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作文楼| 句子| 历史人物| 范文|
W范文网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赡养父母

古人有言,“百善孝为先”、“父母在,不远游”。赡养老人,本是美德,也是责任。 从“提前退休”到“以房养老”,从居家养老到智能养老,近几年来,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人口老龄化,空巢老人、“42 ”家庭结构(即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等矛盾的凸显,诞生了大批的“养老奴”。 赡养老人,想和做之间,往往存在很大距离。面对老人期待的目光和种种现实问题,现代人有着太多的无力感:今天,我们究竟该怎样赡养父母? 20 2年8月,全国老龄办等部门共同发布新版“24孝”行动标准,包括教父母学会上网,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带父母故地重游等,倡导人们重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20 3年7月 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始实施,“常回家看看”正式入法,引发社会各界热议,而网上淘宝店花钱雇人“代孝”服务也应运而生。 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和精神诉求越来越受重视,但很难落地。从现实中看,现代人赡养老人所面临的冲突越来越多。老年大学招生半夜排队、老年人当人体模特、空巢老人节假日拨打 0聊天等事件,都从侧面映射出养老的困局。而独生子女一代更是不堪重负,一人将赡养六位老人,这种“倒金字塔形”的养老困境也引发全国两会委员们的关注。 影视剧《独生子女的婆婆妈妈》中有句台词很是发人深省,“现代社会,亲人恰好是最大的负担:房子贵了我们可以不住,车贵了我们可以不开,可是赡养老人是我们不得不尽的义务。亲情比友情和爱情更复杂,面对血浓于水的亲人,不管多大的压力都得扛着。”可见,理性养老、智慧养老、及时尽孝是人们亟须面对的课题。赡养老人不只是钱的事,但是,当工作和孝顺发生冲突,如何取舍?当父母青睐传统养老方式,叶落归根回老家,你该怎样妥协?当赡养老人引发家庭大战,又该拿什么调和?本期话题,我们一起来探讨。 NO. 关键词:啃老族,时代病 新闻回放:今年29岁的徐青(化名)大学毕业后一直闲在家里等吃喝,还将一名女网友带回家长期同居。面对父母劝说,他称父母有义务养自己。最近,被啃老长达7年的徐先生和朱女士夫妻将儿子诉至海淀法院,并申请强制执行赶独生子出门。 微点评:当“啃老”变成一种时代病,危害的不仅是啃老者自己,还有父母和社会。预防这种病症,父母要给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社会应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多为年轻人创造机会。 NO.2 关键词:请人代孝,赡养冲突 新闻回放:古稀老母患病打针,而熊先生人在外地无法抽身,只好托志愿者代他行孝。“儿子千里之外,请人代他行孝”的报道引起社会各方热议。 微点评:对那些远离故乡、定居国外的人们来说,请人代孝或是次优选择。但是,不要形成养老路径依赖。子女尽孝是两颗心的相融,别人代孝是两张嘴的交流,无法替代骨肉相连的情感联结。人们应敢于取舍,以减少遗憾。 NO.3 关键词:女土豪当保姆,精神奉养 新闻回放:小王家带孩子的保姆很怪:自称下岗,却喝铁皮枫斗,用Alexandre de Paris的发卡。一查,她开雷克萨斯,住5万一平米的高档住宅。民警介入后,大姐才说出实情:家里做有色金属生意,女儿刚带外孙女移民澳洲,当保姆带孩子只为满足精神需要。 微点评:女土豪用假身份出来当保姆,让人几多孤独几多心酸,映射出社会养老制度发展滞后、政府财政投入不够、公益养老资源匮乏等问题。从另一方面说,也倒逼出养老观的洗牌:晚年生活不应只是照看孙辈,老年人得发展自己的兴趣。 养老透视镜:赡养老人,那些烦心事 困惑类型:赡养方式互不认同 难度指数:★★★ 内心独白:天天忙于工作和孩子,想把老人送进老年公寓,另一半却不同意,觉得那会让外人笑话。而老人坚持要回老家,说是叶落归根。养老方式意见不一致,家里闹得不愉快。 养老宝典:当赡养方式发生冲突时,夫妻应放弃各自的立场,听从老人的意见,再平和商议。无论怎么做出发点都是为了爱,不要把爱搞成伤害。 困惑类型:利益冲突触及情感矛盾 难度指数:★★★★★ 内心独白:为了金钱之争,或是为了偏向哪一方父母,这常常成为婚内矛盾的导火索,夫妻搞得势不两立,家庭硝烟滚滚,老人也跟着担惊受怕。 养老宝典:赡养父母的争夺亦是利益和权利博弈,夫妻应换位思考,在承担方面达成共识,创建家庭财政限度,这样既能平衡亲密关系,也是家和万事兴的体现。 困惑类型:父母折腾不休招架不住 难度指数:★★★★ 内心独白:父母特别能折腾人,明明没有事却非得把我们召回家,一惊一乍的;患上阿尔茨海默症后经常走丢,一刻都不安生。跑前忙后伺候,却换来一堆不满意,我和老公一脸无奈。 养老宝典:老人晚年特别是患病后,心理和情感都特别脆弱,很想从子女那里获得认同和依赖。难伺候、能折腾往往是他们“索爱”的标志,子女应读懂老人的情感需求,耐心陪伴。 困惑类型:后婆婆(后岳父)关系复杂 难度指数:★★★★★ 内心独白:比婆媳关系更难处的是遇到后婆婆,故意刁难,怂恿我们离婚;而后岳父也不省心,冷漠面孔,耍脾气。最令人头疼的是,两个婆婆争风吃醋,怎么做都是错。 养老宝典:家庭关系越是复杂,夫妻越应生出智慧,懂得宽容。像宋丹丹所说,“重组家庭让你对人生产生不同的感触,会让你的心灵变得更丰富、更柔软。” 家庭部落格 “老漂族”生活不惯,我一脸无奈 主人公:闻嘉,男,33岁,投资经理 婚后,我和妻子把父母从农村老家接到济南,有了孩子后他们帮忙照看,儿子上小学后他们要回老家,我们决定让他们在城里安度晚年,便把老家的地卖掉,房子租出去。可父母一直说生活不习惯,我煞费苦心做了很多工作,给父亲买京剧光盘、乡村题材的书籍,从小区开了块荒地让母亲种菜等,而且一有空便带他们回乡探望。没想到刚稳定下来,父母提出要回老家,母亲还大病一场住进医院,我耐心劝慰也无济于事。见母亲伤心抹泪,我只好把他们送回去,让亲戚帮着照顾,心里却七上八下的,生怕不在身边照应不及时发生什么不测。 双方父母拼养,结果仍不省心 主人公:桑格,女,4 岁,传媒副总 我大学时父亲车祸离世,为了弥补母亲,一直让她和我们同住。公婆身体都有病,经过和老公商量,我们在小区里买下一套二居室,让公婆搬过来住,平时包水饺、煲参汤,都是双方各一份。母亲患有糖尿病,有些东西不能吃,她便醋意大发,私下向邻居议论我的不好,还指责老公的不是,搞得老公对我发牢骚。公公落下脑梗后遗症,大小便没知觉,我雇了保姆,可婆婆隔三差五和保姆闹矛盾,连续换了四五个都不符合心意,最后提出让老公和小叔子轮流照顾。老公公司忙得要死,小叔子也有很多事,家里一时陷入僵局。 互相包容,四世同堂其乐融融 主人公:訾剑,男,57岁,私企总裁 我的父亲患上小脑萎缩等多种疾病,起初母亲照顾他,后来母亲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也需要人照看。我和姐姐轮流照顾父母,可毕竟都有自己的家庭,姐姐血压高,我忙工作分身乏术,而且岳父患有老年痴呆也离不开人。见我们很辛苦,母亲提出去养老院。从不同意到遵从母亲意见,我内心经历一番痛苦挣扎。最终,我选择了一家设施高档的公寓,将父母送去。见父母生活得挺开心,我也放了心。去年儿子结婚,生下个男孩,父母乐得合不拢嘴,每周他们去探望父母时都带上小孙子,四世同堂其乐融融,我是说不出的满足。 生活会客厅 全民养老焦虑症,你有吗 “老人摔倒扶不起”、“不让座被扇耳光”、“老人变坏还是坏人变老”,类似的争论已成为舆论硝烟,其实这也是一块晴雨表,反映出全民养老的焦虑综合征。老龄化社会提前到来,但是社会很多方面还没做好准备,导致人们没有安全感。赡养老人,既是儿女的义务,也是社会的责任,保障制度是否完善、养老场所是否充裕、居家养老是否覆盖、独居老人或失独老人能否得到及时关爱等,这些都是亟须落实的民生问题。 养老困境的A面和B面 赡养老人,从正面看是甜蜜的负担,是高压社会的纠结选择,事业和父母难以兼顾;但从反面来看,这何尝不是我们回归亲情、心灵成长的契机?亲情是我们温馨的港湾,也是我们最后的家。及时尽孝、床前陪伴,不仅是感恩父母,更多的是人生的担当和成长以及美好愿望。每个人都有一张“遗愿清单”,不要让赡养父母最终沦为终身遗憾。 今天赡养老人,明天谁来赡养我们 网贴《独生子女的沉重未来》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有些年轻人发问,“今天我们赡养父母,明天谁来赡养我们?”伴随社会结构变迁,家庭养老面临变局,养老方式和观念也在发生嬗变。跳出“老吾老”的传统养老观念,过渡到社会责任为主体,依托社会力量养老,这是未来的趋向。养老涉及多方面,包括经济供养、医疗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实现社会化养老,需探索养老保险、社会福利、自助养老等多元渠道,特别是社区照护体系的培育。应重视老人的心理疏导,提供优质的服务,让老人体面而有尊严地安度晚年。 TIPS:新型赡养方式,你了解多少? .日本:“一碗汤的距离”。针对空巢老人现象凸显,日本专家提出,子女与老人居住距离不要太远,以送过去一碗汤而不会凉为标准。这样子女既有自己的世界,也能方便照顾长辈。 2.英国:“以房养老”。老人可以把房屋抵押给有政府背景的养老机构,由机构负责老人的养老开销,老人去世后机构收走并处置房屋。一般有两种方式,把房产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每月用贷款作为养老金;出售大房,换购小房,用差价款养老。 3.瑞典:“居家养老”。相比之下,瑞典的居家养老非常个性化和人性化。为了让儿女照顾父母方便,瑞典政府为老年人提供住宅服务:在普通住宅区内建造老年公寓,或在一般住宅建筑中酌建便于老人居住的辅助住宅。凡领养老金的老人,都可以领到住宅津贴。 4.美国:“公益养老”。美国国税有规定,符合要求的赡养老人者少交税。不仅如此,为了保障老人老有所依,政府对赡养父母还提供大力经济援助。当事人可申请相关补贴,缓解生活压力,而补贴项目多种而细化。
  • 推荐栏目:发朋友圈句子其他范文(可搜索)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