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作文楼| 句子| 历史人物| 范文|
W范文网

那些孩子发烧的“俗话”有道理吗

兰晓雁+栾兆琳

提到发烧,总有一些我们经常挂在嘴上的“俗话”,比如怎样怎样就容易发烧啊,再比如发烧之后不要怎样怎样啊,等等。这些“俗话”真的有道理吗?道理是什么呢?

“天凉了,多穿点,别冻得发烧了。”

这句话的科学性有待商榷。

一些新妈妈担心孩子受凉,总是里三层外三层地裹着,可奇怪的是孩子穿得越多越容易发烧。原来,孩子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新陈代谢旺盛,穿得过多,加上活泼好动,容易引起出汗,这时毛孔大开,遇到冷风一吹,寒邪很容易侵入体内诱发感冒发烧。

防治之道:

给孩子适当少穿点,维持一种稍凉的感觉,全身毛孔就会收缩,处于紧闭状态,即使运动后也不容易出汗,更不容易出大汗,尽管有冷风吹来,很难直接入侵体内,对身体的伤害不是太大,最多打几个喷嚏或流点清鼻涕而已,只需喝些温开水,避免直接吹风,很快就会缓解。老祖宗不是早有告诫吗?“若要小儿安,须带三分饥和寒”乃是育儿经验的高度概括,可谓精辟之至。

“孩子总爱在半夜烧起来。”

这种现象常见,可是并不是孩子更容易在半夜烧起来。

究其原由,与服药不当有关。一般服药都是三餐及睡前各服 次,每次间隔约4~6小时,所以白天都能有效控制发烧,但睡前吃药最晚也在晚上 0点左右,到下一次吃药时间已是翌日早上7、8点,其间历时达9~ 0个小时,控制发烧的药物疗效早已消失,而引起发烧的原发疾病依然存在,体温自然又会上升。

防治之道:

规律使用退烧药,改变餐前、睡前服药的习惯,将药物大致分成均等的3份,在每天上午8点、下午4点、晚上 2点左右喂服。同时,积极治疗引起发烧的原发病,半夜发烧现象可望减轻或消失。

“大夫,我们打个退烧针吧,烧这么高,退得快点。”

这个想法不科学。

年轻父母由于对孩子发烧有偏见,动辄要求医生打退烧针,如复方氨基比林、安乃近针,甚至地塞米松针,来个闪电式降温。殊不知一来病因未弄清,笼统地退烧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烧退了又可能再升高。二来扰乱了病孩的体温曲线,给医生的诊断带来困难。三来增加了药物的副作用。以氨基比林为例,可引起白细胞抗原结构的改变,导致血中白细胞减少,比氯霉素更厉害。对某些宝宝还可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过敏体质宝宝可能会发生皮疹、荨麻疹,甚至剥脱性皮炎,可谓险象环生,很容易出意外。

防治之道:

一般来说,低于38.5℃的发烧,不会引起体内环境的紊乱而造成损伤,多可通过休息、饮水等措施缓解,不必使用退烧药物。当然,如果体温过高,特别是婴幼儿常可因之而发生抽风等严重症状,这时就需要起用一些较为“厉害”的降温措施,如物理降温(温热水擦浴、冷盐水灌肠等)、药物降温(安乃近滴鼻、扑热息痛口服或打退烧针)。

“吃点清淡的。”“别吃太饱。”“想吃甜的呀?好了再吃吧。”

这几点注意很正确。

父母大多认为,孩子发烧了,从增强机体的抗病力出发,应该尽量多吃一点,获得更充分的养分,以促进感冒早一点康复。医学专家的最新答案却是否定的,并认为发烧时宜饿不宜饱。奥妙在于适度的饥饿状态,可以使机体产生大量对抗急性细菌感染的物质。阿姆斯特丹学术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免疫系统对进食和饥饿的反应有所不同,禁食一天后的化验检查显示,血液中一种称为白细胞介素-4的物质水平升高了4倍,正是这种物质能促进机体产生抗体。

吃太好也不利于发烧康复。因为一般所谓的好食品,不外乎肉、蛋类,蛋白质含量丰富,但是蛋白质的“剩余热量”高(医学上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大大超过另外两种产能营养素脂肪与碳水化合物,大量进食这类食品,无异于“火上浇油”,使发烧的孩子体温更高。

吃甜也应当节制。首先,孩子生病后消化道分泌液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食欲已有所下降,若再进甜食,大量消耗维生素B ,则消化液将进一步减少,食欲岂不更差?再者,甜食会对免疫力产生消极影响。日本大学药理学专家田村丰教授的试验显示,假设血液中一个白血球吞噬细菌的能力平均为 4,吃了一个糖馒头之后就降为 0,吃一块糖点心之后就降为5,吃一块浓奶油巧克力之后降为2,喝一杯香蕉甜羹后则降为 ,这样不就延长了病程吗?

防治之道:

孩子发烧要少吃甜食与高蛋白,至少不能增加蛋、肉等的进食量。三餐食谱力求清淡易消化,多给一点富含维生素与矿物元素的食品,如粥类、蔬菜、水果等。

“都冻得哆嗦了,快再给他加床被子。”

这是一个误区。

不少新妈妈误认为孩子感冒发烧是着凉所致,自然地想到要保暖,用“捂”来对抗“凉”。于是便出现了这样的“奇观”:一方面催促医生给?打退烧针,开退烧药,另一方面又给孩子加衣添被,夏天也不敢开空调、吹电扇。殊不知,孩子体温本来就高了,又如此捂着,不利于体表散热,会引起大量出汗、脱水、循环血量减少,甚至出现休克、呼吸循环衰竭等严重后果。这便成了“捂被综合征”,一个事成了俩。

防治之道:

将患儿置于温度较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少穿一些衣服,以增加皮肤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通过传导、对流、辐射等方式来散发体内过多的热量,这样不但不会使病情加重,还可避免机体的消耗增加、抵抗力降低以及抽搐的发生。

“终于退烧了,好了,没事了。”

退烧后不要掉以轻心。

孩子发烧会把父母的心悬得很高,待体温一降也就随之踏实了,却不知道退烧并不意味着彻底治愈,还需要调理。比如,宝宝烧退以后常常会感到疲乏,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容易出汗。这些症状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发烧对机体造成的损害没有修复。一般说来,发烧对人体的不良影响有两大方面:一是对物质代谢的影响,二是对器官活动的影响。发烧可以使脂肪的消耗增加,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增加,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道的运动与吸收功能降低。此外,水分消耗也很大。这些病理改变都需要一个逐渐恢复的过程。

中医学认为,发烧会消耗人体的津液。津液是人体的物质基础,津液不足,会影响人体的一些生理功能。津液亏虚会产生内热,胃的津液不足会使消化功能失调,使患儿食欲不振,大肠津亏会使患儿大便干燥,阴虚内热会使患儿出现烦躁、颧红、盗汗、手足心热等症状。这些症状如果不能及时予以调理,往往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防治之道:

孩子烧退以后,父母不能马上“收兵”,而应请中医药大夫进行病后调理治疗。中医中药可以进一步清除体内的余热,并可使机体各器官的功能得以恢复,从而消除烧退后出现的食少、便秘等一系列症状。

  • 推荐栏目:发朋友圈句子其他范文(可搜索)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