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崔兵义 简历 – 名人简历 – 行业人物 军事人物,人物

发布日期:2021-01-16 22:12:42

崔兵义

崔兵义

有这样一位老党员,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出生入死,英勇善战,为保家卫国立下了显赫战功;和平建设时期,不计名利得失,自愿扎根基层,几十年如一日,安贫乐道不求索取,先后5次租房度日,从没向组织上提过任何要求,却在罹患癌症、生活困顿的情况下拿出3000元钱,作为最后的党费,交给党组织……他就是内乡县城关镇退伍老战士、老党员崔兵义。

焦裕禄式的老党员崔兵义

他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

击落过两架敌机,当过敢死先锋至今腹部10多厘米长的伤痕仍清晰可见

他是一名癌症晚期患者

主要靠输液抽腹水减轻痛苦大夫说,他的命,顶多还有三两个月

他家贫如洗,四处赁房

崔兵义

全家都靠他千把块钱的退休金生活

他把全部积蓄交了最后的党费,没拿来治病,没考虑孩子学费

他说,“一生没为党作啥大贡献,心里有愧,就想再交一次党费,让我安心地走吧”

他叫崔兵义

“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的“三平”精神在崔兵义老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2012年4月25日,记者走进内乡,力求诠释一个焦裕禄式老党员的高尚情怀。

一位罹患癌症老党员的心愿

“我就想再交最后一次党费”

4月2日,住院半年多的崔兵义,拖着被病魔折磨得更加干瘦的身子执拗地回到了自己的家。这处位于湍河东岸的偏僻院落,是崔兵义每年花1000元租来的。

在老伴张香兰的搀扶下,87岁的崔兵义老人颤巍巍地走进屋。老伴把他扶到床上,倒上开水喂他吃红红绿绿的药片。药刚吃完,崔兵义就迫不及待地拨通了内乡县城关镇民主社区党支部书记张雷全的电话。

“这是我最后的党费,3000元,请党支部收下。”崔兵义从枕头下面拿出了一沓钱,交给了闻讯而来的张雷全。

“你住院看病,正是需要钱的时候,还是拿去先治病吧!”望着满头银发的崔兵义,张雷全噙着眼泪,激动地劝着老朋友。

“不行,我知道自己得的是啥病,说没就没了。我一生没有为党做啥,心里有愧,就想再交最后一次党费,你就让我安心地走吧。”崔兵义语气坚定,不容置疑。

“老崔一生跟党最亲。今天,他急着出院回家,就想了结心愿。”老伴双眼通红地说,“你就接住吧,张书记,满足老崔最后的心愿吧!”

崔兵义原本身体结实,2011年8月突感不适,经检查患上了贲门癌,已经到了晚期,必须住院化疗。住院后,崔兵义戒了烟,但每月买烟的钱仍然向老伴要,并且生活上比以前更加节俭,张香兰也没在意。

2012年春节,老伴在整理衣服时,发现崔兵义的一件棉袄中有1000元钱,他才吐露了实情:“我知道自己快不行了,这是我攒的最后一次党费。”

“他怕一旦有个三长两短的,一天都不想耽搁,今天就急着回来,把心事了结了。老崔一生觉悟高,总是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我理解他也支持他。”张香兰抹起了眼泪,她把向亲戚借来的治疗费拿出来一部分,才凑够这3000元党费。

视死如归抗美援朝战场显英雄本色

“你们看,这就是那次战役我得的"军功章"

“我活着是有使命的,要替战友们看看这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崔兵义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在战场上,他曾经击落敌机两架,炸毁碉堡6座,先后4次立功受奖。回忆起朝鲜战场上的峥嵘岁月,崔兵义十分激动,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1950年,25岁的崔兵义报名参军,被编入第四野战军27师27团2连,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在战场上,崔兵义机智勇敢、视死如归,冒着枪林弹雨英勇杀敌。由于眼神活、枪法好,他和另外两名战士担任高射炮手,先后击落了两架敌机。

随着战事进入胶着状态,敌人的碉堡成了拦路虎。部队首长看崔兵义精悍,就把他调去当爆破手。靠着灵活的身手,崔兵义一个人就炸掉敌人6座碉堡。

“你们看,这就是那次战役我得的"军功章"!”回忆起1952年的平壤清岛战役,崔兵义用手掀起衣服,一道深深的疤痕横穿他的整个腹部,这是他在穿越封锁线时被铁丝网划破留下的。

当时,崔兵义所在的连队负责打前锋,眼看大部队的总攻时间就要到了,可是还剩下一座碉堡在前面猛烈地喷射着火焰,有5名爆破手先后牺牲,整个连队只剩下3人。崔兵义手拿爆破管和钳子,向敌人的碉堡匍匐前进。前面是密集的铁丝网,崔兵义用钳子把铁丝网剪断,就爬了过去。当时,他只觉得腹部发热,但丝毫没有停留,巧妙地躲过敌人的火力,成功炸掉了碉堡,然后就因失血过多昏死过去。

据崔老回忆,在朝鲜战场,部队先后给他立功嘉奖4次。但是,对于曾立下的功绩和参军作战的详细经过,子女们却从未听老人提起过。

“当时"金镏子"(指奖章、纪念章)多得都能装一大包袱,能挂一胸脯,我舅却毫不在乎。复员回来后就随意放着让我们拿着玩,后来多次搬家,都断断续续地找不到了。”回忆起丢失的奖章、纪念章,老人的外甥女马玉荣心疼不已。

不计名利得失老革命扎根基层

“我不能给组织添麻烦”

1953年复员后,崔兵义回到了老家马山口镇闫岗村务农,先后在马山口锅厂、酒厂当临时工。由于表现突出,1955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由于参过军,思想觉悟高,1963年崔兵义被组织安排到县公路段上班,主要工作就是守卫内乡县湍河上的“老洋桥”。该桥位于县城东菊潭公园的高台之下东南侧约20米处,由民国时期宛西民团司令别廷芳筹资于1937年7月建成通车,东西全长308.60米,为当时河南省3座永久性的大桥之一。

“我当时有两项任务,一是保卫大桥,防止敌对分子破坏;二是养护大桥,不让超载车辆通行而损伤大桥。”说起当初如何守桥,崔兵义的双眼焕发出异样的神采。

那时通过大桥的重型车辆大多是拉坑木的重型卡车,只要是崔兵义值班,超载的车辆他一辆都没有放行过。为此,他还得了个“崔倔子”的外号。

“我爹看守大桥15年,如果当时过桥拉木材的超载车辆,他只抽出一根椽子放行,也早就给俺盖起房子了。尽管他没有给俺留下啥财产,但他是俺永远的骄傲!”二闺女崔风花话语中透露着自豪。

就是这样一位功臣,崔兵义至今没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却从没向党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想想我死去的战友,我就感到很幸福了。我不能给组织添麻烦!”

“瞧,这是俺每次租房的合同,共5次。”张香兰拿出一沓协议。

因为没有房子,崔兵义一直租赁别人的房子,先后搬了5次家。

由于老伴没工作,全家就靠崔兵义一人微薄的工资养家糊口。三个闺女都是普通的工人和农民,儿子靠助学贷款在河南科技学院读本科,夏天就要毕业了。就是这样的贫困家庭,崔兵义还先后向灾区、贫困户捐款3000多元,同时他教育子女们一定要时刻不忘帮助别人。

朴实敦厚性格豁达时刻不忘帮助别人

“我不稀罕钱,我稀罕情分”

生活中的崔兵义朴实敦厚、性格豁达,是个热心人。尽管生活困难,但从来没有把名利看得很重,帮助别人是他的“习惯动作”。

“在战场上我要多杀敌人,现在我要多帮助别人。我不稀罕钱,我稀罕情分。”这是崔兵义经常说的一句话。

1995年正月初三的晚上,在湍河边散步的崔兵义夫妇发现一青年从桥上跳了下去,他立即下水,在老伴的帮助下把小伙子救了上来。崔兵义在现场紧急施救,老伴回家拿来棉袄给小伙子暖身子。半个小时后,小伙子终于醒来。原来他是和家人生气而自寻短见。后来,对方带着礼物登门感谢,崔兵义坚辞不受,生气地说:“我是老党员,救人还要你感谢?”

1996年,一个流浪汉来到他家门前讨饭,崔兵义很热情地招待了他。流浪汉叫杨小堂,镇平县人,由于和养子生气离家出走,四处讨饭为生。得知真情后,崔兵义二话不说,就安顿杨小堂住了下来,这一住就是整整7年。2002年,杨小堂生病,崔兵义夫妇用架子车拉着他四处求医,先后花了1500多元才治好病。直到2003年,杨小堂才被亲戚接走。

“老崔特别勤快,社区活动也总是带头参加。”过去和崔兵义老人在一起活动的吴建禄说,平日里崔兵义常到社区转悠,遇上活就干。自社区成立文艺说唱团,崔兵义就学起了拉大弦,给群众免费演出。

党的恩情似海深

“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一切”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在社区文艺说唱团,一曲《唱支山歌给党听》是有着57年党龄的崔兵义老人的保留节目。

看到崔兵义生活艰难,亲朋好友都劝他找组织解决点问题。他却总是说:“如果没有党,我这个苦命的孩子就没有现在的生活,我要感激党一辈子,就更不能沾党的光了。”无论日子过得再苦再难,他从来没有向国家伸过一次手,向组织上提出过一个要求。

如今崔兵义每月的退休金是1005元,因病还欠下外债5万元,儿子靠3万元助学贷款上大学,但这一切没有阻挡他见义勇为、扶贫救困的决心。帮助别人让他很快乐、很满足,让他觉得自己是一名合格的党员,是一名光荣的抗美援朝老战士。

2012年听说儿子崔继承在学校表现突出,被组织吸收入党的事情后,崔兵义老人高兴了好一阵子,平时不舍得打电话的他特地给儿子打电话祝贺,并再三叮嘱道:“入党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这个家。要好好表现。”短短的几句话,寄托着崔兵义老人对党的一片深情。

在向记者谈及交最后党费的初衷时,崔兵义几度哽咽:“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一切。党费交了,我死也瞑目了。”

内乡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魏鹏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崔兵义老人是一个焦裕禄式的老党员,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伟大的焦裕禄精神:那就是忠诚、实干、奉献、爱民。他半个多世纪如一日,默默忍受着生活的艰难困苦,始终没有改变自己身为党员的笃定信仰。他视名利淡如浮云,默默奉献,不求索取,用平凡而伟大的行动谱写了一曲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生动赞歌。

  • 更多历史人物

  •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