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吕馀庆 简历 – 名人简历

发布日期:2020-11-19 16:04:33

吕馀庆

吕馀庆(927—976),原名胤,字馀庆,宋初因避宋太祖名讳,以字行,幽州安次(今河北安次西)人,官宦世家。北宋政治家,弟吕端为北宋名相之一。

家族

  祖吕兖,唐末,任横海军(沧州,今沧州东南)节度判官。后梁开平三年(909)五月,横海军节度使刘守文攻其弟刘守光于幽州败死,刘守光反攻沧州,吕兖立刘守文子刘延祚为帅,并率军民守城。次年正月,刘延祚降,吕兖全家遇害,吕兖子吕琦,时年15岁,门客赵玉诈以为弟而得脱。吕琦后投太原晋王李存勖霸府,后唐建立,历殿中侍御史、礼部郎中、给事中、御史中丞、端明殿学士。后晋时,任秘书监、兵部侍郎。吕琦子吕胤(馀庆)、吕端。

  

生平

  宋朝建立,吕胤以字行。吕馀庆在以佐命功升迁的霸府幕僚中名列第三,升给事中、端明殿学士,后任首都开封府知府。同年,宋太祖先后平定潞州李筠、扬州李重进叛乱,开封知府吕馀庆协助枢密使吴延祚及皇弟赵光义留守京城。后升户部侍郎。乾德元年(963)三月,宋平荆湘,吕馀庆任新占领区潭州知州,同年移为襄州(今湖北襄樊)知州,后改为兵部侍郎、江陵知府。

  乾德二年四月,创设副相参知政事,吕馀庆与薛居正成为首任参知政事。但当时虽名为副相,却“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实际上只是宰相赵普的助手。次年正月,宋灭后蜀。二月,吕馀庆以副相参知政事权知成都府。当时后蜀刚亡,以宋军统帅王全斌为首的大部分将领日夜宴饮,“豪夺子女玉帛,及擅发府库,隐没货财”,军士们也进行抢掠,“大将王全斌等不能戢下”,“吕馀庆立捕斩之以徇,军中畏伏,民用按堵”,秩序逐渐恢复。开宝元年(968)正月,蜀地已平静,参知政事吕馀庆回朝,兼任剑南、荆南等道都提举三司水陆发运等使,实际是负责督运后蜀国库财物至京。

  开宝六年,宋太祖为抑制宰相赵普的擅权,决定提高副相参知政事的职权,“诏参知政事吕馀庆、薛居正升都堂(政事堂、中书)与宰相同议政事”,与宰相赵普“分(日)知印、押班奏事”,吕馀庆等才从宰相赵普的助手地位,提高至与其副相相称的地位。九月,吕馀庆以病求解职,罢为尚书左丞。开宝九年(976)死,终年50岁。

  

吕姓起源

  百家姓之一,相传上古华夏部落首领炎帝神农氏,因居姜水流域,故以姜为姓。后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与黄帝部族杂处,分为四支胞族(即四岳),伯夷曾佐尧帝掌管四岳,后又助大禹治水有功,为大禹“心吕之臣(心腹重臣)”,故封之为吕侯,其封地在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董吕村一带,商、周两代均为诸侯国,春秋初年(公元前680年),吕国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以国为氏,散居于韩、魏、齐、鲁之地,史称吕姓正宗,伯夷则被列为吕姓始祖。

家庭情况

  吕馀庆有一个兄弟是吕端(935—1000),字易直,北宋幽州安次(现廊坊安次区)人。出生在官宦家庭,自幼好学上进,终成大器。 其祖父吕兖曾在沧州节度使刘守文下做判官。其父吕琦做过后晋的兵部侍郎。吕端以其父的官位荫补千牛备身(禁卫官),后任国子主簿、太仆寺丞、秘书郎等职。

  入宋后,曾任太常丞、 浚仪知县、定州同判、成都知府、开封府判官、蔡州知州、开封知县、 户部郎中、大理少卿、右谏议大夫等职。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拜为参知政事。是年底,左谏议大夫寇准也被拜为参知政事。咸平元年(998年)夏,吕端身体有病,请求辞去官职,宋真宗不允,却免去了他进殿朝见的礼节。真宗亲自到家中探望。咸平三年(1000年),吕端病卒,年66岁,赠司空谥正惠。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