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乌重胤 简历 – 名人简历

发布日期:2020-11-19 14:10:04

乌重胤

乌重胤(761年-827年11月30日),字保君,封张掖郡公,后进为邠国公,谥懿穆。唐朝将领、使相。他待人谦虚有礼,当时名士如石洪、温造、韩愈等皆在其幕府。

人物简介

      

        乌重胤(761-826) ,唐朝节度使。字保君,张掖(今属甘肃)人。少为潞州牙将,兼左司马。后隶昭仪节度使卢从史,任都知兵马使。元和五年(公元810年),从史欲叛,他擒于帐下,宪宗嘉其功,擢河阳节度使,封张掖郡公。后又讨伐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大小百余战,三年平定,累官横海、天平等镇节度使,进邠国公。文宗初,拜司徒。他待人谦虚有礼,当时名士如石洪、温造、韩愈等皆在其幕府。

出生背景

        乌重胤出生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父亲乌承玭是河东的一位将领。乌重胤年轻时在潞州担任牙将。

人物生平

唐宪宗年间

        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乌重胤在昭义节度使卢从史手下,参与讨伐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的军事行动。卢从史又和王承宗勾结。当时神策行营与卢从史军相近,左神策军护军中尉吐突承璀打算先铲除卢从史,与乌重胤合谋。吐突承璀故意给卢从史很多礼物,然后借在军营设宴时将其捕缚,帐下士兵持武器聚集躁动,乌重胤发布戒严,喝叱说:“天子有命,从者赏,违者斩!”士卒收敛返回各部,无人敢轻举妄动。吐突承璀让乌重胤代领昭义军,唐宪宗嘉奖乌重胤功绩,封张掖郡公,并在李绛对藩镇控制的建议下(不欲乌重胤从割据故事),使乌重胤移镇河阳,擢为河阳节度使;原河阳节度使孟元阳调任昭义节度使。

        元和九年(814年),乌重胤部迁到汝州(今河南平顶山),并入河阳军,参与讨伐蔡州叛将吴元济的战斗。吴元济控制彰义军,其父彰义军节度使吴少阳死后朝廷不准承袭父位就割据自立、纵兵劫掠。

        同年,讨伐彰义的战事开始,乌重胤为主力将领之一。唐宪宗下诏割汝州隶属乌重胤军,令其以重兵镇压蔡州境,与忠武军节度使李光颜配合,多次击败彰义军,三年之内,战斗一百余次。元和十二年(817年),吴元济被另一员将领李诉所俘杀,乌重胤以大功加检校尚书右仆射,随后迁检校司空,进封邠国公。因为是从低阶升上来的,乌重胤能和士卒共患难,也很谦和,不居功,有能力的人都乐意为他效力。吴元济属下有一员将领李端,渡过溵河投降乌重胤;李端之妻被叛军束缚在树上,脔食(凌迟)而死,死前还呼告丈夫李端:“善事乌仆射。”

        元和十三年(818年),乌重胤部迁到怀州(在今洛阳)。同年,沧州刺史李宗奭不听从上司横海节度使郑权的命令,宪宗任乌重胤为横海节度使。乌重胤率3000河阳军赴任,但部队不愿跟随其长途跋涉,在途中发生逃亡、掳掠,不少人归顺了新任河阳节度使令狐楚。当乌重胤到横海军任上后,李宗奭部下惧怕乌重胤,驱逐了李宗奭,李宗奭最终被捕杀。

        乌重胤领横海镇之后,认为河北军阀自立、对抗朝廷是因为藩镇权力过大,上疏:“臣以河朔能拒朝命者,其大略可见。盖刺史失其职,反使镇将领兵事。若刺史各得职分,又有镇兵,则节将虽有禄山、思明之奸,岂能据一州为叛哉?所以河朔六十年能拒朝命者,只以夺刺史、县令之职,自作威福故也。臣所管德、棣、景三州,已举公牒,各还刺史职事讫,应在州兵,并令刺史收管。又景州本是弓高县,请却废为县,归化县本是草市,请废县依旧属德州。”建议宪宗让刺史全权处理军务,并且率先放权给横海的刺史,宪宗听从之,继而修订法制。从此横海成为河北对朝廷最受控制的藩镇。

唐穆宗年间

        元和十五年(820年),唐宪宗驾崩,唐穆宗继位。同年,王承宗也去世,其弟王承元投降朝廷。穆宗命田弘正接替王承宗。第二年,田弘正被成德军都知兵马使王廷凑所杀。穆宗决定讨伐成德镇,命乌重胤统军。乌重胤屯军于深州,认为朝廷处置失当,王廷凑军气势正盛,应该等待时机,放缓进攻,于是观望一个月。穆宗急于平叛,下诏以杜叔良取代他为横海军节度使,乌重胤加太子太保。长庆末年改充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司徒、兴元尹。又召乌重胤至京师,以本官位授天平军节度(天平首府在今山东泰安)、郓曹濮等州观察使。

唐敬宗、唐文宗年间

        长庆四年(824年)十二月,唐敬宗即位,仍在天平军任上的乌重胤拜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宝历二年(826年),横海节度使李全略病死,其子李同捷据守沧州,奏请承袭节度使之位。大和元年(827年)春,唐文宗即位,实授乌重胤司徒;改授李同捷为兖海节度使(治今山东济宁),李同捷抗命,朝廷授乌重胤衮海节度使,加太子太师兼领横海节度使,仍旧割齐州隶属横海。乌重胤受命统领兖海军联合周边藩镇攻打横海。乌重胤起初打了几场胜仗,却在冬天去世于军中,年六十七,赠太尉,谥懿穆。据说有20余名将领割下大腿肉来为他献祭,以表怀念。

兄弟诸子

兄弟

        乌重元

诸子

        乌汉弘,左羽林将军

        乌行专,密州刺史

        乌汉贞,左金吾将军

        乌行方,河南丞

        乌汉封,卫尉寺丞

        乌汉章,右骁卫仓曹参军

        乌行思,左卫仓曹参军

父亲

        乌承玼:字德润,张掖人(今甘肃省境内)。唐玄宗开元年间,与族兄乌承恩皆为平虏先锋,因战功卓著,号称“辕门二龙”。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奚、契丹南侵,玄宗派乌承砒、乌承恩率兵反击,在捺绿山大破入侵者。接着又派信安王伟、幽州长史赵含章继续讨伐。乌承玼对二人说:“入侵的敌军奚和契丹都很厉害,前次他们打了败仗,不是真败,而是诱我们深入。你们应该养精蓄锐,坚守不出,使他们的阴谋不能得逞。”二人根本不相信,率军迫至白城,与敌军相遇,大战一场,终于失利。而承玼、承恩则出其不意,攻击右翼,大获全胜。后曾谋刺叛将史思明未成,乌承恩死,乌承玼投奔大将李光弼。

伯父

        乌承恩,此人的父亲是史思明刚出道时的老上级,对史有提携之恩。史思明随安禄山起兵后,时任信都太守的乌承恩率全郡投降史思明。安庆绪败落后,乌承恩是力劝史思明反正的心腹之一。史思明反正后,李光弼知道史思明的投诚不过是权宜之计,要不了多久,他还会再叛。所以李光弼向肃宗献策,派一个史思明信得过的人(乌承恩)代表朝廷前往范阳宣谕慰问,借机做掉史思明。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的一天,乌承恩一行抵达幽州。宣完旨后,史思明特意安排乌承恩住进了自己的官邸。乌承恩的儿子其时正于史思明帐下任职。当天夜里,史思明很有人情味地吩咐他去看望一下父亲。那天深夜,乌承恩四顾无人,用一种激动而低沉的嗓音告诉儿子:“我受朝廷之命除掉这个反叛的胡贼,事成后我就是节度使!”还没等乌承恩的儿子表达出和父亲同样激动的心情,房间的某个地方就传出了两声冷笑。史思明安排的两个人已经在黑乎乎的床底下埋伏了大半夜了。随后乌承恩的行李中被搜出了许多东西。有李光弼的牒文,文中让乌承恩邀同阿史那承庆一起刺杀史思明;还有事成后准备赏赐给阿史那承庆的免死铁券;另外还有一本小册子,上面列满了史思明心腹党羽的名单。史思明指着那些东西问乌承恩:“我哪里对不住你,你要这么干?”满头是汗的乌承恩不停磕头:“我有罪!我该死!这都是李光弼的阴谋。”翌日,史思明集合了所有部众、官吏和幽州百姓,面向西南,痛哭流涕:“臣以十三万众降朝廷,何负陛下,而欲杀臣?!”这一天,史思明当众打死乌承恩父子,囚禁了宦官李思敬,然后向李亨上表鸣冤。李亨赶紧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遣使宣慰说:“此非朝廷与光弼之意,皆承恩所为。杀之,甚善!”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