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张均田 简历 – 名人简历

发布日期:2020-11-18 09:56:29

张均田

张均田,神经药理学家。致力于药理学研究40余年,发表文章300余篇,编写著作20余部,在促智、抗衰老、抗脑缺血等领域取得的成果获国家和部级奖13项,培养了30多名博士生、博士后。并对中药人参、丹参和黄皮的研究取得了大量重要成果。在连任中国药学会理事长期间我国获得2006年第15届世界药理学大会的主办权。


 

张均田 –
简介

张均田,1931年出生在江西省赣州市的一个医生家庭,1956年毕业于大连医学院医疗系,1957年至今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从事药理学研究,现为中国协和医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在40余年的药理学研究中取得许多成果,发表论文300篇,主编或参与编写的著作及译著20多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部委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五项,其他奖和个人奖多项。

张均田 –
生平

张均田,1931年生于江西省赣州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毕业于中国第一所军医学校,是一位拥有现代医疗知识的医生,并凭着深厚的古文学基础,自学成为一名执照中医。精良的“中西结合”医术使之成为当地有名的医师,病人愿看西医的,量体温、测血压、听心肺,而后开出西医处方;病人相信中医的,则在望、闻、问、切之后开出中药处方。每天都有大量病人前来诊治并重新获得健康,父亲的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赢得了病人家属的真挚感激。在这种环境下,张均田自幼受到熏陶,对医学产生了崇敬和热爱,成为其选择专业和研究方向的主要影响因素,使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医药学研究中。

1943年小学毕业后,为图学业的发展,12岁的张均田只身到赣州市去读中学,省赣中教师质量高、校规严格,毕业生考取大学的比率高。读书期间,日本侵略军的飞机不分昼夜地狂轰滥炸,死伤无数,战争现实使张均田在中学时代就产生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1949年秋赣州解放,翌年冬张均田高中毕业后,便迫不及待地跑到上海去考大学,最后选择到大连医学院实现从事医学研究的志向。

1951年3月,张均田从上海乘火车出发,历经5天到达大连。大连医学院是我国解放后建立的第一所新型医学院,在这所大学里,伴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隆隆炮声,他刻苦攻读,对生理、生化和药理课产生了极大兴趣。特别是在当时药理教科书上记载的药物,除陈克恢发明的麻黄碱外,都是外国人研制成功的,使他印象非常深刻。他经常思考药物是通过什么样的生理、生化机制而发挥治疗作用的?中国科学家为何不能发明更多的新药呢?在大学毕业时,张均田如愿以偿,被分配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从事药理学研究.

从1956年开始在药物研究所工作,张均田得到了雷海鹏、金荫昌、宋振玉等教授的教诲,1960年,在上海听匈牙利统计学家讲授统计学与实验设计方面的知识,并得到丁光生教授的辅导。在此期间,他先后从事了计划生育、肿瘤、内分泌、动脉粥样硬化、疟疾、慢性支气管炎等研究,并对每项研究都认真查阅文献,写出文献综述,熟悉和掌握有关技术方法,奠定了坚实的科研基础。正当他以满腔的热忱投入到药理学研究中时,我国的科学研究与全国各行业一样,遭到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

1974年张均田第一次出访美国,接着于1979年随中国药理学代表团去参加中美药理学术讨论会,随后访问了不少大学、研究所。出国参观访问使他深刻感受到神经科学进展神速,我国的科学研究该是弥补“文化大革命”受到损失的时候了!他毅然将研究方向定格在神经药理学,坚持至今。

1992年,张均田担任药物研究所所长,在此期间,他为药物研究所的发展殚精竭虑,辛勤劳动,积极引入国际先进技术,扩大对外交流和合作,广泛联合国内外药物研究开发机构,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使药物研究所的新药开发和学术研究提高到新的水平,成为国内药物研究重要力量。在科学管理方面,注意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团结各方力量共同奋斗,在有限的条件下,为我国的新药研究做出了贡献。

张均田从1992年开始担任全国政协八届、九届委员,为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对我国的医药事业的发展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及时认真为政府提供意见和建议。他多次向全国政协提交提案,反映我国医药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把握我国医药学发展的方向。

1992年张均田担任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会工作中,为促进我国的药理学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使中国药理学会成为全国的先进学会,受到中国科协的表彰。在1996年中国药理学会全国代表大会上,经全国代表选举连任理事长一职。他将学会工作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为中国药理学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张均田 –
工作履历

1956年7月——1957年11月大连医学院内科

1957年12月至今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1983年——1984年 日本东京大学访问教授

1987年至今 研究员

1991年至今 博士生导师

1992年——1997年 药物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曾就职于大连医学院内科,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日本东京大学访问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所长。现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同时兼任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医药导报》杂志顾问。

张均田 –
社会兼职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药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药理学报》杂志副主编、《中国药理学通报》副主编、《药理学报》编委、《生理科学进展》编委、《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委、《神经科学》编委、《中国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编委、国家新药研究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成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委员会委员、卫生部保健食品评审委员会特邀委员、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执委、北京市专家顾问委员、中国海洋大学和山东医科大学客座教授等。

张均田 –
主要论著

1 张均田.现代药理实验方法.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

2 Zhang Juntian.中药由来の神经系に对する新药.Japan-China Medical,2000,15(3):2-4.

3 Zhang Juntian,et al.NBPA:A cerebral ischemic protective agent.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hamacology and Physiology.1999,26 (10),845-846.

4 张均田.老年痴呆的发病机理及治疗策略.药学学报,2000,35 (8):635-640.

5 张均田.人参皂甙Rg1和Rb1药理作用的比较.基础医学与临床,2000,20(5):4-6.

6 张均田.中国建国50年中药化学和药理研究的主要成就和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中国中药杂志,2000,25(7):387-401.

张均田 –
为人师表

张均田特别重视对研究生的培养,努力改善科研条件,使仪器、设备、技术方法达到国外同类实验室相近的水平。对研究生热情关怀,严格要求,放手让他们独立思考和工作,但要求研究工作必须有创新和有自己的观点与新的见解。鼓励他们发表文章、多多益善。

他领导的研究组重视“出成果”“出文章”“出人才”。凡是在张均田实验室工作过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进修人员,都能感受到一种温暖、融洽、团结的气氛和严谨、刻苦、创新的科学作风,张均田身体力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为年轻科学工作者做出了榜样。无论他工作多么繁忙,都要抽出时间与研究生和青年学者讨论学术问题,了解每个人的思想、生活,特别注意对青年学者的思想品德的培养。他平易近人,热心帮助每一个向他寻求帮助的人,许多从远方到北京的年轻学者慕名拜访或求教,他都热情接待,让年轻的科学工作者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感受到老一代科学家的殷切期望。

张均田对研究生既严格要求,又放手工作,培养他们的基本技能和创造能力。他热情支持毕业的研究生出国深造,并希望他们尽早回国服务。现在张均田在美国的30名学生,大都做出了成绩,虽尚未回国,却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经常给实验室寄来各种生化试剂、质粒、抗体、细胞株,体现了他们对祖国医药事业的关心和师生之间的浓厚感情。他曾赋诗鼓励他的学生们:“海深可丈学无涯,不输碧眼绽奇葩。故乡情暖江河美,愿君早日归程踏”。表达了他的心情和愿望。他不仅鼓励青年科学家走向科学前沿、走向国际,自己也身体力行,为青年人才的成长铺路搭桥,为青年科学家的进步创造条件。

张均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已40余年,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体会了许多艰辛,现在,播下的科研种子已开始开花结果。他虽然年已七旬,满头银发,仍然精力不减,乐此不疲,每日勤奋耕耘,拼搏在科研战线上,其学识和精神都是值得年轻一代学习的榜样。

张均田 –
工作成就

从1957年至今,他一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从事药理学研究,期间曾任过两届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在学术上的造诣很深。他深入神经药理特别是学习记忆和老年痴呆的研究,做出了很多创新,使我国神经药理学研究和新药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他已经研制成功7种新药,创造出数亿元的经济价值,目前正在开发研制3个一类新药、1个二类中药;领导的促智药手性药理学和人参等研究具有世界水平;获得国家级、部委级科技进步奖十几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委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发表论文近300篇,其中入选SCI的有60多篇;主编《现代药理实验方法》和新药研究开发系列丛书20余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学习记忆和老年痴呆研究中,张均田教授成绩突出,创立了许多先进的技术方法和发现了不少有价值、获得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新药。在获得2004年北京科技进步二等奖的Rg1“对神经可塑性和神经发生的影响”一文中,他提出“临床上对老年痴呆的治疗首选的策略便是控制记忆障碍的发展”,采用放射配体结合法观察了Rg1对8种神经递质受体包括M-胆碱受体的亲和力,以检验Rg1是否有激动Ach受体的作用,进而得出结论“Ach是异化学习记忆的一种神经递质,相反,5-HT是阻抑学习记忆的神经递质,老年人、老年痴呆病人均存在记忆障碍,其脑内Ach及其受体和相关的霉如chAT活性均明显减低,Rg1能上调脑内Ach水平和M-胆碱受体数并降低5-HT含量,为Rg1的促智作用提供了生化学基础,这一结果也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最近,他的研究发现,Rg1能促进成年鼠脑神经干细胞繁殖和分化成神经元。这是世界上首次报导Rg1作为小分子物质有此作用,为老年痴呆等神经进行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张均田教授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面上项目、科技部973计划、卫生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重大攻关项目等课题,经常应邀参加国际或双边学术会议,与国际药理学界权威交往密切。但他却不骄不躁,始终怀着一颗平和、谦逊的心,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作风严谨,为人师表,尤其关心年轻一代的发展。至今,他已经培养博士生、博士后40余名。由他和国际药理学联合会现主席瓦努特教授共同发起组织的中国药理学会-Servier青年药理学工作者奖,对调动我国青年药理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培养和发现人才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何人绘得学者影,望断青天一缕霞。张均田教授就是这样的学者,我们永远无法用支言片语勾勒出他的良好美德并将其完美展现在世人面前。我们热切期望,由他及同仁申办成功的在北京召开的2006年世界药理学大会,能够成为极大推动药理学发展的良好契机。

张均田 –
研究成果

手性是自然界的基本性质之一,在空间上不能重叠、互为镜像关系的一对对映体就像人的左右手一样,称为具有手性。分子的不对称性在生命科学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因为一系列重要的生物功能是通过严格的手性匹配产生分子识别而实现的。例如只有S-构型的氨基酸而不是R-构型的氨基酸才能在体内合成蛋白质。中草药等天然产物和半合成药物绝大部分均为手性结构(据研究523种天然成分和部分合成药中,仅6种为非手性)。对来自中草药的有效成分拆分为不同构型对映体,再分别研究其药效学、毒理学、药动学,无疑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张均田在国内最早开展手性药物的药理和代谢研究,并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重大项目《手性药物的化学和生物学研究》的课题,并取得了重要成果。

存在于芸香科植物黄皮叶中的黄皮酰胺是一消旋化合物,含有4个手性中心,共有8对对映体。张均田对其中之一的一对对映体即(±)黄皮酰胺进行了药效学、药动学等研究,结果发现,(±)黄皮酰胺促智所需剂量高达50~100mg/kg,(-)黄皮酰胺仅需5mg/kg,而(+)黄皮酰胺无效。从整体、细胞、分子水平上的大量研究中发现,(-)黄皮酰胺抑制钾外流,适当增加细胞内钙浓度,促进儿茶酚胺等神经递质释放、促进脑内蛋白质和乙酰胆碱的合成、增强LTP和神经可塑性、增加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等等,但(+)黄皮酰胺无上述作用,甚至产生相反的或拮抗作用。

张均田还对从一叶萩叶中提得的L型一叶萩碱和D型一叶萩碱进行研究,结果证明,L型一叶萩碱的毒性比后者大几十倍,但L型一叶萩碱和D型一叶萩碱诱导LTP形成的有效浓度均为10-8mol/L。D型一叶萩碱对脊髓单突触和多突触反射的兴奋作用也比L型一叶萩碱作用强,维持时间久。药物代谢研究表明,脑内特别是脊髓内的D型一叶萩碱含量高于L型一叶萩碱,消除慢于L型一叶萩碱。这些结果对两种一叶萩碱兴奋脊髓突触反射作用的差异做出了解释,并导致一种毒性低、作用强的促智药的发现。

张均田 –
主要成就

人参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某些方面处于领先水平,例如人参皂甙Rg1和Rb1能改善记忆的全过程,并阐明了它的作用机制.又如他在国际上首次报道Rg1的抗神经细胞凋亡作用,对成年鼠脑内神经干细胞有促进扩增,繁殖和分化成神经元的作用,后者是人参研究的一大进展,为老年痴呆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国际人参学术讨论会每4-5年召开一次,有数十个国家数以千计的科学家与会,每次大会均邀请一批或几位在人参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做大会报告,张均田教授应邀参加了第六届(1993年)和第七届(1997年)大会并作大会报告,第八届(2002年)大会(因病未能前往),由他的博士生申丽红代表他和课题组在会上报告了人参研究新进展,在国际人参学术讨论会上连续三届做会议报告并宣布人参研究新发现的全世界仅他的课题组享有此殊荣。由此确立了他在国际人参研究中的重要的学术地位,加拿大、美国、韩国、日本等国的学者竞相跟踪他的研究发现,获得与他研究相同的结果,说明他的研究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他人的重复。在化学合成的天然成分研究中,手性药物均占有重要地位,张均田教授在国内最先开展手性药理学和手性药代动力学研究,(-)(+)黄皮酰胺的研究跟德国拜耳公司合作过,德国曾合成出消旋黄皮酰胺并分离出(+)黄皮酰胺,经证明(+)黄皮酰胺的记忆改善作用不明显便放弃了该项研究,张均田教授与黄量院士合作,大量研究证明(-)黄皮酰胺才是有效对映体(+)黄皮酰胺为无效对映体,经十几年的系统研究,现已证明(-)黄皮酰胺能拮抗β-淀粉样肽的神经毒性,在六种凋亡模型上有抗神经细胞凋亡作用,在STZ引起的糖尿病鼠能抑制tau蛋白磷酸化,而tau蛋白异常磷酸化会造成神经纤维缠结,在老年鼠、APP转基因鼠(世上公认的老年痴呆模型)和糖尿病鼠,脑?血一再灌损鼠,(-)黄皮酰胺均有明显的改善认知力能的作用,从而证明了(-)黄皮酰胺是一抗老年痴呆药,具有重要的理论实际意义和明显和创新性。张均田教授十分重视基础研究,首次发现一叶秋碱是GBA受体拮抗剂,黄皮酰胺是钾通道阻滞剂,芹菜甲素及其衍生物ABP是L型钙通道阻滞济,手头正在研究开发的创新药有5个之多,同时开发和研制成功尼莫地平、曲马多、促醒药等7种不同类型的新药,转让给有关药厂,均成为那些药厂的拳头产品,取得了重要的经济效益。

张均田 –
主要荣誉

先后从事过抗癌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同化激素、抗疟药和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研究,近十几年来重点研究、开发促智药和抗衰老药,已研制成功7种新药,正在研究四个一类二类新药。正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等重大项目。

已获各种奖励1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委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八·五攻关优秀项目奖1项,中国医学科学院一等奖和三等奖各2项,吴阶平、保罗·杨森奖各1项。至今已发表论文250余篇,主编《现代药理实验方法》副主编或参与编写的著作15部。已毕业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24名,正在培养的博士生、博士后10名。

张均田 –
相关评价

研究生培养是我国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为使药理学事业后继有人,张均田教授十分重视招收和培养研究生,先后培养的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共40余人,他对研究生热忱关怀,严格要求,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和创新,要求他们写论文、综述,多多益善,他们之中因成绩突出,一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三人获中国药理学会法国servier奖,在国外攻读博士后的学生也都成绩优良或获奖。

张均田教授担任研究所副所长和所长十余年,担任两届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任中国药理学报等十余个杂志的编委并经常参加新药和保健食品的评审。这些社会兼职使他能为学科的发展、研究所的发展、学会的不断养大而贡献力量而感到欣慰。对个人业务提高,道德人格、操守的培养均有莫大好处,他深深体会到,管理工作与研究工作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