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古代京官到老离任全回乡,而现代的却都留守京都,其中有何隐情?

发布日期:2020-11-17 09:08:27

引言

唐朝诗人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说道: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诗写自他年逾八十“告老还乡”之时,对于家乡物是人非的感慨。

01

在古代的时候,京官到老离任基本全都会告老回乡养老,并不会留在京都,但是现在的京官退休之后却都是留守京都,在这古今之别中,有什么门道和奥妙呢?其实说起来不过这以下四点原因。

第一是因为家庭。由于人口急速增长所带来的人均可使用土地面积变小,以及全球化随时随地影响着各国观念,交通便利后人口大规模流动等原因,现代人很少有几代人同处一个屋檐下的情况发生,这或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现代人的家庭观念并没有古人那么强。

古代京官到老离任全回乡,而现代的却都留守京都,其中有何隐情?

▲古代官员告老还乡绘画

古人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说法,因为交通和信息不便,如果一个人双亲尚在的时候出门在外,那倘若父母出了什么意外,子女很容易赶不回来,甚至消息有可能传不到子女耳中。反过来对于父母来说也是如此。因此,古人很看重家庭,也更希望“落叶归根”。

古代京官到老离任全回乡,而现代的却都留守京都,其中有何隐情?

▲古代母亲思念外出游子绘画

并且对于大部分官员来说,他们能够做官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在他们去世以后是有资格被埋进祖坟的,牌位也会被立在家族祠堂中,享受子孙后代的拜祭和供奉,当然更加希望回归故里。以及因为古时候交通不便,如果官员们客死他乡,那他们的尸体也十分不好运送,万一在途中腐烂或者出现其他意外丢失了,岂不是死无葬身之地?这对古人来说是大忌。

02

第二,是因为古代在京城做过官的人会被人认为是德高望重,虽然已经“告老还乡”,但依然能够以另外一种形式“坐镇一方”。古时候能够在朝中为官的人,那几乎都是有大学问、真本事的人。当其退休回到家乡之后,能够给予当地官员许多指导。并且因为他们会更加受人尊敬,在调停许多比较大的当地纠纷时,可能比原本的地方官员还令人信服。

古代京官到老离任全回乡,而现代的却都留守京都,其中有何隐情?

▲古代京官剧照

一般来说,在地方上调停纠纷的大多是当地乡绅或者落榜秀才,但他们调停一下普通纠纷还可以,遇到稍微大一点的场面恐怕就上不得台面了,这个时候就需要这些退休的京官出面。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出于对曾经朝中大员的仰慕也好,出于对他们真才实学的敬佩也罢,又或者是想攀龙附凤,总之会有很多人慕名而来向那些退休的官员拜师学习。这不仅可以为当地吸引大量的人才,而且这些人才还可以直接向中央输入。

古代京官到老离任全回乡,而现代的却都留守京都,其中有何隐情?

▲古代田地农耕壁画

中华文明是一个农耕文明,中国古代也一直处于农耕社会,这是为什么古时候的京官退休后要返回家乡的第三点原因因为中华文明的性质决定了对古时候人民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土地。古人对待土地的态度和现代人对待房子的态度相差不大,一旦有了钱之后便会用于购置田产,并且京官们有时候还会被赏赐田产。对于现代人来说,会在一座城市买了房子,但是却在另一座城市租房养老吗?

03

当然古时那些京官们,之所以执意要归乡或许不仅仅是因为家乡有田有房,也不排除是因为他们太穷了,在京城中买不起房,毕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也曾感叹过“长安居不易”,可以见得在京城的生活成本是很高的。

古代京官到老离任全回乡,而现代的却都留守京都,其中有何隐情?

▲紫禁城(清朝京都皇宫)旧照

除了以上三个明面上的原因,京官们退休返乡还有一个毕竟隐晦的原因——面子和里子。作为曾经的朝廷大员,他们在职的时候手握重权,自然而然会有很多人巴结他们、奉承他们。可是他们退休失势之后,难保那些之前巴结、奉承没有成功的人不会落井下石,前来奚落。此时还不如早早还乡,也能保住面子。

古代京官到老离任全回乡,而现代的却都留守京都,其中有何隐情?

▲古代官员剧照

所谓里子,其实就是说的性命。京官们退休之后,新官上任肯定会对之前官员的势力进行打压,甚至会不择手段。而且就算退休了,谁又能保证自己真的能够从那个名利场中退出来呢?京城难免有很多党羽派系之争,退休不还乡的话,一不小心晚节不保不说,甚至还可能丢掉性命。

古代京官到老离任全回乡,而现代的却都留守京都,其中有何隐情?

▲北京夜景

那么,为什么现在的京官退休之后大多都会留在北京呢?因为现在政府给退休官员的福利待遇十分好,退休官员们也就不存在了生活压力。而作为中国首都的北京,其医疗条件、养老环境等都比其他城市要好得多,也能够让这些为国为民辛劳一生的官员们安度晚年。

结语

《礼记·大学》中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的京官们早就因为科技和社会的进步没有了古时候那么多顾虑,其实对他们而言,在哪里安享晚年都是一样的。

参考资料:

《回乡偶书》

《礼记·大学》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