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周盛传 简历 – 名人简历

发布日期:2020-11-19 12:31:44

周盛传

 1875年(光绪元年),李鸿章奉命兴修京、津水利。周盛传专任京沽屯田事务,亲自反复踏勘天津东南纵横百余里,提出以疏引河沟,开挖河渠、引淡排碱为主的兴水利、改土壤、开稻田方案。1876年(光绪二年),调盛军于天津镇,移屯兴工。首先开挖南连运减河,自靳官屯直抵大沽海口。之后,又修两岸支河1条,横河6条,沟渠河渠密布成网,建桥闸50余座以备蓄水排涝,使淡水碱水不相掺混,开辟稻田6万余亩,并使沿河盐碱地得到水利,新增可垦田以百万计。1882年(光绪八年),周盛传升湖南提督,仍留天津镇训练士卒。他对西洋后膛枪炮研究颇深,著《操枪章程》十二篇,成为淮军教课书。周盛传还上书李鸿章,在天津紫竹林创办北洋武备学堂。

    

人物简介

周盛波,字海令,1830年7月(清道光十年六月)生,农兴乡周老圩人。祖居枣林岗。1862年(同治元年),周盛波与盛传选募练勇组成淮军“盛字营”,赴上海、苏南等地攻打太平军,官至记名提督。

1868年春,西捻军张宗禹部进逼北京。盛波率部北上围攻西捻军,6月,西捻军于山东荏平全军覆没。

1869年(同治八年),周盛波以奉养老母为由回乡,筑周老圩闲居,并筑别墅于南京。不久,因他前年攻破河南唐县民寨时,惨杀村民,为巡抚李鹤年所劾,被夺职。1874年(同治十三年),沙俄入侵新疆。周盛波上书李鸿章,分析军事防务策略,共数千言。1884年(光绪十年),中法战争爆发,周盛波奉诏募淮勇5000人赴天津训练,防备法军由海路侵津、京,并受命总统前敌各军。次年,因弟周盛传病死,代湖南提督,后实授,仍驻防天律。1888年11月5日(光绪十四年十月初三)病死于天津海防营,谥刚敏。

周盛传,字薪如,晚号北海老农,1833年7月(清道光十三年六月)生,周盛波弟,排行第五。清咸丰年间,同兄盛华、盛波分领团练在紫蓬山等地对抗太平军,升千总。1862年(同治元年),随兄盛波加入淮军,任“盛字营”亲兵营哨官。在江浙攻打太平军,官至记名提督。1865年(同治四年),周盛传随曾国藩镇压捻军。攻占雉河集,以提督记名。1867年,授广西右江镇总兵。

1875年(光绪元年),李鸿章奉命兴修京、津水利。周盛传专任京沽屯田事务,亲自反复踏勘天津东南纵横百余里,提出以疏引河沟,开挖河渠、引淡排碱为主的兴水利、改土壤、开稻田方案。1876年(光绪二年),调盛军于天津镇,移屯兴工。首先开挖南连运减河,自靳官屯直抵大沽海口。之后,又修两岸支河1条,横河6条,沟渠河渠密布成网,建桥闸50余座以备蓄水排涝,使淡水碱水不相掺混,开辟稻田6万余亩,并使沿河盐碱地得到水利,新增可垦田以百万计。1882年(光绪八年),周盛传升湖南提督,仍留天津镇训练士卒。他对西洋后膛枪炮研究颇深,著《操枪章程》十二篇,成为淮军教课书。周盛传还上书李鸿章,在天津紫竹林创办北洋武备学堂。

概述

  1862年(同治元年),随兄盛波加入淮军,任“盛字营”亲兵营哨官。在江浙攻打太平军,官至记名提督。1865年(同治四年),周盛传随曾国藩镇压捻军。攻占雉河集,以提督记名。1867年,授广西右江镇总兵。

履历

  1875年(光绪元年),李鸿章奉命兴修京、津水利。周盛传专任京沽屯田事务,亲自反复踏勘天津东南纵横百余里,提出以疏引河沟,开挖河渠、引淡排碱为主的兴水利、改土壤、开稻田方案。1876年(光绪二年),调盛军于天津镇,移屯兴工。首先开挖南连运减河,自靳官屯直抵大沽海口。之后,又修两岸支河1条,横河6条,沟渠河渠密布成网,建桥闸50余座以备蓄水排涝,使淡水碱水不相掺混,开辟稻田6万余亩,并使沿河盐碱地得到水利,新增可垦田以百万计。1882年(光绪八年),周盛传升湖南提督,仍留天津镇训练士卒。他对西洋后膛枪炮研究颇深,著《操枪章程》十二篇,成为淮军教课书。周盛传还上书李鸿章,在天津紫竹林创办北洋武备学堂。

家族

  周盛波(1830~1888),周盛传(1833~1885),系兄弟,合肥县西乡(今肥西县农兴乡)人。周盛波,字海舲,清道光十年(1830年)六月二十九日生。周盛传,字道林,号薪如,又号北海老农,光绪十三年(1833年)六月十八日生。父周方严,母丁氏,有田产数十亩,是半耕半读的小康人家。兄弟6人,老大盛余,老二盛选,老三盛华,老四盛波,老五盛传,老六盛春。周家兄弟乐享小康,和睦乡邻,但当地一胡姓豪富,对这座私庄独院、田园肥沃的宅地,早想霸占。时太平军兴起,胡乘地方大乱,对周家进行围攻。周家兄弟从拼死格斗中冲出重围,逃到紫蓬山一带过着流亡生活。咸丰三年(1853年),周盛波、周盛传偕兄集百余人,自备饷械,创办团练。周盛波骁勇善战,遂推为练首。周盛传足智多谋,文武兼备,辅佐周盛波,渐结练勇2000余人,成为合肥一带较大的团练。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李鸿章奉曾国藩指令,至合肥招募淮勇,组建淮军。周盛波与刘铭传、张树珊、潘鼎新、吴长庆,各率本部练勇应募。周盛波被编成一营,名“盛字营”,周盛波充任盛字营营官,周盛传为副营官,经过短期编队训练,登安庆商船驰往上海驻防。盛字营刚刚驻进上海时,衣衫不整,布帕包头,当地防勇和外国军队都瞧他们不起。盛字营一首军歌,充分反映这支封建地主武装的性质,同时也反映这支部队严格的军纪和旺盛的士气,驻沪其他军队才稍稍改变态度。

周姓起源

  周,密也,从用、从口。构成当代汉族周姓主要有两大支:古周国和姬姓。第三支周姓源自外族的改姓。周姓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当代周姓的人口已达2500多万,为全国第九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02%。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湖南、四川、江苏、湖北四省,大约占周姓总人口的34%。湖南居住了周姓总人口的10%,为周姓第一大省。周姓的郡望有19个之多,汝南、庐江、寻阳、临川、陈留、沛国、泰山、河南、淮南、永安、河间、临汝、华阴、河东、清河、江陵、长安、昭州、武功。周姓的堂号也很多,除了与郡望同名外,还有爱莲、细柳、笃祜等堂号,普遍使用的堂号为细柳堂。

  周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0型占34.7%,A型占29.4%,B型占27.4%,AB型占8.5%。[1]

一、出自姬姓

  1.是出自姬姓,用国名作姓氏的。后稷的裔孙古公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继承其父姬昌的遗志,联合诸侯,攻灭商朝,建立周朝。平王以后,传至第24王周赧王时,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以赧王为首的王族,都被废为庶人百姓,迁到今河南临汝县西北(今汝州庆阳古城一代)。当地人称其为周家,于是他们就以“周”作为自己的姓氏。

  

周姓

2、是周平王有个儿子叫姬烈,被另封于汝南(今属河南),被当地人称为周家,后来演化成周氏。

  3.是东周庄王时,周公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企图杀死庄王而改立王子克,事泄被杀,其后代亦称周氏,这也是出自姬姓之周。

  4.是由姬氏改的周氏。唐先天年间,唐玄宗名叫李隆基,为了避讳,把姬氏改为周氏。

二、外族改周姓

  一是鲜卑族复姓中有贺鲁氏,后改为周氏。

  二是周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北魏时魏献帝的次兄晋乃氏改为周氏。孝文帝迁都洛都后改鲜卑姓为汉姓周氏。

  三是周氏除上述来源外,北周、唐、后梁时又有因改姓、赐姓而姓成的,还有冒为王姓而成的周氏。

  周姓的祖根在河南,早期主要在河南繁衍发展。从东汉末年到晋代,都有中原周氏

  

周姓演变

  南迁的记载。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人员中有周姓将校。从清朝康乾年间始,闽、粤周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定居。

  在《百家姓》里,周姓居第五位。按现在人口统计,周姓为中国第九大姓。周姓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有很多姓氏甚至都是从周姓发源的。相传周人的祖先后稷本来居住在邰(今陕西武功县西南),夏末时公刘又迁往幽地居住。商朝后期,游牧民族戎和狄族不断侵袭周人,使得从事农业为生的周人无法安居。这时古公亶父率领族人迁往周原(今陕西渭河平原一带),开荒耕种,兴建宗庙和宫殿,还修了坚固的城墙,从此称周族。

  古公的曾孙周武王建立周朝,立国约800年。公元前256年,秦国灭掉东周,将周赧王废为庶人,迁到惮孤(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百姓谓赧王是周家后代,称为周氏,史称正宗。春秋时,周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在周朝执政,他企图杀死周庄王,改立王子克,因事泄被杀,他的后代也称周氏;改姓周的姓氏有北魏时鲜卑皇族普乃氏、代北地区贺鲁氏、北周普屯氏等。此外唐代避唐玄宗名讳,姬姓朝臣也改姓周,五代时后梁赐汭姓周。

  据考,周姓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居汝南郡(今河南汝南县东南60里)。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