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张隆延 简历 – 名人简历

发布日期:2020-11-17 10:26:17

张隆延

张隆延

张隆延(1909~2009),本名龙炎,后改名隆延,字十之,号罍翁。著名书法家。生于1909年10月30日,江苏南京人。祖父韶臣公为前清军门提督,积功任苏淞镇总兵,定居南京;父鉴泉公,荫二品,任邮传部郎中。出身金陵世家的张隆延,家中收藏亦颇丰富,自幼耳濡目染之下,对金石书画均有极高造诣。

个人信息

        张隆延(1909~2009),本名龙炎,后改名隆延,字十之,号罍翁。著名书法家。生于1909年10月30日,江苏南京人。祖父韶臣公为前清军门提督,积功任苏淞镇总兵,定居南京;父鉴泉公,荫二品,任邮传部郎中。出身金陵世家的张隆延,家中收藏亦颇丰富,自幼耳濡目染之下,对金石书画均有极高造诣。

简介

  1928年入金陵大学就读政治系,然因成绩优异,而得以跨读国文系,从胡小石(1888~1962)习中国文学史、古今诗选与书道,后又受国学大师黄侃(季刚)赏识,收为入室弟子。1932年在南京金陵大学毕业,前往法国南溪(Nancy)大学深造,获法学博士,并於柏林大学、牛津大学及哈佛大学做研究。早年担任驻德国大使馆、联合国秘书处专员、翻译员等职。抵台后,曾任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有「书法家校长」之称。1962年,出任全台成立最早、培植最多艺术研究人才的文化大学艺术学系主任;1964年,担任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同年被选为瑞士国际艺术及文学院的永久院士。1966年11月,奉派巴黎出任中华民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常任副代表,在当时的国际外交文化界中夙有盛名。1971年,因政府退出联合国,张隆延离开巴黎,旅居美国。其纽约居所斋号“窟音寺”乃取皇后区英文Queens谐音而得,退休后於此处勤书不辍,并为后进授课解惑,传承中国艺文不遗馀力。自1971年起,他离开公职的羁绊,寓居纽约,任教于圣约翰大学。1978年退休,获圣约翰大学授予他杰出客座教授。

书法学习

   张隆延书法师承清末民初名书法家清道人(即李瑞清:1867~1920)的嫡传大弟子胡小石。胡小石祖籍浙江嘉兴,生长于南京,其书法风格古朴瘦劲,多骨纵长,能书包括甲骨金文在内的70余种字体。张隆延之所以拜在胡小石门下,是胡在南京中央大学开《书学史》课程,他从当时就读的金陵大学去中央大学旁听,与曾昭燏等三人一齐叩头呈递门生拜帖后,正式成为入室弟子。胡小石的的教学方法是因各人性之所近,量才施教,张隆延日后步上春风化雨的道路,也效法胡小石。最初胡小石指定他习何绍基临汉张迁碑,他对其隶法下过很深功夫,也临过不少汉简和临摹礼器乙瑛甚至邓琰。临了三年之后,懂得“杀纸”(意谓一笔笔写下去,笔墨好像把纸的组织破坏掉了,笔好像杀进纸里,笔画好像嵌入纸内,力透纸背),才听胡小石说“毕业”了。

  台湾历史博物馆前馆长黄光男指出,张隆延“青年时从胡小石研习中国文学史、文字学及书道,以汉碑隶书入手,遍临各碑,兼习各体;中年后致力汉晋西陲木简,更有所得。尔后对宋代帖学体察入微,其临仿黄庭坚,高特瑰丽;书写米元章,则意如杜甫诗句中u2018平生飞动意u2019的灵动气势”。他还说,张隆延一生勤书不辍,尝谓“老来犹爱书”,至晚年书风苍劲浑厚,已然入于“人书俱老”之境。

  张隆延受学于黄季刚的轶事也多为人津津乐道。当黄季刚在课堂上初见这位政治系的选课生时,当众问道:“你有意于飞扬腾达之人,为何出入我黄氏之门?”张隆延立即引用《论语u2027为政篇》中子张干禄的故事,应声答道:“子张学干禄,未尝见拒于夫子!”黄季刚闻言惊喜于心而骂之于口:“好一张利嘴!” 因此,挚友王壮为又为他刻一白文印曰“黄门子张”,以纪念受学于黄季刚的故事。

张隆延

  张隆延深厚的国学根底,就是来源于黄季刚的教诲。这在他的书道论述中可见一斑。他说,艺术有“总相”,从一种艺术品之中可以领略各种艺术的美感。中国先贤说“书中有画,画中有诗。”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凡是有大成就的艺术家,都得到了这第一手。他在《书道─四度元空间》一文中,论及“传移模写”(临摹)的重要,强调“学书亦必得法于能者,不得不摹拟”。子昂兰亭十三跋曰“用笔千古不易”,学者求“传”用笔之法。而用笔首在“执”笔。他形容书道如涉江海,“愈往愈不知所穷”。

  张隆延一生不但勤于书道,也勤于着述,曾以“九方皋”笔名,为《中华日报》写海外见闻,专栏名《西洋景》,1970年由《传记文学社》结集成书。他还是一位艺术评论家,对于中国书论的研究,可说是纵溯远古,横遍百家,如对宋代苏、黄、米三家,着力尤深,自成一家。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于1998年为他举行九十回顾展,并将他有关书法及艺术论述收录汇编出版《张隆延书法论述文集》,以作“承传后世之用”。1971年他的法文版《中国书法》在巴黎出版。另外,张隆延与其任教圣约翰大学的洋弟子米乐(Peter Miller),还合作出版了《中国书法四千年》(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90)。

教书育人

  张隆延执教多年,作育英才无数。包括中国艺术史学者傅申、纽约艺术学院教授周元锴、美洲书法协会理事长李振兴,书画家刘国松、胡念祖、刘平衡、陈瑞康、罗建武、郭联佩,戏剧学者王士仪、剧作家姚一苇、古琴家袁中平等等,均为张氏得意门生。傅申说,只要接触过张隆延的人,都能感受到他学贯中西及品宇轩昂。张隆延不少在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以及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的学生,也时常回忆起他的丰神韵度和翩翩风采。李振兴说,张隆延虽然平易近人,但对学生要求甚严。古琴家袁中平跟张隆延习书法,颇有心得。他指出,书法也有节奏和韵律,写字时的呼吸强弱脉搏快慢以及肌肉松弛,与弹琴相通;他追求书法境界与古琴曲调的契合。另一位得意门生阮德臣指出,“老师有很高的智慧”,不为铜臭,爱惜羽毛,为人耿直,不懂逢迎,不屑为官之道。对书道要求严格,头脑清醒,一丝不苟,执着。他说张隆延教学生不是为了钱,收取的学费“微不足道”。像张隆延这种学识渊博、注重道德文章的人已是“硕果仅存”。

   退休后,张隆延经常为四方慕名而来请益的后进学者传道授业解惑,“内容是古今中外,精神是上天入地”。而且举办书画展的书画家都以得到他的品题为荣,古书画收藏家也要借重他的“法眼”鉴定书画真伪,各种学术会议也力邀他出席。对此,好友、印坛泰斗王壮为曾刻一方“多能鄙事”的大篆朱文印赠他,称赞他的多能博学。张隆延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按道家的说法是“没有太多妄想”,因此长命百岁。虽年届百岁,但他头脑清楚,记忆力佳,天赋聪敏且辩才无碍,年届九十尚能以德文背诵二次大战前夕希特勒的演讲词。 2009年5月1日凌晨1时张隆延於美国纽约医院皇后医疗中心辞世,享寿101岁。

台美将放映追思一代大师张隆延纪录片

  台湾旅美国宝级书法大师张隆延的「书道美」遗墨展刚落幕,一部由故旧门生拍摄的纪录片,计划在台北与纽约现代美术馆放映,表达对这位一代大师的无限追忆。

  张隆延曾任国立艺专(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前身)校长、教育部国际文教处处长、中华民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常任副代表。1972年起定居纽约,相继在哈佛、耶鲁、纽约圣若望大学等教授中华文化及书法之美,一生桃李满天下。

  纽约文化沙龙10月下旬在驻纽约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举办「书道美」遗墨展,回顾与纪念张隆延精彩一生。同时一部由台北信谊基金会赞助,委由导演柯青每执导的「凿混沌」纪录片,也获得不少回响。

  2小时15分钟的「凿混沌」纪录片,贯穿南京、台北、巴黎、纽约等时空环境,纪录张大师丰实人生之旅,在纽约首映后,计划稍后在台北公开播映,明年将申请到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放映。

  驻纽约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长高振群、文建会纽约台北文化中心主任徐水仙,推崇张隆延一生对国家的贡献,以及在书法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又是国学大师、诗人、书道宗师,更是卓越的教育家与文化大使。

  这次「书道美」展览,展出张隆延遗墨40余幅,另有书信、照片、诗词及遗物,呈现他在书法领域的杰出艺术表现,意境高深,美感无限。

  张隆延是法国国立南锡大学法学博士,精通中、英、法、德四国语言。1962年,被瑞士国际艺文学会选为终身会员(F.I.A.L.)。

  张隆延的书法造诣深远,隶书庄严宏深,厚重沈实,楷书端雅秀劲;一生论文、著作甚丰,又懂诗词。

  1931年,23岁的张隆延所著论文「殷史蠡测」在中国大陆金陵大学学报发表;1991年与纽约州立大学教授合着英文版巨着「中华书道四千年」,由芝加哥大学出版;1990年,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曾举办90回顾展,墨宝、论述汇集成册。

  张隆延的美国弟子Matthew Flannary,英译张隆延七绝四首,收入ORBIS杂志社今年出版的「现代重要诗人100」一书中。

  张隆延今年5月1日仙逝纽约,享寿101岁。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