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宋君荣 简历 – 名人简历 – 法国 汉学家,人物 科学家,历史人物

发布日期:2021-01-04 11:27:29

宋君荣

宋君荣

宋君荣(Gaubil,Antoine,法国,1689-1759)),法国盖拉克城人,是18世纪来华的法国耶稣会传教士。1689年7月14日出生于法国南部的阿韦龙(Aveyron)省一个极有声望的贵族家庭里。

人物简介

他在图鲁兹城的耶稣会士走读学校上学,为罗明坚、利玛窦的事迹所感,从小立志献身神学和教会。1703年9月12日,15岁的宋君荣入耶稣会,自幼聪明好学,年轻时,颇有成就。1704年,宋君荣进入耶稣会初修学校,9月第一次发愿献身神职事业。1715年,宋君荣被送往巴黎,在路易十四大王学校神学班学习,主攻天文学。1718年,宋君荣被任命为司铎,1719年返乡。来华之前,他已在神学、哲学、希伯来文、天文、地理等方面有很高造诣,“时人皆期其在学界中享盛名”,然他发誓“传教远方”,并于1722年有机会来华传教。他于1723年抵达北京,先师从巴多明学习满语,“进步甚速”,不久即为拉丁文教师,训练满族翻译人员与俄国人交涉。他在北京生活了36年,认真学习汉语,研究中国文化,在中国科技史、古代史、边疆民族史、中外关系史等方面,都卓有成就。他的《成吉思汗及蒙古史》(1739年)、《大唐史纲》及其附录《中国纪年论》(1749年),他翻译和注释的《书经》、《易经》和《礼记》,都受到很高的评价,他有关中国的著、译作达80部之多,不仅表明他确实“精力过人”、“刻苦努力”,也说明他的“才华超群”。他对中国问题的研究,在材料的掌握和熟悉程度上,甚至令中国学者感到吃惊,故有“18世纪最伟大的汉学家”、“耶稣会中最博学者”之称。1749年宋君荣成为伦敦皇家学院联络会员,1751年被选为巴黎科学院通讯员,同时任铭文学院通讯员。

他在华37年,传教之外,长期从事中国文化、科学技术的研究,精通精密科学以及历史和哲学,奋起反对“旧约象征说”及其前辈的种种谬论,被誉为十八世纪法国最伟大的汉学家。他还是科学院和巴黎文学院的通讯院士。

宋君荣来中国传教,是由国王路易十五的摄政大臣奥尔良公爵提名,经国王批准的。1721年3月7日,宋君荣和他的同事雅克神甫在路易港登上开往远东的船只“达奈”号,扬帆远航。他在1722年6月28日抵达中国。由于当年康熙皇帝驾崩,雍正皇帝因教士卷入皇子之争而颁布禁教令,宋君荣被困在广东,直至12月31日才在巴多明神甫的斡旋下启程赴京。

1723年4月9日,宋君荣来到北京。此后直到他去世,除了曾作为译员出使俄国和去新疆测绘地图外,他始终居留在北京,在此度过了三十余年。

在知识上,宋君荣具有超人的博学,被方豪先生誉为“欧洲最博学的耶稣会士”。同事们说他是个无所不晓、样样都能的人,是个“活图书馆”。在宋君荣的书信中,历史、文学、民俗风情和天文学、地理学各个领域都展示了他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研究成果。

宋君荣

宋君荣以他杰出的才能、温厚的作风、谦虚的态度赢得了总理事务大臣允祥的青睐。1723年10月25日,宋君荣被皇帝召见,随即受雇宫廷,充任朝廷拉丁语翻译,并协助理藩院处理同俄国的外交事务。从1726年起,中俄两国就边界、通商、宣教、遣送逃犯等问题进行谈判,于1728年5月在恰克图签订《中俄恰克图条约》。宋君荣作为译员参与了双方多次预备性谈判和清政府为之进行的谈判桌后的准备工作。当时允祥主管此事,宋君荣充任他的边界地理顾问。

1729年,根据中俄谈判俄方的提议,经清政府同意,巴多明和宋君荣在北京创办第一所外语学校,为清政府培养拉丁语翻译和外交人才。学生主要是满汉贵族子弟,通常有30人左右,还有少数俄国派来学习中文和满语的学生。起初,巴多明任校长,宋君荣任首席教师;1741年巴多明死后,宋君荣继任校长,由他接替巴多明在“译学馆”的职务,给满人八旗子弟讲授拉丁文,培训满族翻译人员,以便和俄国人进行外交谈判。

宋君荣曾为1729年6月出使俄国的中国使节绘制了一幅去莫斯科和彼得堡的路线图。此外,他作为地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还参与了清政府组织的大地测量、绘制全国及分省舆图、天文观测、制订历法等方面的工作。

宫廷事务和科学研究占据了宋君荣大部分时间,同时也为他赢得了声誉,但他始终把传教事业作为生命中首要的使命。1742年,宋君荣因在劝教和中国文化研究上的成就而被上峰任命为北京法国传教团的首领。宋君荣在书信中多次提到“教派之争”,他对危及中国基督教徒命运的教士、教区之间的敌对状态表示十分的忧虑。

宋君荣精于汉学,长于上古文化的研究,他对中国人都感甚难理解的中国古代经典《书经》、《易经》、《诗经》、《礼记》的翻译,他对中国上古天文学的研究可表明这一点。他在中国史学研究上也多有发现:他找到了成吉思汗的墓葬所在,指出中国的传统礼仪与亚当的第19世孙亚伯拉罕制定的以色列法有相似之处等等。

宋君荣对于中国文化的研究从元朝入手。他的第一部重要著作是依据官修《元史》和《续弘简录》等书编译的《中国征服者成吉思汗、蒙古王朝诸帝史》。此书于1739年在巴黎出版,出版者评“著作显示了他的才能,从中我们感受到作者对中国历史和著作的全部兴趣,一种自然质朴的兴趣……这部历史纲要的成功,在于它显示了历史问题的真实性”,宋君荣可算是法国研究中国元史的先驱者之一。

于中国文化的研究上,宋君荣完成的另一重要工作是翻译并注释了中国古代经典《书经》(《尚书》)。1739年译毕,1770年在巴黎出版。此书除了译文和注释外,还有出版者添加的补注、插图和原文所没有的中国上古三朝的帝王简史。由于满文的语言结构和法文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他所采用的底本是康熙年间出版的孔安国古文《尚书》的满文译本。宋君荣认为,《书经》在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据着无可否认的权威地位,它记载了中国上古时期英雄修身、治国、安天下的历史,是中国古代最好的书。

宋君荣的才能也为俄国人所赏识,1759年他被正式接纳为彼得堡皇家科学院院士,1747年该科学院将他列为世界名人。自1732年起,他就向该院提供汉文和满文著作以及有关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情况的通讯报告,他写给俄国耶稣会会长的长篇报告,成为发展中俄两国文化与商业关系的重要文件。英国人也同他联系,他于1751年被接纳为伦敦皇家学会会员。

他在翻译《书经》时,专门对书中涉及的上古天文学内容进行研究,写成一篇文章:《<书经>中的天文学》,附录在译著中。

宋君荣通过研究,认为中国天文学是自己独立发展起来的。他对中国古籍中的日蚀和月蚀作过整理和研究,写出了《中国蚀的计算》。他研究了中国古籍中记载的16次日蚀,并指出最早的记录为公元前2155年。在研究中国的蚀现象时,宋君荣参阅了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肯定了此书“象纬篇”对于考证的价值。在天文学的研究上,宋君荣的主要工作是天象观测,他曾在1742-1748年担任法国传教团负责人时建立了天文台进行观测,他还与世界各地的耶稣会士保持联系。通过这些一手和二手的资料,宋君荣进行了有关行星运行理论的研究。

宋君荣在天文学方面的著述相当丰富,举其要者,有以下几种:《中国天文学史》、《中国天文学》、《古代中国对黄赤交角的观测》、《1735年的七星表》、《公元前206年以前的中国王朝天文史》。

在地理研究方面,宋君荣作了不少工作,他参加了乾隆时期的全国舆图测绘工作,曾与中国地理学家何国宗、明安图等人同赴新疆实地测绘。他的地理学著作有《北京志》、《和林的地理位置》等。

1759年7月17日,宋君荣突患急性痢疾,并于7月24日去世,享年70岁。宋君荣葬在北京正福寺法国人墓地,墓号16,但墓碑现已不存。墓碑上写道:“耶稣会士宋先生,讳君荣,字奇英,泰西弗朗济亚人。缘慕精修,弃家遗世,在会五十五年,于雍正元年癸卯来华传天主圣教,至乾隆二十四年已卯闰六月初一日卒于都城,年七十。”

学术研究

法国耶稣会士宋君荣是入华传教士中精通汉语汉文的佼佼者,对中国历史研究的代表作有《成吉思汗及蒙古史》,1739年在巴黎出版。此书考证了活动在东亚、中亚这一广阔地区的鞑靼、蒙古、匈奴、突厥族的历史,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又著有《大唐史纲》及附录《中国纪年论》。1791年至1814年巴黎出版汉学巨著《中国杂记》时,宋君荣的这部著作被收于附录。宋君荣还撰有《中国天文学史》,此书参考了《书》、《诗》、《春秋》,并用中国甲子纪年写成。

宋君荣是一位深入研究开封犹太人的法国耶稣会士。宋君荣在1723年3月24日于赴京途中路经开封,他于同年8月18日在北京撰文《中国之犹太人》寄送巴黎的杜哈德神父,文中录犹太教堂中的四本碑文。1755年宋君荣则将一篇论述中国犹太人的文章寄赠伦敦皇家学会书记员Th.Birch。另外,他还有三封信札记述中国犹太人和中国年代。作为一名希伯来文《圣经》的专业研究者,宋君荣通过碑文了解了犹太教输入中国的时间与渠道,即周朝末年从波斯、呼罗珊两地进入中国。他也叙述了犹太教堂现存经书几经洪水散逸又经搜求修订而恢复的坎坷经历,并述及那部孟正气提过的最古老的摩西经卷是16世纪末辗转得到的一位广州以色列人的遗物。

宋君荣还曾编著了一套中国天文史的研究著作,刊于苏熙业《考察》第2卷,但是他的观点却遭到了傅圣泽的驳斥,见《中国天文史略》及5篇附录。雷慕沙曾赞宋君荣此书“引证中国经籍最富,可以完全信任其非伪”。《考察》第3卷所刊《中国天文纲要》分两篇,上篇述古代迄汉初天文,下篇述汉初迄15世纪天文,并附列一些表图。宋君荣自1757年开始撰写公元前3世纪迄14世纪中叶之中国天文史,脱稿不久便病逝,此稿便不知所终。

宋君荣后又著法文本《中国年代纪》,1749年11月自北京寄出,1814年始刊于《中国丛刊》第16卷,这是对1730年《中国年代纪》的发挥补充,自称“拟将中国史书确实记录与古今史家评鉴诸说悉为列举。并以诸经与他书足以阐明中国古代之记载附焉”,钱德明则评价说,“凡关于古代讨论已决未决之说,皆备见于是编中”。

对宋君荣的赞誉之辞早已不绝于耳,安田朴因为宋君荣对中国古代天文史的研究而视之为法国汉学的真正创始人。布鲁克尔赞其“对于学术所建之功绩,在18世纪科学与考据史中保有一席,业已久矣”。雷慕沙更具体地指出:“所有欧罗巴人深通中国文学者,抑能以其所学作最有益与最繁复之应用者,当首数此人。”

宋君荣通过天文测算将中国君主制的起源追溯到公元前2400年,冯秉正则通过文献考证支持类似的结论。宋君荣的观测以精确见长,得欧洲学者、科学家重视。1764年法国科学院出版的历史学文献第154页中特别提到:“关于巴黎和北京的子午时差,如果将宋君荣的观测与其他人所作的相比较,就会知道他的观测远比戴进贤的精确。人们在审查了几种不同的方法后,取了宋君荣测定的7小时36分32秒这一数值。”

宋君荣的法文节译本《中山传信录》所附之《琉球诸岛图》,对西方国家发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得到广泛的传播和援引,成为英法等国海军或商船最初在中国东海航行及进行测量调查活动的指南,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西方出版的世界地图、东亚地区图、中国沿海图,以及有关的海图中得到验证。

宋君荣曾把许多汉籍译成了欧洲文字,也有一些编译写成的书籍。其中主要有:

将邵远平著《元史类编》译成法文,以《成吉思汗传和元代全史:摘自中国历史》,由宋君荣译为法文作为法译本的标题(法文标题为Histoire de Gentchiscan et de toute la Dinasti des Mongus … tiree de lu2019Histoire chinoice, et traduite par… Gaubil,etc.1739.),该书系于1739年在巴黎出版。内容包括《元史》前五帝简纪。

在天文学领域内,宋君荣著有《中国天文学史——中国天文学考》(法文标题为Histoire de lu2019astronomie chinoise—Faite de lu2019astronomie chinoise),收录在E.苏西埃编的《数学研究》(Observations mathematiques, etc.)一书内,该书于1729年出版。

宋君荣用法文将《唐书》中的几篇传译了出来,载于《中华帝国全志》第15~16卷中。宋君荣把《书经》译成了法文,由法国中国学家(大)德金(Joseph de Guignes,1721~1880)进行编辑,于1770年在巴黎出版。

宋君荣还写了一本《中国纪年学概念》,这本书也是在他去世后于1814年在巴黎出版的。宋君荣还曾译过《礼记》、《易经》、《诗经》,他将翻译这些书的书稿都寄给了法国中国学家弗雷雷(1688~1749),在为弗雷雷是宋君荣与法兰西学院铭文科学院进行通讯联络的主要联系人。

宋君荣还留下了许多从事中国学研究的手稿,其中有一些由法国中国学家高第编入《通报》杂志中出版了。例如有:

《宋君荣司铎未发表的地理历史杂记》,由高第出版和注释,载于莱顿出版的《通报》杂志(1915年卷)。

《鞑靼的和林的情况》,由高第编辑,载于1893年的《通报》杂志。

《有关日本和朝鲜的情况》,载于1898年的《通报杂志》。

宋君荣的著作在写作上都很讲究科学方法,翔实可靠,为此,在法国汉学界颇享声誉,被法国汉学家(大)德金称誉为在所有在华耶稣会传教士当中最聪明和最有学问的人。他在1749年当选为伦敦皇家学士院联络院士,1751年当选为巴黎法国科学院通讯院士和铭文研究院通讯院士。自1739年起当选为俄国圣彼得堡学院院士。

1970年由当代法国从事宗教史研究的女学者勒内?西蒙将宋君荣与当时贤人、学者们通讯的大量书信(共有342封信)编辑出版,标题为《(1722~1759年)宋君荣司铎北京书简集》,这部通讯集有前言18页,正文1001页,附录7页;还有一些地图;该书被列为《语言学和历史学研究丛书》第14辑;在该书第884~910页有《宋君荣司铎著作书目》。该书系于1970年由德罗兹书店在日内瓦出版,由法国著名汉学家戴密微(1894~1979)为此书写了介绍文章,附在正文前面。

  • 更多历史人物

  •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