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二战结束后,为改造日本帝国,盟军曾付出过怎样的努力?

发布日期:2020-11-17 12:37:09

二战结束后,为改造日本帝国,盟军曾付出过怎样的努力?

今天的日本

公元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正式对全世界宣布放弃任何形式的军事抵抗,并向盟军投降。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正式结束。9月2日,日本代表正式在投降书上签字。不久之后,盟军也启动了对日本进行民主化改造地计划。

根据当时的形式,对日本进行去军国主义化及民主化改造是迫在眉睫的国际事务。之所以如此,主要是避免日本帝国再次挑起战争,进而损害到全世界各个国家和百姓的利益。而这种改造是全方面的,比如经济、教育等领域都需要一点一点的改革。与这些领域相比,对政治进行改革才是真正的头等大事。

那么盟军对日本政治上的民主化改造,都有哪些内容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二战结束后,为改造日本帝国,盟军曾付出过怎样的努力?

挑起战争的裕仁天皇

天皇的权力被剥夺,彻底成为国家象征

有关日本最早的天皇,可以向前追溯到神武天皇。此后日本历代的天皇,皆为神武天皇的后裔。不过有关神武天皇的统治时间如今尚且无法考证,按照日本天皇世系表来看,日本共出现了126代天皇(包括如今在位的德仁天皇)。

二战结束后,为改造日本帝国,盟军曾付出过怎样的努力?

神武天皇是否存在如今尚存争议

起初天皇尚且能够对治下领地实行有效统治,但是自武士阶级崛起以来,天皇就逐渐被架空且成为了国家的象征。而政权,则落入了武士阶级的手中,并建立起来了武家政权。直到公元1867年大政奉还事件的发生,才宣告天皇重新成为全日本的实际统治者。

为了强化自身统治地位和保证皇权的有效行使,明治天皇展开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并随着《日本帝国宪法》的颁布得以确立了下来。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幕府将军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就被取代了,天皇则成为了至高无上的人物。关于这一点,我们从《日本帝国宪法》的第一章的前四条内容就能够看得出来:

《宪法》的第一条规定,日本帝国由日本天皇及其后代统治;第二条规定了天皇之位必须由男性皇子继承,剥夺了女性继承皇位的权力(在此之前,日本曾出现过女天皇);第三条规定天皇本人及其权力都是神圣且不可侵犯的;而第四条则重申天皇为国家元首,并且掌握实际的统治权力。

二战结束后,为改造日本帝国,盟军曾付出过怎样的努力?

自明治一朝开始实行的《日本帝国宪法》

不仅如此,在《日本帝国宪法》的第十三条中还曾规定,天皇拥有对外宣战和媾和的权力。正是有这一内容的存在,才让天皇拥有了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能力和资本。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盟军首要做的就是将天皇的权力尽数剥夺,使其无法只凭自己的意志来统治整个国家。

在盟军干涉的新日本宪法《日本国宪法》中,删去了有关天皇权力至高无上的相关内容。《日本国宪法》第一章第一条中的内容则被更正为:天皇成为日本国外交的象征,成为全日本国民的代表;其地位和权力的来源是日本公民所授予的。

二战结束后,为改造日本帝国,盟军曾付出过怎样的努力?

如今日本仍在使用的《日本国宪法》

当第一章第一条的宪法内容与《日本国宪法》中的其他内容同步生效之时,即宣告天皇总揽一切大权的时代自此一去不复返。自此,天皇的任何行为也都必须受《日本国宪法》的约束,而先前由《日本帝国宪法》所授予天皇的大权也被分散至各个机构的手中,天皇再也无法凭借个人意志左右日本国策。

对于战后的日本和对日本进行战后去军国主义化及民主化改造运动来说,《日本国宪法》第一章第一条的内容显得至关重要。正是有着一条宪法的存在,才能够彻底剥夺天皇的权力,也宣告日本脱离了帝国时代,进而前进至民主时代。

二战结束后,为改造日本帝国,盟军曾付出过怎样的努力?

《日本国宪法》初期草案

改革议会,剥夺贵族的政治特权

在完成对天皇制的改革之后,盟军又对日本帝国的议会制进行了进一步改革。在日本帝国时期,日本的议会是由众议院和贵族院两部分组成的。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众议院的权力和地位是不及贵族院的。顾名思义,贵族院的议员皆为贵族出身,大多为宗室子弟和华族成员构成。贵族院的议员无需经过民主投票,只凭天皇的敕令即可加入。也就是说,天皇可以通过贵族院来推行按照自己意志制定的国策。对此,《百科事典》一书中也曾提到:

特権階級と支配者上層部から構成されていたため国民代表的性格はほとんどなく,天皇制擁護の牙城として衆議院を牽制し,政党勢力の進出に対抗した。

译文:因为贵族院是由特权阶级和统治者上层构成的,所以几乎没有国民代表性的性质,作为拥护天皇制的群体,贵族院起到了牵制众议院,对抗政党势力发展的作用。

二战结束后,为改造日本帝国,盟军曾付出过怎样的努力?

帝国时代的日本的贵族院议事会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盟军废除了贵族院,并以参议院取而代之。参议院的议员来源是从全国公民中选取,任期满六年之后则必须卸任并重新选举。当某一法案经过参议院投票通过之后,才可以进入众议院进行最终裁定。不难发现,这与英美的议会制存在着极大相似之处。

当然,贵族院和参议院之间的关系并不仅仅是议员构成的不同而已;在日本帝国时期,贵族院只对天皇一人负责,而经过民主化改造之后的日本参议院,则是对日本全体国民负责。虽然只是负责的对象发生了变化,但其性质却有着天壤之别。

实际上对日本议会的改革,某种程度上也起到了削弱天皇权力的效果。当贵族院被废除之后,议会中拥护天皇的一股重要势力也就此宣告不复存在了。而新的参议院则因议员的来源发生了改变,因此也不会成为第二个"贵族院"。如此,便进一步在政治上孤立了天皇。

二战结束后,为改造日本帝国,盟军曾付出过怎样的努力?

战后重组后成立的日本参议院

重组内阁,建立议会制内阁

在对议会进行改革的同时,对内阁的重组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虽然日本效仿其他国家建立起来了内阁制度,但内阁的身份和贵族院的身份并没有太大区别,二者皆为拥护天皇制的群体。由于内阁成员皆为贵族和重臣推荐,因此反封建制度的政治群体从一开始就不可能获得组建内阁的权力,那么能够组阁的成员自然都是拥护天皇制的群体。

同时,内阁也不对日本全体国民负责,而是同贵族院一样直接向天皇一人负责。也就是说,未经民主化改造之前的日本内阁,其实只是披着民主制度的外衣而已,而实际上却在辅佐天皇实行专制统治。

在战争结束后,盟军修改了内阁成员的来源,废除了天皇授予总理大臣组阁的权力,并将这一权利转交给了议会。与此同时,改革过后的内阁的负责对象也同时发生了改变,由过去的向天皇负责转变为向整个议会负责。总的来说,日本新的议会制内阁基本上是参照了英国的模板。

二战结束后,为改造日本帝国,盟军曾付出过怎样的努力?

直接影响日本内阁制度的英国内阁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在日本内阁制接受民主化改造之后,便禁止任何武官进入内阁之中。对此,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系的安成日教授在《试比较日本近代内阁制与战后内阁制》一文中曾经提到:

日本近代内阁制,对一般国务大臣的资格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但对军部大臣的资格却有明文限制。1888年6月制定的"陆军省定员表"规定军部大臣必须是"现役将官"···日本战后内阁制推行内阁大臣文官制,军队的统帅权归内阁。《日本国宪法》规定"内阁总理大臣及其他国务大臣必须是文职人员",从而杜绝了军人干预国政的可能性。

虽然日本帝国政府曾对进入内阁的武官进行严格的限制,但这同样为武官能够操控内阁提供了机会。也正是因为该制度的漏洞,才导致帝国内阁在战争期间成为了日本军部的傀儡,眼睁睁的看着日本跌入深渊且毫无补救的办法。

不仅如此,将武官彻底踢出内阁,还可以避免日本再次被军国主义化;由内阁掌控军队,则确立了文强武弱的权力结构,避免内阁因军部势力过大而再次失去控制。总而言之,对内阁的改造和变更权力结构,还起到了限制日本军部的作用。

二战结束后,为改造日本帝国,盟军曾付出过怎样的努力?

日本内阁首相所使用的徽样

结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帝国制度下的日本的政治结构,是军国主义份子能够挑起战争的重要条件。要想彻底剥夺日本重新挑起战争的能力和挑起战争的可能性,就必须对其政治制度进行改造,使其融入战后的和平秩序之内。从这个角度出发去考虑的话,对日本政治进行的改造要比对经济和教育等领域的改造要更加重要一些。

经过一系列的政治改造之后,日本才彻底从帝国时代和天皇的专制统治中走了出来。也正是从这一时刻开始,日本的旧贵族也彻底被时代所抛弃。即便是那些自江户时代就享受着各种特权的贵族,也在民主化改造之后失去了一切特权,从而和其他日本普通国民享受着同等的权力。

当然,并不是说日本政治在经过民主化改造之后就彻底丧失了挑起战争的能力,毕竟谁也不能预测未来,但至少盟军已经将这一概率将至安全线以下的水平。单凭盟军对日本的改造其实还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让后人意识到和平的来之不易,这样才能够真正维护世界和平的大局势,从而为人类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日本帝国宪法》

【2】《日本国宪法》

【3】《百科事典》

【4】《试比较日本近代内阁制与战后内阁制》,安成日著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