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徐会沣 简历 – 名人简历

发布日期:2020-11-19 17:34:12

徐会沣

徐会沣(1837~1906)字东甫,山东诸城人。清末大臣。1868年(清同治七年)进土。翰林院编修。光绪三年(1877年)后,历任侍读、侍讲学士、侍读学士、乡试正考官、会试副考官,礼部、工部、吏部侍郎、兵部尚书等职。为慈禧和光绪宠臣之一。工书法,风格雍容典雅。北京故宫大殿有其书写的联语。

人物简介

  徐会沣(1837~1905)字东甫,山东诸城人。清末大臣。1868年(清同治七年)进土。翰林院编修。1877年(光绪三年)后,历任侍读、侍讲学士、侍读学士、乡试正考官、会试副考官,礼部、工部、吏部侍郎等职。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任国史馆副总裁。后因礼部尚书怀塔布阻主事王照上奏,遭革职,他亦坐视革职。7月命署户部左侍郎,补吏部右侍郎,仍在上书房行走。11月充经筵讲官。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补工部尚书,署礼部尚书,后转兵部尚书。 他为人圆滑,为慈禧宠臣之一。工书法,风格雍容典雅。北京故宫大殿有其书写的联语。

身后荣耀

  光绪三十一年(1905)十二月初十日,徐会沣病逝于官邸。光绪帝得知后很是痛惜,厚赐祭葬。

  慈禧太后也很欣赏徐会沣,在诸城徐会沣故居的豪华住宅大门楼上,曾悬挂着“养兵蓄锐”金字大匾,是慈禧太后亲笔所书,上有慈禧皇太后大印。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荣耀。

生世之谜

  徐会沣(1837~1905),清末诸城县城西南隅孔戈庄村(今属龙都街道)人,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署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工诗文,善书法,光绪慈禧主政期间,显赫一时。那么,徐会沣成才的奥妙在哪里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三条:

  其一,出身于书香门第,受家庭影响颇深。徐会沣的高祖父、曾祖父、祖父均为监生,父亲为贡生。“监生”是在国家级最高学府国子监肄业的学子,肄业后,可以直接得官,亦可再通过科举考试得官。“贡生”是由府、州、县学的生员选供的,分岁贡、恩贡、优贡、拔贡、副贡和例贡六种,前五种是生员(即秀才)中的优秀者,可以直接得官,算正途。徐会沣于道光十七年(1837)九月二十五日出生于三世监生、一世贡生的书香门第,自幼受到正统的封建道德教育,耳濡目染,立志继承祖业,出人头地。

  其二,叔父母的精心教养,为其成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于父亲长期在外地作官,徐会沣自幼由其叔父母教养。叔父徐子璐,亦监生,学识渊博,工诗文书法,治学严谨。对徐会沣管教甚严,从不懈怠和放松。叔母贤惠大度,对徐会沣各方面都十分关怀和照顾,但对其学业从不马虎了事。光绪皇帝曾下一诰命,其内容为表彰徐会沣的叔父母,称赞他们教养了一个成为国家栋梁的好侄子等。由此看来,徐会沣是由其叔父母抚育成人的。

  其三,个人聪悟好学,终生奋斗不懈,是其成才的根本原因所在。史书记载,徐会沣幼年即“聪慧过人,喜读书,善辞令”。咸丰十一年(1861)成拔贡生,时年25岁。拔贡生系从廪生(食国家补助费的秀才)中挑选出来,保送到京城应试并被录取者。徐会沣被授户部七品小京官。他不就此满足,进京以后,与达官贵族、知名文人墨客接触日繁,步入科举仕途的欲望愈高,刻苦学习成才的决心益坚。同治六年(1867),徐会沣参与丁卯科顺天乡试,一举考中举人。次年参加会、殿试,又连捷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清廷规定,入翰林院者非学问优长、书法精良者莫属。徐会沣步入仕途后,恪守家训,更加勤奋自勉,博览群书,手不释卷,从不懈怠,一步一个脚印,终官兵部尚书。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从事谨慎,屡次得到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褒彰,赐西苑门、紫禁城内骑马,并坐拖床。

  徐会沣书法风格雍容典雅,其作品至今仍在故宫大殿和颐和园东殿门内展存。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