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孙兴祖 简历 – 名人简历 – 明朝将军 战争 军事

发布日期:2021-01-16 14:04:43

孙兴祖

孙兴祖

  孙兴祖,明朝初年军事将领,晋升太子太保,后因为蓝玉案连坐而死。

基本资料

  姓名:孙兴祖

  性别:男

  出生年月:1335年

  国籍:中国

孙兴祖

  朝代:明朝

  籍贯:安徽濠州

  民族:汉族

  身份:军事将领

个人简介

  孙兴祖(1335年-1390年),安徽濠州人,明朝初年军事将领。

  其早年跟随朱元璋渡江,累功至都先锋,后升任统军元帅。攻破瑞昌八阵营,升任天策卫指挥使。其做事有谋且沉着冷静,深受徐达器重。后攻破泰州,守卫海陵。海陵是张士诚部队进入安徽的必经之地,其整训军队,提高防御。后击败张部队的袭击,并攻下通州,升任大都督府副使。后随徐达北伐,攻破元大都,后带领三万部队镇守燕山。当时扩廓占领居庸关窥视北平,徐达则对部下说“北平有孙兴祖,不用担忧。”于是率领大部队进攻太原。洪武三年,后跟随徐达北征,激战身亡。朱元璋悼念他,封其燕山侯,谥忠愍,配享通州常遇春祠。

  此后,中书省因汪兴祖俸禄事入奏,朱元璋听到兴祖,感事伤情,于是命令给孙兴祖家以月俸禄。其长子孙恪继承武德卫指挥使,后升任都督佥事。洪武二十一年,跟随蓝玉北征至捕鱼儿海。后论功封全宁侯,后平乱四川和荆楚叛乱,驻兵沔阳。二十五年,晋升太子太保。后因为蓝玉案连坐而死。

史籍资料

  1.《明史》(卷133):“孙兴祖,濠人。从太祖渡江,积功为都先锋。战龙江,迁统军元帅。破瑞昌八阵营,擢天策卫指挥使。兴祖沉毅有谋,大将军徐达雅重之。克泰州,以达请,命守海陵。海陵,士诚兵入淮要地也。兴祖整军令,练士伍,防御甚严。吴兵自海口来侵,击败之,擒彭元帅。平江既下,命兴祖取通州,士诚守将已诣徐达降。进大都督府副使,移镇彭城。达既定关陕,旋师北向,檄兴祖会东昌。从克元都。置燕山六卫,留兵三万人,命兴祖守之,领大都督分府事。大兵西征,扩廓由居庸窥北平。达谓诸将:“北平有孙都督,不足虑。”遂直捣太原。语详《达传》。洪武三年,帅六卫卒从达出塞,次三不剌川,遇敌,力战死,年三十五。太祖悼惜之,追封燕山侯,谥忠愍,配享通州常遇春祠。”

  2.《明史》(卷133):“未几,中书省以都督同知汪兴祖兼俸事入奏。帝闻奏兴祖名,叹息,命以月俸给故燕山侯兴祖家。以其长子恪袭武德卫指挥使。久之,历都督佥事。二十一年,以右参将从蓝玉北征,至捕鱼儿海。论功封全宁侯,岁禄二千石,予世券。恪谨敏,有儒将风。从征楚、蜀,还驻沔阳,简阅各卫所军士备边。二十五年,进兼太子太保。未几,籍兵山西,从宋国公胜练兵。旋召还,赐第中都。后坐蓝玉党死。”

相关历史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也是他的义子.小名保儿.李文忠从18岁起开始率领亲军作战,长期在浙江东部镇守,对付张士诚,为朱元璋消灭张士诚立下汗马功劳.洪武元年后又被调为常遇春的副将参加北伐,在常遇春死后,代领其军.洪武三年,一举攻破元顺帝老巢应昌(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湖西南),获得大量俘虏和战利品,其中有元顺帝孙子买的立八剌暨后妃宫人诸王将相官属数百人,还有宋、元玉玺金宝十五,玉册二,镇圭、大圭、玉带、玉斧各一.战功显赫.当年大封功臣,封为曹国公,是年李文忠才31岁.关于李文忠的用兵方略,史书中很少记载.最近,读史书时,从两件事上,发觉可以管窥李文忠的部分用兵之道.现列如下,求方家斧正:

1 .孙兴祖和孙虎之死.

孙兴祖,濠人,洪武元年攻占北京后,徐达设立燕山六卫,命孙兴祖和华云龙统领并镇守北京.洪武三年时,率领燕山六卫跟随李文忠北征(明史上说是跟随徐达,这是不对的.从进军路线上看,孙兴祖应当是跟随李文忠北征).进军三不剌川,遇到元军,力战,最后战死在五郎口.我们知道,当时李文忠进军目标是应昌,即现在的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湖西南,而三不剌川在什么地方?<读史方舆纪要>卷62<陕西靖远卫>说在靖远卫北境,五郎口在三不剌川西面.可在同书卷18<开平卫>中却说,三不剌川在开平卫境内.这真有意思,同一本书,对三不剌川却有两个解释.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如三不剌川在陕西,徐达进军目标是甘肃定西,从北京千里迢迢派部队经过陕西去甘肃,这种调兵方式不太符合常例.再有,徐达到定西后不到十天,就击败了扩阔帖木儿.真要是孙兴祖跟随徐达出征,还没到战场战斗就结束了,那孙兴祖还有去甘肃的必要吗?还有,十天内,从北京也走不到陕西.所以,这个三不剌川应当是隶属开平卫的三不剌川.根据和田清的意见,三不剌川在开平西北700里外,大约在今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南的库尔查干诺尔一带.孙虎,是海宁卫指挥使,跟随李文忠出征,战死在落马河.这个落马河按照<读史方舆纪要>卷18的意见,位于应昌东北的苦脱孙地附近.就是在今内蒙古赤峰市以北.

从这两人战死之地来看,三不剌川在应昌以西约200里,落马河在应昌以东200里左右.可见当时李文忠进攻应昌,应当是分兵起码三路.他自率一路为主力,孙兴祖和孙虎为左右两翼.关键是这两人都战死了.特别是史书上记载孙兴祖之死时,用了一句"援兵不至,皆战死",援兵为什么没有赶来?想必另有任务,任务是什么?除了占领应昌,还有什么可能呢!所以,我觉得孙兴祖和孙虎这两路军,应当是疑兵,即吸引应昌的元军主力.从两人战死来看,他们确实碰上了元军主力.而李文忠一路进军神速,从<太祖实录>中的记载来看,5月13日李文忠军到达离应昌100里的地方,15日击破元军,16日就攻下了应昌.按照常理,在应昌附近应当有大量守卫部队,按照游牧民族的习惯,探马远出,起码在13日之前就能知道李文忠的军队所在,可从李文忠三天占领应昌来看,好象守卫部队不在应昌,否则,为何未进行激烈抵抗?守卫部队干什么去了?我认为就是被孙兴祖和孙虎吸引走了.由此,我们大概还原一下这次战役的情况:

李文忠首先派孙兴祖率燕山六卫兵从西路直攻三不剌川,威胁应昌右翼,在应昌的元军立即派一支主力军前去救援.然后,派孙虎率兵出落马河,威胁应昌左翼,应昌方面得知后,又派一支主力部队前去救援,等到两路都出发并与孙兴祖和孙虎的两路疑兵展开激战时,李文忠探听明白后,出其不意,直捣应昌,由于在应昌的主力已经出发,应昌空虚,遂被李文忠一举攻克.但也由于李文忠主力进攻应昌,派不出部队去救援两部,于是,孙兴祖和孙虎战死.

孙姓起源

  • 更多历史人物

  •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