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作文楼| 句子| 历史人物| 范文|
首页>信函>马跃:收藏不是发财梦

马跃:收藏不是发财梦

img src="uploadsimages20 4 2280d942f66d599 072.jpg" >

潘家园鬼市,十年雷打不动

20世纪90年代初,马跃辞去政府公职投身商海。在那个大时代里,对于像马跃这样勇敢的开拓者来说,挑战与机遇无处不在,财富积累也是迅速的。经历了四处置地的初级阶段,马跃忽然有了新的追求:玩收藏。那时候文物艺术品流通的渠道有限,和大多数收藏爱好者一样,他的收藏也是从瓷器开始,从友谊商店和燕莎商城开始的。

但是没过多久,马跃的注意力便转移到了潘家园和古玩城。在官方特许的商场里,他最多买到清代的瓷器,哥窑汝窑不过如此,明代或者更早的文物艺术品是不被允许的。当他走进北京古玩城和潘家园旧货市场的时候,一下子被扔进了八千年的华夏文明里,“这就好像你原来在小河沟里玩儿,突然一下把你推到大海里,瞬间就觉得小河沟太无趣了。”

接下来的十年,只要人在国内,马跃雷打不动出现在每周六潘家园的“鬼市”上。不管是夏日三伏酷暑,还是冬天三九严寒,都无法撼动马跃心中的热情。当时还是企业家的马跃,走到哪儿都是被人照顾的,酒店稍有异味他便要退房。但在潘家园,烈日当头与人摩肩接踵,他都不觉辛苦。马跃就以这样一种姿态,告诉所有的古玩商:“我要。”

但和很多收藏爱好者的成长道路不同,他没有从零开始的过程,起步就是“掐尖儿的”。这是古玩商们送他的雅号,意思便是:手头没有好东西,就别去找马跃。掐尖儿带来了好处,是在后来马跃需要淘汰的初级藏品不多。但同时也带来了风险,万一这个尖儿没掐中,损失必然不菲。

幸好,马跃的第一份工作是搞科研的,在研究的岗位上一做就是七年。这段经历让他掌握了一套完整的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研究事物和判断事物的方法。当他面对眼前林林总总的古代遗存时,这套方法帮了他不小的忙。历来学院派和实战派之间横亘着一条隐形的巨大鸿沟,学院派多隔着玻璃罩观物写文章,而实战派过手器物无数却少了文化积淀,难得马跃成为一位实战派出身的研究学者。

在这方面,马跃有一位偶像:大收藏家王世襄先生。老先生常说自己不是收藏家,只是个玩家。但能玩物成家,自是非同一般的境界。王世襄在《自珍集》中曾这样写道:“此集所录,大都掇拾于摊肆,访寻于旧家,人舍我取,微不足道,自难有重器剧迹,在收藏家心目中,不过敝帚耳。”话虽如此,但他玩得好,研究得深,这正是马跃崇尚的收藏境界。

所以,在学院与实战之间,马跃从来不愿失了平衡。他的近千件藏品中,够得上文物等级的足有几百件,十几年收藏之路上他过眼过手的器物恐万件有余,算下来平均每天都得看上两件。与此同时,马跃跑遍了国内外知名博物馆查看馆藏文物,当然看书著文更是不可少的,他要让自己的实践经验不仅仅停留在一种感知,而是转化成白纸黑字的学问。

上周和西周,相差三千年

马跃玩收藏十多年,从掐尖儿起步确实让他成长飞快。但“人有失足,马有失蹄”,成长的代价也是惨痛的。那时候马跃已经不是初级的收藏爱好者了,他对自己的知识和眼力足够自信。面对那组青州石造像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撞上了很大的机缘,还找来自己信赖的专家一同鉴定。万万没想到,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打了眼。巨额的学费就这样交了,这让马跃深刻认识到,收藏是一条永无止境的学习之路。

辨真假、看新老,在初级收藏爱好者看来,这是最难的事情。但到了马跃这样的段位之后,判断真假新老,并不是难事,有时候甚至是“一眼货”的事。他开玩笑说:“上周和西周,差了三千年。怎么会看不出来呢?”然而,在“一眼货”能力的背后,必须有大量的实践和深厚的积淀。马跃在他《收藏家的素质养成》一书中这样写道:“收藏家一定是学问家、艺术鉴赏家和实践家。”对于初级爱好者,马跃有很多建议:第一是避免“羊群效应”,多问自己:“我喜欢吗?”然后才是考虑什么值得收藏。第三当然是要多读书,《中国通史》《中国美术史》和分门别类的指南书籍,层次更高的还要读《人类发展史》。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寻求一位道行高深的老师引领入门展开实践,闭门造车是最应该回避的。

有数据显示,中国当下的收藏爱好者有一亿人左右。但马跃说,他们绝大多数不是在收藏,而是投资。在他看来,这种意识需要改变。收藏热兴起的这些年来,大众传播讲给人们的“捡漏”故事,专家们不切实际的“估价”,拍卖会创下的天价纪录,似乎在引领大众进入顷刻发财,快速致富的梦幻。这些导向,成了收藏扭曲、畸形发展的大力推手。马跃常说:“收藏不是捡漏,也不仅仅是投资,收藏是一门学问,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复兴的使命。”

马跃把收藏分为三种境界:初级收藏爱好者,常常局限于投资,希望自己的藏品升值;一般收藏家堪称玩家,沉溺于审美和把玩,是个人品位的体现,追求的是自己高兴;真正的收藏家心怀文化传承的使命,运用系统研究的方法,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和研究藏品,发掘其背后的故事,研究和发现器物所承载的文化基因和文化传递,从而发现过往不曾发现的、为后人可资借鉴的文物艺术品的多方面文化内涵,推动文化的复兴与传承。可以说藏品是他的也不是他的,他只是替人类暂时保管这些历史遗存。

这第三种境界,在马跃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从选择上来说,他收藏的高古陶瓷和石刻造像,特别是石刻造像在中国艺术史上历来被低估,文人雅士藐视体力劳动创作,高看书画瓷器,唯独梁思成说过:“艺术之始,雕塑为先。”从收藏上来说,他没有局限于历史的某一个节点,而是将范围扩展到八千年华夏文明,他的收藏连缀成一条完整的脉络。从境界上来说,过去的辉煌人生让他早早穿过了名利的迷雾,玩收藏他竟然只买不卖不愿以此获利,他想的是如何将这一脉人类文明传承下去。事实上,马跃的收藏恰恰是与国际接轨的收藏。

这些藏品的未来,马跃说两个女儿在美国成长,尚无法判断是否热衷收藏。也许有一天,他会把藏品一起捐给一家省级博物馆。国家级博物馆藏品众多,必定会对他的藏品挑肥拣瘦。省级博物馆则不同,他们一定会如获至宝般好好收藏。马跃希望在那里可以完整地呈现他的藏品,以及他用这上千件藏品梳理出的八千年华夏文明。

img src="uploadsimages20 4 22863a73bfc6e48e5d .jpg" >

家里春秋

马跃家的别墅区,乍看上去并不多豪华,毕竟是北京城中第一茬儿别墅,算起来也有二十个年头了。在小区里,不看门牌就能找到马跃的家,因为实在是与众不同。越过院墙,看见透亮的玻璃幕墙从二层延伸下来,树木掩映中透着与众不同的气质。

二十年前买下这栋市郊别墅时,马跃并没有想好要做什么,那会儿更是没有投资的概念。商海漂泊四处为家,但他心里却觉得哪儿都不属于自己。后来,马跃开始考虑要为自己设计一个温暖的窝了。同时,藏品越来越多,他也希望能有一个陈列的空间,不能让这些文物艺术品一直存放于仓库里。当然,对于马跃来说:“这里首先是一个家,而不是博物馆。”

大概是在十年前,马跃找了一位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不久的室内设计师,来协助自己完成这栋别墅的改造工程。马跃在别墅墙面外增加了一面玻璃幕墙,推门经过玄关和走廊,客厅连通了两层楼的空间,二层起居室也是玻璃地板。整个公共空间明亮而流动。客厅两层楼高的墙面上,是马跃定制的红色博古架,陈列着上百件藏品。

相比公共空间的明亮,马跃家的私人空间就简单得多了。二层里面的书房和卧室里,找不到一件马跃的藏品。卧室设计的极其简约,给他留下一个安眠的环境。书房的光线略暗,四处摆放着书籍和他的家庭记忆。如果说公共空间是高调明亮的,那么马跃的私人空间则称得上是低调温暖的。这大概与他最初对这栋别墅的功能定位不无关系,对他来说,这里是他温暖的家。

之所以说这里不是博物馆,是因为马跃并没有保持屋里的恒温恒湿,但他保持整个空间的舒适度。在他看来,人觉得舒适的环境,对于这些藏品来说,就是一个不错的空间。最近他又在大兴土木改造家中的结构,将会打造一个新的展示空间。尽管面积不大,但也将为他尘封的部分藏品揭开神秘的面纱。

马跃的近千件藏品,从仰韶、马家窑、龙山等史前文化的高古陶器、各个朝代的陶俑到南北朝至隋唐的石刻造像。他的收藏与一般人不同,别的收藏家大多专攻一时一物,或宋元书画、或明清瓷器,而他的藏品却是华夏文明一条完整的脉络。在家里信手拿起一件器物,他都可以说出一个传奇。

客厅的红色博古架前,立着一尊北魏时期的弥勒佛首。起先他在陕西收来这尊佛首,虽然雕刻精美,但这尊佛像有“石头病”,表面有少许白斑。有一天,一个熟识的古玩商来马跃家里,看见佛首上的白斑,就想到一位山西藏家家里一尊同样有白斑的佛身。后来从那位藏家手上拿到了照片,马跃在电脑上几经比对,也不能确认是否是同一尊。但因为价钱谈不拢,收购的事情便搁置了下来。后来那位藏家发来一张佛身背面的照片,马跃一看立刻拍板买了下来,原来背面刻满了经变故事,非常精美。

当佛身和佛首合上的那一瞬间,马跃站在台阶上感动得说不出话来。这尊佛像的损毁,大概是历史上四次大规模的毁佛灭佛运动造成的,从北魏到北周、唐代,再到后周,早期的石刻造像大多身首异处。即便这尊佛像是在后周时期损坏的,至今佛首与佛身也分离上千年了,能在马跃的家中重逢,那真的是百年不遇的缘分。

今年夏天,马跃重走丝绸之路,遍访七个城市,收获了八件藏品。这其中有一件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彩陶舞蹈纹盆,距今有五六千年历史,在马跃看来他是撞了大运了。类似的舞蹈纹盆,20世纪50年代青海出土了一件,几十年来一直被国家博物馆借展未还。根据现世文献记载,目前存世的同时期不同形制的舞蹈纹盆只有五件,包括流失日本一件。如此算来,马跃收到这件彩陶舞蹈纹盆当是眼下存世的第二件,也是现存所有形制舞蹈纹盆中的第六件。玩收藏的人都追求完美,马跃自然也不例

  • 推荐栏目:发朋友圈句子其他范文(可搜索)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