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作文楼| 句子| 历史人物| 范文|
W范文网

万件民族服饰 流淌文化长河

走进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很多海外学者和团体来到北京服装学院时,民族服饰博物馆都是他们的必来之地,上万件少数民族的精美服饰让他们惊叹。同样被震撼的还有北京服装学院的学生,一次次在玻璃罩外的“写生”,让他们通过对每一件服饰的结构和纹样的分析,了解到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独特魅力。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服饰类专业博物馆,是集收藏、展示、科研、教学为一体的文化研究机构,作为目前全国最好的服装专业博物馆之一,民族服饰博物馆现有展厅面积2000平方米,设有少数民族服饰厅、汉族服饰厅、苗族服饰厅、金工首饰厅、织锦刺绣蜡染厅、奥运服饰厅、图片厅等七个展厅,还有供教学及学术交流活动使用的多功能厅以及与观众实现互动的中国民族传统服饰工艺传习馆。 七大特色展厅 诉说民族服饰文化 目前,民族服饰博物馆收藏有中国各民族的服装、饰品、织物、蜡染、刺绣等一万余件,博物馆还收藏有近千幅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拍摄的极为珍贵的彝族、藏族、羌族的民族生活服饰的图片。 据《纺织服装周刊》记者了解,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藏的服饰是从全国各地收购而来的,也有一部分是热心人士捐献的,还有少部分由民族服饰收藏者向博物馆推荐。如在织染绣品厅陈列的上百种绣片和蜡染制品,有的是还未来得及缝到衣服上的绣片,有的则是破旧服饰上保留下来的完整绣片。 走进博物馆,你会被琳琅满目的各少数民族服饰迷花了眼,虽然这里聚集了上万个藏品,但它们无一例外地表达了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智慧和特色审美。赫哲族的鱼皮衣、海南黎族的树皮衣和汉族服饰中的竹衣让人惊叹少数民族就地取材的智慧;瑶族的“狗尾衫”有两条长长的带子系在身后垂下来如同犬尾,这是因为瑶族人认为自己的祖先是一只五色的神犬;纳西族的“披星戴月装”则体现了纳西族妇女勤劳的一面,星星和月亮的图案寓意妇女天不亮就要出来劳作,而背部的设计还起到对人体的保护作用。 土族的腰头采用彩虹色的渐变色绣制,颜色变化十分自然,这是少数民族服饰与现代化工业成衣的最大区别,因为这些服饰都是从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中脱胎而来,它们的灵感来自于大自然,也终将回归到充满劳作感的实际生活中。与汉族服饰相比,少数民族服饰的制作工艺并不十分精细,但却在图案和款式上追求审美与实用的统一,既彰显了民族智慧和文化,同样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据了解,博物馆每年都会组织团队去少数民族地区考察和收集藏品,但这个过程也越来越难了,随着时代的变化,能够静下心来搜集、整理“老物件”的人越来越少,但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仍在坚持与守候,为向社会各界展示中华民族服饰文化贡献力量。 教学寓于展览 实践反哺教学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现设有民族服饰文化研究中心和民族服饰文化方向硕士点,20 4年5月和8月,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贺阳带领研究生到贵州、南通进行蓝染考察,探访当地的蓝染作坊和手工艺人,不仅与手工艺人交流、学习染布方法,还在当地购买布匹和染料,带领学生现场学习,然后把老师和学生们制作完成的成品带回北京布展。 0月中旬,“采蓝——中印蓝染考察文献展”在北京服装学院开幕,贺阳表示,“传统手艺在进入现代社会后,使用率越来越低,很多人开始忘却了这些传统的手工艺,这是非常可惜的,作为民族服饰博物馆,只要是优秀的传统技艺都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传承的。” “博物馆每年都有计划地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和手艺人来学院为学生现场讲授。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学生们走出校门进行实践活动增加了见识,也从传承人的实录中加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最后还要自己动手实践。而对于企业来说,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传统的工艺融入到他们的产品设计中,手工艺决定了个性化,每一件手工制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我相信这些技艺也对企业去除产品的同质化有帮助。” 教学寓于展览,实践反哺教学,博物馆立足于服装学院的教学需要,将传播传统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教学相结合。正在北京服装学院攻读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硕士研究生的谢菲不仅是民族服饰博物馆的“常客”,同时也是其教学与科研、实践结合活动中的参与者。 在蓝染考察中,谢菲深切感受到了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尽管这些手工艺人生活在偏僻的深山里,但他们对于图案和色彩的想象力十分鲜活,并且贴近大自然。“在贵州和南通,我汲取了自然对艺术的养分,这和我们在城市里看一场秀的感觉完全不同。看秀只能在表面上了解设计师的想法,但在这次考察中,我明白了一个简单的纹样就是一次永恒的传承,背后透露的是人们质朴、单纯的生活状态。” 谢菲坦言,“去考察之前,我也接触过一些扎染类的工艺,自己特别想做出一些创新、猎奇的东西,经过实地考察我才明白,真正的美实际上是一种很纯粹的东西,只要把一个元素做到最好就是最经典的东西。” 【展厅档案】 织染绣品厅 指尖上的文字表达 织染绣品厅集合了我国少数民族刺绣、蜡染等工艺制品。刺绣是伴随着织物的诞生而逐渐兴起的,其用丝、棉线在布帛、绸缎上借用针的运行形成花纹图案。刺绣在民间服饰中运用极广,南北方民族都用刺绣来装饰衣物。刺绣的种类很多,有辫绣、锁绣、绞绣、堆绣、马尾绣、绉绣、数纱绣、十字绣、打籽绣、蹙金绣、锡绣、镂空绣、剪贴绣等等。唐代时,蜡染的绘制工艺便已发展到鼎盛阶段。当中原蜡染渐被缂丝、织锦、刺绣等工艺取代时,在西南、中南的苗、瑶、布依、仡佬等民族中,蜡染却依然世代相传,并以其朴素清新的风格展现出永恒的魅力。 汉族服饰厅 华夏文明的服饰缩影 这里展出的是汉族近现代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服饰。汉族服饰既有统一性,又有因不同风土人情、不同时代背景而形成的差异性;其文采斑斓,形态多样。汉族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精神信仰,社会习俗、审美趣味紧密相关。汉族服饰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多彩的形态样式,体现了几千年来汉族人民为适应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所表现出的聪明技巧和理想创造,也显示了其与各少数民族长期的、多方面的文化交流。汉族服饰的材质、色彩、造型、纹饰独具特色,其针针线线、点点滴滴无不折射着汉族含蓄委婉、典雅端庄、简约笃实的普遍价值取向和审美特征。 少数民族服饰厅 一部活的服装发展史 属于平原文化的北方各民族的服装款式在丰富中趋于统一,多为大襟或斜襟式宽大厚实长袍,服装材料以皮毛、毡、氆氇和锦缎为主,装饰物则以华贵的金银、珠玉、珊瑚、松石为主。满、蒙、藏、鄂伦春、鄂温克、维吾尔、塔吉克、哈萨克等民族均是如此。属于山地文化的南方各民族的服饰多为上衣下裳式,服装材料以棉麻为主,其服装的款式变化之多和装饰形式之丰富可谓瑰丽多姿,这是山地文化的特征所决定的。南方民族中,服饰最华丽的是施洞苗族的银装绣衣;最古朴的是黎族、佤族的贯头衣;最奇的是瑶族的狗尾衫;最秀丽的是傣族的短衣筒裙。 苗族服饰厅 服饰图案凝结的史书 在中国南方民族中,苗族服饰是最为丰富多彩的。苗族有一百余个支系,就有百余种服饰,从精细华美的施洞苗服饰到原始粗犷的南丹苗服饰,风格款式各异。贵州是苗族服饰最为精美之地,刺绣、蜡染、纺织、银饰都极为出色,充分体现出富有特色的苗族服饰艺术。苗族是一个民族意识和艺术才华都很强的民族,他们不仅将文化传统倾注于口头文学,更将它倾注于服饰图案之中,其不仅有记述人类起源神话的“蝴蝶妈妈”和苗族祖先英雄故事的“姜央射日月”等图案,更有追述苗族先民悲壮迁徙史的“黄河”、“长江”、“平原”、“城池”、“洞庭湖”、“骏马飞渡”等主题图案。 金工首饰厅 精湛工艺蕴藏幸福寓意 在传统观念中银饰可以辟邪,有吉祥幸福的寓意;在现代观念中,银饰则显示富有和美丽。各民族崇尚银饰的习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北方民族与南方民族,由于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不同,显示出迥然不同的装饰风格,甚至在同一民族中的不同支系间,银饰也有很大的差别。例如,苗族中的雷山短裙苗,其银饰从造型到装饰纹样都体现出原始粗犷的文化特征,而文化更为发达的施洞清江苗银饰却精致细密。所以,这些差异极大地丰富了银饰的种类。银饰可分为头饰、耳饰、项饰、胸饰、镯、戒以及镶饰衣物的银泡、银花、银片、银铃等等。  
  • 推荐栏目:发朋友圈句子其他范文(可搜索)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