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W范文网作文频道精选小学生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优秀作文投稿!
在线投稿
作文大全 > 初一作文 > 网络语言来袭我们该如何应对?

网络语言来袭我们该如何应对?

发布时间:2021-04-19 07:04:46 作文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魏金梅

20 4年年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通知》,对于使用网络语言、仿照成语生造词语等情况发出禁令。在“喜大普奔”“人艰不拆”这些网络热词从互联网热到电视媒体的今天,我们应当如何面对网络语言呢?

一、网络用语的产生及影响

网络用语,多由谐音、错别字改成,过去的“偶”“稀饭”等是网友自娱自乐独创的,而近年来的“杯具”“给力”等是网友从社会新闻报道中提炼而来的。后来,又出现了“十动然拒”“喜大普奔”这些打破语法常规而组合在一起的网络用语。

网络语言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具有强大的语言生命力,网民创造了许多新鲜的语言材料,极大地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手段。比如“雷”字,雷本是名词,但经过网民的创造,现在既是动词,又是形容词,极富表现力;“宅”同样如此,由一个名词变成动词、形容词,宅男宅女,真是一字尽得风流,传神之极。

另一方面,网络语言也对我国规范的语言文字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主要表现在:

网络语言语音失范。一些网友在表情达意时,为了突出搞笑效果,往往只取其音而不论其本义,如腻害(厉害)、浓重(隆重)、镁铝(美女)等,这些词语乍一看很新鲜,但与汉字、汉语词的规范用法相差甚远。

网络字词使用失范。今天的汉语网络世界,各种生造词、错别字随处可见。网民随意地更改原词形,利用同音或近音字创造新词,对汉语固有词赋予网络新义等,如“人艰不拆”“累觉不爱”等词语,表意含混,无一不是硬性缩略、强行拼装的结果。

网络语言语法失范。语序和虚词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汉语本没有词形变化,但在网络上,一些网民模仿英语名词“数”的变化,在汉语名词后加复数词尾“s”,如“小伙伴s(小伙伴们)”“同学s(同学们)”等新词,用“s”来替代汉语中表复数的词缀“们”。

网络标点符号失范。网络上流传的“咆哮体”使用大段大段的叹号,严重破坏标点符号的使用规范。另外,越来越多的人发微博等采用空格来代替标点符号,这造成了标点符号的缺失、误用、重叠使用等不规范现象。

二、网络用语的使用小贴士

首先,对生造成语要慎用或者不用。

中国的成语中有一个“鳏寡孤独”,鳏是指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是指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是指年幼丧父的孩子,独是指年老无子女的老人。这四种人的共同特点是没有劳动能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这个成语将四类有共同特点的人放在一起表达一个意思,有很清晰的逻辑关系。今天的汉语网络世界中网民随意地创造新词,如“喜大普奔”这个词,与“鳏寡孤独”相比,毫无逻辑性,只是简单地把“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四个成语生硬地拼凑起来。喜闻乐见是一种审美评价,指一种艺术形式得到大众的欢迎。大快人心则是坏人得到惩罚,人们长期压抑的情绪得到宣泄。这两个成语所表达的情绪不在同一个层面,硬凑到一起,缺乏逻辑,缺乏语言的智慧。

汉语是有高度、有精度、有美感的语言,不容轻易破坏。这类生搬硬凑的语言如果不加以限制,任其在大众媒体上泛滥,会降低语言系统的权威性和语言的美感。

其次,严格抵制低俗的网络语言。

如果把语言比作一条流动的大河,网络语言则使这条河流变得生动而丰富,比如“蛮拼的”“萌萌哒”,令人一听便可会意。既然是河流就可能泥沙俱下,良莠不齐,比如“屌丝”“装逼”“逼格”,这些就显得格调不高。冯小刚曾直言,称自己是草根是自嘲,称自己是屌丝那是自贱。

人民网在今年6月份发布的《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指出,按照原发微博提及量排行,“尼玛”“屌丝”“逗比”“砖家叫兽”的转发率最高,均超过千万次。这披露了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现实——海量的低俗语言,正在构建一个相对闭合的话语场,并在论坛、微博、微信以及网站全方位无缝隙渗透,使人无法逃避。不仅如此,鉴于网民无穷的创造、再创造能力,低俗用语更是“如野草一般疯长”。网络低俗用语的“疯长”,加剧了网络戾气的蔓延,使得过去以情绪发泄为目的的网络谩骂更加难以约束,以恶意中伤为手段的语言暴力更加严重,而以粗鄙低俗为个性的网络表达更加粗鄙。对此,青少年国学教育办公室主任蔺玉红呼吁广大青少年朋友要自律,自觉使用规范用语,多吸收“给力”“萌萌哒”这样向上向善的网络语言。

再次,在写作中尽量少用网络语言。

一些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在民间俚语中存在,能表现出时代特征。但是,在写作中,我们还是应该严格强调汉语言的纯净,过多地使用网络语言,会让文章显得不够庄重。除非是需要娱乐、搞笑的文章,适当用网络语言,显示和当下时代的一种接轨。在纯粹的语言环境中,还是要尊重汉语的纯洁性和规范性。

今年高考,广东、河南等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就明确提醒考生,答卷时不得使用网络语言。虽然这样的限定更像是一种权宜之计, 即使考生在答卷时有所规避,但下了考场,教育部门就无法对其进行管理了。不过这样的限定也给广大师生提了个醒,在写作中应该尽量少用网络语言。

三、自然应对网络语言来袭

语言是一种工具,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新。不同年代的人,会发明出属于他们的新词汇,以便更准确地表达特定年代下的特定情绪、观点。网络语言是这个时代的年轻人表达自己的方式,它不仅时髦,更重要的是接地气。这些语言通常在网络社交中被使用得比较多,在工作、家庭生活中就用得比较少。

没有生命力的语言会在时间中自然被淘汰。那些被发明出来的新鲜词语中,一些好的词语会被留下来,一些不好的词语流行了一阵子就自然会被淘汰。现在,“酱紫”“油菜”“菜花”出现的频率已经没有以前那么高了。

语言是一条流动的河流,其魅力恰恰在于流动的鲜活之美。网络语言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活的发展与民众有表达的诉求。对待生造词,应该慎用或者不用。对向上的、积极的网络语言,我们可以吸纳,同时坚决抵制低俗的网络用语。另外,在写作中应当少用网络用语。当然,也不必对当下的网络用语过分紧张。网络语言在使用的过程中,新鲜劲过后,会逐步过滤,恢复到正常状态。

(参考资料:光明日报《网络用语有失规范之处》,新民晚报《当

  • 推荐栏目:诗歌发朋友圈句子其他范文(可搜索)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