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三十三岁郑位三为何被称位老?因资格老、劳大,老成持重德高望重

发布日期:2020-11-23 10:00:20

郑位三回来了!

郑位三可以说是鄂东革命的元老了。当地有首歌谣:"金银出在大别山,英雄来到鄂豫皖。董必武、郑位三,组织人民把身翻。"

郑位三,原名郑植槐,1902年10月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七里坪镇的马鞍山村。他十六岁考入湖北省甲种工业学校,因在出榜时名列第三,遂改名为位三。在武汉读书时,他投身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斗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领导黄麻起义,是鄂豫皖根据地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先后担任中共黄安县委秘书长、县委书记、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内务部长、财政经济委员会主席、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代理委员长和中共鄂豫皖省委委员。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郑位三留在根据地,担任鄂东北道委书记、游击总司令,领导苏区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为保卫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大贡献。1934年2月,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上,郑位三和高敬亭一样,当选为中华全国苏维埃第二届执行委员。

1934年11月,郑位三任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秘书长,随红二十五军长征到陕南,被省委和红二十五军留下担任中共鄂陕特委书记、鄂豫陕特委书记,创建与坚持了鄂豫陕苏区的游击战争,组建了七十四师,为配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做出了巨大贡献。1937年春才根据中革军委命令到达延安,七十四师两千余人被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留守兵团第四警卫团,肩负起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的光荣任务。他则参加抗大学习。

郑位三的家是大别山典型的革命家庭。父亲郑维翰是乡苏维埃主席,在县苏维埃财委工作;二弟郑植惠、四弟郑椿棣、妹妹郑成香均参加红军,妻子曹梦云也参加革命工作。在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中,父亲长期在荒山野外坚持斗争,长了一身毒疮,病死在山林里。母亲吃野菜中毒而死。妻子曹梦云最后在跑反中冻饿死于山洞里。撇下个八九岁的女儿郑奇英,只好由二叔郑植惠带着背在身上,东奔西跑,就在深山老林里打游击,后在鄂东北红军医院当看护,1935年春医院被破坏,被捕,国共和谈后,经和国民党方面交涉,得以释放,由程启文接出狱。父女俩才得以见面。死里逃生的郑奇英,后来与四支队经理部主任吴先元的儿子吴世敏结为一对恩爱夫妻。吴世敏后来官至云南省副省长。

三十三岁郑位三为何被称位老?因资格老、劳大,老成持重德高望重

郑位三中等个头,形体比较魁伟,一张国字形的四方脸,颧骨突出,棱角分明,两只眼睛炯炯有神。大嘴唇上,同样也蓄着两撇浓密的八字胡。也许是他面目过分威严,也许是他资格老、功劳大,老成持重、德高望重,才三十三岁时,便被人们称为"位老"。他现在年近四十,满嘴胡茬子,吸烟不断,因长期过度劳累,比较苍老,同志们更是几乎都喊他"位老"了。又由于他足智多谋,被人们称为"小诸葛"。

郑位三回到了魂牵梦绕的鄂豫皖大别山苏区,回到家乡。他的出生地马鞍山村就在附近,父亲郑维翰在七里坪街中经营"大生祥药铺",他就是在七里坪老街中长大求学并投身革命的。

清清的倒水河,高耸的大小悟仙山,带有江南风味的七里坪老街……家乡,真是美不胜收。七里坪倒水河两岸冲积小平原,泥土中没有一根杂草,肥沃得可以捏出油来,庄稼耕作精细极了。水量也充足,将来革命胜利了,我们要在倒水河上修建水电站,两岸建立集体农庄,让老区人民过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好日子……

三十三岁郑位三为何被称位老?因资格老、劳大,老成持重德高望重

一位老游击队员见到郑位三后,走上前去,激动地拉住郑位三的手说:"你们走了以后,我们在大别山坚持了三年时间,风餐露宿,与狼为伍,现在终于熬出头了,可以扬眉吐气了。我们真是太高兴了!"老乡们听说"位老"回来了,也自发地站在道路两旁,热烈地鼓掌欢迎他。郑位三看到这种场面,感动地流下了热泪。

高敬亭见到了郑位三,这是他在1934年10月和省委在皖西分别后,第一次和鄂豫皖省委的人恢复联系。但此时,郑位三不是省委领导,而是中共中央代表,也等于高敬亭和中央恢复了联系。

郑位三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久负盛名的创建和坚持鄂豫皖根据地的领导人之一,有丰富的斗争经验。他的到来,高敬亭打心眼里高兴。红二十五军长征后,红二十八军孤悬敌后三年,高敬亭受命担任红二十八军的军政领导,他深感责任大,担子重,只担任了军政委,并多次希望中央和省委派人来指导工作。在与延安恢复交通后不久,高敬亭在给中央的报告中就请求"派一主要负责同志前来,以做主张一切",现在中央终于派代表来了。

三十三岁郑位三为何被称位老?因资格老、劳大,老成持重德高望重

一个从延安来的中央代表,一个渴望找到中央的鄂豫皖党政军负责人,现在见面了,都是无比高兴,热情地握起手来,热泪盈眶,激动异常。当年,他俩共同参加黄麻起义,创建了鄂豫皖苏区和红军,都是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中华苏维埃执行委员,一个跟随红二十五军主力长征了,一个留在大别山坚持三年游击战争,做梦也没有想到会在七里坪重新见面。他们相互为对方的幸存、健康而感到高兴。三年未见,时间与空间的距离,酝酿着醇酒般的友情。两个不苟言笑的人互相紧紧地握着手,开怀大笑。

"罗山县何家冲一别,啊,不,我和你分别是在1934年9月,当时你从红二十五军到皖西北担任道委书记,我们就分别了。长征一分手,又是三年了。好多年听不到你的消息,我还以为你的坟头上长了青草呢!"

"那怎么可能。长征临走时你们让人送信来说,让我坚守大别山,把部队带好,等着你们回来。我还要等着你回来,打日军呢!怎么能去死呢?"

三十三岁郑位三为何被称位老?因资格老、劳大,老成持重德高望重

郑位三说:"高敬亭同志,党中央派我来做代表,看望你啦!临来时,毛主席还夸奖你领导红二十八军坚持大别山有功。我理解毛主席的这话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在三年游击战争中以少量部队牵制了国民党的十几万正规军,有力地支援了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做出了巨大贡献!还保留了两千多名红军健儿!装备虽不能说很精良,但比较整齐,弹药也比较充足,营、连、排干部素质好,在整个南方游击队是占第一位的!第二,在和国民党谈判中,出手快,成效大,而且还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原则!这样的成就,除了共产党人是做不到的!"

高敬亭对郑位三说:"贡献谈不上,功劳也不大。一别就是三年,你们长征确实是艰苦,但你们毕竟还有休息的时候,而我们三年敌后游击战争中,几乎就没有休整过一个整天,天天不是走路,就是打仗,打仗,走路,再走路,再打仗……简直达到了人的忍受极限!"

三十三岁郑位三为何被称位老?因资格老、劳大,老成持重德高望重

郑位三竖起大拇指说:"你们坚持大别山三年,真是不容易。你们坚持斗争意义重大。我们听到你们在大别山坚持斗争的种种英勇事迹,真是敬佩不已。红四方面军转移了,红二十五军又在大别山打了两年游击后长征,然后留下了你们红二十八军。留下的环境比其他苏区都坏。其他苏区大队伍都走了,所以敌人也只有小力量清乡。鄂豫皖两次长征,敌人留的队伍也多,数全国第一位。我们走后,你们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第一,整个鄂豫皖苏区始终是一个党政军一体化的区域,始终有着统一的领导核心和组织机构。第二,有一支大红军,不仅红二十八军、八十二师、二四四团、手枪团、特务营等主力部队的番号都始终保留,与之相呼应的地方部队游击师、独立团、战斗营、便衣队等编制,大多保持形式上的存在,而且还在不停地作战。第三,有几十个县的游击战争活动,又是武装斗争又是群众工作,规模大。游击队主力部队战斗力强,打仗像老红军一样。第四,坚持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我们来后有了立足之地,有了一块战略基地。这为我党的革命力量、抗日力量,保留了一个战略支点!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历史会记住,红二十八军牵制住近二十万国军,死死地绊住敌军,有力地支持了全国各路红军的长征。"

高敬亭此时有点激动,有些哽咽地说:"鄂豫皖,你们在时就苦,靠打粮过日子,我们连打粮的力量都没有了,变得这样苦!小后方不能存在,只能把病号、小的、老的分散隐蔽在老百姓家里,群众普遍饿肚子,没有粮食,饿死了好多人。我们不能做交通,敌人力量太强,是单纯游击战的局面。我们总算挺过来了。只要党中央、毛主席知道大别山还有红二十八军,有我高敬亭,我也就心满意足了。从今天起,我们红二十八军的一切工作就是整编、抗战。"

三十三岁郑位三为何被称位老?因资格老、劳大,老成持重德高望重

郑位三也哽咽了:"在延安的同志,特别是鄂豫皖出去的同志正为寻找你而着急。后来党中央领导同志从你们送去的报告和报纸上得知你在残酷的斗争中没有牺牲,并且正在和敌人进行战斗时,就曾设法联系,准备告诉你当时党的政策以及你们谈判中应注意的事项,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联系上。"

"是啊,战争苦、生活苦,这都不算什么,最苦的是得不到中央和上级的指示,一切靠自己,心问口,口问心,自相商量。独立工作,自己出政策,找方向,也不知哪是对了,哪是错了。"

"真佩服红二十八军,作战能力很强,特别强,特别是表现在一个班单独作战能力强,每一个班都有轻机枪,有的班有两挺轻机枪。有时守一个山头,倘若地形好,一个班守一个山头,敌人来一旅打一天不打紧。因为有机枪,敌人估不透。因为作战能力强,一般人不怕打掉,打掉了可以单独搞几天。干部战士对游击战争这一套工作都大致成熟了。两三个人守一个山头便能独立打起来。别的部队能带些人独立进行军事行动、独立指挥的只有几十个人,最多一百人,鄂豫皖能做这些事的有好几百人,好多排长可以了解地形、判断地形指挥作战,搜集粮食,安排宿营地点,能独立指挥,便衣队人人能当指挥。因此,小部队能独立活动。另外,没有炮能打下碉堡,靠勇敢,化装成国民党军队,混到民团碉堡里去,胆子大,进碉堡,割掉电话线就搞下来了。三年时间不算长,苦日子确实不好过,我处劣势,要解决这个问题,斗争要坚强,又要巧妙。对敌斗争坚强是主要的,但只有坚强,没有巧妙就难坚持,难发展,这种残酷的斗争是以前苏区大斗争也不可比的。这个斗争不是创造了好大的部队,建立了好大的政权,而是在人民中建立了共产党的威信,在失败当中仍然坚强领导革命,让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建立了大的威信。"

三十三岁郑位三为何被称位老?因资格老、劳大,老成持重德高望重

"红二十八军打得好,还是先有红二十五军军事、政治上的帮助锻炼。红二十五军是大部队,消灭敌人整旅、整团,能搞个把星期的训练,有交通联络,能发文件,这样就把军事上的能力提高了。红二十八军作战、政治都好,是红二十五军带出来的。红二十五军留下了坚强的干部战士,都是老骨头。我们提拔勇敢的工农战士当干部。鄂豫皖工农战士勇敢就可以当干部。这是作战力强的原因。"

说句实话,郑位三此时对高敬亭只有衷心的敬佩:当初整个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走了,把他一个人丢下来。人怕当面树怕剥皮,如果当时高敬亭也在鄂东北,是否留下他来还很难说。拿个大别山人熟悉的杜鹃鸟来做个比喻吧,就像大杜鹃过境时于路边丢下一个蛋,至于能不能孵化养育成功,那就看别的同类鸟儿怎么营巢护蛋了,决策者是不考虑结果的,即使被石头击个粉碎,也是没有办法的!可是高敬亭坚持下来了!南方十几个苏区,最后以鄂豫皖成绩最大,把大别山这支红军部队保护下来了,下山老战士最多。干部战士对游击战争这一套工作大致都相当熟练了。打个比方吧,别的苏区搞游击战争就像不太熟练的工人,而鄂豫皖是熟练的技术工人,有一套本领。高敬亭审时度势,谋形造势,纵横捭阖,横扫强敌,真可谓是军事家,是坚持大别山斗争的功臣,是坚持游击战争的英雄!

这是当时郑位三对红二十八军的感受,应该是很真切的了。

高敬亭接着问:"那我们红二十五军呢?"

"红二十五军离开你们后,先后在桐柏山和陕南创建苏区,多次打退敌人的围追堵截,终于完成了战略性转移,于1935年9月到达陕北,与刘志丹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胜利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胜利完成了长征,并以崂山、榆林桥、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迎接中央红军、二、四方面军长征到陕北,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陕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我们红二十五军的部队,主要在林彪为师长的一一五师部队里。可惜的是,我们的军政委员吴焕先在北渡泾河时作战牺牲。从这里出发的红二十五军领导人,除徐宝珊、吴焕先牺牲外,程子华、徐海东、戴季英、郭述申和我都长征到了陕北,参加抗战。"郑位三停了停说,"我在来的路上得知,8月26日,在陕北的红军改编为第八路军,三个师,蒋介石按四万五千人编制发饷,每月得饷六十三万元,担任独立自立之战略任务,子弹方面稍得补充。今后我们南方的部队也是这么办。"

三十三岁郑位三为何被称位老?因资格老、劳大,老成持重德高望重

"我们这里和谈成功了,七里坪我们驻进来了,但是附近这一带,还有国民党二十五路全部及一〇一、一〇二、八十二、一二七、一〇五等师和一个独立旅、混成旅,还有十余个保安团及很多的地方反动武装没有走,当然他们也说马上要开赴前线抗日。我亟盼中央派一主要负责同志前来,以做主张一切。你来了,我更高兴。"

当夜,他俩彻夜促膝长谈,诉说了分别后各自度过的岁月。郑位三首先传达了红二十五军老同志对红二十八军干部战士的思念之情,并交换了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经验和看法。接着郑位三又告诉高敬亭关于红二十五军长征和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及改编为八路军的情况,交换了全国抗战展开的情况及鄂豫皖对国共合作抗战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