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塔尔蒂尼 简历 – 名人简历

发布日期:2020-11-20 20:02:11

塔尔蒂尼

塔尔蒂尼,全名朱塞佩·塔尔蒂尼,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他1692年4月8日生于皮拉诺,1770年2月26日卒于帕多瓦。他于1709年入帕多瓦大学学法律,同时钻研小提琴演奏技术;1713~1716年在安科纳的歌剧乐队任小提琴师,写出奏鸣曲《魔鬼的颤音》;1721年担任帕多瓦圣安东尼奥教堂乐队首席小提琴师;1723年任布拉格金斯基伯爵的宫廷乐队指挥;1728年于帕多瓦创建小提琴学校。

人物简介

  朱塞佩·塔尔蒂尼(Giuseppe Tartini,1692年4月8日——1770年2月26日),意大利小提琴表演与创作大师、作曲家、音乐理论家。生于意大利与南斯拉夫交界的里雅斯特地区近郊的皮拉诺小城,死于帕多瓦。他没有进过音乐学院,是完全靠自学成才的。

生平创作

  据不完全统计,塔尔蒂尼一生作有140首小提琴协奏曲、20首大协奏曲、150首奏鸣曲、50首三重奏曲等,还有200首左右的作品手稿依然被封存在帕多瓦圣安东尼奥教堂的乐团档案库里。代表作品以《柯列里主题变奏曲》和《魔鬼的颤音奏鸣曲》最为闻名,是18世纪小提琴创作和演奏技艺的高峰,至今还长盛于音乐舞台。

  《魔鬼的颤音》的缘来

  《魔鬼的颤音》奏鸣曲(1713年)是使他的名声流传至今的不朽之作。据说塔尔蒂尼在睡梦中遇见了魔鬼,魔鬼传授给他希奇的演奏方法,于是他才写成了这首乐曲。关于这首乐曲,法国闻名的天文学家拉兰德在他的一篇《一个法国人在意大利的旅行》的文章中,以塔尔蒂尼本人的口述方式这样写道:

“1713年的一天晚上,我梦见跟魔鬼签了一份合同。那个魔鬼答应当我的仆人,一切都按照我的意愿来办。就是说,不论我想到什么,他都要事先为我预备好,每件事都进行得很顺利……后来在我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为什么不把我的小提琴也交给那个魔鬼,看看他是不是一位音乐家,也能拉出点无论如何什么样的好听的音乐来呢?可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演奏得非常动人。那首美妙的奏鸣曲简直超出了人类的想象,包含一种至高无上的情调和意趣,使我永远依恋人世间的幸福,而忘记去寻找天堂。我沉醉、赞叹、心花怒放、欣喜若狂,兴奋得气都喘不过来了。这时候,我惊醒了,马上拿起小提琴,想追捕梦中的音乐,但是没能如愿。我继续冥思苦想着梦中的旋律和音乐的提示。这天晚上,终于写出了我认为是我一生中最好的作品,并给它起了个曲名,叫《g小调小提琴奏鸣曲》(魔鬼的颤音)。但是,我还是认为它比我在梦中听到的那支曲子差得很远很远。假如能让我再一次听到那奇妙的音乐,即使就一次,我也宁愿砸碎我的小提琴,并永远放弃音乐。”

传奇一生

  塔尔蒂尼讲述了一个浪漫色彩的音乐故事,而塔尔蒂尼本人的音乐生活也同样具有传奇色彩。塔尔蒂尼1692年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名门贵族家庭,父母希望他成为神职人员,出生前就被他的父母许诺将择期送入寺院为僧,1708年他被父亲送进一所神学院,由圣菲利波教堂的神甫负责他的教育。但幼年的塔尔蒂尼却对小提琴产生了爱好,他经常练琴,达到了着迷的程度。

  塔尔蒂尼生性豪猛、性格冲动,不是个当修士的材料。1709年,父母又转送他学法律。在帕都瓦大学学法律期间,他把时间主要用来钻研小提琴演奏技术,结果学业荒疏。这且不算,他还热衷于剑术,多次与人决斗,拔剑相向。他的父亲由不得他这样胡闹,便断绝了他的经济来源。塔尔蒂尼仍不思悔改,凭着自己拉的一手提琴,他靠教琴为生,过起了独立生活。不料教琴又出了乱子,他的学生里有一位是当地极有权势的红衣主教的侄女,塔尔蒂尼与她厮混久了,双双堕入情网,以至私订终身。由于他们俩的婚姻没有得到女方保护人红衣主教的同意而触怒了主教大人,夫妇二人遭到驱逐。塔尔蒂尼怕担上拐带人口的罪名,就隐姓埋名,藏在阿西西的一所修道院里避祸,恰好作曲家博埃莫也寄居在这所修道院,塔尔蒂尼得以跟他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在修道院的日子里他还潜心于小提琴演奏技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1713年塔尔蒂尼写《魔鬼的颤音》时正是在修道院里隐居,那时他除了刻苦钻研音乐别无出路,昼思夜想之下,做了那样的梦也在情理之中。

人物影响

  塔尔蒂尼也是帕多瓦小提琴学派的代表人物,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1728年他在帕多瓦创办了一所专门以小提琴演奏为教学宗旨的高等学府,教授小提琴和作曲,并从事创作。英、法、德、意等各国一些最出众的小提琴家由于仰慕这位名震全球的大师,纷纷向他请教。他培养出的杰出小提琴演奏家有:纳尔迪尼、普尼亚尼等杰出人物。从此,塔尔蒂尼的声誉和他的小提琴演奏风格从帕多瓦传遍了全欧洲。

相关信息

魔鬼的颤音

  《魔鬼的颤音》是一首小提琴奏鸣曲,使用g小调,分为3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慢板,演奏速度很慢。小提琴的旋律充满哀伤,有点幽怨,几个较强较长的音甚至有点哭诉的味道,协奏的乐队(或钢琴)旋律相近,在背后“煽风点火”,这一乐章基本没出现颤音。(4:00)

  第二乐章是快板。一开始便是几个强音,颇有气势,接着旋律便川流不息的进行下去,表现出勇往直前的毅力和锐气。同时开始了大胆的动机跳跃,独奏小提琴时而如舞者般急速地跳跃,时而强奏,时而悠扬婉转,显得千姿百态。这一乐章里,颤音不时出现。(7:15)

  快板结束,进入第三乐章一开始的慢板。抒情的旋律好像是狂欢后的感叹,又稍微带点颓废。(8:35)之后便是慢板段落和快板段落多次交替进行。慢板庄严雄浑,快板生动活跃,小提琴演奏的难度较大,经常演奏双音,把狂欢与悲伤两种情绪诡异地糅合在了一起。在三个快板段落中还各有一段颤音,先后用D弦、A弦和E弦奏出。夸张的颤音和诡异的旋律,在协奏乐队阴暗旋律的衬托下。乐章最后是小提琴华彩段,从双音发展到三个音的和弦和四个音的和弦。在双音部分,有时上面是颤音有时下面是颤音,充分显示出华丽的演奏技巧。在抒情上,最后的华彩段给人一种悲壮的感觉,小提琴的顿弓造出声嘶力竭地哭喊的效果,使人内心为之震动。

意大利学派

  意大利小提琴学派代表人物它是以各自城市名命名的罗马学派、威尼斯学派、帕都瓦学派的总称。由于各个学派产生于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在艺术风格、演奏风格上也各具特色。其代表人物有阿尔坎哲罗·科雷利(1653-1713)、安东尼奥·维瓦尔第(1678-1741)、朱塞普·塔尔蒂尼(1692-1770)、尼科罗·帕格尼尼(1782-1840)、阿尔弗莱多·坎波里(1906-)等。

   科雷利是意大利学派中罗马学派的创始人和奠基人。幼年曾随当地神甫学习简单的音乐课,后到波伦亚学习,师从波伦亚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巴萨尼,在吸收波伦亚风格的基础上,创建了罗马学派并使其向前发展。青年时代在德国、法国等地旅行演出,后定居意大利。罗马学派严肃、崇高、庄重、典雅。科雷利的演奏高尚优雅,音色清纯,富于歌唱性,在演奏技巧上有过许多贡献。17世纪初期,意大利出现了以法林纳为代表的小提琴演奏家,采用双音、震音、颤音等技巧,维妙维肖地模拟犬吠、猫叫以及其它声音,一时引起人们竟相模仿,影响了小提琴演奏技巧朝着正规、正确的方向发展。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