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孙汉城 简历 – 名人简历

发布日期:2020-11-18 06:16:30

孙汉城

孙汉城男,1933年5月29日生于江苏苏州,笔名;悼云,中共党员。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52~1996年,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前身为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82年起任研究员。

主要成就

50余年来,孙汉城教授辛勤耕耘,潜心钻研,在国内外发表论文80余篇;著有《中微子之谜》、《核世纪风云录》和研究生教材《实验原子核物理》。获得主要奖项有:

作为与何泽慧合作的“核乳胶制备方法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核乳胶及其应用的发展”和“钋中子源”获科学大会奖;

“钴60γ射线源-碘化铯探测器集装箱检查系统”获国防科工委重要成果二等奖;

“轻核三体反应研究”获国防科工委重要成果三等奖;

“大亮度β谱仪”获核工业部重要成果三等奖。

获得的专利技术包括:1. 蜂窝状电子静电谱仪;2. 用准直中子束作导火索炸药断裂检查的新方法;3. 钴60γ射线源-碘化铯探测器集装箱检查系统。

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他仍以年轻的心态主持用中子与核四极共振方法检查炸药与毒品的仪器开发研究;参加了用极弱的γ源作车辆与集装箱检查的射线成像仪的研究。最近还响应他的老师何泽慧的倡议,在山西师大开展用核乳胶作宇宙线研究,以期在学术上做出更大贡献。

个人生活

1985年起任博士生导师。1991年起获 政府特殊津贴。先后从事核辐射探测技术、中子物理、轻核反应、中微子物理、核技术应用等领域的科研工作。1996年退休后在北京鸣远科技开发中心工作。曾任原子能院中子物理研究室主任、物理研究部副主任、核技术应用研究所所长兼测井技术研究室主任。曾兼任原子能院核探测技术、电物理两个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核分析技术开放实验室副主任,四川大学教授,《原子核物理》、《 核技术》杂志编委,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中国核物理学会常务理事暨副秘书长,中国高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现任北京深鸣远科技开发中心董事长兼总经理,兼任原子能院博士生导师,核工业研究生部教授,北京大学重离了物理研究所暨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四川大学辐射物理及技术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中国物理学会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测井技术联合体常务副理事长,英国国际传记中心(IBC)副主任,美国传记研究所(ABI)科研项问,纽约科学院会员,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会员。 上世纪50年代,他师从何泽慧研制核乳胶,达到当时的国际水平,并有所创新∶用比国外颗粒更小的卤化银制成电子灵敏乳胶,发现了金盐对潜影的稳定作用,发明了高量载硼、锂、铀的新方法。60年代初又发明了既有良好的粒子分辨本领又有较高灵敏度的混合型乳胶。

在探测器研制工作中,领导开拓了有机晶体、塑料、液体闪烁与中子荧光屏的新领域。

在中子物理与轻核反应领域,他精确测定了235U的热中子裂变截面,测量了若干轻核反应的截面与中子能谱,建立了测量快中子能谱的各种方法,发明了截锂乳胶二面角法与在强γ本底条件下测量快中子能谱的11B( n,α)8Li(β-)8Be(2α)反应新方法。

在核物理基础研究中,他研究发现可将中、高能区的准自由散射过程推广到低能区,发现了8Be 的d-α-d链式准分子共振态。80年代,在发达国家兴起的测量中微子质量的热潮中,他用远低于国外的经费得到了精度相仿的结果,被收集于国际《粒子数据表》中。

1986年起,孙汉城转向核技术应用研究。他主持建立了大体积高纯锗的高分辨率自然γ能谱测井仪,证明了大庆油田刻度井的铀―镭平衡在2%的精度内是成立的。提出了用钆代替硼的测井新方法。90年代初他率先主持了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做集装箱检查原型样机的设计与实验。20世纪末又参与了用钴-60 源的集装箱检查装置的设计。

他还参与了旋转γ刀的物理设计,中子瞬发γ作煤成分分析仪的研制,中子发生器的研制,用核四极共振与中子瞬发γ分析作炸药检查的方法与装置研究。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