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丘逢甲是什么人?丘逢甲的生平经历了什么?

发布日期:2020-12-23 10:58:06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清朝诗人丘逢甲。

  大清末年,时局动荡。在此中华千年未遇的变局之际,大多数人都陷入了沉睡。糊涂的人行走在迷茫的路上,蔓延的是失望与绝望。但是总有一些人,不被黑暗所吞噬。他们身上散发着自带的光芒,指引着芸芸众生走向正确的道路。

  丘逢甲就是这样的人,他在历史上没有名气,但是他所做的事情值得我们后世之人永远铭记。

  1864年,丘逢甲出生于宝岛台湾。他的父亲虽然是一名传统的私塾老师,但是他教给他的不仅是传统的四书五经,更多的是为人品德,类似于当代的素质教育。丘逢甲在父亲的影响之下,塑造了自身高贵的品格,这决定了他之后的人生轨迹。

  丘逢甲13岁时,台湾举行院试。当时参加考试的学子们年龄都比他大,众人看着这位小少年觉得很惊奇,但是没有人会想到他们将亲眼见证一位天纵奇才的诞生。当时的主考官是洋务运动代表人之一的丁日昌,他看过丘逢甲当场写下的《全台利弊论》后,对其大为欣赏。于是丁日昌将他定为院试第一,并亲赠“东宁才子”印章一枚。

  这场院试之后,丘逢甲成为了台湾当时炙手可热的名人,所有人都想一睹天才的风采。但是年纪轻轻的丘逢甲却经受住了名利的诱惑,将所有人拒之门外,潜心学习。他24岁那年,高中举人。紧接着又在第二年北上参加考试,顺利地通过了会试、殿试,被朝廷任命为工部主事。

image.png

  正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年少就有一番成就,丘逢甲的仕途可谓是前景光明。他完全可以平步青云,享受荣华富贵,但是渗入骨髓的教养与品格却让他做出了一个出乎众人意料的决定:他辞去了前程似锦的官职,返回台湾兴办教育。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时代的悲哀,更是教育的悲哀。那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国步维艰。满堂的大臣为了一己私利尔虞我诈,民间的百姓为了苟活的性命自扫门前雪,很少有人站出来维护自己的国家。

  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军舰五次侵犯我国台湾。1867年,美国借口“罗佛号”事件,在台湾南部登陆。1874年,日本出兵台湾,胁迫清廷赔偿五十万两白银。1883年,法国进攻台湾台北、基隆等地。

image.png

  这一桩桩、一目目,都是华夏民族的屈辱。匹夫之怒,尚且血溅起步,泱泱华夏大国亿万人民却连匹夫都不如,这是多么的可悲。丘逢甲看出了人心中的麻木,他要通过教育唤醒台湾以及祖国各地的人民,一起挽救国家。

  他回到台湾之后,埋首乡间,为开启民智贡献着自己所有的力量。慢慢地,田间耕种的农民懂得了国家与人民之间的关系,连三岁的小孩都会说我爱自己的国家。可是甲午战争突然爆发了,打破了丘逢甲教育的进程。

  之后清廷签订了《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丘逢甲听闻消息后,一个月内五次向朝廷血书,力陈废除条约,勿弃台民。可是朝廷哪会在意一位教书匠的意见,对此充耳不闻。邱逢甲痛心疾首,感到了一种深深的绝望。

  然而希望没有出现时,最好不要绝望。曾经受过丘逢甲教育的台湾农民们此时统统来到了丘逢甲的身旁,他们请求丘逢甲带领他们以武力保台。一旁的小孩子们更是捡起了地上的石头,也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丘逢甲眼见此景,顿时充满了希望。他将这群农民组织成了义军,日夜反复训练,以迎来犯之敌。这时,熟悉《国际法》的陈季同提出可以暂时自立,争取对外援助。这样下来即可以增强号召力,也不会让朝廷为难。

  丘逢甲听从了陈季同的建议,并请时任台湾巡抚唐景崧主持保台大计。1895年5月25日,丘逢甲等人拥立唐景崧为总统,成立了“台湾民主国”,改年号为“永清”,以示台湾永远隶属中国之意。当天,丘逢甲等人还向清廷发了一封这样的电报:

  台湾绅民,义不臣倭,愿为岛国,永戴圣清。

  四日之后,日军登陆台湾,一场轰轰烈烈的保台战争开始了。炮火熊熊、枪声连连,丘逢甲率领义军们殊死抵抗,而此时的唐景崧已经逃往了厦门。日军眼见损失惨重,不得不向国内求援。之后,日军两万大军迅速增援战场。

  丘逢甲率领义军血战二十个昼夜,打到最后弹尽粮绝才退守台中。因为没有弹药,丘逢甲也只能眼看日军占领了台湾大部。丘逢甲本准备手刃日军,他的好友谢道隆劝他:“台虽亡,能强祖国则可复土雪耻,不如内渡。”

image.png

  冷静下来的丘逢甲只能怀着满腔悲愤离开了家乡台湾,他深情地望着远去的岛屿,不知何时才能再次踏上故土。来到大陆后的丘逢甲日夜思念着故土,并写下了一首《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此诗承载的不仅是他对台湾故土的深爱,还有四百万台湾同胞对故土的深情。因为深爱,又岂能坐视故土惨遭蹂躏。他以郑成功激励自己,又作《有感书赠义军旧书记》:

  谁能赤手斩白鲸?不愧英雄传里名。撑起东南天半壁,人间还有郑延平!

  郑成功虽然已经逝去,但是死了一个郑成功,还有千千万万个郑成功站起来。他们是像丘逢甲一样的四百万台湾同胞们,随时准备着收复台湾故土。

  身在大陆的丘逢甲继续致力于教育事业,推行新学,广开民智。正是在以他为代表的一群教育人士的努力之下,越来越多的人民才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他们开始了自己的革命之旅,而丘逢甲多次以自己的身份掩护革命党人们。

  民国成立之后,丘逢甲已经重病缠身,但他任然时时刻刻关系着国家与民族的安危。当他在病床上听闻孙中山先生让位于袁世凯时,不禁担忧道:“从此国家多事矣!袁氏老奸巨猾,必不忠于民国。”

  可是没有人会听从这位老者的建议,时局非他一人能够改变。病榻之上的丘逢甲望着南方,他仿佛看见了春日中的台湾,到处一片生机勃勃之景。台湾各地的人民脸上流露着幸福的微笑,学校里的小孩们朗朗诵读道:“自春秋战国始,台湾与祖国就流淌着相同的血脉,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丘逢甲笑着闭上了眼睛,最后说了一句话:“葬须南向,吾不忘台湾也!”

  自此,清朝最刚猛的诗人与世长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