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张富光 简历 – 名人简历 – 戏剧家 文化人物 昆曲 昆曲演员

发布日期:2021-01-16 18:11:32

张富光

张富光

张富光男,1957年3月生,湖南省郴州人。湖南省昆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中共党员。1971年考入湖南省昆剧团任演员至今。专攻昆剧文武小生,师承著名京昆表演艺术大师俞振飞、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周传瑛等。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表演学会理事、湖南省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第八届政协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基本介绍

张富光是目前湘昆届的领衔者。他师承湘昆名小生匡升平,并得浙昆名家周传瑛、苏昆名家沈传芷的教授,还有幸得到汪世瑜、蔡正仁等当代艺术家的帮助和指点,使他的表演能融各家之长,独具魅力。他巾生、武小生、翎子生、冠生、鞋皮生兼能,尤以小冠生、鞋皮生、武小生见长.经三十余年舞台磨练,蜚聱海内外,被誉为湖南第一小生、中国昆剧界文武兼备的小生演员。

代表剧目

张富光扮相儒雅隽秀,表演沉稳大气,代表剧目有《荆钗记》、《白兔记》、《追鱼记》、《苏仙岭传奇》、《一天太守》、《雾失楼台》等。其中《一天太守》在1987年还由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拍成昆剧艺术片《疯秀才断案》。

所获奖项

所获奖项:1982年获湖南省第二届戏剧季汇演“二等演出奖”(一等奖空缺);1984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青年演员;1991年获湖南省首届戏剧最高奖“芙蓉奖”;1995年获第12届全国戏剧梅花奖。

取得成绩

主演的新编昆剧《一天太守》,1987年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戏剧部拍成昆剧艺术片,改名为《疯秀才断案》,主演的大型新编湘剧《唐太宗与魏征》(与湖南省湘剧院合作)及昆剧折子戏《荆钗记·见娘》、《玉簪记·琴挑》1991年获湖南省首届戏剧“芙蓉奖”(湖南省戏剧最高奖),主演的《型钗记·见娘》1994年获首届全国昆剧青年演员 交流演出“兰花最佳表演奖”榜首。主演的《白兔记·抢棍》、张富光《彩楼记·拾柴》、《荆钗记·见娘》1995年获第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戏剧最高奖),主演的新编历 史昆剧《雾失楼台》获1996年全国昆剧新剧目汇演“优秀演出奖”(未设单项奖),主演的《白兔记·抢棍》等于1989年、1997年两度随中央文化部组建的中国昆剧艺术团赴香港、台湾演出。业绩辑入《世界名人录》、《中国专家大辞典》、《跨世纪中华文艺人才大典》、《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人物志》、《中国当代青年名人辞典》。被誉为湖南第一小生,当今中国昆剧界不可多得的文武小生全材演员。

艺术人生

开始演出

张富光15岁就从事昆剧工作,他聪明好学,加上他身材好、模样帅、嗓子亮,年纪轻轻就已经成为剧团主角,在现代戏《风华正茂》中担任主演。1975年,剧团分成两个小分队下乡演出,当时剧团没有音响设备,只有两个号筒式高音喇叭,全凭演员的嗓子用力叫喊。

张富光

不久,张富光的嗓子哑了,而且很久没有恢复,他有些灰心,甚至有改行的念头。正巧,市歌舞团从湖南师大请来教声乐的谭正楷老师来剧团教学。谭老师利用每天中午和晚上的时间指导张富光练习发声,很快,张富光的嗓子恢复了正常,而且音色更美,音域更宽,这为张富光成为昆剧艺术家打下良好基础。

1987年,剧团赴京参加演出,张富光在《连环记·小宴》中扮演吕布。坐在前排看戏的昆剧艺术大师俞振飞意外地发现了这颗新星。他对张富光精彩的表演赞不绝口。

旁边看戏的中国剧协副主席刘厚生见俞老这么喜欢张富光,便建议俞老再收个徒弟,当时俞老已86岁高龄,众多弟子都成了京昆名家,并且已说过不再收徒弟了。刘厚生对张富光也喜爱有加,演出结束后多次向俞老提起此事。俞老与夫人一商量,夫人也有此意,俞老便决定收下张富光。大师再收关门弟子,在梨园成为佳话。

日渐成熟

此时,张富光的表演已日渐成熟,1987年12月,剧团要晋京参加汇报演出,借此机会,省、市决定为湘昆推荐一名演员争取梅花奖。但推荐谁去夺奖,意见不一。被誉为全国昆剧第一脚的“神腿”雷子文,在《醉打山门》一剧中扮演鲁智深。看过他表演的观众,无不为他单腿独立十几分钟,演出十八罗汉众生相而拍手叫绝。当时雷子文已44岁,而45岁后就无缘梅花奖评选了。而张富光在青年演员小生行中很有竞争力。时任副团长的雷子文经慎重考虑,决定放弃对自己来说是最后的一次评奖机会,极力推荐张富光去夺奖。

张富光的表演得到了专家的肯定,但由于多种原因,梅花奖与他擦肩而过。张富光没有放弃,一转眼7年过去了,1994年6月张富光赴北京参加全国首届昆剧青年演员交流演出,列“兰花最佳表演奖”之首,同时在京参加问鼎“梅花奖”的昆剧精英专场演出。

获奖

首都观众评价他表演规范,功力不凡,塑造的人物各见神韵,个性鲜明,唱腔圆润而悠扬,更有湘音突兀,独现乡土昆曲之风。著名表演艺术家汪世瑜说:“张富光是昆剧界20岁至50岁这个年龄段中承前启后挑大梁的人才。”中国戏剧第十二届梅花奖评选揭晓,张富光荣获梅花奖。

无独有偶,2001年,昆剧《荆钗记》参加在南宁举办的第七届中国戏剧节。按中国戏剧梅花奖章程,凡进入中国戏剧节的剧目,主演可直接申报梅花奖或二度梅花奖。中国剧协的专家都建议张富光申报二度梅花奖,不要错过机会。张富光接过老团长雷子文把荣誉让给别人的“接力棒”,主动放弃争取二度梅花奖的机会,极力推荐优秀青年演员、《荆钗记》女主角傅艺萍争取梅花奖。傅艺萍不负众望,荣获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剧团又新添梅一枝。湘昆两届领导的高风亮节,在戏剧界传为佳话。

个人轶事

为了把昆剧艺术传播下去,也为了给年轻演员更多的演出机会,张富光开始渐渐地远离舞台,转而将精力张富光放在昆剧团的管理上。

实际上,从一名昆剧表演艺术家转变为昆剧团的领导者,这样的变化无论是工作内容还是形式,都需要张富光重新调整和适应。湖南省昆剧团是全国6个昆剧团中实力最弱、演员最少、经费最少的,作为这样一个剧团的掌舵人,张富光令人刮目相看。近些年来,该团涌现出1名中国戏曲“梅花奖”演员,还获得11个湖南省“芙蓉”奖,两个“小梅花”金奖,两个“小梅花”银奖。 然而,这样的成绩来得并非一帆风顺。为了提升演员的整体实力,补充新鲜血液,张富光提出,从全省各个艺校招收学生,在团里进行1年半的基础训练后,集体送往上海戏剧学院培养。 但是,这样的提议一经提出,立即遭到了团里员工的强烈反对。

“因为这样的做法,将直接影响团里教师的收入。过去学生都由团里来教,这样每年都能从学生的学费里拿到八九万元的收入,而这些收入能解决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现在这笔钱没有了,团里还可能背上沉重的包袱。然而他们没有想到,湘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要想达到过去那种高度,很难。那么就需要一批新人,高起点的打造,才能实现整体实力的提升。”张富光力主推行这一重振湘昆的重大举措。 这样的改革,阻力前所未有,甚至包括上级少数领导也不理解。张富光到处耐心做工作,力排阻力。为此,他没少挨骂,甚至有人在路上遇到,向他吐口水。 如今,这批从上海戏剧学院学成毕业的学生,已成为骨干,表演实力大大提高,赴外地演出,屡获好评。湘昆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管理昆剧团的过程中,张富光遇到的考验还远远不止这些。剧团要发展,更严重的瓶颈还在资金的缺乏。2000年4月,在张富光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在“郴州市湘昆剧团”改为“湖南昆剧团”的基础上,省政府同意将“湖南昆剧团”更名为“湖南省昆剧团”,业务经费也从每年的30万元增加到40万,成为省市共管的单位。显然,增加的这10万元还远远不够,为此张富光的大部分精力都要用在争取专项经费,并把争取经费戏称为“讨钱”。一次,他到省里一家部门找到相关负责人请求资金支持。在历数湘昆的好之后,这位负责人发话了,“你说湘昆那么高雅,那么好,那么美,我们都没听过,你表演一下看看。”张富光一听,有希望,连忙摆起架势,唱了起来。“你一个堂堂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也是有身份的人。别人要你唱你就唱,你那么心系事业,真让人佩服。”负责人说完便给资金支持。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有时为了筹到钱,张富光还给人家耍过拳腿。

对自己的面子不在乎,但对昆剧艺术,张富光却不允许有半点含糊。昆剧团经常有一些接待性的演出机会,这样的演出是免费的,没有收入,因此团里有些老同志建议,是不是演出的时候少开几盏大灯,这样可以节省一些电费。但张富光坚决不同意。“昆剧是一种经典艺术,它是集文学、音乐、表演、服装、灯光、美术为一体的演出,而且都要做到极致。少了哪一个环节都不行。哪怕把钱花完了,我再去讨都行,这样的钱不能省。这也是培养我们演职人员的精品意识,演职人员如果没有这种意识了,那就谈不上艺术,也无从提高。”

  • 更多历史人物

  •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