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2014

发布日期:2021-01-29 17:16:53

温馨提示:文章最低端有word版免费下载链接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2014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一)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一至第四章之后。                                                        

题目:1.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民族发展有无影响?有哪些影响?

      2.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特征的理论和斯大林的理论有何相同与不同?

      3.民族同化、民族组合和民族融合有什么区别?

      4.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形式:从以上题目任选一题,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要求每一位学员都提交讨论提纲,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1、个人的讨论提纲。

 2、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教师根据个人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给每一位学员评分。无论自己是什么观点,都要结合本课程所学内容,联系你最了解的民族的历史或现实予以说明。

 

讨论提纲 

一、民族利益时民族关系的焦点 

民族利益,指的是法律赋予的正当的、合法的民族应有和应得的各种利益,在一定意义上说,民族关系式民族间的一种利益关系,公平合理的划分和享受可使民族关系和睦,利益划分不合理或者有差别可能导致民族间的矛盾和摩擦。在民族利益问题上,我们有必要重温列宁在1922年10月27日说过的一段话:“五年来,我们在一个举世罕见的多民族国家里解决民族问题的经验,是我们完全相信,在类似的情况下,对待民族利益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予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就是创造条件来安排除在这一方面引起冲突的一切根源。

二、民族权力是民族关系的测量表 

民族权力,指的是法律赋予的各民族应有的方方面面的平等利益,民主权益,民族权益也是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之一,民族平等,自由发展的民主权利和民族权力的享有和行驶的程度是民族发展关系程度的测量表。民族权力的享有和行使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其中包括受民族关系状况的制约,反过来民族权利享有和行使状况又直接影响民族关系。

三、民族发展是民族关系的主题 

      发展,永远是历史和社会的主题,发展,始终是民族和社会追求的目标。民族关系,既是各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又是各民族发展的客观环境与条件。因为民族的发展取决于自身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外部交往的发展程度。民族的发展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各个方面。因此,民族发展的权利和利益,是民族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 

      总之,在我国民族关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以上三个方面,尽可能采取特殊、灵活和优惠的政策,创造有利于民族发展和有利于协调民族关系的环境和条件,尽可能满足或照顾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发展利益。

 

 

形成性考核(二)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五至第九章之后。

题目:运用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联系实际(这里所指的实际,不局限于身边发生的事例,也包括网络、报刊等报道的事例)撰写一篇小论文。(字数要求1500字左右)

内容:围绕主题任选一个角度撰写。例如为什么在中国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为什么一个少数民族不仅可以在某一地方成立自治区,还可以分别在其他地方成立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如何发展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自治地方有何不同特色?等等。

民族区城自治:中国特色杜会主义民族理论的伟大实践

[内容提要] 民族区城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功典范,它正确回答了民族地区什么是杜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杜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在民族区域自治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保障了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促进了民族地区杜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取得了宝贵的

经验。 

[关健词] 民族区域自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族理论 

[分类号] D5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5-6505(2009)04-0091-03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团结互助,共间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明。建国60年来,如何处理民族关系与民族问题始终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理论,取得了伟大的实践成果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理论 

(一)民族区域自治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基本原则。马克思、恩格斯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中的民族问题,揭示出阶级压迫是民族压迫的主要根源,指明各民族的平等、团结是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基础和前提。列宁指出,民族自决权不是成立分散的小国家,只是反对一切民族压迫的彻底表现,并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在帮助经济落后民族走上杜会主义发展道路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民族、民族地区的特点,实行广泛的区城自治。

   (二)民族区域自治回答了民族地区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经历了长期的探索,在否定了什么不是民族地区杜会主义的基础上,最终回答了民族地区什么是杜会主义,在成立之初,党提出了解决民族地区社会主义问题的三种形式:建立独立的国家、采用苏维埃联邦制、成立自治区城。

(三)民族区域自治回答了民族地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在民族地区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后,杜会主义建设就成为民族地区的首要问题。中国共产党首先进行杜会主义民主改革,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针对不同民族、不同民族地区以及同一民族地区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政策,广泛发动群众,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目的,先后顺利完成了各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消灭了各种剥削和压迫,建立了中央统一领导下的民族自治政权,确立了杜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特色杜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 

(一)实践探索:建国前后对民族区城自治的探索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论新阶段》的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各少数民族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同时与汉族建立统一国家。这标志着民族区城自治成为党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并在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实践。中共七大充分肯定了民族区城自治在解决中国民族问题中的作用,并在对内蒙古工作中明确提出实行区域自治,组织蒙古人地方性自治政府,于1947年建立了内蒙自治区,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从理论到实践的成熟。

(二)制度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区城自治的发展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在制度上不断成熟,民族地区的杜会经济获得极大发展。

(三)科学发展:当代民族区城自治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国家杜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指导思想。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民族区城自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民族区域自治实践的主要经验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根本道路。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集中体现。实践证明,中国特色杜会主义是民族区域自治得以形成、发展和完善的根本指针。

(二)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是民族地区发展的基本保障。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是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区城自治实践中,始终将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作为首要原则,建立和巩固了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和谐互助、共同发展。

  (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全面发展是民族地区发展的核心战略。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本任务是加快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杜会经济文化需求

    (四)大力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是民族地区发展的关键措施。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特色杜会主义的民主实现途径。

 

 

形成性考核(三)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十至第十四章之后。

形式:模拟测试

一、填充题(每题1分,共15分。写错别字不给分)

1.(民族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2.民族的分类,以( 民族属性 )和( 民族特征 )为基本依据。

3.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 血缘 )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4.民族关系既是一种( 社会  )现象,也是一种(历史 )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5.民族发展的( 利益,权益  ),是民族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

6.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 阶级斗争   )问题。

7.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   大分散、小聚居  )。

8.我国陆地边境线的90%强在少数民族地区,有( 1.9万  )公里。

9.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民主的组织形式)。

10.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二是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的实质是民族社会要求(发展与进步 )的问题。

 

二、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

1.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  )。

A.政治发展  B.经济发展  C.文化教育发展  D.社会发展

2.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B )。

A.夷狄  B.族类  C.夷族  D.蛮夷

3.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D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4.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D )。

A.氏族  B.部落  C.部落联盟  D.民族

5.2005年党中央在对我国当代民族问题特点和规律把握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 D )。

A.平等  B.团结  C.互助  D.和谐

6.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C   )。

A.自然因素  B.文化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

7.新中国成立前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只有( B )。

A.16个  B.18个  C.19个  D.20个

8.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 C )个国家接壤。

A.7  B.8  C.10多  D.20多

9.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文化主要是指( B )。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制度文化  D.民俗文化

10.据2005年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 D )。

A.6千多万人  B.7千多万人  C.8千多万人  D.1亿多人

 

三、多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项以上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

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ABDE )。

A. 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B. 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

C. 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

D.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

E.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2.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ABE )。

A.常态发展  B.异态发展  C.渐进式发展  D.突变式发展  E.跳跃式发展 

3.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 ABD   )。

A.普遍性  B.国际性  C.不定性  D.敏感性  E.连锁反应性

4.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 ABCDE  )。

A.民族结构  B.民族素质  C.民族关系  D.自然环境  E.社会环境

5.下列省、自治区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比例为33%以上的是( ABCD )。

A.青海  B.贵州  C.云南  D.宁夏  E.内蒙古

6.我国散居少数民族因其历史、人口、分布、文化等原因,具有很多特点,其中有(  ABCE  )。

A.广  B.多  C.杂  D.偏  E.散

7.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有( ABCDE  )。

A.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B.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  C.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D.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  E.尊重民族自治权利的原则

8.少数民族干部所占比例少于少数民族人口所占的比例数的自治区有(BCE   )。

A.广西  B.宁夏  C.新疆  D.内蒙古  E.西藏

9.在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要努力做到(  ABCD  )。

A.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B.建立新型的生产关系  C.转变和调整经济增长方式、道路  D.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  E.发展乡镇企业

10.民族语言文字的主要特点是(  ABCDE )。

A.民族性  B.稳定性  C.独特性  D.发展性  E.交融性

 

四、辨析题(请先答出对或错,再用简短文字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30分)

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错,研究如何正确的解决或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间矛盾的问题

 

2.民族作为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错,还有自然属性、生物属性。

 

3.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任用是体现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标志。

错,其中团结字样删除 

 

4.民族语言文字是历史的产物,最终将消亡。

错,民族语言文字具有稳定性

 

5.即使对于某些落后的民族风俗习惯,也不能强迫命令少数民族予以改革。

    对

6.在我国现阶段,宗教信仰往往涉及政治问题。

错,宗教信仰不属于政治问题

 

五、论述题25分)

怎样理解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

参考答案1:

一、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 

1、民族问题是人民团结的一个影响因素。

2、民族问题是社会稳定的一个影响因素 

二、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 

1、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

2、民族问题是民族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

 三、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 

1.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2.民族团结是边防巩固的前提 。

四、民族问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

1.民族问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影响因素。

 2.民族问题是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2: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长期以来,众多民族生活、繁衍在中国这个统一国家内。多民族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各民族发展不平衡,少数民族的发展相对后进一些,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由于多民族的存在和民族间发展不平衡的存在等原因,我国一直存在着民族问题,而且始终是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民族间题又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间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各民族因为历史上造成的发展水平不一致而在享有各项平等权利等方面客观上受到不同程度了限制;特别严重少数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历史上遭受的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的程度不同,导致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不同,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从而使其中较落后的民族在享受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平等权利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造成事实上的不平等。这是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在民族关系上的国情。新中国成立后,党根据这一国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这是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齐步发展的重要原则。

  •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2014_1611911813.

  •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2014_.docx

  • 类似文档请点击tags标签查看,或者站内搜索:
  •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