开始拟定了多少位艺人?
A:我的第一人选就是周迅 ―― 因为是我来拍嘛,当然要拍自己想拍的人。还有一些人也是我认为比较酷的,但后来考虑了一下,还是应该拍朋友,因为我不想让大家觉得我要借这件事炒作。拍朋友,我们本来就有情感交流,彼此都舒服,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其实在我心目中,还想拍张曼玉和张震……
Q:“酷系列”出来之后,许多出版商和策展人都希望你再出手,但你好像把自己的摄影作品看得比较重?
A:还好。但我的重点是,我自己想玩儿,没问题;你硬要我拍或者写,特别有目的性的那种,效果也不见得一定好。像这次给趣多多写的歌,其实之前歌词已经写好了,后来被选成广告歌的时候,原来的词就不太合适,结果我就跟亚东坐在他棚里,瞎聊天,吹牛,一下午就写出来了,然后现录。
Q:意思是什么时候再出手,要看你的心情呗。
A:是啊(笑),我还是觉得兴趣要大于执行,要不然我也没什么干劲。
“是不是有个人在暗处偷笑着?”
Q:我想听你讲一下《酷》的 MV 的来龙去脉。
A:好。导演你知道,是夏永康嘛,我之前跟他合作过两次,但都是静态大片。当时《酷》出来之后,我想了很久找谁拍 MV,然后就想到了他,因为他有一点暗黑系。其实这支 MV 要去布拉格拍,要拍成什么样,全都是他的想法。
Q:你这回不干涉了?
A:我干涉了!我干涉了才这样的(笑)!但我也不是特别明白情节。
Q:夏永康是要电影感吧?
A:对,他也是这么跟我说的,说想拍一个电影宣传片一样的东西,(但)宣传片的节奏多快呀(笑)。
Q:回到这首歌本身,我觉得它是一首叛逆,不对,应该是冷血的歌,歌词有点儿故意让人不舒服。
A:对!我知道你说的那种感觉,就是有个人在暗处偷笑着,是吗?
Q:差不多,比较不留情面。
A:最开始我写出的曲子不是这样的,没有这么躁,而是悠悠的那种,小调的感觉特别明显,也完全符合夏永康拍的那种冰冷画面感。但是呢,把这首歌交给林夕之后 ―― 我也没和他沟通,一句都没有 ―― 他噌就给我丢了一份词过来。说心里话,当时邮件发过来,我一看歌名《酷》,心里一下子……
Q:“咯噔”一响?
A:就是有点,“怎么用了这样一个和年代轻微脱节的歌名”啊,心里还觉得完了完了(笑)。我记得特别清楚,那天早上刚刚睡醒,没起床,躺床上收的邮件;但等我看完整首歌词,心里反而有点小开心。
Q:峰回路转了一下?
A:对,我就想说,林夕写的“酷”原来是这个意思呀,还挺有趣的。后来我跟亚东沟通,他颠覆性地把编曲给改了,生生改成了有点摇滚的感觉,之前都慢悠悠的,特别舒缓。
Q:不过想让人都理解到“冷血”,或者就像你说的“反讽”的层面,还挺难的。
A:很难。这张(专辑)其实都是这种感觉,你还没听到后面的歌呢,都挺狠,连《如初》的编曲也改了。
Q:为什么要这么狠?
A:其实最早《Dance to the Music》也是一首反讽的歌,Demo 里就有“Swing Time”这句。当时亚东说,要不这首歌就叫《摇摆时间》吧,但我不要,我觉得《摇摆时间》有点太上个世纪了;然后我说,我可以来写这首歌的歌词,比如叫《晃点》,因为“Swing”本来也有“晃”的意思,而且我们这个年代的人都在晃点和被晃点。亚东一听就说“绝了”,结果因为被选成广告歌,所以就没按照最初的思路来。
“还没有找到我的风格,何谈定性?”
Q:你有没有觉得,从《会跳舞的文艺青年》(以下简称《文艺青年》)到这张,概念玩得越来越熟练,但概念之后的形象反而有点模糊?这么解释吧,“文艺青年”的形象立起来了,但到《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以下简称《疯狂》)又把它推翻了;“疯狂”立起来了,这次又准备推翻 ―― 是不是玩过了?
A:我觉得公司会特别感谢你问这个问题。玩过了吗 ―― 让我想想 ―― 有可能吧,但我去年的演唱会就挺过的,今年已经比去年好一些了(笑)。我看过去年录的演唱会视频,我就觉得,我怎么能做一场这样的演唱会呢,观众得多难受啊。因为他们还是以前的观众,是来看“Why Me”的,想看一些可爱的、好玩的、互动的场面,结果李宇春怎么就变“躁”了呢?所以吧,你说的情况可能会在新专辑里,但怎么也比去年要好一些。
Q:那在妆容上,“减法”算不算是一种寻找风格的过程?
A:妆容上表现出的减法其实是为了内在品质的加法,过去对极致唯美的追求,是因为要用彩妆为自己增色,现在做了减法反而更美了,因为彩妆的目的不再是包装,而是为了突出我本来拥有的美。
Q:歌迷还好,反倒是从《会跳舞的文艺青年》开始接触你的人会有点懵,他们也许觉得李宇春不定性。
A:但我不定性的原因在于,隔了一段时间以后,再看之前的专辑,我是不满意的。比如说在做《疯狂》的时候对《文艺青年》不满意,做这张的时候我会觉得《疯狂》创意很好,想法也很好,就是音乐不好 ―― 就是我会不停地研究,结论是我还没有找到我的风格,那我何谈去定性,去统一形象呢?李宇春就应该站在台上唱一首慢版的《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吗?我觉得不是。
Q:出道快 0年了,还没有找到自己的风格,这是不开窍吗?
A:我觉得是一种公平。比如说,有的人要花很长的时间去酒吧唱歌,在最底层打拼,去北漂,然后突然有了一首代表作 ―― 他是“磨”在前面了;我呢?我是先出道,但也同样需要这个磨炼的过程。
Q:而且你磨炼的过程是显性的。
A:对。很多人是在你看不到的时候就一直在磨炼,然后你看到了他的代表作,而我是先跑到幕前来了,但不可能说,跑到幕前来了就等于天赐,就必须得有传唱度很高的代表作,我其实同样需要积累、沉淀,再加上现在自己开始写歌。一句话,我需要出口呀,我得把代表作给写出来呀。
Q:有人把你的经历写成了一篇文章,从 7岁参加高中的比赛,到“超女”,再一路到今天,只不过刻意隐藏了你的名字。这篇文章的核心思想是,如果只看履历,这种人生简直可以用“上天待人不公”来形容,但恰好你就过着这样的人生。
A:(思考了很久)我觉得自己最大的问题是,我没有那么多感受。比如说听到一个天大的喜讯,也挺高兴,因为是特别好的事情嘛,也是特别好的人生新体验,但我不至于……欣喜若狂。说我做了那么多事情,我不觉得有多么不可思议,可能列出来很漂亮,但在做的过程中,我没有想太多。我算特别木讷吧?
Q:应该说是不知不觉走到了这一步,没有刻意找一个攀爬的目标。
A:对,我没有那么多构想,比如去年本来想出专辑,没问题,在计划内;演话剧,也没问题,我能做。可是我万万也没想到我会去当“快男”评审,也不知道还有一个国际大奖 ―― 就是直到今天,我都不知道我还会遇见什么。9年前,我不知道我会遇见
  • 推荐栏目:发朋友圈句子其他范文(可搜索)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