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多罗特·升允 简历 – 名人简历

发布日期:2020-11-19 17:30:42

多罗特·升允

升允(1858年-1931年7月23日),姓多罗特氏,字吉甫,号素庵,蒙古镶蓝旗人。历任山西按察使、布政使,陕西布政使、巡抚,江西巡抚,察哈尔都统,陕甘总督等要职。宣统元年,升允曾因上疏反对立宪,以妨碍新政之过失被革职,之后寓居西安满城。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又重新被启用,任陕西巡抚,总理陕西军事。升允率甘军东进,连下十余城,逼近西安。1912年2月,清帝溥仪退位,甘军得知消息,拒不与革命军作战,升允西退。此后往来于天津、大连、青岛之间,结纳宗社党人,图谋复辟。1931年7月23日病逝于天津租界,逊帝溥仪赠谥曰文忠。

生平

  光绪八年(1882年)举人。二十六年(1900)任山西 按察使、布政使,翌年春升任陕西巡抚。历官山西按察使、布政使,陕西布政使、巡抚,江西巡抚,察哈尔都统,闽浙总督,陕甘总督。宣统元年,升允曾因反对立宪而被革职,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又重新被启用,任陕西巡抚。他反对清帝退位,曾率军取陕,以“勤王”为名,妄图攻下西安,迎奉溥仪建立偏安西域的小王朝。升允曾率旧部,经数十战,攻克十余城,正当全陕垂定之际,清帝逊政之诏被颁下,他仍坚持大批杀害战俘和革命者,后因部队拒战而退。

  1913年在策动蒙古“勤王”失败后,升允东去日本谋求国外力量支持复辟,并于日本参加了宗社党。升允归国后,居住在青岛沂水路3号(今《青岛日报》职工宿舍,旧宅尚存。)他并不甘心做寓公,而是为复辟清廷四处活动,尤重走日本路线。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日本军队向德国驻青岛的军队发起进攻,日本占领青岛后,升允等均受到日军的保护。这时,升允又转向投靠日本。其间,升允和溥伟、善耆做为宗社党骨干,往来青岛、旅顺等地,不断进行复辟活动。1913年,溥伟在青岛策划复辟时,曾派人去联络张勋,升允也不甘落后,紧忙给张勋去信说:“弟知公忠义过人,此得恭邸(指溥伟)书,又盛称之。然则公其当代之伟人,……”以尽吹捧拉拢之能事。后来,张勋进行的癸丑复辟因事泄而流产。1916年,善耆由日本人川岛浪速帮助招募和训练了一支秘密军队,升允曾在日本人的陪同下,由青岛赶往旅顺“阅兵”。他们企图以这支军队为冒险的资本,与蒙古公爵八宝札布的军队相呼应。升允曾去信,煽动八宝札布打起“勤王”旗号,有日本浪人参加,在满蒙一带进行骚扰活动,一度进犯张家口。善耆与升允本来就一直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豢养,是不惜卖身投靠日寇的。后来,善耆的女儿金璧辉做了卖国的日本间谍,就是臭名远扬的川岛芳子。

  袁世凯死后,张勋便以徐州作为复辟活动中心,升允在徐州同张勋面谈后,便以张勋代表的身份,去日本东京,与日本首相寺内会商。《张勋与佃信夫》一文,讲过升允到日本东京时的情形:“寺内因病在家休养,特更衣接待。升允向寺内介绍了中国的国内形势后,寺内说:u2018听说先生寄寓青岛,归国之后,届时尽可与日本驻军司令官大谷商量,不必客气。u2019叙及寺内的谈话十分恳切,富于感情。升允听罢,在感激之余,不禁啜泣起来,老泪横流,不能自禁,连连称谢,竟至语不成声。寺内也被这一为清朝矢忠的孤老遗臣的容态所感动,亦不觉滴下泪来。”当时,在日本和清季遗老间传诵过升允写的一首五绝:“老臣犹在此,幼主竟何如。倘射上林雁,或逢苏武书。”说明升允在日本是别有怀抱的。为复辟清室,他与日本勾勾搭搭的内幕中可以看出,升允是个坚决走日本路线的人物。升允回到徐州,向张勋回报时,带来了日人支持复辟的信息和丰厚的经费,从而坚定了张勋等人的复辟决心。张勋在1917年复辟清室时,曾授升允为大学士。在《奉新张忠武公哀挽录》里,收有升允挽张勋赞云:“呜呼!忠武遭时之屯,托梁公之委蛇,怀汉阳之贞纯;主盟徐方,誓师国门,伸大义于天下,奚可以成败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数日,升允在天津日本租界里病故,年七十二岁。

家世

  升允,姓多罗特氏,故后人以罗为姓,雪堂书札常以本家同宗隐喻。察哈尔(插汉)蒙古族人。隶属 蒙古镶蓝旗。生清咸丰八年戊午(一八五八年),卒辛未七月二十三日(一九三一年九月五日)。曾祖 富明阿, 通州副将;祖色普真,前锋参领;父纳仁, 工部侍郎。

升允之死

  升允为了复辟清廷东奔北走,颠沛流离,尤其是在主政西北十余年来以来,更是煞费心血,但终于一事无成,不免心情郁悒,渐染疾症,健康状况每况愈下。1921年夏,升允受他的朋友、著名的考古学家、金石学家罗振玉力邀,全家从青岛搬至天津罗振玉当时在法租界德邻里的一幢别墅里居住。当时,马福祥调任绥远都统后,每年派人赴津,向升允专致“敬仪”,每次约为银元数百元。1931年9月20日,升允病亡天津,时年73岁,停灵在北京东直门外的延寿寺。升允做寓公时,奔走间作诗以明心志:“老臣尚在此,幼主竟何如。倘遇上林雁,或逢苏武书。”看来,他是铁了心想复辟清王朝的。升允临终时,日本军方曾派人三番五次到府上打探信息,最后确人其已死亡才作罢。升允死后,废帝宣统溥仪赠谥曰文忠。升允女婿、国画大师 溥儒为其作《神道碑》,将升允复辟不果,喻为“武侯尽瘁,天道可知;申胥空还,臣力尽矣”。这是站在清廷立场上褒扬忠臣的文字。一些有名的满清遗老前去吊唁,诸如铁良、文海等人,还有升允昔日旧部,时任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长马福祥执弟子之礼携子马鸿逵、马鸿炳送了花圈和挽联,马福祥的夫人、马鸿逵的庶母马书诚(云亭夫人)前往升允灵前吊念,并送去800大洋,不少日本政客也前去悼念。

评价

  升允女婿、国画大师溥儒为其作《神道碑》,将升允复辟不果,喻为“武侯尽瘁,天道可知;申胥空还,臣力尽矣”。这是站在清廷立场上褒扬忠臣的文字。

  铁良给升允的挽联写得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辛亥之乱,第一忠臣”。

  日本“天津驻屯军”司令部通译官吉田忠太郎的挽幛是:保清室守边疆忠心不二,志未深遵君命抱恨终天“。升允晚年的落魄,也使得曾经辉煌的家族陷入底谷。

贡献

  纵观升允一生,除了对清王朝愚忠外,升允为官比较清廉,也曾做过一些造福桑梓的好事。

  2001年西北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了西北大学的前身(陕西大学堂)在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4月,由陕西巡抚升允给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关于开办陕西大学堂的奏本,其中有光绪皇帝的亲笔朱批,再次以实物形式印证了西北大学的前身确实是陕西大学堂,这说明建立 西北大学的首倡者就是升允。光绪三十一年五月,升允在兰州创办甘肃省速成师范学堂(后改初级师范),令各地选送品学兼优的生员入堂肄业,一年毕业后分配到各地高等小学堂当教习。每名生员月给伙食银8两,每年需银96两,由该地方官批解藩库,再由该学堂领给。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正月,升允在兰山书院创设甘肃省优级师范学堂,为全省各地中学堂培养教习。他令各府县选送贡生、生员、监生120名,人堂肄业,每月每人发津贴银3两。教职员工20多名,月薪多者数百两,少者数两。两者相加,每需经费数千两,由藩库支出。三月,升允在甘肃举院、小西湖创设甘肃农业试验场,分内外两场,占地70多亩,引进麦、豆、蔬菜优良品种,予以培育、推广。闰四月,升允任命兰州道彭英甲为甘肃农工商矿总局总办,主持兴办地方实业。总局下设农工股(分管农业试验场和工艺制造厂)、商矿股(分管商品陈列所和矿质化验厂),领取藩库银2万两为常平经费,得以在全省各地推行实业。五月,在升允的支持下,彭英甲在甘肃举院开办劝工局厂,利用甘肃资源,引进西洋设备技术,制造绸缎、铜、铁器等轻工产品。较有规模的有绸缎厂、织布厂、栽绒厂、玻璃厂等四大厂,还有制革厂、铜器铁器等小厂。共有员工148人,其中的艺徒由各厅、州、县选送。经费主要来自官款,其中除厂内产品售款及各地解到艺徒津贴外,岁需银7984两,采购原材料岁需1.9万多两,由农工股按月拨领。

  此外,升允还有刚直的一面。庚子西狩之役,他在陕西迎驾,见太监沿途骚扰,就大力抑止,铮铮有声。后又弹劾权贵,凛然不惧。慈禧太后七十寿诞时,庆亲王命各省献金祝寿。升允不仅不献金,反而上疏要求停止献金。故史称升允“实为满员之得未曾有者”。

文学

  升允《自述》云:我本插汉一老胡,云龙际会来燕都。身受国恩历七代,休戚与共无相渝。自读儒书服儒服,渐忘边外牛羊牧。美食鲜衣日不足,非复北来古风俗。单于犹是有君臣,中华乃为化外人。王者迹熄匹夫责,吾欲藉此明彝伦。呜呼礼乐征伐自天子,春秋之作岂得已。

  升允在陕甘主政时,曾写下《望河楼》对联:上联:陇云秦树穷千里;下联:岳色河声共一楼。陇山在甘肃。因以陇为甘肃省的简称。秦:古国名。嬴姓。秦襄公始立国,至秦孝公日益富强,为战国七雄之一。春秋时,覆盖有今陕西之地,所以习称陕西为秦。联语清新淡雅,绘声绘色,扣一“望”字,目穷千里,画意诗情,尽揽于一楼之中。此对联曾被收入《民国名联三百首》中。

后代

  升允晚年的落魄,也使得曾经辉煌的家族陷入底谷。

  长子札克丹(汉名罗寿松,号友梅),曾留学德国,辛亥革命前由升允推荐到湖广总督瑞徵帐下为机要幕僚。不久,被任命四品顶戴湖北省牙厘局总办。武昌起义爆发后,札克丹正在衙门躲避,被革命党人抓获,上额被砍了一刀,侥幸未死。混乱中,他化装逃出武昌,绕道上海回到北平。为此,他把一切仇恨都加在孙中山先生身上,以卖文鬻字了却一生。

  次子扎拉芬(汉名罗寿恒,号延龄),在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后,又东渡日本学习。曾任清延禁卫军第三标标统。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在直隶省(今河北省)滦州一带举行秋操演习时,驻滦州的新军第二十镇士兵,响应辛亥革命号召,将参加演习的禁卫军三标驻地包围,扎拉芬用战刀砍死三名革命党人,率部冲出重围,逃回北平。后来在郁闷中死亡,临终之际还咬牙切齿,诅咒辛亥革命。

  三子扎寿恒(汉名罗寿风,号友竹),1900年在端王载漪率领的虎神营当差,1907年,又到御前善扑营当差,因此,受到辛亥革命浪潮的直接冲击。他保存有两支单打一的老式手枪。扎拉芬曾经回忆说,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他在通州防御八国联军时,见有两个义和团人逃跑,便大声喝道:“你们说刀枪不入吗?为啥还要逃跑呢?”说毕,便枪杀了这两个人。辛亥革命后,由于父兄的去职,家庭潦倒,扎寿恒也将咒骂革命党,咒骂孙中山挂在了嘴边。扎寿恒一生最大的快事,就是夜深人静时,他眉飞色舞地向子女讲述枪杀两名义和团人的故事情景。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