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作文楼| 句子| 历史人物| 范文|
W范文网

治未病秉古创新定制大健康

如果要普通人说一说中医药领域新近最热门的词,“屠呦呦”肯定是一个,“治未病”也是一个。中医治未病工程的全面实施与深度推进,是国家为构建“健康中国”大健康体系推行的战略战术。对百姓来说,最直观的受益就是防病治病手段多了,花钱少了,离长寿更近了。但是怎样在百花齐放的新手段中做出合理选择?甚至怎样辨别百鸟争鸣中的不和谐音?只关心街头巷尾冒出的养生会所”足浴店”“艾灸馆”可不行哦!我们邀请全国治未病领域领航的专家们来给大家指指路。

杨建宇 中华中医药学会《光明中医》杂志主编、教授、主任医师,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副主任委员。

杨秋莉 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所教授、医学心理学研究室主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医心理学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商洪涛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治未病中心主任。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亚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

杨才德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科主任。中国针灸学会穴位埋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针灸学会埋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兰州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贾跃进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治未病中心主任,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务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副会长,山西省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李福凤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教学实验中心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诊疗仪器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医诊断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治未病就是预防吗?非也。

治未病就是足疗、按摩、药膳、药茶、浴疗吗?非也。

治未病是一种理念,是一种贯穿中医干预人体健康全过程的防病、治病的谋略,是诸多养生方法、治疗方法共同遵守的法则,也是中国医药卫生界最早的“预防为主”思想的理论与实践大成。

新思辨:治未病之“近痛”与“远路”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 杨建宇

治未病至少延伸有三大方面的内容——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最早提出实施的治未病预防保健工程,强调了治未病最主要的内涵思想,即未病先防,这是治未病必须要走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然而并非全部。割裂“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把“治未病”简单等同于预防保健,等同于按摩、药膳、足洗等,显然是以偏概全。

由于对“治未病”的认知有层次上的不同、有准确度的差异、有方法角度上的偏差,表现在具体“治未病”的措施、方法上就五花八门。目前,有个别不良居心之人借“治未病”之名,行非法之事,而致“治未病”繁纷杂芜、鱼目混珠,成了中医治未病之“伤”、之“痛”。如何少受伤、少受痛?对群众来说,一个原则就是有病治病找正规医师,无病保健找正规技师。我国目前几乎所有职业都持证上岗,医疗机构必须有医师执业资格证书,养生保健机构必须有营业执照。

如治疗疾病之刮痧人员,应该持“中医刮痧师”上岗证;而养生保健之刮痧人员,是“刮痧师”,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刮痧师不是医务人员,而“中医刮痧师”是专业的医务人员。 “刮痧师”证书上没有中医行政管理部门的公章,即使有的加盖有行业协会学会培训中心的公章,也不能作为执业行医的资格证书。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治未病”前路的远大和宽广。人类战胜了饥饿与寒冷,基本战胜了急性传染性疾病之后,又被慢性疾病所困扰,却无良策、妙方。治未病之“预防为主”思想,则是解决当前乃至未来人类医学难题的理论指导。“有病防变”是中医药最重要的临床工作,也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中治未病最核心的内容。而“愈后防复”思想,是力争疾病治疗康复以后防止复发。中医治未病贯穿医学临床全过程,关爱生命全过程,使民政部十三五规划中提到的“医养”问题有望落地、解决,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

互联网+时代,中医药正走向数字化、智能化、全球化,而在具体服务方面,走向人性化、私人化、精确化。尤其是中医治未病的“私人定制”特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青睐。古老中医治未病借助新科技腾飞,正在走向新的辉煌!

有的人安稳沉静,有的人喜好交谈;有的人冬天不怕冷,一到夏天便汗流浃背、口干舌燥;而有的人喜温怕凉,天一变冷就要添衣,却不畏惧炎炎夏日。认识自己的体质,是治未病的第一步。

循经典:测人格辨体质,个体诊疗“五态人”

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所 杨秋莉 王昊

常言道,“人一过百,形形色色”“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从中医学角度分析,这是因为个体阴阳气血等的差异,体现在外部即人格与体质类型的不同。你是否想过,人体健康与否、易感何种疾病,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你是否想了解,自己可能具有什么样的人格与体质?

人分五态,天人相应

中医学对人格、体质类型的最早记载见于《黄帝内经》。《灵枢·通天篇》基于阴阳之多寡而将人格分为五型,即: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与阴阳和平之人,称为“五态人”。《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基于阴阳五行学说分为木、火、土、金、水,又细分为二十五型,称为“五形人”。

五态人与五行人各有其生理与心理特征,表现在人格、举止、体态、神情、体质结构及治疗等多方面。如太阳之人,其人格表现“好言大事,志发于四野”;其体质结构“多阳而无阴”,整体是一种外向、自大、昂首挺胸的阳盛之态。太阴之人则表现为“阴血浊”“好内而恶出”,“多阴而无阳”,整体是一种内向、孤僻、卑躬屈膝的阴盛之态。

以上列举的阳盛、阴盛的状态都不是中医学所倡导的“阴平阳秘”、心身健康的境界。

先辨后养,整体调治

《内经》中提出的五态人、五形人理论,表面上将不同人格、体质进行分类、分块阐述,其实质却恰恰顺应了中医学提出的整体医学模式,且符合中医学“天人相应”“形与神俱”的生命整体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生理的共同调养。如何帮助人们便利、专业地整体调节心身健康,花费更少的时间、更少的成本,使更多的人得到正确的养生调理?五态辨识调心养身系统应运而生。

五态辨识调心养身系统主要包括人格、体质两方面的辨识和调养方案。

在辨识人格方面,系统采用的是“五态人格测验”。该测验系由我国老一辈中西医结合神经精神病学、医学心理学专家薛崇成教授和杨秋莉研究员于 988年编制完成,并于2008年进一步修订全国常规模型。测验将人格分为5类:太阳人,少阳人,少阴人,太阴人,阴阳和平人。该测验填补了中国没有自己的人格测验的空白,现已成为我国通用人格测验之一。

在辨识体质方面,系统采用的是“五五体质检测”,其理论基础源于中医学的气血阴阳的虚实及机体功能特征。测验将体质分为 3类:阳热质、阴虚质、阴寒质、阳虚质、气虚质、血虚质、气滞质、血瘀质、偏湿质、偏痰质、偏燥质、偏风质、平人质。目前,五五体质检测已成为中医学领域重要的体质测验之一,在临床、科研及治未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你是太阳人,还是太阴人

五态辨识调心养身系统以上述“五态人格测验”“五五体质检测”两项测验为基础,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多年来各方专家的临床经验,设计制定了适合于每种人格、体质类型人群的调养方案。受测者回答标准题目,得到一定分数,计算机软件系统由此得出受测者人格、体质的类型,再将结果返回系统内部数据库,智能得到专属于每位受测者个人的调养方案。调养方案可包括从饮食、心理、音乐、行为、起居等多方面。

例如,某人性格中“阳”的成分较多,在测试中于“太阳”维度获得高分,其它维度分数较低或中等,此时得到结果为“太阳人”;同时其体质中阳性、热性的成分较多,在测试中倾向于选择阳热质加分的选项,其它体质得分较低,此时结果为“阳热质”。人格、体质类型的差异是疾病易感性的物质基础。人格、体质类型不同,其健康状态及其疾病易感性、对外界环境和四时的适应能力和反应能力都不同,因而感受同一致病因素,不同的人发病与否、患病程度及发病的证型也会不同。综合人格和体质,将获得个体化的辨识结果和调养建议。

延伸阅读:太阳人如何调养

太阳人的人格特征主要有:刚毅、勇敢、有进取心、敢于坚持自己观点、敢顶撞、傲慢、自用、冲动、有野心、有魄力、任性而不顾是非、暴躁易怒等。这类人的优点是有抱负、有活力、有自信,充满激情,有坚定的态度和信念,工作及生活中能够坚持自己的意见。但有时候,既要有自己的主见,又要尊重、听取别人的意见,处理事情时态度灵活也是必要的,要懂得适应环境,遇事三思而行,想发火时应适当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可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调养保健。如在音乐调养方面,这类人虽偏好节奏轻快、色彩明亮型乐曲,但应有意识地多听一些节奏轻缓、旋律圆润的安静型乐曲,如《梁祝》《二泉映月》等,以培养人格中“阴”的成分。在行为调养方面,应戒烟限酒,宜练习气功、瑜伽,多培养书画、围棋等安静的兴趣爱好。在饮食调养方面,应保阴潜阳,宜清淡润泽,可多吃芝麻、糯米等,可常食水果、蔬菜食物,忌辛辣燥烈食物,对于牛羊肉、狗肉、鸡肉、鹿肉等温阳食物宜少食用。

个体诊疗,各取所需

中医学历来视人为有机整体,五态辨识调心养身系统是中医学整理观及“治未病”的预防理念的具体体现。通过运用五态辨识调心养身系统,人们能有效辨识自身健康状态与个性、体质因素相关性,并根据五态人格-体质类型的偏盛偏衰的不同加以调养纠正,制订个体化诊疗方案。

经过课题组的不懈研究与推广,现五态辨识调心养身系统的纸质版测验已应用于多数中医心理学类学术研究中,大众也可于特定医院或诊疗和研究机构中体验;软件版测验也正在相关医院或社会养生机构中运用(需特定中医四诊仪);如想体验适用于个人或公司电脑平台的软件版测验,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联系本课题组,以获得系统化的公益测试与指导建议。

李时珍曾说:“饮食者,人之命脉也。”“养生之道,莫先于食。”“今天吃什么?”“吃什么才健康?”是每天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也是一门大学问。不过只要记住“四个‘五””原则,这个大学问便十分简单。

遵原则:四个“五”摄食养生益终生

江苏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 商洪涛

南京中医药大学 邓银香 商竞宇

早在两千年前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就已有关于饮食养生的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验之于今日,仍不失为饮食

  • 推荐栏目:发朋友圈句子其他范文(可搜索)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