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刘雨衢 简历 – 名人简历 – 艺术家,人物

发布日期:2021-01-11 14:40:23

刘雨衢

刘雨衢

刘雨衢 1976年出生于湖南郴州,现居广州,2003年结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课程班,师从于著名画家周彦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郴州画院副院长,北湖区美术家协会主席。2006年,作品《花天》入选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展。2009《春华》入选第七届全国工笔画大展。创作理念 深入传统,深入生活,力求画面沉静、典雅。2013年入选湖南省三百名人才工程库。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获金奖一次。

个人履历

刘雨衢(b.1976),出生于湖南郴州市。2005年广州美院研究生课程班毕业,师从于著名画家周彦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郴州画院副院长,北湖区美术家协会主席。2006年,作品《花天》入选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展。2009《春华》入选第七届全国工笔画大展。深受中国工笔花鸟画大师、广州美院教授、硕导周彦生的传道。他遵从周彦生先生的谆谆教诲,十分重视宋画的临摹和深度解读。无论是审美理念、构图特点、技法形式、造型方法,都能吸收宋画以及宋徽宗赵佶、于非闇等一代宗师的经验,使工笔画的富贵、华丽发扬光大。特别其所作的樱花形神兼备即写实又写意,即平面又立体,即具象又抽象。
刘雨衢描绘樱花题材的系列作品,近几年多次在大展中获得荣誉与奖励。例如《阳春》入选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花天》入选第六届中国工笔画展,被组委会收藏;《花似锦》入选中国美协和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联合在京举办的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的“美术特展”;《淡淡东风色》入选广州第十六届亚运会美术作品展。刘雨衢能跻身中国画坛的青年优秀工笔画家之列,不能不说这与他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和勇于实践有密切关系。
刘雨衢是一个善于思考的青年画家,他绘画探索的目标很高,从他近几年创作的樱花系列工笔画多次入展和获奖就得到了证明。他融进了中国画坛优秀青年画家的群体。

入展与收藏

2005年:《花似锦》 入选十六届国际艺术家协会代表大会美术特展;
2006年:《花天》入选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展2007年:《生命流程》获得黎昌第五届全国青年中国画展铜奖
《阳春》入选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中国美术馆收藏《丽日》辽河博物馆收藏
《晴日》入选第四届西部大地情展
2009年《春华》入选第七届全国工笔画大展
2010年 《华如锦》第六届西部大地情中国画 油画展金奖

2011年 《阳春Ⅱ》 入选第三届中国齐白石国际艺术节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名家评价

周彦生(岭南画派十大名家之一):“雨衢先生年轻,真诚,聪慧,爽朗。他勤奋好学,刻苦专研,自强不息。

正因为他具备着湖南人的特殊性格,奠定了艺术成就的深厚基础—-文化底蕴,写生,构图,笔墨和色彩。在他每幅作品中,既有传统功力和基础,又有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对艺术的追求。同时,更能看出他甘于寂寞和付出心血。他的不少作品相继入选全国各种美术展览并获奖,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赞誉和专家的首肯。

刘雨衢

艺术是无止境的,也是不可以重复的,笔墨当随时代是每位画家共同追求的目标。刘雨衢先生凭着他执着的精神。今后,他会取得更加突出的成就,将成为中国工笔花鸟的佼佼者。

胡山(著名美术评论家)

雨衢喜欢宋画,他把宋画刻入记忆,经过储存、发酵、提炼,演化进自己的画中,成为旧中有新,新里含旧的画境。
在广州美院求学期间,老师周彦生给予的教诲,是那个时期艺术滋养的重要来源。然而,宋画却始终是他的心结,那些格法谨严、寓意深远的隔世经典,总能叫他流连忘返心动神摇。面对《芙蓉锦鸡图》和《瑞鹤图》,他看到的不是粉色的美艳和祥瑞,而是繁花和云鹤的内敛妩媚及典雅雍容;他在那些工整精致的内敛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并预感影子的茁壮和不朽。于是,他开始了上溯宋下至明的寻觅,遍览数百年间的花鸟工笔名作后,他的目光在赵佶、黄筌、边景昭、吕纪的名字上牢牢定格。手摹心追的苦研,深思细虑的巧构,层叠交集的渲染,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图式风格。
用粉色在泥金箔上成画,是雨衢的擅长。明丽而沉着的色彩透过金箔向眼前溢来,让观者感叹于泥金的贵气和矿物颜色的惊俗融合。他多年淫浸其中的反复揣摩研习探究,掌握了一套刘氏特有的独门技法,并受到众多粉丝的青睐和追随。
大凡作画到一定程度,技法相对于神采、气韵、意境来说,终归是末流,雨衢深谙其理。他苦练内功,品古画、临古帖、听古琴、读古书,并倾心于古人营造的“轩梦闲雅”、“清逸天趣”、“神变万状”之意境。宋人邓椿在《画继》中说:“画者,文之极也。……画来有书卷气,无论写意工缀,总不落俗。”他深以为然,并在后来的艺术实践中秉承精研花鸟生理、格物致知、穷神达化的绘画精神。
如果说,在过往的画面中,他是运用“单景”的构图形式来抒发自己的艺术感受。那么如今,他更多的是在无情节中制造“多景”画面空间。所谓“多景”,便是从画中传达的画外之画,亦即“言外有言”、“弦外有音”之余味。
与雨衢品茗闲话,知其对宗教文化及中国哲学有着独特的见解,他甚至对道家“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的思想有着深刻的领悟。中国文化强调天地万物的统一和谐,主张以合乎天道的朴素自然为人心建构自然的和谐。而雨衢的“和”,则是以他自己的力量和方法,注重内在精神的和谐中,追求外在形式和法度,在中正而和中,表现奇趣之和。
纵观雨衢画作,能读出他用客观事物本身,以“和”的意识而进入美的意境,那是因他能在事物中窥见“和”的本质。
《论语》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或许正是雨衢在画作中所追求的“和”的境界!

  • 更多历史人物

  •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