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叶尔姆斯列夫 简历 – 名人简历

发布日期:2020-11-18 17:40:25

叶尔姆斯列夫

叶尔姆斯列夫(Louis Hjelmslev),丹麦语言学家。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理论家。1899年10月3日生于哥本哈根,卒于1965年5月30日。

学术成就

  1917年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比较语言学史,1919年发表关于Oscan语铭文的论文并获大学金质奖。1923年毕业于哥本哈根大学,1937年起回母校任教,主持比较语言学系。  1926~1927年,叶尔姆斯列夫开始接触索绪尔的理论,在巴黎跟随梅耶研究普通语法学。1928年,出版第一部重要著作《普通语法学原理》。这本书描写语言的范畴,明显地反映出索绪尔关于语言是符号系统的观点和E.萨丕尔的概念范畴的影响。后来又出版《格的范畴》(2卷,1935~1937)。  1931年,叶尔姆斯列夫发起成立哥本哈根语言学会,自任会长,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学派。1932年发表题为《波罗的语言研究》的博士论文,主要讨论波罗的语言的历史音位学问题。和H.乌尔达尔(1907~1957)合作,研究语音学和音位学,写出了《音声学原理》,1935年在第二次国际语音学家大会上提出。接着,他们把音声学发展成一般性理论,创立语符学,1936年在国际语言学家大会上提出。1943年,叶尔姆斯列夫用丹麦文出版《语言理论基础》一书,这是语符学理论的代表性著作,讲语言的共时研究。  1935年发表了《论格的范畴–普通语法研究之一》。同一年,在伦敦语音学大会上,他和乌尔达尔一起提出了语言"表现"分析的理论,形成了他的"语言理论"的雏形。1943年,他写成《语言理论导轮》(英译本名为Prolegomena to a Theory of Language),完成了他的语言理论建设。这是哥本哈根学派的一本最权威的代表作。1956年,他亲手创建了哥本哈根大学语言学和语音学学院,并担任院长。

代表学派

  【叶尔姆斯列夫与哥本哈根学派】  叶尔姆斯列夫是哥本哈根学派的代表。他接受索绪尔"语言是形式,不是实质"的理论并加以发挥,用演绎的方法分析语言的结构,试图建立起一种抽象的、能适用于各种语言分析的理论,形成一个独树一帜的语言学流派。它和布拉格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一起,并称为结构语言学的三大学派。由于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理论过于抽象,很少分析具体的语言事实,而所用的术语又比较奇特,因而它对语言学的影响远逊于布拉格学派和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20世纪30年代初,叶尔姆斯列夫和乌尔达尔研究语音学和音位学的理论,提出了"音声学"理论,接着又把它发展成为一般性理论。为了强调跟以前的语言学不同,他们把自己的理论定名为"glossematics"(语符学)。语符学的基本设想由乌尔达尔写成小册子《语符学大纲》,1936年在哥本哈根国际语言学大会上散发,其后因乌尔达尔到希腊工作,学派的理论工作由叶尔姆斯列夫承担。叶尔姆斯列夫的论著很多,代表作是《语言理论导论》(1943,丹麦文),1953年该书被译成英文出版,语符学才受到人们的注意。该书从哲学和逻辑学的角度阐述语言学的理论性问题,明确提出语言的符号性质,是哥本哈根学派的理论纲领。  该学派发展了索绪尔的"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质""语言是价值系统"的论断,主张把语言从物理方面的声音和心理方面的语义抽象出来,并且排除语言对社会的依存和语言历史演变因素的制约,以便集中研究语言的内在结构。叶尔姆斯列夫主张以经验主义原则和演绎法看待语言,一方面认为语言理论要经得起语言事实的检验,另一方面又认为语言事实和语言理论是互补的,可以进行单纯的理论研究。这种语言理论的目标在于提供一种程序化的方法,以便能够详尽无遗地描写语言事实,也就是全面认识语言事实;语言理论研究的对象是篇章(text),理论的目的是提供分析篇章的程序和方法。既然理论研究的对象是篇章,那就要对篇章进行连续的切分和分析,最后做出连贯的、详尽的描写,把整篇文章切分成部分,再把部分切分成更小的部分,以此类推,一直切分到不可分割的单位为止。  叶尔姆斯列夫发现,整体与部分的存在全凭其相互依存关系,整体受其部分之综合所规定,每一部分又受各部分之间、它与整体之间、它与更小部分之间的依存关系的综合所规定,也就是说,一个整体不是由许多独立的实体构成,而是由许多关系构成的,不是单个实体有什么科学现实性,而是实体的内部和外部的关系具有科学现实性。因此,叶尔姆斯列夫在这一点上是与索绪尔的"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质"的论断相一致的。当然,这种依存关系不是一种,而是多种。因此,叶尔姆斯列夫认为,语言的内在结构是一个由各级要素共同构成的关系网络,"形式"是结构关系,"实质"是体现形式的语言外的实体(一方面是声音,另一方面是意义)。语言学只研究形式,包括"内容形式"和"表达形式"("内容"和"表达"是他切分的语言成分的两个平面)。这两种形式各有自己的最小要素,叫做"成素"。"表达形式"的成素是音位或音位特征,"内容形式"的成素是语义特征。成素与符号不同,符号是内容和表达结合的双面体,成素只是单面体,它为数有限,但却能构成无数的组合。内容形式和表达形式的成素通过"转换"能结合成为既有内容又有表达的符号。  另一方面,叶尔姆斯列夫在语言中切分"序列"和"系统"。序列是词、短语、句子等形式结构,符号的序列包含内容平面和表达平面。序列的成分之间,系统的大类、小类、要素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关系分为两类:不决定于其他价值的叫"常体",受其他价值制约的叫"变体"。关系则是三种:两个常体之间的关系称为"相依",一个常体与一个变体之间的关系称为"决定",两个变体之间的关系叫"群集"。这三种类型的关系能够包括语言中的全部关系,认为语言就是一套形式要素的关系的综合。  哥本哈根学派试图通过成素和关系来说明语言的内在结构,对语言的表达平面和内容平面以及这两大平面之间各个形式要素的依存关系和网络作出理论的解释。语符学十分抽象,试图实现人文学科和精密科学的结合。该学派的理论为韩礼德所欣赏,在70年代后期的著作中,韩礼德曾多次引用叶尔姆斯列夫的观点。叶尔姆斯列夫逝世以后,该学派逐渐衰落。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