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光墨论 简历 – 名人简历

发布日期:2020-11-17 14:47:22

光墨论

光墨论

《光墨论》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老教授团书画院院长、中国画光墨研究院院长何宝森的一篇理论文章,他在绘画、雕塑以及装饰艺术等领域多有建树,独创的中国画光墨法,开创了随光赋彩的现代中国画画风,并形成了光墨论的绘画理论体系。

作品原文

光墨论

上:

中国画,自古有笔墨之说。笔者,线也;墨者,色也。有笔有墨堪称上品,而有笔无墨,有墨无笔,无笔无墨者皆为下品。 笔法,“有十八描”“十八皴”之程式,墨法,有焦浓重淡清,干湿枯焦润等五色之说,虽有金碧、青绿、浅降之着色法,然中国画,仍保有黑白世界之风貌也。 古今名家,熟谙笔墨世故,知白守黑写世间万物,气宇非凡韵味丰足,佳作不胜枚举。近百年画界前辈:白石,大千,抱石,悲鸿,风眠,宾虹各领风骚。创水墨、彩墨、粉墨诸法,融汇西中拓展天地,其间可染之染法黑里透明影响深远。后辈学子,因误识宾虹老人之眼疾,更不明可染之艰辛,以墨追黑,黑笔黑墨,黑压压密麻麻,成一代黑笔黑墨之风也! 吾自幼学画,南北奔波,半百未成,每重温“六法”珠玑铭心。回顾世界画坛,东西文化无时不交流融汇,一代大师无人不师承人类文明精华 。西洋画以色彩见长于中国画之书法趣味,中国画以笔墨之线形美鹤立于世界之林,“写意画”是东方绘画之极,“印象画派”乃西方绘画之精也!“笔墨当随时代”。治学半百终得正果,以色补墨,以光入画。创“光墨法”。令光彩辉映,满纸明亮耳。 “随类赋彩”为中西绘画之古典色彩观,而“随光赋彩”乃是开一代现代画风之钥匙也! 有笔方有墨,有光方有色。气韵生生笔墨动,随光赋色彩虹飞,墨线色线皆光色线,勾皴拼染点真情。

下:

光者:明也,心之灯,命之镜,洞察宇宙万物,观照人生百态。墨者:质也,色之本,笔之跡,写世间万象,现造化生机。 古今中外事丹青者,皆由描绘而达抒情,直至艺臻精熟,终成巨匠。千年以来经写实而抽象随心所欲五花八门,杂像繁生,美丑不分,雅俗难辩。中国画:萱纸为本,竹管毛笔,万毫齐力,清水作介,一滴千姿。唐宋明清巨匠如星,近百年来,人心似火,急于名,激于成,画仅成图,墨只为黑,无光无彩,辜负丹青,更有不顾纸笔者,行动手足弃毁文明。 吾求艺一生,古稀悟道创光墨之画,近半百光阴,孤处一隅,忘世忘形。忘山忘水,品天我归一,忘物忘行化腐朽神奇,忘知忘已参荣辱捨离,笔墨随心,人笔一体,色空水跡,东方气韵,开天眼入虚静,识造化悟玄机,握笔化蝶,临池乐鱼,悲欢如一,无涯空云。

光墨论

艺术慨念

中国画一直步履艰难,在困局中徘徊不前,除了在古人标定的圈子里打转外,看不到出路,更有某些文化名人叫喊着“中国画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主张抛弃笔墨纸砚,全盘西化。作为“光墨”这一艺术概念的创立者,何宝森在其艺术生涯中,精研传统绘画的基础,借鉴西洋画印象主义理论,将印象派油画中“光”的理念引入中国画中,保留和发展了国画的“灵动之气”,让“中国画从宣纸中长出来”,首次在中国画上让人们看到现代美术的光影,为中国绘画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作者简介

姓名:何宝森

别名:忘山

性别: 男

出生年月:1938年12月

籍贯云南昆明

196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任中国工艺雕塑专业委员会曾任会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老教授团负责人。

1970年于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创办工人美术训练班,填补了当时美术教育空白,其事迹载入《80年北京文艺年鉴》。

1985年创办《民办北京艺术大学》、《民办北京民族大学》美术系,分别任校长、系主任,在首都成人教育上做出贡献。80年代于中央工艺美院开创装饰雕塑、金属雕刻、首饰设计新学科,为国内外培养研究生、留学生。多年从事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研究,曾参与了《香港天坛大佛》的投标设计,亲手为日本东京八王寺创作的《牛头明王》铸铜佛像深受赞誉。90年代专门研究中国画之中西结合,创"光墨画"法,参加了1994、1995、1996、1997四届"中国艺术博览会",作品受到国内外广泛注目。近年为日本东京明星保育园总《弥勒百字图》壁画,为中南海紫光阁设计《彩陶艺术》壁画为河北乐亭"李大钊纪念馆"创作"李大钊雕像"受到好评。学术论文有《论装饰画的形式美》、《装饰雕塑》、《首饰与美》。

1999年荣获香港(海外)文学艺术家协会世界杰出人士雕塑大师金龙奖。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